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到什么诗句里总背“弟子规,弟子听,知无涯,学有境“别说是弟子规,我会弟子规

作者&投稿:咸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弟子规】诗句中的故事~

故事一:
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
故事二: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故事三:
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最好的模范。
故事四:
我国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亲很早就去世,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本性很仁慈,喜欢做利益大众的事。有一年大饥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讨赈灾的事。潘京深体亲心,尽力鼓吹倡导,任劳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劳苦,让母亲欢喜。乡里的人为了感谢他们母子的大恩,就立生祠来纪念。后来潘京的儿子潘浚,在万历年间中了进士,一直做到相当宰相的「尚书」职位。潘京自己立身行道,善体亲心,发扬母亲的美德,造福乡里,把孝推到最高点,这是真正利己利人的世间豪杰啊!
故事五:
孔子弟子闵子骞,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再生了两个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外出,就叫闵子骞驾车,在途中,闵子骞突然掉落了驾马的缰绳,父亲以为儿子太粗心,就责怪他的不是。谁知一接触儿子的衣服,才发现闵子骞穿的布袍里面,全是不保暖的芦花。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到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他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他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故事六:
二十四孝中有位「亲尝汤药」的汉文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日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这样用心了三年,母后的身子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也流传至今。正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最好写照。


故事七: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宰我问老师说:「为父母守丧三年,时间是不是太久了?一年不就可以了吗?」孔子回答说:「一个有德的君子,居丧期间有好吃的东西,不觉得有味道;听好听的音乐,不感到快乐;居住的地方再怎么舒适,也不觉得心安。」接着孔子又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而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是否也想一想,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也能在三年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吗?」听了孔子的教诲,就知道经文中「常悲咽」,是想到父母不在身边,心中自然就涌现思慕之情而悲伤呜咽起来。父母的影子占满了心中,想起父母恩情深重而无法报答,自然不肯为享受而住在舒适的地方,平时吃的酒肉也摒去一边,只求清淡。孔子的学生子路,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好东西奉养父母亲。就到百里外替人做工,换取白米来供养父母。虽然辛苦,但是心中感到非常快乐。后来在楚国作官,常常面对丰盛的食物,却不由心酸而泪流满面。这位好勇过人的子路,让人感到奇怪!原来是子路思念起过世的双亲,已无法接受他丰盛的奉养,自然悲咽而吃不下!
故事八:
周文王的大伯父泰伯,孔子称赞他有三让天下的美德。当周文王 (名字叫昌) 出生时,祖父古公亶父就说了一句话:「我周家将来一定有兴盛家业的人,那个人就是昌罢!」如果照传统的规定,古公亶父的位子应该传给大儿子泰伯,不可能传给三儿子季历,季历就是文王的父亲,这样周文王就无法继承国位。泰伯很有智慧,听到父亲古公亶父这句话,了解父亲的心意,于是藉父亲生病时,需要药材,便偕同二弟仲雍往南方去采药,并将自己纹身断发,这样一来就不能接受国位,而满了父亲的心愿。泰伯不仅舍掉世间最大的财物 国位,让位给三弟季历,又顺利地把国位再传给文王。这种作为,使人看不出他让国的行径,所以孔子称赞他是「至德」呀!同学们!见贤思齐,让我们学习把自己心爱的财物,让给兄弟姐妹,甚至需要的人吧!
故事九: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有名的孝子,家中贫穷,吃的用的都很简陋,他身上穿着破旧缝补过的棉袍子,但当他和穿着狐貉皮草的人站在一起,从未觉得羞耻不如人。子路这种不俗的高洁人格,让孔子赞叹不已。有一次,孔子要大家发表个人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高贵的车马及昂贵轻暖的皮衣,和朋友一起分享共享,用坏了也不会抱怨。」从子路的志向,可见子路不重视物质的享受,所注重的是自己的人格是否完美,及朋友间互助的友谊。子路看轻一切物质享受,一心只想充实高尚的品德,他这种勇气和志向真令人佩服!
故事十:
孔子晚年,有一个小邾国的大夫,进献句绎这块土地来投奔鲁国,为了求得安全,一般人都希望鲁国能立下盟誓给予保障,如同现在的政治庇护。但是,他不这么想,他只要孔子的学生子路能给他保证,他就有足够的安全感!因为子路的信用深得当时世人所敬重,子路的一句话,胜过一个国家的承诺。但是,子路并不滥用他的信用,他拒绝了小邾国大夫的要求。子路说:「我可以为鲁国的战事牺牲自己的性命,却无法答应叛臣的要求。」因为守信是要符合正义的啊!

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 ,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自己掩饰,就等于又多了一个过错 。

西晋时期,有一个叫周处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凭借自己有力气,会武艺,成了地方一霸。人们背地里称他是本地的三害之一(当地河里的蛟龙、南山的猛虎再加上周处)。周处为表现自己的侠义,上山打死了猛虎,又到河中与蛟龙进行殊死搏斗。最后蛟龙被杀死,周处也负了很重伤。人们以为周处也死了,所以都拍手称快,认为三害都除掉了。后来,周处见乡亲都盼着他死,才知道自己以前作恶实在太多,从此改过自新,决定重新做人,渐渐地乡亲也都重新接纳了他。

你记错了吧,这不一定是诗句里的,古诗分五言,七言,没听过有四言的(当然,肯定不算那些打油诗),上面说的是律诗,如果你要说诗经是四个字的,这也没错,但弟子规绝不是诗经那个年代就有的。我认为有可能是今人编纂的,因为只有学无止境的典故,并没有学有止境的典故,第二,百度搜了搜,没有,这证明要么是今人编纂的顺口溜,要么就是不为人知的超级古诗,个人倾向于“顺口溜”这种看法。

这是我们80后小时候的新编弟子规


山居秋暝的诗句中,写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作者听到: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鸟鸣涧古诗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有充分的理由说他的《鸟鸣涧》、《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王维漫游若耶,触景生情,联想到前人描写若耶溪的名句,欲与古人争胜厘毫,“出蓝”而“胜蓝”,于是有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一联以动写静的精彩诗句。从《鸟鸣涧》诗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分析,此诗应作于...

你听到或者了解的诗经里最动人的诗句是什么?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有一位美女子,是这么的优雅美丽,多么让我心动

春晓这首诗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的诗句是什么?想到的诗句是什么
看到花瓣零落 听到鸟鸣 想到昨夜风吹雨打 《春晓》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词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春晓古诗,什么是作者听到的,什么是作者想到的
花落知多少.听到的诗句是 处处闻啼鸟.想到的诗句是 ,夜来风雨声 处处闻啼鸟(听到鸟鸣)夜来风雨声(昨夜听到风吹雨打)花落知多少(看到花瓣零落)听到鸟儿的欢鸣,然后联想到昨晚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早发白帝城一首诗中作者看到和听到的诗句是哪两句?
听到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看到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 古诗中诗人看到的哪句诗句,听到的又是哪句诗句
看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听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诗春晓诗人看到的诗句是 ,听到的诗句是 ,想到的诗句是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听到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诗人由此联想的。求采纳

...这两句诗句让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而远处的山峦则被这片翻滚的云海所覆盖。“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描绘了雨点像珠子一样从云层中跳落下来,打在船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这个描述让人仿佛听到了雨声,感受到了雨的力度和跳跃感。因此,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激发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想象,让人们仿佛能够看到和听到这样的场景。

听到好消息心情愉快的诗句
4.与信息有关的诗句最好3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5欲寄彩笺无尺素,天长水阔...

沙湾区17371184165: 小时候听到什么诗句里总背“弟子规,弟子听,知无涯,学有境“别说是弟子规,我会弟子规 -
长沙江盐酸: 你记错了吧,这不一定是诗句里的,古诗分五言,七言,没听过有四言的(当然,肯定不算那些打油诗),上面说的是律诗,如果你要说诗经是四个字的,这也没错,但弟子规绝不是诗经那个年代就有的.我认为有可能是今人编纂的,因为只有学无止境的典故,并没有学有止境的典故,第二,百度搜了搜,没有,这证明要么是今人编纂的顺口溜,要么就是不为人知的超级古诗,个人倾向于“顺口溜”这种看法.

沙湾区17371184165: 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诗歌有哪些? -
长沙江盐酸: 1、《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2、《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

沙湾区17371184165: 《三字经》和《弟子规》常考必备的经典诗句 -
长沙江盐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沙湾区17371184165: 弟子规动人诗句不须多的前一句是 -
长沙江盐酸: 1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2凡出言,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诺.3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4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5不如人,当自勉.人所服,非言大.6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7勿自暴,勿自弃.不如人,当自励.8借人物,及时换.后有急,借不难.

沙湾区17371184165: 弟子规入则孝篇诗句 -
长沙江盐酸: 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xū jìng tīng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xià zé jìngchén zé xǐnghūn zé dì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 gàof...

沙湾区17371184165: 求子弟规诗词 -
长沙江盐酸: 弟子规 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

沙湾区17371184165: 弟子规类似弟子规的诗歌,大家有木有啊~~ -
长沙江盐酸: 《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这些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沙湾区17371184165: 小学生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内容,急求!!!!!!!! -
长沙江盐酸: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

沙湾区17371184165: 弟子规是什么诗? -
长沙江盐酸: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沙湾区17371184165: 弟子规是属于诗句还是名言 -
长沙江盐酸: 都不算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