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讲责任感吗?

作者&投稿:频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说人有哪五毒?~

  佛教说的五毒即五种烦恼障,即贪,嗔,痴,慢,疑。因为这五样能毒害人的法身慧命,故称“五毒”。
  1、贪:贪有很多种,主要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的一生。因为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致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2、嗔: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被人骂,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3、痴: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讲对的,以为是错;人家讲错的,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4、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儿子做了官发了财后,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5、疑: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与见地有怀疑或迷惑也为疑。从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1)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静时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或发应,执著于觉受等等都是身见。
  (2)边见:执著于断、常二见即为边见。认为“我”是永恒的,就是执著“常”;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没有了,这就是执著“断”。这两种错误见解就是边见。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智慧与觉悟,不能正确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或义理,无法正确理解“万法唯识、缘起性空、妙有真空”等的道理,不是执著于空,就是执著于有,不是执著于“真”,便执著于“幻”等等都为边见。
  (3)邪见:各种不正确的导至恶业生起的思想念头等都叫邪见。比如“无毒不丈夫”就是邪见。
  (4)见取见:执著于只有自己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
  (5)戒禁取见:对于修言人而言,凡执著信持不正确的戒律,不能正确地看待戒律等都称为戒禁取见。现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见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为“不饮酒”,此戒律设立的初衷,是预防过量饮酒后乱性造诸恶业,而且经常饮酒会导致身心不清明妨碍我们开智慧。释迦牟尼时代设立此戒的本意是远离一切让我们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过来说,适量饮了酒不乱性,内心如如不动,并不妨碍身心的清明,这个戒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定慧力不够,所以才需要持戒。

不是所有学习佛教的人都会放弃家庭。
但是所有学习佛教的人都应该知道怎样理解和担当责任,否则就不是真正了解佛法。
佛说的法是为了让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而不是背弃生活。只有各方面的准备充分了,才有出家修行的必要,否则会因为自己的欲望影响其他人的生活,这是佛祖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佛祖在世,也一样会娶妻、生子,完成自己应尽的家庭义务,然后才去出家修行。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既是从佛法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也应该是从生活中理解佛法、感悟佛法。把佛教的思想等同于自我的封闭、自我的超升,则是错误理解佛教。
有很多一心出家、结果家庭离散、老幼无倚的事情发生,这正可以说明这些人发心的错误,只顾自己的私欲,忘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不正是佛祖告戒我们的:需要抑制的错误欲望吗?

讲责任感,佛教育大家要敦伦尽分在,尽职尽责。这就是责任感。佛告诉我们普度众生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责任感。

不讲,真正的佛是四大皆空,否定物质性的,那些讲孝悌的还没听说过成佛的,出家了,哪还有责任感。
即便是释迦牟尼,也是在圆寂后才真正成佛,也就是抛弃了物质性,包括对世界的责任感,讲道传经什么的也是在圆寂之前。

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乃是佛的责任感。阿弥陀佛。仅供参考。

我们孝养父母,尊师重道,待人如待己的实际行动无时无刻不在体现这种责任感。佛陀教育有待为世人知晓,我们自己能做一分是一分就好了。


什么是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自觉自愿地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尽力做好的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一个人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长。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也会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什么是责任感?
1. 责任感是一种人格品质。它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和角色有清晰的认识,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影响,因此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职业道德上,也反映在个人的日常行为中。2. 责任感体现的是个体对任务的认真态度。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对此负责时,...

什么是责任?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何区别?
1、性质不同: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个人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责任心是具有责任感的心态,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2、特点不同: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责任感是什么意思啊?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和“责任感”有着本质的区别,...

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什么区别?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2、对象不同 责任心从根本上是面向自己的。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

什么是责任心,什么是责任感?
责任感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人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除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靠教育,包括自我教育。2、所属范畴上的区别 责任心从根本上是面向自己的。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

你知道什么是责任感吗?
责任感是指对自己义务的知觉,以及自觉履行人生义务的一种态度或意愿。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言行和人生道路承担责任的态度,又包括对自己履行职责的过失和责任的态度;既包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识。责任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可以派生出诸如敢担当、自律、守信...

在你的理解里,责任感是什么?
在我的理解中,责任感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当一个人逛公园时,看到地上的垃圾,主动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当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用心去做到答应别人的事情,用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是一个人的个人责任感。这些东西统合起来,我想就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底线...

什么是责任感?
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国家社会所要承担的使命,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承担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的自觉态度。具有责任感的雇员,会积极努力工作,服从上级知道,与同事团结协作,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

责任感和爱是同一种东西吗?
责任感是一种对自己或他人的义务和职责感的认同。它涉及到履行承诺、尽责、关心他人的福祉和行事有所依据。而爱是一种情感和连接,包括情感的投入、关心、支持、理解和关怀。爱可以是亲密关系、友谊、家庭关系等各种形式。尽管责任感和爱是不同的,但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在一段关系中,爱可以激发责任感,...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做一个佛教徒,面对众生都有什么责任? -
於废止咳: 做为佛教徒应该1.首先孝顺父母 帮助家人 家庭和睦2.社会责任 多做善事 帮助他人 3.最重要的一条是 把佛法学好 为什么 佛法是智慧 里面有许多智慧可以帮助众生 让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 这也是佛做的事 佛来到世间就是为了给众生讲这个道理 真正的使众生得到解脱 无论身体还是精神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佛家的善与儒家的善有什么不同? -
於废止咳: 仁兄 安好~ 儒家的善与基督、天主、回教、道家的善,基本上本质相同,形式有别而已.而佛法的善,与这些世间善最大的区别在於: 我见是否断除.众生总是把身心自我抱的死死的,认定为真实我,而为了这个我造善造恶,上焉者,布施行...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佛经中的“我执”是指什么? -
於废止咳: 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放不下自己,心中梗着非常大、非常粗、非常重的「我」,执着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 . 我执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语,一般以内容分类,为人我执、法我执;以缘起分类,名分别我执、俱生我执. 在佛以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消除我执是佛教徒的一个修炼目标,认为没有我执就可以将潜在的智慧显现出来,成为有大智慧的人,即为'佛'.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困惑,心灵暂时的安宁后却是社会问责的不安.信奉佛教是不是为了摆脱责任? -
於废止咳: 如果你跳出问题,你会发现整个的这个思想仍然还是社会和世俗的,对吗? 如果你信奉佛教,你的目的是什么呢?摆脱责任和追求心灵的安宁,是一体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是吗?为什么你就只能看到正面的呢?因此对于佛教的信奉,那个...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怎么样可以修心? -
於废止咳: 佛教在如何修心上,没有统一的方法,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方法.目前存在的佛教派别,只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按照宗教学者的看法,这三个宗派所依据的佛教教义都是一样的,都是四圣谛说,十二因缘说等等,在这个上面没有区别,成佛...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佛学小故事:生气有何用 -
於废止咳: 一个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他对这盆淡雅的兰花呵护有加,经常为她浇水除草杀虫.兰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长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请他帮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负责,像老...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责任感从何而来
於废止咳:佛在心中,不用刻意去学! 责任感来源于你肩负的事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释迦摩尼出家前有佛教么? -
於废止咳: 释迦摩尼出家以前没有佛教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来说,因为当时他作为王子, 是忽然顿悟了人生的疾苦, 所以立定心志要将佛的奥秘悟透, 是后来的人把他封为佛的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怎样做才是佛祖说的慈悲?
於废止咳: 一般人都知道,孔孟谈「仁义」,耶稣讲「博爱」,佛教行「慈悲」,其意义是:宽惠正直,爱人无私为仁义;神爱世人为博爱;如果说,慈爱与同情,加之以怜悯,为慈...

二道江区18864955535: 怎样的一生才有意义.?怎样过才有意思? -
於废止咳: 人生和爱情一样,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历经宦海沉浮的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戏;历尽波折的人说人生好比是一场梦;有钱的人叹惜人生太短暂;贫穷的人埋怨人生路太长……,可见每个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不同,便会对人生意义有不同的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