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先生家里那块扁下挂着一幅画,"一只肥大的鹿伏在古树下",是指的什么典故啊?

作者&投稿:蔺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这是一张中堂画,而鹿、古树,的确是有一番深意的。

《诗经·小雅·鹿鸣》说起。这首诗描写了周初社会繁荣时期的贵族盛宴宾客、赏赐有功的场面,表达对宾客品德的赞美和燕乐嘉宾之情,进而成为奴隶主贵族朝会宴飨的乐曲。《诗序》说是宴群臣所用的乐歌,是贵族的宴会诗。后来,这首乐歌便在奴隶主贵族、封建官府宴席上流行,用以歌功颂德。

到了唐代便有了“鹿鸣宴”。即乡举考试以后,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的宴会,因在宴会上也歌《诗经·小雅·鹿鸣》,故名。《新唐书·选举志上》载“每岁仲冬……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宋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亦称鹿鸣宴。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考中的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鹿鸣》,作魁星舞,也称鹿鸣宴。鹿鸣宴上歌《鹿鸣》,赞美举子佳才,庆祝科举及第;作魁星舞,拟魁星菩萨独占鳌头之姿,预祝新科举人大魁天下,独占鳌头。

至此,《鹿鸣》之歌由用于奴隶主贵族、封建统治阶级宴会之歌功颂德,演变为封建官府宴请举子专门宴会的主题歌。“鹿鸣”一词遂有科举及第、科场得意之意。如明清笔记小说《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把科场得意称为鹿鸣得意。场屋一帆风顺,则称为鹿鸣侥幸,如明叶宪祖《碧莲香符》第八折:“吾本章斌名姓,鹿鸣侥幸居先”。清《儒林外史》称科场亦有以鹿鸣指代者。封建社会还以“鹿鸣”喻文,“鹰扬”况武,如太平天国洪仁玕《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综上而推之,画中之鹿,寓含对学子们“鹿鸣”得意、科举及第之期望,“鹿”“禄”谐音,科场得意,自然禄(鹿)在其中了;又鹿作伏状,“伏”“福”谐音,那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当寓意福禄得兼,鹿之肥大则预兆福禄满盈。匾下画鹿,含蓄地为莘莘学子提出了求学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勉励他们勤奋攻读,学有所成,将来科场得意,仕途通达。若把匾、画及两旁对联合而索其意,则更易参悟。“三味书屋”之“三味”何谓?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认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味”即读经、史、诸子百家之味。“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下联“太羹”是不掺任何调料做的羹,以喻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诗书之味;“太羹有味”,即要从无味中读出深味、至味。匾和联明确了学子们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至高的学习要求。

由此可见,三味书屋的匾、联、画蕴意一致,画为中心,因画题匾,以画作联,勉励学子,实在用心良苦。

三味书屋里挂的松鹿图的深刻意义

“鹿”与“禄”谐音,“鹿:包容“禄”的含义。禄者,俸给,俸禄,高官厚禄也。“禄”的本义是“福”,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

“梅花鹿”与“梅花榜”有一定联系:清代时,在鲁迅故乡绍兴一带,科举考试之取录名单发榜时是写成“梅花榜”的——每一榜50名,第1名提高大写,第2名排在右下方,余者如是依次按顺时针方向写去,则至第50名时刚好排在第1名的左下方,便构成一幅由人名编织的圆形梅花图案——即被称之为“梅花榜”或“梅花图”。之所以要构成这种图案也寓有象征意义,同“松鹿图”中的“梅花鹿”相仿佛。
考试发榜是“梅花榜”,“松鹿图”中的“鹿”是“梅花鹿”——可见,“梅花”也是那时绍兴读书人美好的象征。

“树”也是取其同“书”的谐音的象征意义,即“古树”包容“古书”的寓意。

这类“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图画,其中的“古树”也往往是“古柏树”,因为松、柏有共通的特性。书,当然指经、史、子之类。

因此,“松鹿图”是“双关”图,颇具象征意义。其象征寓意大略是:倘真诚地拜伏古树下,就可望登上“梅花榜”,获取高官厚禄了。所以,“松鹿图”既是美好的图画,但它也是一种无字的劝勉,其“味”在画面之外。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把“鹿”和“松”、“柏”画在一起的图画,较为流行,特别在清代的儒者书生之家常常把它悬挂壁上,是他们给自己含蓄祝福的意思,比贴上有字的对联之类要显得雅致。“三味书屋”郑重悬挂此画,正是书屋主人思想体系的标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

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全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组成的。先是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个荒凉的地方,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了哪几件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八件事,分别是:油蛉和蟋蟀唱歌、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妖怪的故事、到三味书屋学习、上课画连环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

《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的资料,快!!!
二 文本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写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后半写学塾中的上学生活和老师。在对自然和学塾场景描写以外,还写了三个不同身份的故乡人物。 …… 一、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贯穿情感线索,抓住叙事的脉络 每次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仿佛在听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向伙伴们讲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解
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梗概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___散文,文章回忆了“我”童年时期由...
(雪地捕鸟)第二部分(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读书,回想自己在百草园所做的事情,是思想感情上的过渡。第三部分(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分四层。一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二层(12~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

鲁迅的文章。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三味书屋”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名篇而广为人知。关于“三味”的含义有多种说法,本文作者是当年执教于“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之孙,关于“三味”的含义,他的解释可能更能体现“三味”的本义。三味书屋原是我祖上教授私塾的一间书屋,关于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义,我想谈一些实况,以供...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
丰具代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梗概
丰具代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概括 -
丰具代宁:[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

文县18267186969: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
丰具代宁:[答案] 就是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百草园是他玩的地方,主要是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抨击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概括 -
丰具代宁:[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的概括是: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简单的 -
丰具代宁:[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本书还是文章,有多少字? -
丰具代宁:[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2473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丰具代宁: 碧绿:_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吟:___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胖:___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捷:___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县1826718696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感悟和理解是什么? -
丰具代宁:[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