什么是发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

作者&投稿:阳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我们学佛,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多学人都思考过。然而经典浩瀚,犹如佛经中“盲人摸象”的比喻,难以找到一个基础和根本。

  末学浅陋,以自己学佛的感受勉强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发菩提心!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当务之急!

  先解释一下: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菩提为“觉”, 萨埵为“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末学以为这个解释值得探讨。问一句:若必须觉悟才有资格称为菩萨,那么,怎么会有“凡夫菩萨”之说呢?

  《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经文不仅明示:“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更以“天人师”称赞发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故末学以为:“菩提萨埵”应当解释为:“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

  因此,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未发心者,就算有神通乃至有慈悲心,也不是菩萨!

  还以《华严经》为证: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发菩提心能消重罪

  《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无始劫以来,无量罪业,是碍修学佛的主要原因;罪障深而福德浅者,就算聪明才智,也是“钝根人”。因此,消除罪障是学佛的捷径。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四.发菩提心与往生净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彻悟禅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16字被奉为“净土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开悟只是漫长的成佛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关卡。而发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真学佛法的标志;是凡夫菩萨的标志;是成佛的根本原因。其体广大,其德无边。一切学人当速发无上菩提心!

  引用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以表发心之重要、发心之急迫: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很多学人,自念身为罪孽凡夫,未受三皈五戒,何敢以发菩提心而称“菩萨”?

  末学此文,意在令一切见闻者知道发菩提心的急迫与重要;一切读者,若愿意学佛,即使一时一处一念之间能持一戒,也应当在阅读本文之后的下一秒立即发心。或者自己挑一个时间,于静室之中,无论有无佛像供奉,皆可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本弟子某某,于今日起,尽未来皈依佛法僧;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得佛菩萨护持,尽未来不失不忘今日之愿。”如是三称,贵在至诚。

  末学就是这样发心的,“尽未来”三字一出口,不觉涕泪皆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2,发菩提心: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
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扩展资料
1,菩提心的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
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2,菩提心的分类:
(1)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华严经》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
(2)胜义菩提心:证悟自心远离戏论的法界义,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中才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心(佛教用语)

  Fw:殊胜菩提心
  陈泉州
  一菩提心总相
  所谓菩提心是为利他而欲求成佛之心。{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一、菩提心的分类及其与修脉气明点的关系
  从见地上分,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观三界如母众生以苦为乐,不知出离,而他们都是我的父母眷属。想使他们出离苦海,所以愿成佛。胜义菩提心,就是初地以上通达性空,同时发愿利生,所发的菩提心为胜义菩提心。此菩提心名“胜义”,是指空性智慧而言。《大菩提心经》中世尊告迦叶菩萨:“诸法如虚空无相,本来光明清净,即称为菩提,生起与彼相应前所未生之心宝即是发菩提心也。”
  从次第分,菩提心有五种: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滚打利菩提心。
  (一)菩提心与修脉的关系
  1.愿菩提心
  愿菩提心即是为使如母众生脱离苦海,而发起的成佛心愿。正如一个人想要走路,但还没有行动。这是以意识发起的希求菩提之心愿。
  真心发大愿的人,其脉易开张,发心越大,脉越易打开,乃至包括微细脉的全身七万二千条脉,都易打开。中脉也易开通,就容易证悟空性。
  因为,十方法界都在一心,而心与脉相配。五方佛配体内五轮,八大菩萨配心间八支脉,乃至罗汉、六道众生也都配在体内七万二千条脉上,心轮以上为菩萨脉,心轮以下为众生脉。所以发愿心越大,脉打通越快。心地宽坦,脉自然柔顺调和;心地清净,脉也清净;心直则脉直;心无执着,脉必松解。通过其它菩提心的修持,还可将已萎缩的脉重新激活,使之年轻通畅。
  发愿菩提心,观想诸佛菩萨及将功德回向众生,就是把功德发到中脉、上下各脉轮,及所有细脉、微细脉。比如向佛祈祷的时候,能够将佛的加持传遍法界、六道,就是由中脉通向全身细脉、微细脉。
  2.行菩提心
  行菩提心,就是发了愿后,去实际修行,实践所发的愿望,成就佛果。修法包括由寂天菩萨所传深观派的自他相换法;还有阿底峡尊者所传的广行派,即广修六度四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五度为方便,智慧度为究竟。
  从脉上讲,愿行相结合,才能使脉更快地步步打通,最终使脉全部开通。
  3.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指行者通过愿行菩提心的修持,得证初地以上通达性空,这以后的菩提心。破除身见,证得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慧。此菩提心名为“胜义”,是指空性智慧而言。
  脉只有证到空性之后,才能真正通畅,凡夫脉才能转为智慧脉。尤其中脉,更是与空性关系密切,中脉不通,气不人中脉,还是有许多妄念烦恼,不可能见道。
  4.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是坚固不动之意。三摩地菩提心,包括“五相成身”,就是经过五个阶段的观想而达到具体的证量。这五个阶段是: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证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
  前三者与愿菩提心有关,经此三阶段而后脉易开张,故能证金刚身。此身是一切脉的总集处,如将五大五智,充满全身,使之成为一金刚杵,而此杵就代表全身,为脉之总体。有三摩地菩提心的收放关系,则脉易打开,大小诸脉均开放了,然后证佛身圆满。
  5.滚打利菩提心
  又叫明点菩提心,“滚打利”意为明点,为五大、五智的精华。此菩提心法为无上瑜伽部所独有,与明点有最直接的关系,但与脉的关系也很大。脉是明点存在和运行的通道,明点是脉盛衰的关键。红明点提供全身能量,也促使脉保持正常功能,不致萎缩,也能把不通、萎缩、扭曲的脉激活、开通;白明点滋养全身脉道,使其通畅润泽,使已退化的脉在气和红明点的共同作用下,被激活和恢复,使行者全身诸脉圆满,成就心气无二的大乐智慧身。
  中脉开通证法身,脉轮开通证报身,全身各支脉、细脉开通证
  化身。

可以每天读一遍《金刚经》

佛经中发菩提心的经文很多,比如
:

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恼。 出自《思益梵天所问经》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
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弟子...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出自《坛经》

我不求王位,不求世财宝,
心怀无上愿,愿成二足尊,
得寂灭涅槃,至彼成如来,
为汝等说法,令到涅槃城。 出自《僧伽吒经》

愿我等辈皆得如来妙色之身,
形色像貌愿如如来应正遍知。 出自《僧伽吒经》


怎样才算是发菩提心了?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初学者经常会搞不清这些问题,经常把“菩提心”与“慈悲心”混淆。末学在此略谈一下拙见。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正真道意、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

什么是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
第三节、如何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三种发法,我们可以把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种叫做国王式发心的方法;一种叫做船夫式的阐发的方法;一种叫做牧羊人式的发心的方法。国王式的发心就是我们在发心的时候,首先发誓自己先要成就,再回来带领众生成就,如国王一般,再带领众生走出苦海;船夫式的发心就是让...

发菩提心的意思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释迦牟尼佛于《华严经》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

什么是发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
想使他们出离苦海,所以愿成佛。胜义菩提心,就是初地以上通达性空,同时发愿利生,所发的菩提心为胜义菩提心。此菩提心名“胜义”,是指空性智慧而言。《大菩提心经》中世尊告迦叶菩萨:“诸法如虚空无相,本来光明清净,即称为菩提,生起与彼相应前所未生之心宝即是发菩提心也。”从次第分,菩提...

发菩提心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术语)菩提者无上正真道也,发求无上正真道之心,曰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曰:「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无量寿经下曰:「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观经玄义分曰:「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乘义章九曰:「发菩提心者,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故曰...

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发菩提心是一种修行心态,意为产生弘愿众生,解脱众生的心愿。在佛教中,发菩提心是成为菩萨的前提步骤。以下是对于发菩提心的解析。发菩提心意味着自利利他,扶持所有有情众生拥有幸福和成就。发菩提心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和福报,而是为了消除一切众生的苦难。这是一种大爱无私、伟大慈悲、放下个人利益的...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修菩提心
3. 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4. 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而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

怎样发菩提心呢
接下来给大家讲怎样发菩提心?很多人只知道我要发菩提心,那应该怎样发呢?第一,学习关心一切众生,要学会关心每一个人,人溺我溺,就是看见人家掉进水里,要感觉像自己掉进水里一样;人饥己饥,就是人家饥渴了,饥饿了,就像自己饥饿了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能够通达,能够...

什么是菩提心,生活中如何发出菩提心
"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

菩提心具体是什么意思?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佛之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一)发心菩提,谓十...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 -
余成枸橼: 菩提心是先天本觉之心,也就是善心,培养菩提心就是在培养善心,同体大悲心,就是菩提心,善心本来就是先天之心,是人只初心,人之初生,本自善良.发菩提心,就是发善心,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修菩提心 -
余成枸橼: 菩提心(बोधिचित्त,Bodhicitta)即是成佛的心.菩提,梵文为 बोध(bodhi),意译为觉.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发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 -
余成枸橼: Fw:殊胜菩提心 陈泉州 一菩提心总相 所谓菩提心是为利他而欲求成佛之心.{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一、菩提心的分类及其与修脉气明点的关系 从见地上分,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观三界如...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怎样发菩提心. -
余成枸橼: 是对普度众生的大愿心,是看到六道众生轮回不息,头出头没,油然而生的悲悯之心.伴随它的就是象四大菩萨那样的旷世累劫地救度众生.所以菩提心对成佛至关重要但是也是最难的,口头说发菩提心是无济于事的.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菩提心?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发菩提心? -
余成枸橼: “菩提心”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古大德的解释一般我们都不太好懂.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我们很容易体会,他说得很简单、很清楚,“真心、真诚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说法确确实实自古以来祖...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
余成枸橼: 我们学佛,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多学人都思考过.然而经典浩瀚,犹如佛经中“盲人摸象”的比喻,难以找到一个基础和根本. 末学浅陋,以自己学佛的感受勉强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发菩提心! 对初学而言,发菩...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发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 -
余成枸橼: 救助众生的心,同体大悲的心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怎么发菩提心 -
余成枸橼: 发菩提心,佛教术语又叫发心.也就是“愿求无上菩提之心”.《涅槃经》三十八曰:“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前心难.” 《华严经》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无量寿经》下曰:“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 《维摩经慧远疏》曰:“期求正真道,名为发心.”发菩提心,通俗的说法就是:你已经产生了追求成佛的想法,并诚心诚意的在心中立志. 至于你的具体想法是什么,没有必要让他人知道.只要是你内心真诚的想法就够了,不必按照他人的说法去学舌.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发菩提心?
余成枸橼: 即发“上求下化”的大心,亦即誓发求取正觉成佛的 心.

铜官山区17344978918: 什么是菩提心 -
余成枸橼: 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好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