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乘马车出行礼仪

作者&投稿:类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人乘马车出行礼仪

  汉代辎车

  秦汉民间交通用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驴车、骡马车。驴、骡马并不是中国内地原产,而是从西域过来的。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考证,“尝考驴之为物,至汉而名,至孝武而得充上林,至孝灵而贵幸。”

  牛车

  魏晋南北朝时,乘坐牛车最为时髦。牛车因为速度较慢,早期并不受贵族欢迎。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乱,马匹大量减少,无马车可乘,此时的贵族慢慢开始接受牛车,到最后连宫廷用车、公务用车,也都使用牛车,汉献帝刘协出行乘坐的便是牛车。

  隋唐时的辇、舆与秦汉时有很大不同,放弃安装轮子,而使用人力抬,这种辇车或舆车,被称为“步辇”或“肩舆”。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当时这种用车风尚的反映,图中唐太宗坐在由几个宫女抬着的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

  明代轿车

  这种轿车与现代的燃油轿车是两回事,轮子比较大,一般用马、骡、牛来牵引。车身上安置木制或竹制车厢,有的前后开门,有的两侧开门。厢侧有窗,用布帷遮挡,上面有盖,以避风雨。车有两人座或多人座,因车厢像轿子故名。这种轿车当时是供官员、商旅使用的;在农村,一般在办红白事时用其接送宾客。

  清朝中前期的车与明朝没有多大的区别,到晚清,变化就大了。随着火车、汽车、电车等西方现代交通工具的引入,中国普通人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多

  古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产实践中,很早就懂得把圆木放置在重物的下面,靠滚动来搬运石块等重物。按照现代物理学的说法,这是把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简单方便又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懂得了这个原理,古人就制造出了车轮,逐步就发明了车子。

  按照以前的说法,车子最初是黄帝所创造的,这应该只是传说而已。但车子大致是黄帝时期就出现的,应该不会错。最初是靠人力拉,到了传说中的少昊时期,出现了牛车。到了大禹时代,开始出现了用马来驾车。

  古语有云“服牛乘马”,说明同时是用的有马车也有牛车。先秦时期所说的车子,打仗和载人的绝大多数是马车。马车也叫小车,专供作战和出行之用。牛车也叫大车,一般是用来运载货物。

  古代大量的车是战车,衡量一个国家的战斗力,往往也是按照拥有的战车数量来计算的。岳飞《满江红》中还说:“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以至于到现在,中国象棋里“车”(读古音如居)还是战斗力最强的棋子。

  先秦时期,古人乘车有明确的礼仪规范。古代马车的车厢叫做“舆”,是乘人的部分。乘车人从舆的后面上车。《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立正执绥”。“绥”是车上的绳子,供人上车时拉手之用。就是说,孔子上车,必定抓住挽手的绳子,端庄肃立。这算是古代乘车的标准姿势。

  古人乘车时均需站立,叫做立乘。当然也有例外,《礼记》说:“妇人不立乘。”大概老弱病残都可以例外吧。舆的前部有横木,供人凭依扶手,这个横木做”式",后来写作"轼”。按照礼制,古人在行车途中,双手扶式,同时俯首,来表示致敬,这种动作也称为 "式”。唯一的例外是兵车,《礼记》说:“兵车不式”。

  孔子是崇礼的典范,所以见到服孝的人式,以示对丧主同情;见到携带典籍的人式,以示尊重。《礼记》更规定,君子乘车,遇到老人要行式礼,经过卿的朝位要下车,进入市区不应飞奔急驰,到了里门也必须扶式。而最为尊敬的礼节是下车步行。

  有一则轶事,春秋时期,某天夜里卫灵公与夫人闲话,听见宫门外车声自远而近,到了门口声音变小,缓缓而行,等 过了门口又重重响起,逐渐远去。灵公便问夫人,刚才乘车过去的可能是谁,夫人回答一定是蘧伯玉。灵公再问原因,夫人说:"按照礼制,大臣经过国君之门要下车,见到国君之马要扶式,蘧伯玉乃当今贤大夫,决不会因为天黑别人看不见而不行此礼。”派人一查看,果不其然。

  古人乘车以左为尊,尊者在左,御者(驾车人,类似于司机了)在中,另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骖乘,又叫车右。不过这是平时出行的车。兵车有所不同,兵车的指挥车是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做车右。普通的兵车,是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边甲士拿着持弓,右边甲士持矛。

  此外,历代对车子的配置也有各种规定。各个等级、场合乘什么车都有定制,不得任意违犯。如有的古籍上说,周天子拥有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五种车子装饰华丽,形式各异,分别用于祭祀、礼宾、视朝、作战和打猎。一般说来天子的车驾六马,诸侯四马,大夫三马,士二马,庶人一马。诸如此类,等等不一。

  古代的车上一般还有车盖,主要是用来遮雨的,像一把大伞。车盖大小也有规定,等级越高,车盖也越高。所谓"驷马高盖车"就是高配置了。

  战国之前,一般是不直接骑马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匈奴学来了骑马,但骑马仍然没有流行。不过,总算开了先河。到了隋唐以后,骑马和坐轿之风完全兴起,车子也逐步退出了出行的主流。




为什么宋代之前牛车盛行?
在宋代之前,随着汉代以后士族阶层兴盛起来,乘马车的繁文缛节使他们不能随心所欲行事,于是便把喜好逐渐转向牛车。这样即可享受乘车之方便与舒适,又不需再为各种礼仪所拘束。至南北朝,牛车盛行,据《魏书·礼志四》记载,北魏皇帝出行乘坐的楼辇,要由12头牛拉车。可见北朝使用牛车之盛。南朝比之北朝...

辇什么意思
辇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主要出现在古代中国。它是一种用人拉着走的车,不同于马车或牛车。在古代,辇是皇家专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皇帝、皇后以及其他高级贵族出行时乘坐的。这种交通工具的设计注重舒适和豪华,以适应长时间乘坐的需要。辇的出现和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在古代文献中...

在《红楼梦》里,古代出行的交通工具是怎样存在的?
贾家高贵,有自己的马厩。除了马厩,嘉福还有新郎,指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以轿子为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坐不同的轿子,有不同的含义贾玉村、戴权、八公子、诸君之子、妃子的外省亲戚,都按官场礼节坐轿子或虞。贾母坐的八人轿子不仅在礼制上有等级制度,而且体现了贾家显贵的优良礼节,这些细节...

驷是什么意思
1. 驷作为马车的称呼,是由四匹马所拉动的车辆。在古代,这种马车多用于贵族出行、战争、狩猎等场合。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2. 在古代战争中,驷常常作为战争的重要工具出现。马车的速度和冲击力在战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四匹马所拉动的驷,其速度和...

车马煊赫
明人王世贞有这样一句话:“凡三代、两汉皆用马车,魏晋至梁、陈皆用牛车。元魏君臣有乘马及牛车者。唐虽人主妃后非乘马即步辇,自郊祀之外,不乘车也。”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自三代到隋唐出行方式的演变。车驾在先秦两汉之际一直被视为君子之乘。而唐代上至皇室,下至士人却都不喜欢乘车出行。《舆...

马车的由来?
中国古代并无四轮车发现。在战国时代的器皿刻纹中,出现了一些四轮车,如山东长岛出土的残鉴、淮阴高庄出土的铜器。不过,这种车舆为龙舟形的四轮车并非用于日常生活,而是用作礼仪活动。战国时代的这种礼仪用四轮车,应当是从商周时代的两轮车发展而来的。中国的马车来自西邻的中亚。当然,古代中国人并不...

老人说的上车吃饺子下车吃面是什么意思
上车吃饺子下车吃面即迎客饺子送客面,是指送行的时候给被送的人吃饺子,接风的时候给被接的人吃面条。“上车饺子下车面” 这句话不单单是迎接客人吃饭的一种习俗,更有着深厚的含义。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叫做,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饺子表团圆、团聚,客人离开时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意味着为客人此行...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有哪些?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有很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1. 婚姻自主:近代以前,中国的婚姻受到严格的父母和媒人安排,婚姻自主权受到很大的限制。近代社会,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和个人自由意识的觉醒,年轻人开始主张婚姻自主,逐步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现代中国已经普遍实行婚姻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主流。2. ...

儒家喜欢复古,为什么推崇周朝,而不是前期的夏朝和商朝?
这也就导致当时的孔子想方设法想要去推广自己的儒家思想,他当时所提倡的就是克己复礼,也就是去学习周朝时期的礼乐制度,俗称的礼乐制度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尊卑制度,因为礼乐它讲究的是人出行的一种规格,比如说天子应该用多少的马车,

列举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情况(急!!!)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以下从礼仪、消费、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节日、婚丧等八个方面进行概括,大致可以窥见近代民俗变迁的基本脉络。 1...

辛集市15753274480: 古人重礼 古人乘车马出行有哪些方面的礼仪化规定 -
百油爱德: 上古时期,人们都是站着乘车的.《礼记•曲礼上》记载: “妇人不立乘.”可见男子大都是立乘.乘车的位置是舆的前部、轼木之后.站在车上,眼睛要看车前十六步半的地方.凭轼时,目光只看到马尾.回头看时,目光不超过车轮中心....

辛集市15753274480: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古代有哪些乘车礼仪! -
百油爱德: 先秦时期,古人乘车有明确的礼仪规范.古代马车的车厢叫做“舆”,是乘人的部分.乘车人从舆的后面上车.《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立正执绥”.“绥”是车上的绳子,供人上车时拉手之用.就是说,孔子上车,必定抓住挽手的绳子,端庄肃立.这算是古代乘车的标准姿势.

辛集市15753274480: 古代人是怎么出行的么 -
百油爱德: 步行,骑马,马车,坐轿,坐船 速度最快的出行方式为乘船.在现代蒸汽机没发明之前,水路交通一直是快于陆路交通的.而如果是北方的话,一般有两种选择,步行或者乘车.当然,乘马也是另一种重要的选择,古代政府就选择使用人驾驭马匹而不是马车来传递信息.坐轿一般只有有身份的人才可以乘坐,并且只适用于及短途的出行,比如同城.轿子并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发明的,只是为了彰显身份而已!

辛集市15753274480: 中国古代马车靠左走还是靠右走 -
百油爱德: 古代男子的车架是靠右行驶的,女子的只能往左行/

辛集市15753274480: 古代的人坐车有什么讲究? -
百油爱德: 车的原始功能就是一种运输和代步工具,但在今天却几乎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实,在古代更是这样,“有车族”代表的是贵族.在先秦时期,最能显示身份的是“路车”.路车是先秦时期周天子及王后乘坐的车.路车也叫辂车,“辂”...

辛集市15753274480: 古人如何出行 -
百油爱德: 穷人只能步行,有条件的骑马或者骑驴,乘坐马车,短途的话官员会有轿子.

辛集市15753274480: 古代人们是怎么出行的? -
百油爱德: 最初人们出行是用土堆来标记方向的,比如在走过的路上堆出一个特定的形状作为标记,从而达到指路的效果. 碰上雨天或者雪天,土堆就不那么容易保留了,人们就开始通过种树的方式来确定方向,在一些重要的路上会有成排的特殊样子的树...

辛集市15753274480: 古代人是如何出行的?
百油爱德: 马,轿子,两条腿,马车

辛集市15753274480: 我国古代车马的故事?
百油爱德: 我国古代的车马 1.古书上常见车马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 2.春秋时代可能有骑马的事,但那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到了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之术.此后才形成了骑马之风. 3.一车四马为一乘(sn8ng).春秋战国时代,按车乘的多少区分国之大小.天子是万乘之国,诸侯是千乘之国.

辛集市15753274480: 古代人怎么出行? -
百油爱德: 更多的是走路,条件好的可以骑马,骑牛,骑驴,还可以坐轿,坐船,马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