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名二子说》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鉴赏

作者&投稿:滑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洵·名二子说》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鉴赏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②乎车,而轼③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④乎,吾惧⑤汝之不外饰⑥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⑦马毙⑧,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⑨乎,吾知免矣。

【注】

①轮辐盖轸:古代车子的四种部件。轮,车轮。辐,辐条,车轮中凑集于中心毂(gǔ谷)的直木。盖,车盖,车上的帐篷。轸,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②职:职责,引申为“用处”的意思。③轼:车厢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其形如半框,有三面,古人用手俯按轼上表示敬意。④轼:此指苏轼。⑤惧:这里是担心的意思。⑥不外饰:指不注意外在行为的掩饰。⑦仆:向前跌倒。这里指车子翻倒。⑧毙:这里也是仆倒的意思。⑨辙:此指苏辙。

本文作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当时苏轼12岁、苏辙8岁。此时的苏洵经历了屡次考而不中的打击之后,心情郁结,于是借着二个儿子的名字缘由写了这篇文章,既有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和劝勉,亦有对仕途艰难、人生多磨难的感慨。

这篇短文很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诲。苏洵认为,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没有它,虽然卖相会难看一点,但毕竟不要紧。所以大儿子取名“轼”。苏洵的小儿子性格平和,他为其取名“辙”。只因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

由此可见,“知子莫若父”。苏洵是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的,虽然当时两个孩子都还很小,但是苏洵可能已经从两人的行为举止上预感到了两人将来的命运,因而写下此文加以告诫。

他知道“大苏”从小生性旷达,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于是就提醒他要放低身段,注意“外饰”。“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沉静内敛的“小苏”,老苏取名为“辙”,“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福祸。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果然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天下的父母,总希望子女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再寻求发展。其子苏轼的诗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讲的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此外,纵观苏洵的一生的性情和遭遇,再来品读本文,更觉意味深长。

后人评论

当代有学者评论此文说:“虽短不足百字,但隽永有味,情思婉转;语言凝练,别具一格。”




为什么苏洵要给一个儿子取名为苏轼,另一个为苏辙呢?
“轼”字是马车的一部分,它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但去掉之后就不是一辆完整的马车了。苏轼生来豪放不羁,所以得罪很多人,苏洵担心他有麻烦,所以一起名叫“轼”。“辙”在人们论功时没有它,然而在人、马都死后,又不会怪罪于“辙”,所以辙善于在祸福之间生存,苏洵希望一他能平平安安,故起名为辙...

《名二子说》优秀教学设计
苏洵这篇用心良苦的名二子说,不仅表现出他对两个儿子的深切了解,也对两个儿子进行人生为人处事的深刻教诲,表达了一位高深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重望和深深劝勉。所谓知子莫若父,名如其人,那么我们在了解了苏轼苏辙的名字的缘由之后,老师想到孔子,想到李白,想到了祖荻,想到了刘邦项羽,想到了展涛,想到了无数名人和凡人...

名二子说补充介绍
苏洵在撰写《名二子说》十年之后,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前往京城应试。在途经成都时,他们与张方平告别,张方平出题考验他们的才智。兄弟二人面对考题,苏轼和苏辙各自思考。苏辙在遇到疑惑时,会向哥哥苏轼询问,苏轼则以“管子注”为提示,用笔敲击几案。对于第二题,苏轼勾去,因为找不到出处,他...

名二子说的作者简介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

名二子说的创作背景
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苏洵写《名二子说》十年后,送二子入京应试,过成都辞别张方平,张出了六道题考兄弟二人,自己则于壁间密窥。两人得题后,即各自思考。辙有疑问,指以问轼,轼举笔倒敲几案,意为“管子注”。又指第二题,苏轼把第二题勾了,因为并无出处,开始答卷。考完后,...

名二子说苏洵基本信息
共一百卷。遗憾的是,书稿完成不久,苏洵便不幸离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苏洵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诗词,他的代表作《权书》、《衡论》和《嘉佑集》更是他文学才华的结晶,至今仍被后人所推崇。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同样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三人合称“三苏”,共同书写了北宋文坛的辉煌篇章。

《名二子说》当中:“辙乎,吾知免矣.”该怎么翻译
这个是不是苏洵给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取名字的时候写的啊?翻译出来是这样的,把我的儿子取名为辙,我希望他能免去灾祸”.因为辙就是车轮,当车撞坏了的时候轮子却不会坏,意思就是希望苏辙长大以后能逢凶化吉,避除灾祸,享受富贵.

名二子说的介绍
《名二子说》是苏洵写的一篇文章,写为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与告诫。

苏轼为什么要写《名二子说》?
这还要从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说起。尽管苏洵的才学可以“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苏洵虽然对两个孩子寄予...

说的文言文
作者:宋·苏洵 【原文】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出自宋·苏洵《嘉祐集·名二子说》卷十五·...

高密市19873431386: 《名二子说》中的“二子”是指哪两人﹖ -
沈俘丙戊:[答案] 指苏轼和苏辙 《名二子说》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所作,写为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与祝愿.

高密市19873431386: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目录 -
沈俘丙戊: 致同学 论说 原毁/韩愈 进学解 /韩愈*朋党论/欧阳修*名二子说/苏洵 留候论/苏轼 书信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杂记*丰乐亭记/欧阳修*木假山记/苏洵 墨池记/曾巩 超然台记/苏轼*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山...

高密市19873431386: “唐宋八大家”作品名称 -
沈俘丙戊: 唐朝: 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

高密市19873431386: 名二子说的作品原文 -
沈俘丙戊: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13)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⑤者②.虽然,去⑦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⑧汝之不外⑨饰⑩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③,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④.虽然⑥,车仆马毙,而患⑪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⑫矣.(出自宋 苏洵《嘉祐集·名二子说》卷十五·杂文二十一首)

高密市19873431386: 名二子说 译文 -
沈俘丙戊: 译: 车轮,车福,车篷和车后的横木,它们在车子上都是有作用的,可是惟独轼好像是没有什么作用.虽然这样,除去了轼,我不能见到那是一辆完整的车.轼啊!我担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行为的修饰.天下的车,没有不经过辙的, 可是说到...

高密市19873431386: 求名二子说 译文!!!!!!!!~~~ -
沈俘丙戊: 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

高密市19873431386: 唐宋八大家 都是哪几个人?分别有哪些著名作品? -
沈俘丙戊: 韩愈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等 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 元诗文作品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作品哲学论著有《非国...

高密市19873431386: 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哪些? -
沈俘丙戊: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发展并完善了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影响了元、明、清各代散文创作,对当代散文创作也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学习八大家散文创作...

高密市19873431386: “唐宋八大家\”的得名从何而来?它指唐宋两朝的哪八位散文家? -
沈俘丙戊: 一、“唐宋八大家”得名的原因如下: 1、第一个提出唐宋八大家的人是明初翰林国史编修官朱右,字伯贤,首先以唐宋为主,选韩、柳、欧、曾、王、三苏为《六先生文集》(三苏为苏洵、苏轼、苏辙). 2、后经明中期的儒学大师唐顺之自己的《文选》中大量选用唐宋文,也认同了“唐宋八大家"的说法,从此在后世人中的看法中逐步确立了“唐宋八大家"的历史地位. 3、与唐顺之同时期的明代散文家茅坤则直接编选印刊了《唐宋八大家文钞》传世,从此这一说法就此流传至今,认可下来. 二、唐宋八大家指的八位散文家为: 1、唐代:韩愈、柳宗元 2、宋代: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高密市19873431386: 请问,唐宋八大家有谁呢?谢谢! -
沈俘丙戊: 王三苏欧曾韩柳 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 曾巩 柳宗元 韩愈柳宗元是唐朝的 剩下的六个是宋朝的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