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的六种别称

作者&投稿:梅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书信的六种名称分别是什么?~

尺牍 尺素 尺书 尺纸 鱼雁 雁足 桃符 简札 鲤鱼 鱼书 鲤素 鳞鸿
这些都可以.

抛却书信本身蕴藏的期盼和温暖,单就它们那些美丽的别名,便足以打动你我。



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

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笔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家信





家信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

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

寸简





楼兰古城出土的书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1,尺牍 :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或是信札,书信。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传递消息。

2,鸾笺:古纸名,指彩笺,出自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

3,雁帛:《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4,书简: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5,鲤鱼: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6,八行书:旧时信纸大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因此称书信为八行书,简称八行。

7,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扩展资料:

《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尺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鸾笺



1、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2、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3、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4、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5、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6、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信



  尺牍 尺素 尺书 尺纸
  鱼雁 雁足 桃符 简札
  鲤鱼 鱼书 鲤素 鳞鸿

  用书写的工具来指代:尺翰、书翰、札翰、华翰。
  翰,本义是指鸟羽。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就是笔砚。写信要用笔,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翰”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例如尺、书、札等。《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华翰,是取“华”美观、精华、有文采之义,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每奉华翰,赐之衷言,果蒙新恩,重忝清贯。”
  用书信的包装来指代:函、缄(缄札、缄素)、书筒、双鲤(双鲤鱼、双鱼)。
  函,是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称为一函。《三国志·魏·刘晔传》:“(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缄,是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也需要密封,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宋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两月劳君寄两缄。”“缄札”和“缄素”字面意思就是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唐李商隐《春雨》:“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明张羽《怀友》:“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筒,是指盛书信的邮筒,也用来代指书信。宋赵蕃《呈季承》:“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双鲤,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也有称为双鱼的,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1.札翰,翰的本义是指鸟羽,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就是笔砚,写信要用笔,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翰”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例如尺、书、札等。

2.华翰,是取“华”美观、精华、有文采之义,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3.函,是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称为一函。

4.缄,是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也需要密封,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

5.书筒,是指盛书信的邮筒,也用来代指书信。

6.双鲤,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

古代书信的六种别称分别是1.尺牍 2,鸾笺
3,雁帛4,书简5,鲤鱼6,八行书。


书信在古代用什么词来代表那?
。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型,长约一一尺,故称[尺牍]。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鸿雁传书”...

古代信的称呼
6、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7、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

古代对于书信的雅称蚂蚁庄园
古代对于书信的雅称是青鸟书。书信在古代的别称: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

书信的别称有哪些 写五种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

除了"简素函 "书信还有哪些代称?
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尺素”,后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指精美的小竹片,供题诗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就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 札:古指书信,公私文书。 书信别称、代称: 鸿雁(...

书信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怎么由来的
一、别称 1、手书 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2、家信 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

书信的另外几种叫法
其他别称如下: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

中国古代的书信又叫什么
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

古代书信别称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书信都不陌生吧,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还是对书信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古代书信别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用书写的工具来指代:尺翰、书翰、札翰、华翰。翰,本义是指鸟羽。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

麻雀书青鸟书哪个是古人对书信的雅称
西晋文人陆机在洛阳做官,离家千里,难通音讯。他的家犬黄耳为他传递书信。此后,人们就以“黄犬”“黄耳犬”指传递信息者,用“犬书”“黄犬书”代指书信。书信的别称 其实,书信的别名远不止所列举的这些。因使用对象、使用习惯等的不同,还有“竹报”(代指家信)、“朵云”(敬称别人来信)、“...

平遥县19132051033: 古代书信的六种别称七种 -
壹闸非可:[答案] 尺牍 尺素 尺书 尺纸 鱼雁 雁足 桃符 简札 鲤鱼 鱼书 鲤素 鳞鸿 用书写的工具来指代:尺翰、书翰、札翰、华翰. 翰,本... 双鲤,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书信的封套.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相...

平遥县19132051033: 书信的六种别称是什么 -
壹闸非可: 鸿雁,札,鲤鱼,素,笺,函,八行书

平遥县19132051033: 古代书信的六种名称分别是什么? -
壹闸非可:[答案] 尺牍 尺素 尺书 尺纸 鱼雁 雁足 桃符 简札 鲤鱼 鱼书 鲤素 鳞鸿 这些都可以.

平遥县19132051033: 书信的别称有哪些 写五种 -
壹闸非可:[答案]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

平遥县19132051033: “书信”在历史上的别称,如“鸿雁”等还有哪些? -
壹闸非可: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

平遥县19132051033: 书信在古时候的称呼 -
壹闸非可:[答案]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

平遥县19132051033: 请问:书信的别称有几个呢?分别有哪些? -
壹闸非可:[答案] ·书柬》:“王瑳诗:'雁封归飞断,鲤索还流绝.'按,谓书也.” 鸿、鸿雁、片鸿:鸿和鸿雁都是大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由于《汉书·苏武传》中有大雁传书的故事,所以鸿、片鸿和鸿雁都被用为书信的代称.如清代孙枝蔚《得方尔止越中消息...

平遥县19132051033: 书信在历史上有哪些别称? -
壹闸非可:[答案]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

平遥县19132051033: 除了"简素函 "书信还有哪些代称? -
壹闸非可:[答案] 书信名称 简:造纸发明前,以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便称为书简.牍:古时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文字时规定,诏书律令不能宽过 三尺,民间写书信不能超过一尺,故有“尺牍”之说,...

平遥县19132051033: 书信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别称,如“鸿雁”,请在写几个 -
壹闸非可:[答案]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