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姓氏“杜”的来源

作者&投稿:费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姓氏的由来~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
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扩展资料
杜氏始祖
杜康、姬伯、芈囏(熊艰)、杜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
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
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
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
新疆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
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新疆西北。
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姓

凤栖杜氏大宗祠位于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新民村。
《凤栖杜氏家乘》山川纪:“凤柄溪去郡五十里,宋为玉泉乡仙溪里,元为四十六都,国朝因之。”凤栖之名,源自汉朝,即当时长安城南,杜姓族人聚居的杜陵区“风栖原”之谓也。

据《元和姓篡》,唐代杜氏行1 4望即:京兆、襄阳、洹水、濮阳、中山、陕郡、安德、扶风、郾师、成都、河东、齐郡、礼泉、河南。泉州凤栖杜氏,以京兆为都,乃唐杜之后,在族系源流上,属于杜姓的主流派系京兆杜陵派。谱载,杜之入闽当在唐末宋初,即一千多年前的昭僖年间。传兄弟四人:杜仁、杜信、杜侃、杜岱,辗转浙汁、江西,翻山越岭,南下福建,分别定居于同安、泉州、建宁、建阳,此乃八闽各地杜姓肇基始祖。一翁公始居马夹桥,传四世,五世子隆公旋迁风栖,拓基肇业,繁衍生息。地旺人吕,瓜瓞绵绵。迄今族裔六万余人,遍布海内外,亦堪称泉郡之大宗望族。

凤栖杜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迄今逾四百年。虽历经数代,然叠有修缮,故保存完好。现存宗祠坐北朝南,负癸揖丁,北信龙兴,南望清源,得风藏水,上吉形胜,气度非凡。二进两落五开间,前庭开阔,规模宏远;青石红砖木构架,明清风格,祠建精良,古朴庄严。大门、厅堂楹联满目,中厅横梁“进士”、“文魁”匾额高悬,人都出自明清两代京师政要、当地名流诸大手笔,足现杜氏科甲簪缨,仕第之显达。如椽势笔,词十意广,遒劲恢宏,贴切精当,颇具历史之价值和人文之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原杜氏文化在闽南的积厚流光。

比如:“唐朝真宰相,晋代大将军”、“武库家声远,瀛州世泽长”,此二联乃西晋开国大功臣,博学多才、文治武略为朝野叹服,人称武库的镇南大将军杜预和盛唐时人宗最倚重、与房玄龄共执朝政、素有“房谋杜断”之美誉、荣登瀛州十八学士之首的名宰相杜如晦才识德范之写照。再如:“南昌旧志循臣绩,浙水新传名宦风”,则是彰显凤栖裔孙杜应楚、杆小上两进士之政声的。应楚,字翘甫,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末科会试中式进士,历任河南怀庆府孟县、江苏镇江府丹阳县知县、南京户部广西司、贵州司主事,后升江西南昌府知府:中士,号蕉林,清道光三年癸末科会试中式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十,官升御史,任浙汁督量道,诰授中宪人夫。此外,明清两代,尚有举人8人,贡生16人,庠生60余人,可谓贤十济济,仕子如云。地灵人杰,珠贯星联。当代杜氏,更是后彦云集,英才满天。专家学者、研究生、大学生,皆当数以百计。土农工商,科教文卫,各有贤达;事业有成者,要不胜数,代不乏人。

世纪之交,百业弘开。随着改革开放,凤栖杜氏又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间。步入小康,饮水思源,族人更感祖先恩泽受惠无穷,再次萌发盛世修祠之愿望。梓里族贤,协力同心。贤达解囊,乐捐巨资;宗人广筹,集腋成裘,共襄盛举。辛巳十月动工,历时二年,癸末正月告峻,二月重光礼成,又使宗祠焕然一新,更显壮丽辉煌,真正成为维系杜氏宗亲之纽带和敦宗穆族、缅宗祭祖、族游观光、乡人活动之场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杜氏贞义姑祠毗邻其右,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具有氛围浓厚、品位提升、个性鲜明之特色,实为闽南地区祠庙建筑中绝无仅有的人文景观。

1、源于祁姓

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代。

2、源于芈姓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杜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亦称堵敖、庄敖。

芈姓杜氏源出杜敖(堵敖),其“杜”、“堵”的读音皆作tú(ㄊㄨˊ),今音读作dù(ㄉㄨˋ)亦可。

3、源于鲜卑族

出自南北朝北魏王朝时期有鲜卑拓拔部独孤浑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记载,南北朝时北魏政权有独孤浑氏,为鲜卑拓拔部的氏族部落之一。鲜卑独孤浑氏,排在鲜卑贵族一百一十姓之末,是代北地区鲜卑族代国旧部。

4、源于姬姓

出自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者杜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杜氏是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人杜康的后代。相传,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另外一种传说是:杜康又名少康,夏王朝时期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

5、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杜蒯,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杜”字作为植物解释,是中原地区鲁、楚国对某一类植物的称谓,非晋、秦、卫国所据地区的称谓。在晋、秦、卫国所据地区,“杜”就是牡宰,亦称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种专门屠宰牺牲的刀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姓



  四川、河北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县田美乡杜氏族谱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创辑族谱序昆仑特作群山之祖脉,发千支河海,实为众水之宗,源分万派,故吾族数传以后,或仍居旧址,或远徒他方,共庆椒蕃之盛.假令家传无谱,何以寻脉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晓然于尊祖敬宗之义也.当见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书前代名人辄欲生辉谱轶,岂知郭崇韬冒认京兆,世所羞称狄武襄不祖黄公,人皆赞美.想我杜氏由汉以迄唐宋,文经武纬,代有其人,不胜指数,苟非的派,何以谬为.扳援以贻识者所窃笑也.唯自盘天祖公,始祖之后而递溯三世伦肇公所生五子,长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蓝溪,三文广祖,建居花县横潭七里余大岭下,后改立田美乡.四文仲祖,迁小港地近河南(广州河南).五文进,其子孙里居至今未悉.时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与河南小港房迁蓝水白沙.览谱而悉详其系.於是岁岁清明节,我房与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凤头岗大郁处省墓,以尽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孙要知祖宗血脉之源流而家谱详明,可以辩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蓝水而枝分,足见井井绳绳.不亦知览群山而知昆仑之一脉,观众水而识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谱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后为宣王所灭,子叔隰奔晋为刘氏,杜泄奔鲁因氏焉.极盛于汉唐,宋朝绍兴年间,因避金人之乱,由南雄珠玑巷来此.后经黄萧养之乱,始迁之,原谱失矣.至吾田美乡之有杜氏,则由四世祖文广来自南海神安司白沙乡.至前明万历间,始与河南小港文仲子孙同迁蓝水白沙乡往凤岗村大郁山扫墓.其详谱实得于此.及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将族谱修过,计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个,至於余已二十一传矣.各房散轶,妨有挂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将本祠主位,校对无讹,并付诸于民,印成数百帙,分给于各房,俾后人有所易于继笔云尔,夫族谱者,系阖族之人立为谱系,俾知源流之远,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后之人其勉.诸民国十四乙丑二十一传孙蔚文识于宝田学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网同第一馆 秋风堂 (杜甫) 建馆于2000-3-1 11:28:44
  杜姓网同最新馆 杜庞纪念馆 (杜庞) 建馆于2005-7-26 10:58:09
  杜姓网同人气馆 杜牧 (杜牧) 当前访问量为13450人次
  杜姓网同第一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最新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人气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据考证,杜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第一支出自祁姓。商朝后期,丹朱后裔刘累的后裔封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公迁于杜,降公爵为伯爵,遂称唐杜氏。后来,周宣王杀死无辜的杜伯,杜伯的子孙出逃。杜国灭,杜姓自此问世。
  第二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由于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互有基因流动。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时善酿酒的杜康之后。
  杜氏经数千年的生息繁衍,遍布大江南北,但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地区)、南阳(今河南南阳)之地的杜姓家族最为繁盛。
  一、杜姓多诗人
  历史上的杜姓名人层出不穷。秦朝有大将军杜赫。东汉有南阳太守杜诗、北海相杜密、经学家杜子春、经学家兼文字学家杜林、书法家杜操。西晋有名将杜预。隋朝有农民军首领杜伏威。说到杜甫,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其他的唐朝杜姓名人还有宰相杜如晦、史学家杜佑、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杜荀鹤是杜牧的儿子,在唐代末叶亦是诗名满天下,他吟咏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的绝句,一直传诵不绝。明朝画家杜琼擅山水,多用平笔皴擦,淡墨烘染,设色清淡,风格隽秀。清朝有诗人杜、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近现代有上海青帮头子之一的杜月笙,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杜聿明,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等。
  二、杜姓名人
  1.“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第一次是南游吴越,江浙的山水人物,引发他无限想像。第二次到燕赵平原,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这个时期他留下的《望岳》,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杜甫同李白同游梁、宋,会见了诗人高适。杜甫一生引为“快意”的读书游历时期,到34岁时就结束了。后寓居长安将近10年,未能有所施展,反而饱尝饥寒疾病之折磨,这使他认清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贵族的腐化面目,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对国运的危机,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和认识。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靠献赋得官,任左拾遗,后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看出肃宗小朝廷已经无法容纳正言德论,纲纪已乱,杜甫不久即弃官往秦州、同谷。
  后杜甫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他携带家小出蜀,在湘江舟中病死。
  杜甫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著有《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被称为“诗史”。
  2.贤相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他年轻时才能出众,性格豪爽,好读书,以风流儒雅自诩。有临难不苟的气节,能当机立断。高祖李渊平定京城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
  杜常随秦王李世民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从事郎中。秦王立为皇太子后,他被授职左庶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李世民对杜如晦十分器重。杜如晦因病辞职,太宗诏令给他原俸禄在家养病;他病危时,太宗诏令皇太子前去问候,并亲自到他家去。逝世时,太宗极其悲痛,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衔;安葬时,又加司空衔,谥号“成”,并亲手诏令虞世南撰文刻于石碑,以便记载君主痛悼臣子之意。有一件小事即可看出如晦在太宗心中的分量:某日,太宗吃瓜,瓜味甜美,便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
  杜如晦为相时,和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次在太宗的处所商议政事,房玄龄必定说:“非如晦来不能筹划。”等如晦来到,又尽都采用房玄龄的计谋,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当时人们谈到良相,必定房、杜并称。

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正如《通志·氏族略》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例如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碰在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县田美乡杜氏族谱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创辑族谱序昆仑特作群山之祖脉,发千支河海,实为众水之宗,源分万派,故吾族数传以后,或仍居旧址,或远徒他方,共庆椒蕃之盛.假令家传无谱,何以寻脉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晓然于尊祖敬宗之义也.当见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书前代名人辄欲生辉谱轶,岂知郭崇韬冒认京兆,世所羞称狄武襄不祖黄公,人皆赞美.想我杜氏由汉以迄唐宋,文经武纬,代有其人,不胜指数,苟非的派,何以谬为.扳援以贻识者所窃笑也.唯自盘天祖公,始祖之后而递溯三世伦肇公所生五子,长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蓝溪,三文广祖,建居花县横潭七里余大岭下,后改立田美乡.四文仲祖,迁小港地近河南(广州河南).五文进,其子孙里居至今未悉.时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与河南小港房迁蓝水白沙.览谱而悉详其系.於是岁岁清明节,我房与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凤头岗大郁处省墓,以尽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孙要知祖宗血脉之源流而家谱详明,可以辩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蓝水而枝分,足见井井绳绳.不亦知览群山而知昆仑之一脉,观众水而识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谱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后为宣王所灭,子叔隰奔晋为刘氏,杜泄奔鲁因氏焉.极盛于汉唐,宋朝绍兴年间,因避金人之乱,由南雄珠玑巷来此.后经黄萧养之乱,始迁之,原谱失矣.至吾田美乡之有杜氏,则由四世祖文广来自南海神安司白沙乡.至前明万历间,始与河南小港文仲子孙同迁蓝水白沙乡往凤岗村大郁山扫墓.其详谱实得于此.及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将族谱修过,计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个,至於余已二十一传矣.各房散轶,妨有挂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将本祠主位,校对无讹,并付诸于民,印成数百帙,分给于各房,俾后人有所易于继笔云尔,夫族谱者,系阖族之人立为谱系,俾知源流之远,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后之人其勉.诸民国十四乙丑二十一传孙蔚文识于宝田学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网同第一馆 秋风堂 (杜甫) 建馆于2000-3-1 11:28:44
杜姓网同最新馆 杜庞纪念馆 (杜庞) 建馆于2005-7-26 10:58:09
杜姓网同人气馆 杜牧 (杜牧) 当前访问量为13450人次
杜姓网同第一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最新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人气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百家姓,杜,40岁大叔带你一起了解杜氏家族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杜姓起源 杜姓的起源
杜姓起源有三:一、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以国为氏,始祖杜伯。周成王时,亲商的西唐国暗中参与纣王之子武庚的叛乱,被周公旦大军征服,强迁于周朝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的镐京村)东南的杜村(今长安县曲江乡三兆村南),封其弟姬虞于唐 (今山西夏县),称唐叔虞,国号仍为唐,后改称晋国。...

‘杜’姓氏的来历
杜姓的起源主要有三个说法:一是源自姬姓,即帝尧的后代。大约4000年前,帝尧最初居住在山东定陶,后来迁至河北唐县,因此被称为陶唐氏,姬姓。陶唐氏是当时华北地区活跃的一个部落,因帝尧的卓越贡献而载入史册。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朝孔甲时期,丹朱的后代刘累因驯养龙有功被封于刘聚,即...

杜姓的来源和历史
1. 杜姓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杜康,他是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者。2. 传说中,杜康是黄帝时期的人物,以造酒技艺著称。如果杜康确实是杜姓的始祖,那么这个姓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3. 杜姓还可能源自祁姓,以封地命名。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杜姓也称为唐杜氏,源自祁姓,是帝尧...

杜姓是怎么来的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应该是杜姓最早的起源。1.杜陵杜氏源于祁姓...

杜姓和殷姓是怎么来的?
在《世本》中 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

杜姓有什么来历?
1. 杜姓是中华姓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普遍认为杜伯或杜康是该姓的始祖。2. 在春秋战国时期,杜姓人群已经开始在今天的湖北、山东等地定居。3. 到了西汉时期,杜姓人在京兆地区形成了显赫的家族,并有人迁至四川。4. 西汉末年,茂陵人杜邺担任凉州刺史,其辖区覆盖甘肃、宁夏...

杜姓是怎么来的,简介
1. 杜姓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杜氏,这是帝尧的后代,以国名为姓,始祖是杜伯。黄帝姓姬,他的25个儿子形成了14个不同的姓氏。尧除了继承祖传的姬姓外,还因为他的母亲汪龙(来自河南淮阳市有锋氏族部落的女儿)在祁地的伊长孺家生下他,因此也以地名“唐杜”为姓。2. 杜姓也与黄帝时期酿酒的发明者...

杜姓的由来是什么?
1. 杜姓是具有多源流和多民族特色的中文姓氏。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源自杜康、姜姓、祁姓,以及通过改姓加入的个体。普遍尊敬杜伯或杜康为该姓的始祖。2. 在春秋战国时期,杜姓人群已经开始在湖北、山东部分地区定居。到了西汉时期,杜姓人群在长安地区形成了显赫的家族。3.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求姓氏“杜”的来源
4. 还有一支杜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者杜康。据《世本》记载,杜康是黄帝时期酿酒的发明者,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5. 最后一支杜姓同样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杜蒯。杜蒯的后代以他的官职称谓为姓,形成了杜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姓 ...

我老婆姓杜,有谁知道杜这个姓氏的来历啊?
一、姓氏源流 杜姓源出有三: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杜氏的来源是什么? -
蒙妮钦诺: 历史来源 「杜」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 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百家姓中“杜”姓的由来,请哪位给详细介绍下. -
蒙妮钦诺: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杜'姓氏的来历 -
蒙妮钦诺: 姓氏:杜 祖宗:杜康 分类:以人为氏 姓氏起源: 据传,相传黄帝时候有杜康,他善于造酒.他的后代就已杜为姓. 郡望: 1、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 著名. 2、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姓氏“杜”的起源? -
蒙妮钦诺: 姓氏: 杜 祖籍: 陕西 祖宗: 杜伯 郡望: 京兆郡 宝田堂 宝莲堂 分类: 以国为姓 历史名人 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十分出色.最早有酒的始祖杜康;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姓大臣,即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显达当朝,官至大司空.在学...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杜这个姓古代是怎么由来的
蒙妮钦诺: 杜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杜”姓的来历. -
蒙妮钦诺: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 杜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寡排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第53三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杜氏家族源于那个地方? -
蒙妮钦诺: 杜姓源流 郡望堂号 一、 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 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 陶唐氏的后裔曾建...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杜姓氏怎么来的 -
蒙妮钦诺: 杜姓出自祁姓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齐河县大黄乡杜姓的来历 -
蒙妮钦诺: 杜姓是中文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9位,2006年中国人口中杜姓人口排名第47位.杜姓源出;一: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 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二: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 改为汉字单姓杜氏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7195648583: 关于杜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蒙妮钦诺: 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 查阅杜姓名人的故事,老师就布置作业.远古的时候、杜牧.杜姓的历史.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一. 问题的提出 今天学习了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