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活板》和《核舟记》的翻译

作者&投稿:况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活板》《核舟记》的翻译~

帮你找到了,你要的是白话翻译吧?
活版的翻译如下: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指活版印刷)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把它拿到火上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准备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之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粘土字印,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了,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核舟记的翻译如下: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沈括《活板》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为之②。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

庆历⑧中,有布衣⑨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3)纸灰之类冒(14)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5)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注释】


①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②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书籍。”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④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⑤已后:以后。已,通“以”。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⑦板本:板印的本子。⑧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⑨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⑩钱唇:铜钱的边缘。(11)印:印模。(12)令坚:使坚硬。(13)和(hu^):混合。(14)冒:蒙、盖。(15)范:框子。(16)持就火炀(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17)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19)止:只。(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22)自:别自,另外。(23)具:准备好。(24)更(g5ng)互:交替,轮流。(25)就:完成。(26)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27)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28)奇字:生僻字。(29)旋:随即,很快地。(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31)文理:纹理,质地。(32)兼:并且。(33)不可取:拿不下来。(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35)讫(q@):完毕。(36)殊不:一点也不。(37)为予群从(z#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


【诗文翻译】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第一段介绍活版印刷术的前身——雕版印刷。从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的发展,先说雕版印刷,才能见出活版印刷的优点和特征。第二段说明活版印刷的有关问题。第一句总领全段,指出活版印刷术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由此自然引入对这项新技术的说明。可分三层:首先说明活版制作方法,从刻字到布字,可以看出发明者对排版设计得相当周密。其次说明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条是准备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另一条是采用科学的检字法,按韵分类。再次说明木质活字不适宜印刷的原因和拆版的方法。第三段简要交代活字的下落。总之,本文条理异常清晰,充分说明了这项技术的优越性。







核舟记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活板》翻译————————————————————————————————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核舟记》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都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马说》《活板》《核舟记》里的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意译句要全啊...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

初二文言文《马说》《陋室铭》《核舟记》《活版》
初二文言文《马说》《陋室铭》《核舟记》《活版》 给出文章翻译,字词翻译,一词多义,重点内容以及写作手法。... 给出文章翻译,字词翻译,一词多义,重点内容以及写作手法。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得了狂犬病会有什么症状? 帅帅的老木匠 2006-04-08 · TA获得超过1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

活板和核舟记里的一词多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议字有哪些?_百度知 ...
[编辑本段]【《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 马说 陋室铭 核舟记 活板 送东阳马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

敬业与乐业、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活板、核舟记的主旨?
主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说明了沙漠里的一切奇怪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核舟记也是为了说明核舟这一工艺品,敬业与乐业是议论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核舟记》和《活板》中所有“为”的解释
为:做,这里指雕刻。 为:是。 为:刻有

在古文中,"具"有哪些意思
3、动:置办;准备。《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译文:这一版才印完,第二版已经准备好了。)4、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译文: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5、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

阅读《活板》和《核舟记》的心得体会150字
3、《活板》一文中有不少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词、一词多义的词,请分别找出几个并谈谈其用法,在小组交流。4、理清《活板》一文的结构,谈谈其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在小组交流。作业:读熟两篇文章,对照注释试译《核舟记》。 第 二 节 学习目标:1、将《核舟记》译成现代汉语。

关于初中通假字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25、受通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6、属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27、已通以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具的文言文解释
2、动词。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3、动词。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4、动词。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5、名词。器具...

宏伟区19496829085: 沈括《活板》的译文 -
宫元乐唯: 沈括《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

宏伟区19496829085: 求《核舟记》翻译 -
宫元乐唯:[答案]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 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 以及鸟兽、树木、石头,都按照木头原来的样 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应当 刻是苏轼游赤壁的...

宏伟区19496829085: 《核舟记》译文 - 最短 -
宫元乐唯: 《核舟记》原作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宏伟区19496829085: 《活版》文言文翻译 -
宫元乐唯: 《活版》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对《活版》的文言文翻译:光阴如梭,岁月匆匆.吾有一友,名曰老周,以刻板印刷为业.其家设于市井之间,其事繁忙而琐碎.然老周乐其中,以工作为乐,以活版为伴.吾往其家,见其...

宏伟区19496829085: 活板和核舟记翻译活板全文“为”字有多少个,每个为的意思是什么?
宫元乐唯: 活板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

宏伟区19496829085: 活板和核舟记的一词多义 -
宫元乐唯: 核舟记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

宏伟区19496829085: 《活板》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
宫元乐唯: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③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

宏伟区19496829085: 核舟记 前两段翻译 -
宫元乐唯: 《核舟记》前两段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

宏伟区19496829085: 《活板》译文?? -
宫元乐唯: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宏伟区19496829085: 急急急谁有活板和核舟记的一词多义 -
宫元乐唯: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 3.其 (1)其法 代词,完成 7,连接两个分句,用;不以木为之者/,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 名词、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这”,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算是 (7...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