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的出处以及他的上下句

作者&投稿:赞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年弹指一挥间 ”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节选如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译文如下: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上阕首句如陨石坠地,似鸿鹄凌空,起笔突兀非凡,气势博大,意境高远。“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人志向高远。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乃至重游井冈山(1965年5月),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有38年了。
这38年,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从“坐待时机自主张”少年,到“风华正茂”上学时期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学生,以至经长征、驱日寇、灭老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上”不仅照应上文“久有”重访井冈山夙愿,而且表达了诗人盼望故地重游迫切心情。
诗人展示一幅绚丽多彩图画:蓝天绿树,黄莺婉转,紫燕飞翔,溪涧流水潺潺;举目仰望,盘旋的高路,插入白云渺渺的云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的心情。流畅明快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井冈山变化之美的赞颂。
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井冈山的变化;它是当时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呈现祖国新貌的缩影。
湖南黄洋界海拔1343米,群山巍巍,云雾茫茫,形势其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人以轻松、舒畅的情怀来到黄洋界哨口,攀登鬼斧神工般“鹰隼难度,猿猴难攀”黄洋界,其他“险处”岂能阻挡雄姿虎步,何须再看?诗人由眼前景色,荡开一笔,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出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67年1月号。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原文: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

解释翻译

我从小就对凌云着迷。今天我要重新登机井冈山。走了一千英里才能找到这片古老的土地,它的前脸仍有一半。到处都是晚燕飞的春末新景,水流畅通,宽阔的盘山公路直奔云端。经过黄羊街关口后,没有危险可看。

风和雷声在运动,旗帜在展览中。这就是世界。三十八年过去了,就像手指的那一刻。你可以飞到天空接月亮,你也可以潜入海洋捕捉鱼或蟑螂,说话和笑,并播放歌曲。世界上没有困难的东西,只要他们决心攀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秋季起义军前往井冈山,开辟了工农之路,并在环绕城市的道路上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65年5月,毛泽东回到井冈山。在缺席三十八年后,他感受到了许多情感,诗歌和伟大,并写下这首词。

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以邓经冈山为主题,将崇高的理想与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回忆新旧,叙事,风景,抒情,讨论融于一体,慷慨激昂是慷慨激昂的。 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语出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上句为三十八年过去,下句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全词原文如下: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白话文释义: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春天,诗人巡视大江南北之后,以70岁高龄重游井冈山,实现了盼望多年的夙愿,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倍感亲切;举目环视莽莽苍苍的井冈山,变成多姿多彩,生气勃勃“新颜”。

“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一个“寻”字,不仅表达诗人久久离别依恋相思之情,而且表达了重游故地无比喜悦欢快的心境。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上阕首句如陨石坠地,似鸿鹄凌空,起笔突兀非凡,气势博大,意境高远。“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人志向高远。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乃至重游井冈山(1965年5月),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有38年了。这38年,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阕开头三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壮伟遒劲地展现了井冈山以及整个革命斗争时期的风雷激荡,红旗漫卷的壮阔场面。井冈山猎猎红旗,打碎帝、官、封枷锁,变成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不仅照应前文“重上井冈山”,点出离别的时间;而且浓缩时空距离,表达了抚今追昔丰富的情感。三十八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经受的是血与火、生与死严峻的考验,囊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民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丰富内涵。



摩诃僧祗律》卷十七中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根据佛家的这一说法,一昼夜为24万“瞬间”或480万“刹那”,一天一夜有86400秒之多,一须臾相当于2880秒,如此推来 ,一弹指就仅为7.2秒之短。 
随着文化的渗透迁移,“弹指一挥间”开始被人们经常使用在表时间上,虽然使用的是它较模糊的概念,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大抵相同。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弹指间六十年过去”,这些都含有感叹时间飞快,回首沧桑的意味。而一些武侠小说里,则经常用“弹指一挥间”表示事态急剧转变。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弹指一挥间来源
”一须臾的长度大约是2880秒,如此推算,一弹指之短仅仅为7.2秒。这个微乎其微的时间单位,却承载着深远的含义。在佛教教义中,"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观念强调了每一刹那的至关重要性。以慈悲为怀、致力于度化众生的佛教,注重每一瞬间的向善。因此,诸如“弹指一挥间”、“立地”、“须臾”这样...

许嵩的《弹指一挥间》出自哪个典故
1、弹指一挥间是一句俗语,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义同须臾、刹那、瞬间等。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弹指一挥间,灰飞烟灭的出处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里的诗句演绎出来的。

许嵩的《弹指一挥间》出自哪个典故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

毛主席的28年弹指一挥间出自于哪首诗里边?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38年,不是28...

许嵩的《弹指一挥间》出自哪个典故
苏武牧羊 苏武出使结果被捕 多年后回家乡 妻子改嫁 自己另娶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憋,谈笑凯歌还 请问这是那个诗人说的话?
是毛泽东主席所说。出处:毛泽东所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节选: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译文: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

“弹指一挥间”究竟是多长时间
我们形容时光短暂时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这里的“指”就是手指,“弹指”就是捻弹手指作声的意思。佛家常用“弹指”来比喻时光的短暂。“弹指”也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的梵语。《僧祗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

请问“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原文是什么?
出处:毛泽东〔近现代〕《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

一眨眼类似的词一眨眼类似的词语有哪些
此外还有片刻:指一会儿,短暂时间。刹那:形容极短的时间。一瞬间:意思是一刹那,时间非常快地就过去了,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一眨眼:比喻极短的时间。光阴似箭:形容时间消逝得迅速。弹指一挥间:形容时间过得飞快。1、一转眼拼音:yīzhuǎnyǎn注释:比喻极短的时间。示例:《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长海县18850731576: “弹指一挥间”出自哪?什么意思? -
盈录拜康:[答案] “弹指一挥间”出自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一昼夜为24小时,为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

长海县18850731576: 许嵩的《弹指一挥间》出自哪个典故 -
盈录拜康: 《弹指一挥间》是许嵩亲自创作的一首歌,创作灵感来源于苏武牧羊的故事:在苏武出使匈奴之前,他留给妻子一首诗《留别妻》,诗里写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又言“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这份临别时的深情款款,极为动人.然而苏武万没想到,他一去就是十九年,这十九年间夫妻相隔两地的思念之情,离愁别恨,这正是《弹指一挥间》中构筑的景与情.

长海县18850731576: 十年弹指一挥间 这句话出自哪里,是首诗句或词句吗?我想知道具体的出处,如果是诗歌或词作者是谁~3Q~ -
盈录拜康:[答案] 释义: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义同须臾、刹那、瞬间等.在印度,“弹指”是一种风俗,用来表示喜好或顿悟.《吉藏义疏》中说:“弹指者,表觉悟众生.” 来源: 《摩诃僧祗律》卷十七中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