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散文,要全文,不要诗。要著名的。2个最好

作者&投稿:玉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篇关于赞美郭沫若写的《静夜》的散文诗~

、整体把握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郭沫若早期的诗作,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作品中大胆的想像、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天上的街市》也具有上述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作了大胆的改造,扬弃了有情人被生生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在诗人的想像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里,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自由的生活展现在他们面前。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多么舒畅!这样的改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运用联想和想像。

诗的开头,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多么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面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后3节中,作者运用想像,描绘天街的陈设和牛郎织女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活动。诗人凭想像构想出的“仙境”与客观存在的“天河”“流星”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具体、真切:美丽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奇物品,骑牛闲游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提着的灯笼。在诗人的笔下,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似幻似真,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思,追随着作者的想像一起去遨游仙境,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二、问题研究

(一)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像的?诗人想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逐步展开想像的过程是:

街灯
明星
} → 天上的街市 → 天市上陈列的物品
→ 牛郎织女的自由


(二)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提示:“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像的,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

(三)作者由人间的街市、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明星以及其他种种美好的事物,这种想像是否过于夸张?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诗人由人间的街市、街灯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在晴朗的夜空里,那天河确实清浅如一湾溪水,全然不是能凶蛮地把牛郎织女阻隔在两边的模样,于是,作者就此冒出奇想——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应该说,诗人一系列的联想和想像,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作基础的,折射出作者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与思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天上的明星距离诗人固然遥不可及,人间街灯对于作者来说也是远景,从视觉上来看,街灯与明星连在一起,没有明显界限,这也是作者由此及彼产生联想的基础。

静夜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静夜》一诗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因此,在重点学完《天上的街市》一文后,可以指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此诗。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二、问题研究

(一)诗的结构

《静夜》诗的结构和《天上的街市》有极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像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去发现两首诗在这方面的异同。

(二)写景——想像的基础

读完这两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像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可以设想:如果只写景不想像,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像,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像,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像,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

(三)“怕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如有必要,可解释《博物志》的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永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

诗歌短小,上口,有韵律美,应该背下。“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实际是一种改写、改述,目的是重现或再造诗中的景象与事物,加深感受,培养联想、想像能力。应该允许学生作合理的补充和发挥。

答案不求一律,叙述最好有自己的理解和个性特点。《静夜》一诗,还可让学生就“鲛人”作合理的推想。

二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任选两题)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发挥联想、想像续写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由此及彼的联想训练,应注意一定要有相似点,想像联想的事物是比喻中的喻体,所以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要求所联想的事物应该是美的。

答案不求唯一,可鼓励学生围绕一个联想点作多种相似联想。

三 观察夜空里的牛郎、织女星,查找有关它们的天文知识,写一篇短文。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自觉主动地去查找材料。写成短文后,可在全班交流。

教学建议

一、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要有所侧重,主要介绍诗人1921年写这两首诗时的经历和思想情绪,顺带介绍一下《星空》的总体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还可组织学生课外朗诵诗集《星空》中的有关诗篇。

二、适当介绍联想和想像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人虽能想像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像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向学生作这样抽象的解释,而是要结合诗中具体形象来使学生明白诗中的联想和想像是怎么回事,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三、在熟读美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四、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放录音,作示范,反复朗读,最好当堂背诵。朗读总的原则是要把握这两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进行了划分,可供朗读时参考: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4年起,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初南下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战争中,先后担任北伐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1927年3月写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其反革命阴谋。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成为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的开拓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皖南事变前后,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很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1944年3月,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三百周年,写了长文《甲申三百年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解放战争时期,勇敢地站在民主斗争的前列,领导了文化界同国民党统治者的斗争。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选自《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二、关于诗集《女神》和《星空》的比较(孙党伯)

1.总之,《星空》中虽然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对未来开拓者近代劳工的期望,依然闪烁着反抗的创造的火花;但就大多数诗篇来说,失望感伤的情绪却占据着主导地位。渴望祖国新生的理想,变成了忧国忧民的悲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热情,变成了对缥缈的星空的探索;反抗现实的精神,变成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高蹈;消极的否定代替了积极的破坏和创造;悲观的色彩胜过了乐观的色彩,力的诗歌变为旧的诗歌了。在《女神》里,诗人歌颂“一切革命的匪徒”,如今却赞美遁世的伯夷叔齐。这一切,都是五四运动后的低潮在诗人身上的投影,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心灵的历程;而《星空》所表现出的失望、彷徨和苦闷也是当时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

2.从艺术形式看,《星空》的大部分诗篇都有比较完整的结构,和谐的韵调,鲜明的形象,而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恰如诗人所说,技巧确实要比《女神》的有些诗“高明一些”。

(摘自《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三、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林林)

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进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这时,他对过去曾以涌溢的热情歌唱过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艺术诱惑。

在当时的中国,郭沫若是宇宙意识最强烈的作者。不同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奥秘,常常陷进自造的烦闷、焦虑和悲绪。郭沫若在生命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他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对应物——夜空。

在郭沫若看来,无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个体生命之中:“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好像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波翻浪涌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三叶集》)当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联系,郭沫若以新的灵感方式改变了自己视觉感应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经大大偏离了古代作家的视觉常规。他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夜空引诱着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审美化的态度与无限的宇宙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节奏中,既有“鼓舞调”,也有“沉静调”(《论节奏》)。他的《星空》诗,便是“鼓舞调”的夜空的巡礼。在他笔下,夜空是那样奇丽可惊,那样荡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恒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许变换!/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酣,/天机却永恒在转!”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则是一首“沉静调”的清朗隽美的夜歌。就在写作《天上的街市》的半个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达夫的一封信里表示自己向慕“平和洁净”的诗的世界,呈现在《天上的街市》里的,正是一幅“平和洁净”的想像世界的图画。

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诗人通过两个互换本体与喻体的比喻,将天与地连成一体。“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无数明亮的灯与星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诗的第2段至第4段描绘了诗人想像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这十二行诗句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其肯定的语气会使读者追随着诗人的想像,模糊着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界限。“天上的街市”既然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那里一定是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地方。不是么?诗人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正在那里享受着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来,传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到天上以后是不幸福的,他们被阻隔在天河两岸,一年只得一度相会,但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天河变得“浅浅的”,不甚宽广,它不再妨碍情侣们自由往来。因而牛郎织女可以双双游逛天街,诗人甚至看到了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这虚幻的景象在作者笔下竟显示出生动的真实感,作者所描绘的美丽幸福的天街向读者提供着人间情趣。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在诗人郭沫若的心灵视野中,天上的世界对应着地上的世界。当地上的世界给他留下“眼儿泪流”“心中作呕”的印象:“游闲的尸,/淫嚣的肉”,“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女神·上海印象》)。他借“天上的街市”抒写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选自《郭沫若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四、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杨宗国)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天上是引人欣羡的。诗人用“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暗示了那里的美好、富足。淡淡的点染,已经使诗人为之不平的人世黯然失色。读者谙熟的人间街市,处处都烙下统治者丑恶的印记。一面是荒淫,一面是赤贫;既有寄生的傲慢阔佬和妖艳女人,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又有踯躅的乞丐和拉客的娼妓……人间街市是剥削阶级罪恶的温床,秽行的橱窗。诗人理想中的天上街市,如炫目的光束,划开了现实的浓重夜色。

更令人神往的,是太空中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3、4诗节,引读者去想像两幅使人心醉的图画。一幅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过浅浅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一幅是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前一幅图画或者有天河溅起的清冽水花,但整个氛围静谧安宁;后一幅图画则多少有些熙熙攘攘了。两幅图画,都传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神话人物的选择。牛郎是神话传说中惟一的劳动人民变作的神,诗人把他置于理想生活的中心地位,体现了关心劳动人民命运的进步思想。二是对神话的改造。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并不美妙,天界统治者王母娘娘用玉簪划下的银河将他俩分隔开,每年只有一次在七夕的鹊桥上相会。诗人按照理想的逻辑,把不可逾越的天河变为“浅浅的”“不甚宽广”,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作美好生活的陪衬,为古老神话赋予新意,给诗中幻境着上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像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第五幕一场)在我国传统诗歌中,想像丰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作并不鲜见;借幻想的光明以指斥现实的黑暗已成一切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共同笔法。但是,那些作品和本诗有着质的不同。屈原的《离骚》,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种种自然现象,境界飘渺迷离,场面宏伟壮丽,达于想像的极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和斗争不懈的峻洁人格。但诗人不啻神游中每感失望,篇末望见故乡、回到现实时更抒发了令他哽咽的悲愤:“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李白梦游天姥山,以仙人出游景象为高潮,倾注畅朗饱满的诗情于斑斓壮丽的诗境。但瞬息之间,即被无情的现实扫荡一空:“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无可奈何地慨然长叹。苏轼神往“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欲乘风归去”,又忧虑“高处不胜寒”,只好在地上“起舞弄清影”,以求“何似在人间”的自慰。凡此种种都程度不同地给人以鼓舞或陶冶,但他们又都受时代限制,看不见实现各自理想的可能,因而给想像投下阴影。五四时代崛起的大诗人郭沫若,已经看见十月革命放射的人类希望之光,深信:“最终的胜利总在吾曹!至高的理想只在农劳!”(郭沫若《巨炮之教训》)他笔下的幻景分明已带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能有力地鞭挞现实,引人向上。正如闻一多评价《女神》时所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时代的精神。”(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本诗的巨大艺术魅力,除上述立新意、辟新境外,还在于结构精巧浑成、匠心卓异。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像于星空,十分自然;第2节用轻巧的笔触略加点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胧的背景;第3节推出人物,想像更为具体、真切;第4节写到流星,这一飞驰苍穹的光点,使全诗境界顿显活跃。诗人像是采用了我国绘画中层层皴染的传统技法,使画面越来越清晰,幻景越来越动人。结尾一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给读者一幅历历可见的牛郎织女游乐图。诗收束了,但星际人物出游的景象还在继续,显得余韵悠然。

语言平易、亲切。“好像”“我想”“你看”……如同对最亲近的朋友娓娓而谈,在不知不觉中牵动着读者的视线和思绪,使之和诗人一起去仰首星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至于章法的精美,诗句的匀称,音律的和谐悠扬,读来更不难体味。

原文: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是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扩展资料:
托物喻志,是散文作品中常见的样式之一。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周敦颐的《爱莲说》、刘伯温的《卖柑者言》等,至于以松、柏以及梅、兰、竹、菊入诗明志,在古代作家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
然而,以银杏为对象咏物寄兴,确如郭沫若文中所说“很少看到”。《银杏》也是一篇托物喻志之作,寄寓的是对自己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这篇作品写于1942年5月,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年月,弘扬民族精神,喻意殊深。
取材新,开挖深,喻体与寓意联系紧密,物真情挚,是本文在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色。全文二十八个自然段,大体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七个自然段,先述说银杏的别名、特征,指出它有雌雄分株的“动物般的性态”,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
在此基础上,赞咏它是“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虽然在“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它还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是人间的“奇珍”,是“人间胜利的凯歌”。“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文中字面上赞颂的是银杏,实际上隐喻我们这个古老的、坚韧不拔、万劫不泯的民族的民族精神。特别是说到“日本也有银杏”,但它只不过是中国“移植”到日本的“华侨”,点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久远影响,这更有振奋民族精神的寓意。
第二部分十一个自然段,赞颂银杏具有真、善、美的品性,进一层咏述银杏之值得喜爱的理由。作家从银杏的外美到内质、从四季不同的英姿到给人带来的多方面益处,特别称赞它“坚牢”、“庄重”、不避寒风霜雪,“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嶙峋而又洒脱”的姿态。
真、善、美是人类独具的价值尺度,尽管我们不能把银杏的具体特质与民族精神作牵强比附,但联系文中所述德溢八荒而不骄傲等等誉美之词,我们还是不难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
第三部分六个自然段,述说银杏被人忽视以至被人忘记的厄运。对银杏的忽视,似乎是自古已然,从中国的经典到诗画,都“找不出” 或“很少看到”。但作家的真意却主要在讽喻身在“陪都”(重庆)那些“不辨菽麦的人”,他们数典忘祖,置国家民族命运而不顾,以至早已丧失了民族精神了。
第四部分,即结尾的四个自然段,抒写自己思念银杏的深情,希冀国人爱慕银杏,弘扬民族精神。文中说到银杏有忘记中国的“危险”。“隐遁”了民族精神,中国怎能不“危险”啊! 末句呼吁:“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辞意殷切,表露出作家拳拳的深情。这篇散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诗化的情感。通篇用第二人称“你”,似在面对银杏,向它热切地吐露自己的心曲。例如:“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炽烈的感情溢于言表。但它又不失之于直露,每一句似乎都是在向银杏诉说,然而又意在言外,题深而旨远。读者读着这样的美文,自然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路 畔 的 蔷 薇

清晨往松林里去散步。我在林荫路畔发见了一束被人遣弃
了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
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我把蔷薇拾在手里了。
青翠的叶上已经凝集着细密的露珠,这显然是昨夜被人遣
弃了的。
这是可怜的少女受了薄幸的男子的欺绐?还是不幸的青年
受了疯狂的妇人的玩弄呢?
昨晚上甜蜜的私语,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我把蔷薇拿到家里来了,我想找个花瓶来供养它。
花瓶我没有,我在一只墙角上寻着了一个断了颈子的盛酒
的土瓶。
——蔷薇哟,我虽然不能供养你以春酒,但我要供养你以
清洁的流泉,清洁的素心。你在这破土瓶中虽然不免要凄凄寂
寂地飘零,但比遣弃在路旁被人践踏了的好吧?

梦 与 现 实



昨晚月光一样的太阳照在兆丰公园的园地上。一切的树木
都在赞美自己的幽闲。白的蝴蝶、黄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
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
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好像在催促着说:“姐姐妹妹
们,飞吧,飞吧,莫尽站在枝头,我们一同飞吧。阳光是这么
和暖的,空气是这么芬芳的。”
但是花们只是在枝上摇头。
在这个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树脚下读泰戈尔的英文诗。
读到了他一首诗,说他清晨走入花园,一位盲目的女郎赠
了他一只花圈。
我觉悟到他这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三美
室。
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眼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
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掷。
我埋没在花圈的坟垒里了。——
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
呢!



今晨一早起来,我打算到静安寺前的广场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面着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
位女丐。她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衣背上几个破孔露出
一团团带紫色的肉体。她低着头踞在墙下把一件小儿的棉衣和
一件大人的单衣,卷成一条长带。
一个四岁光景的女儿踞在她的旁边,戏弄着乌黑的帆布背
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重新
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来围在腰间了。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时候,
小女儿从囊中取出一条布带来,如像漆黑了的—条革带。
她把布囊套在颈上的时候,小女儿把布带投在路心去了。
她叫她把布带给她,小女儿总不肯,故意跑到一边去向她
憨笑。
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
痕。
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她的竹竿
来驱逐。
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妈的唯一的保护者了。
她嬉玩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
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得
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随着她们,一面想:
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
件破衣,不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
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去寻找,何必
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
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时在朔风中飘散。
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随她们了。在
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
礼。


作者:郭沫若


1938年10月23日,武汉准备撤退前的第二天,有好几艘疏散市民的轮船,都在这天
的清早,先后离开了码头向上游驶去。
这一只在平时充作轮渡使用的老船拖着满身的难民和行李,喘息着在江面上匍匐,
匍匐,好半天了,但离武汉还不很远。


尽管是怎样的没有秩序,船一离了岸,上船时那种不可名状的骚乱镇定了下来,人
们在逼窄的隙地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
爱说话的人把话匣于打开了。
本来是有相熟的同路人自不用说,便是陌生的人只要座位邻近便自然构成出一个个
的社交环境。
话题是复杂多样的,抗战建国的前途,武汉三镇的命运,日寇的暴行,我军的勇敢,
国际的同情,乃至油盐柴米,离合悲欢之类,就给水里的波澜一样,这边平了,那边起
来,一个接上一个,一个掩盖一个,为那轮船底机音,那单调的独唱,构成着一片复杂
混茫的伴奏。
谈倦了,斜倚在行李上或靠着船壁上便打起盹来,谈饿了,船上是没有饮食的配备
的,用意周到的人便把随身带着的干粮和水瓶取出来吃喝。这些是间歇音符的一部分。
轮船的机音始终没有停止,其它的伴奏也始终没有停止。
时而有小儿的尖锐哭声,这金属性的洋喷呐,正从船尾甲板上的一角又高举起来了。


一对年轻的夫妇,坐在后甲板的一只角落上,那儿有一面小方格形的木阵,要比甲
板高过一尺光景。
男的穿着一件日本式的学生装,是钳青哔叽的,连铜制的钮扣都还没有换掉,一眼
看去便可以知道是才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年纪不过二十五六,身材细长而脸色苍白。
女的要年轻些,人也矮小,没有化妆的素脸,小巧而带着暮黄色,两边的颊上隐隐
呈着褐色的晕斑。剪得短短的头发,高齐领缘,也毫未加以修饰。
两人都很寡默而带着焦躁,和年龄不相应地。
女的抱着一个六八个月的男孩,有一个营养不良的小猴儿一样的面孔,时时发出神
经性的哭声。
两人太没经验了,也怕因为走得太仓猝吧,干粮和饮料丝毫也没有带。船已经走了
大半天,两人都在为着饥渴而煎熬着。
更加不好的是婴儿要吃奶。
本是不足的母奶,因为饥渴,又加上心焦,很快地便被吸空了。一对橡皮嘴子一般
的奶头,换来换去地把给婴儿咂,自无补于刻刻增进着的婴儿的饥饿。
婴儿不断地号哭。
年轻的父母只好换来换去地抱,抱也无济于事。哭得令人不耐烦了,便开始在心里
互相埋怨,继而竟发出了声来,带着北边的口音。
——“早知道这样,留在汉口好了,反正是该饿死的!”男的埋怨着,这时候哭着
的孩子是在他的手里。
女的埋着头没有理会。
——“明知道船上是不会开火的,干粮一点也没有带。买得听罐头牛奶也好啦。”
男的在自言自语中,多少还含得有一些商量的口气。
——“你真有先见之明!”女的抬起了头来,愤愤地抗议着,又把哭着的孩子夺过
手去,一面把奶头塞进他的嘴里,一面又继续着说:“你这小东西,你把我磨死就算
事。”
——“谁个要磨死你啦!”男的也愤然起来了。
——“你天天在外边跑,怎么不买一点呢?”
——“钱是在你手里的,你要惜着用啦!”
——“不知道你究竟有多少钱哟!”
男的经这一反诘也就忍耐着沉默了。
——“我们那一千块钱呢?”停一下他故意用日本话来说了这一句。
——“缝在孩子的这斗篷里面了。”她很勉强的也用日本话来回答,并指着孩子身
上穿的一件红色的小棉斗篷。
含着空奶头的婴儿,大约以为是受了欺骗吧,哭得可是更加火烈。


突然有飞机的拍音,隐隐从空中传来。
全船的人就象感了电一样,说话的也把话停了。
这时小儿的哭声便成为了众矢之的。坐在近旁的一位老婆婆念起佛号来,一面念着,
一面也在戟指怒目地禁止小儿不要哭。
拍音愈来愈近,船上的空气愈见紧张,而啼饥的小儿的哭声也愈见火烈。
这可犯了众怒了,有好些激躁的人便向那对年轻的夫妇唬吓了起来。
——“你们老是干涉,小孩子哭有什么办法呢?其实飞机上哪里听得见!”留学生
含着敌对的意思这样说。
——“造孽的!”旁边的那位念佛的婆婆发言了,“鬼子的飞机上是有听话筒的,
下面的什么声音都听得见啦。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另外有一位猛凶凶的男子闯上前去。“一定要那小杂种哭吗?我要给你丢下水去!”
说着,他出其不意的便从那女子手中夺了过去,那对年轻的父母连抢也抢不及,一
个活生生的孩子便被那凶汉投进江里去了。
母亲惨叫了一声,立地想越过船栏跳下江去,却被她的丈夫死死地抱着。
——“不要抱着我,快打救孩子!快打救孩子!”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红斗篷在波面上浮起了一下,很快的又被卷下去了。
——“呵,孩子,孩子!我的孩子!”母亲发狂般地大呼而挣扎,可是她的丈夫仍
死死地把她抱着。
——“嘘!”大部分的人都在嘘。——“嘘!”
——“率性把这两个家伙一道掼下水去!”又有暴躁的声音这样说。
——“你们这些造孽的,没作声呀!”念佛的婆婆也在生气“南无观世音菩萨,南
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你为什么老是死死抱着我呢!”不断的挣扎着的母亲也渐渐衰弱下来了。
丈夫呈着一个极其悲惨的面容,始终没有作声。


紧张了好一会,飞机的拍音渐渐低了,远了,卒至听不见了。
大约是敌人的侦察机飞来侦察了之后又飞转去了,再不,便是转换了方向。
大家都抽了一口气。
念佛的婆婆又雄辩起来了:“还是观音大士有灵有验,我们的菩萨供得高。观音大
士只要把眼睛一抬,敌机就要飞转去的。你们还不晓得哟,前一回日本鬼子炸长春观,
下一个蛋来正对着观音菩萨的头,我亲眼看见观音菩萨伸出手去把炸弹接着,又扔回去,
便把日本鬼于的飞机打下来了。”
年轻的母亲还在抽咽着。
——“这位女太太,”念佛的婆婆转向着她,“你不要伤心了,你的孩子虽然丢了,
但他搭救了一船的人,搭救了你两口子,观音菩萨会保佑他的啦,一定要收他去做金山
童子。你们还年轻,明年他就会转胎来的啦。”
年轻的母亲依然抽咽着。一两刻钟前还在发嘘的利己鬼们,现在好象都为孩子的母
亲悯然起来了,连那位凶手大约是天良发现,或许也怕是害怕那父亲报复,在未经注意
之间,也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母亲抽咽了一会,突然又号陶痛哭。
拥抱着她的丈夫结局是打破了沉默:“不要哭了吧。我们也不怨恨谁,只怨恨日本
鬼子残暴,只怨恨我们中国人没有教育。成千成万的儿童都被日本鬼子炸死了,我们的
孩子也等于被日本鬼子炸死了的。不要紧,我们还年轻,我们要报仇!……”
——“你们不用说也是有钱的人啦。”念佛的婆婆插了一句。
经这一句的插入,母亲的痛哭突然止住了。
——“你说什么?”她漠然的发问。
——“你们是出过东洋的人啦,有的是钱,到了四川重庆总是有办法的。”
——“哈哈,有趣!哈哈,有趣!”年轻的母亲突然大笑了起来。“我们有的是钱,
给娃娃一道带走了!给娃娃一道带走了!哈哈,有趣!有趣!给娃娃一道带走了!……”
差不多就和那念佛婆婆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样,这年轻的母亲从此便老是念着
这几句:“哈哈,有趣!有趣!给娃娃一道带走了!”


这一对年轻的夫妇到了沙市便登了岸。
女的老是笑,老是念那两句单调的话。
男的呢?也老是扶着他的夫人,一直是沉默着,沉默着。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后来怎样了。
1942年7月14日

雪莱的诗》小引

雪莱是我最敬爱的诗人中之一个。他是自然的宠子,泛神

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他的诗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

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他很有点像我们中国的贾

谊。但是贾生的才华,还不曾焕发到他的地步。这位天才诗人

也是夭死,他对于我们的感印,也同是一个永远的伟大的青年。

雪莱的诗心如像一架钢琴,大扣之则大鸣,小扣之则小鸣。

他有时雄浑倜傥,突兀排空;他有时幽抑清冲,如泣如诉。他

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

他是一个伟大的未成品。宇宙也只是一个永远的伟大的未

成品。古人以诗比风。风有拔木倒屋的风(Orkan),有震撼大

树的风(Sturm

),有震撼小树的风(Stark),有动摇大枝的

风(Frisch),有动摇小枝的风(Maessig),有偃草动叶的风

(Schwach),有不倒烟柱的风(Still)。这是大宇宙中意志

流露时的种种诗风。雪莱的诗风也有这么种种。风不是从天外

来的。诗不是从心外来的。不是心坎中流露出的诗通不是真正

的诗。雪莱是真正的诗的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译雪莱的诗,是要使我成为雪莱,是要使雪莱成为我自己。

译诗不是鹦鹉学话,不是沐猴而冠。

男女结婚是要先有恋爱,先有共鸣,先有心声的交感。我

爱雪莱,我能感听得他的心声,我能和他共鸣,我和他结婚了。

——我和他合而为一了。他的诗便如像我自己的诗。我译他的

诗,便如像我自己在创作的一样。

做散文诗的近代诗人

Baudelaire,Verhaeren,他们同时

在做极规整的Sonnet和

Alexandrian。是诗的无论写成文言白

话,韵体散体,它根本是诗。谁说既成的诗形是已朽骸骨?谁

说自由的诗体是鬼画桃符?诗的形式是Sein的问题,不是Sollen

的问题。做诗的人有绝对的自由,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

的诗流露出来形近古体,不必是拟古。他的诗流露出来破了一

切的既成规律,不必是强学时髦。几千年后的今体会成为古曲。

几千年前的古体在当时也是时髦。体相不可分——诗的一元论

的根本精神却是亘古不变。

十二月四日暴风之夜

梦 与 现 实 上

昨晚月光一样的太阳照在兆丰公园的园地上。一切的树木

都在赞美自己的幽闲。白的蝴蝶、黄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

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

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好像在催促着说:“姐姐妹妹

们,飞吧,飞吧,莫尽站在枝头,我们一同飞吧。阳光是这么

和暖的,空气是这么芬芳的。”

但是花们只是在枝上摇头。

在这个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树脚下读泰戈尔的英文诗。

读到了他一首诗,说他清晨走入花园,一位盲目的女郎赠

了他一只花圈。

我觉悟到他这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三美

室。

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眼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

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掷。

我埋没在花圈的坟垒里了。——

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

呢!



今晨一早起来,我打算到静安寺前的广场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面着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

位女丐。她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衣背上几个破孔露出

一团团带紫色的肉体。她低着头踞在墙下把一件小儿的棉衣和

一件大人的单衣,卷成一条长带。

一个四岁光景的女儿踞在她的旁边,戏弄着乌黑的帆布背

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重新

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来围在腰间了。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时候,

小女儿从囊中取出一条布带来,如像漆黑了的—条革带。

她把布囊套在颈上的时候,小女儿把布带投在路心去了。

她叫她把布带给她,小女儿总不肯,故意跑到一边去向她

憨笑。

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

痕。

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她的竹竿

来驱逐。

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妈的唯一的保护者了。

她嬉玩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

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得

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随着她们,一面想:

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

件破衣,不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

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去寻找,何必

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

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时在朔风中飘散。

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随她们了。在

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

礼。

寄生树与细草

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空气中洋洋得意。它倨

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道:

“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是多么高,你们是多

么矮小!”

细草们没有回答。

寄生树又自言自语地唱道:

“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有大树做我庇护,有大

树供我养料。我是神不亏而精不劳,高瞻乎宇宙,君临乎小草,

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鸟。啊哈哟,我是大自

然中的天骄。”

一场雷雨,把大树劈倒了。寄生树和古木的高枝倒折在草

上。细草儿们为它哀哭了一场。

寄生树渐渐枯死了。每逢下雨的时候,细草们便追悼它,

为它哀哭。

寄生树被老樵夫捡拾在大箩筐里,卖到瓦窑里去烧了。每

逢下雨的时候,细草们还在追悼它,为它哀哭。

1924年,在上海

《芭蕉花》——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然背着母亲逃难。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但是忠义的刘奶妈始终是保护着我们的母亲。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妈带回了四川。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来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甚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甚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甚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色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寄生树与细草
郭沫若 1924年
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空气中洋洋得意。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道:
“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是多么高,你们是多么矮小!”
细草们没有回答。
寄生树又自言自语地唱道:
“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有大树做我庇护,有大树供我养料。我是神不亏而精不劳,高瞻乎宇宙,君临乎小草,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鸟。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骄。”
一场雷雨,把大树劈倒了。寄生树和古木的高枝倒折在草上。细草儿们为它哀哭了一场。
寄生树渐渐枯死了。每逢下雨的时候,细草们便追悼它,为它哀哭。
寄生树被老樵夫捡拾在大箩筐里,卖到瓦窑里去烧了。每逢下雨的时候,细草们还在追悼它,为它哀哭。

路畔的蔷薇 山茶花

猜猜看fa搜索 小说根据地 这个小说网有。给好评哦。


郭沫若有哪些作品?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泰东...

郭沫若有什么作品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哪些
6、3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4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郭沫若创作特点之主题思想之生命意识郭沫若汲取了西方自古典。7、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

郭沫若代表作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 8. 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 - 《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

郭沫若的其他作品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泰东...

以×××为歌 作文 400字以上 散文诗 复制的也要 好的给分
兔子自从睁眼后,也渐渐发挥起这些本能本了,遁逃的神速真是令人想到"狡"它的徽号是应该专属于他们的。(郭沫若:《三诗人之死》《沫若文集》第五卷227页)一只大芦花公鸡正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只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摔,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了...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

郭沫若作品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郭沫若写的我的幼年属于什么散文类别?
郭沫若写的我的幼年属于(双重叙事)散文类别。郭沫若非常认同自传这叙事原则。在作品的“后话”中,作者宣称:“纯然是一种自叙传的性质,没有一事一语是加了ー点意想化的。"同时自传又可能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其“文学性”可以表现在除虚构性之外的一切文学要素,如情感、结构、语言等,均可以...

上饶县13587597224: 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不包括诗歌.请推荐,谢谢. -
阿窦龙百: 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 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 《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

上饶县13587597224: 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哪些? -
阿窦龙百: 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上饶县13587597224: 《银杏》散文 郭沫若 -
阿窦龙百: 原文: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

上饶县13587597224: 郭沫若散文石榴 全文 -
阿窦龙百: 作品全文:五月过了,太阳增强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1,清新而...

上饶县13587597224: 郭沫若的一篇文章,《石榴》,求原文,急急急 -
阿窦龙百: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上饶县13587597224: 郭沫若散文 -
阿窦龙百: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

上饶县13587597224: 郭沫若的杂文作品有哪些 -
阿窦龙百: 郭沫若作品集之杂文——《秦始皇将死》郭沫若作品集之杂文——《他》

上饶县13587597224: 求郭沫若的散文《鹭鸶》原文,谢谢啦~! -
阿窦龙百: 鹭 鸶 ——郭沫若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可不用说,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那雪白的...

上饶县13587597224: 郭沫若的代表作及他的优秀散文有那些?
阿窦龙百: 郭沫若的代表作:诗歌《女神》、戏剧《屈原》、散文《我的童年》、小说《漂流三部曲》等,还有《别离》、《夜》、《浴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墓》、《歧路》、《屈原》等. 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静夜》等.

上饶县13587597224: 《石榴》 (郭沫若)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言志,本人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阿窦龙百: 本文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说的是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关——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敢于抗争.“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从宇宙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