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卢仝<七碗茶歌>全文

作者&投稿:暴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卢仝的《七碗茶歌》白话文意思?~

《七碗茶歌》白话译文
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
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
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
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
蓬莱山,在何处?
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
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
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
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
《七碗茶歌》原文:
唐代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沏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
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
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
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
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浑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
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
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
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
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
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在以后的日子里,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

中国历代咏茶诗歌绚丽多彩。诗人们以茶遣兴,以茶抒情,以茶交友,以茶联谊,留下了数以千计脍炙人口的佳作名句。在洋洋大观的茶诗中,知名度最高的首推唐代诗人卢仝的咏茶名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 卢仝(795—835),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村)。自号玉川仙子。家境贫寒,少时隐居少室山,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他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朝宦官专权,因此招来宦官怨恨。唐文宗“甘露之变”时,宦官仇士良诛杀文武百官,株连者达千人以上,当时卢仝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难。遗有《玉川子诗集》传世。 卢仝好饮茶,有“茶痴”之号。邑有卢仝煮茶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他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全诗共262字(不含标点),诗人直抒胸臆,一气呵成,尽情抒发了对茶的热爱与赞美: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龙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诗人以优美生动的文字,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开头写孟谏议寄来的新茶至精至好,如同献给天子王公的贡茶一般珍贵。中间部分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潇洒浪漫,不同凡响。诗人以排比句法,从一碗到七碗,写下了诗人独特的灵感,直至两腋生风,飘然若仙。最后四句对“堕在颠崖”受苦的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希望统治者慈悲为怀,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 是好友赠送的新茶引发了诗人的诗兴,欣赏《七碗茶歌》,我们还要赞美谏议大夫孟简与处士卢仝的真挚友谊——没有他的赠茶,中国茶文化也许就不会有这首《七碗茶歌》。 优美空灵称绝唱 在唐代灿若群星的诗人中,卢仝的诗名极为普通,但这首《七碗茶歌》独领风骚,堪称绝唱。它优美空灵,给读者以无穷想象,广为传诵,历久不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走向世界。可以这样说:哪里流行茶饮,哪里就有《七碗茶歌》的传播。 《七碗茶歌》对后世的茶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的诗句和“七碗茶”诗意,曾被历代文人雅士广为引用、化用。“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多篇茶诗,都曾化用《饮茶歌》的诗意,可见他对卢仝茶诗的仰慕与推崇。 当代很多茶人文友撰文解读“七碗茶”时,认为卢仝是从一碗到七碗连饮七碗,笔者在1992年出版的《名人茶事》卢仝一章中,也写他连饮七碗。笔者后来认识到,这样就碗论碗实际是对诗意的误解。空灵与想象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七碗茶”极言饮茶之后的愉悦与美感,如果意犹未尽,他还会写上八碗、九碗。因此不能就碗论碗认为他一气饮下七碗。大碗小盏,古代的碗一般都比较大,即使是卢仝这样的茶痴,一般也很难一口气喝下七碗。夸张是诗人、作家常用的手法,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典型的夸张与浪漫主义,如果拘泥于文字,就会曲解了文学艺术的美好创意,也阻断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七碗茶”可谓把饮茶的愉悦与美感推到了极致,酒或其他饮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当代毒品虽然能使人飘飘欲仙,但那是慢性自杀,毁灭自我。这是“七碗茶”的成功之处与艺术魅力。 “亚圣”遗德救乡亲 因为嗜茶,更因为这首脍炙人口的茶歌,卢仝在茶界的大名仅次于陆羽,被尊为“亚圣”。与中国茶文化一脉相承的日本,对这位“亚圣”也非常尊敬。抗日期间,他的家乡还因此避免了一次被日寇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之灾。 据舒顺义先生在2005年第四期《农业考古·中华茶文化》上介绍,在1941年前后,凶残的日寇在敌后根据地大扫荡,一次扫荡到了卢仝故里,乡亲们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当日寇在村口一块石碑前驻足观看片刻后,便调头返回了。事后,乡亲们才知道,是卢仝的遗德使他们免遭一劫。原来这块石碑正面刻着“卢仝故里”,背面刻着《七碗茶歌》。据说卢仝在日本被奉为煎茶道祖师爷,在祖师爷故里,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还算有点良心发现,动了恻隐之心,使卢仝的乡亲侥幸逃过一劫。从此,故乡人民对这位“亚圣”更加崇敬。

采纳哦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徐徐两腋轻风生。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 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茶的领悟,我们达到了何等层次,这首茶歌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在寄情于茶,融情于茶,忘情于茶中的层次。
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参考资料:http://www.cys.zj001.net/misc.php?xname=09CEF01&dname=V1B6P01&xpos=12&op=print


一代茶仙卢仝是怎么死的?
卢仝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说起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许就有人知道了,卢仝正是卢照邻的嫡系子孙。卢仝非常爱茶,他的“七碗茶诗”将饮茶时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茶圣陆羽的《茶经》齐名。然而,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人物最终却惨死,那么,卢仝又是怎么死的呢?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出自哪里?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在这首诗中,以茶为媒介,表达了对友人孟谏议赠予新茶的感激之情。同时,通过对比魏帝求长生不老之药与自己尽享七碗茶的情境,传达了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茶文化的热爱。“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这两句诗,直接回应了...

卢仝《七碗茶歌》描绘了哪些内容?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
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卢仝的文人墨客,他以其独特的茶道人生和对茶的深刻理解,创作了一首名为《七碗茶歌》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卢仝对茶的热爱,更传达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七碗茶歌》的内容围绕着卢仝品茗的过程展开,通过对茶叶、水、器皿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

卢仝七碗茶诗原文及赏析
卢仝七碗茶诗原文:一碗喉吻慰尘埃,二碗病从肠出来。三碗清风明月宽,四碗平生女子颜。五碗香脆静中见,六碗潇洒舞阳春。七碗开颜笑咏咏,何必杨柳春江十里画。赏析:《卢仝七碗茶诗》以“七碗茶”为线索,通过不同的情感和心境,抒发自我情感和人生哲思。全诗落笔于茶,却不单单是茶的味道、...

关于《七碗茶歌》的内容
七碗茶歌 唐代·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

卢仝七碗茶历史典故
卢仝七碗茶是一种历史上著名的饮茶方式。据传说,唐朝文学家卢仝在一次茶席上,喝下了七碗茶,每碗茶都品得非常的入味。茶席结束后,卢仝留下了一首《七碗诗》以纪念此次美妙的饮茶体验。卢仝七碗茶的历史典故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名的一种是:在唐朝,卢仝曾担任过福州刺史,有一次,他在一个...

卢仝的相关典故
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仝复虑盗憎主人,...

为什么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为他嬴得了茶中亚圣称号
陆羽被誉为“茶圣”,有第一就有第二,那茶中亚圣是谁呢?其名曰——卢仝。识茶者都听过《七碗茶》吧!卢仝的《七碗茶歌》,自唐出,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不衰。《七碗茶歌》,又名《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他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全诗共262字(不含...

今朝方始觉成人上一句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唐代卢仝的《人日立春》 ,全文是: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意思是:春去春又来,春光无限,终觉今是而昨非,如刚从梦境中醒来。从现在起克制和约束自己应该还来得及,我的面貌和梅花一样将焕然一新。卢仝是唐朝中期的一...

卢仝的《饮茶歌》及赏析?
卢仝茶歌千古传 ●饮茶风尚到了唐代,逐渐普及开来,喝茶的人日多,喝茶方式日益讲究,茶成为许多诗人、文学家酝酿、累积灵感时不可或缺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饮茶的诗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首推唐代诗人卢仝的一着《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饮茶歌》。卢仝,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人...

鹰潭市19519319497: 求卢仝<七碗茶歌>全文 -
胥哪枣仁: 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参考资料:http://www.cys.zj001.net/misc.php?xname=09CEF01&dname=V1B6P01&xpos=12&op=print

鹰潭市19519319497: 喝茶叶茶的好处和坏处,谁能告诉我,谢谢 -
胥哪枣仁: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

鹰潭市19519319497: 山茶苞的作用和功效 -
胥哪枣仁: 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药与茶疗】 ...

鹰潭市19519319497: 茶叶包装袋上哪些比较诗意的文字 -
胥哪枣仁: 食品级的啊 我们可以做的 我们公司在浙江这边了喏

鹰潭市19519319497: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
胥哪枣仁: 这个是喝茶的场所用的,化用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意,该诗也称《七碗茶歌》.

鹰潭市19519319497: 茶入对联,挑一对带茶味的送给好友吧 -
胥哪枣仁: 茶入对联,挑一对带茶味的送给好友吧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

鹰潭市19519319497: 此时最怕热茶两碗 -
胥哪枣仁: 虎——唬弄人

鹰潭市19519319497: 征集茶联 -
胥哪枣仁: “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以茶代酒,消融倾慕心几许 烹字成汤,萃取相思水一杯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 金瓯雪泛...

鹰潭市19519319497: 如何理解 对于卢仝来说,茶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而能创造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 ? -
胥哪枣仁: 饮茶怡情,茶文化本身就包含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创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