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来历

作者&投稿:钱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的起源~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的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扩展资料:

秦末、汉初,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有一个人叫毛亨,他一路辗转,流落到了河间。隐性埋名过了若许年。

有一天汉武帝皇帝说:“那些美丽的诗歌谁还会唱啊?”于是,天下读书人争相传告,皇帝要听人唱诗了! 但可惜的是,这些美丽的诗多数都被烧掉了。

慢慢的,一些当年将诗深深记在脑子里的人们开始将诗誊录下来。慢慢地,社会上又开始有诗流传,最多的时候有四家,毛亨的传人毛苌所传的诗是其中一种。

大小毛公得了献王刘德的帮助,开馆讲学,天下士人接踵而至,以听毛苌讲诗为乐。当时,有个人叫董仲舒。

他是汉武帝的臣,他说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孔子他老人家一直喜欢并极力推荐弟子们学习的诗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朝廷正式命名为《诗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经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参考资料来源:诗经-百度百科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产生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扩展资料

诗经的来历:采诗赋诗

《诗经》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其中,有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有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还有许多是原来流传于各国的歌谣。那么,这些不同类型的诗歌,是如何集中起来的呢?

很多古文献都记载,有“行人乘輶轩,振木铎,以采诗而献于太师,陈于天子之制。”  如《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也有“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的记载。

这种由朝廷官员到各地采集诗歌,献于朝廷,以了解各地教化风俗的做法,古称“采诗”。通过采诗活动,政府可以借此体察民风,了解治情。

除采诗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叫献诗,则是由下主动向上提供,以揭露时弊,让统治者了解和弥补施政。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古代有孟春之月“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大夫规悔,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的传统。

类似的记载,《国语·周语》中也有所反映:“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颂,百工谏,庶人传语……”。

其中提到,师、工、蒙、瞽等身份之人,都有献诗的义务。可见,诗在当时是古人征询治情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因为此,在今本《诗经》中保留着很多讽谏之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经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诗经



《诗经》约成书于 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 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 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 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由仪)。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 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 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周颂》、《 鲁颂》和《 商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经




经线指向什么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

般若波罗蜜心经的名称来历
心经的心,意为核心、纲要、精华, 言下之意是说, 此经集合了六百卷般若大经的精要而成。《心经》一卷,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佛教化众生,随机引导,由凡夫至佛界,修行的法门因人而异。若众生有迷于色法远甚于心法的,佛为之说五蕴合色而开心法门;若有迷于心法而远甚于色法的...

三字经的来历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

九阴真经的来历 和历史是什么
【九阴真经】是金庸小说中的上乘武功秘籍,分上下两卷。《射雕英雄传》中,第一次华山论剑,五绝争夺真经大战七日七夜,最终由王重阳夺得。他临死前把真经交给周伯通。黄药师从周伯通处借来,下部被徒弟偷走。最后辗转让郭靖习得。欧阳锋被黄蓉骗得逆练真经而变癫狂。在《神雕侠侣》中,原来王重阳早将少...

天经地义的来历
“天经地义”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一句经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止于至善”被解释为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后来,朱熹在他的《四书集注》中解释了这句话,提到“天经地义”,将其用来表示符合宇宙自然法则和...

厥经的来历名称解释
[鲜花]【摘要】厥经的来历名称解释【提问】[鲜花]【回答】足肝阴厥经:从足大趾丛毛的边缘,沿足背上到内踝前,上行胫骨内侧到膝弯内缘,沿股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到少腹,与胃经并行入肝。另一支从少腹向上至胁肋部。本经共有大敦、行间、太冲、膝关、曲泉、章门、期站等14个穴位。【回答】

三字经的来历?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

佛说佛医经的来历
《佛说佛医经》吴天竺沙门 竺律炎共支越 译 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火少寒多目冥。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夏四月五月六月,风多。秋七月八月九月,热...

九阴真经口诀九阴真经的起源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提及了《九阴真经》的来历。这部神秘的武学秘籍据说是北宋时期,一位名叫黄裳的人物所著。黄裳,原籍延平(今福建南平),曾是状元出身的文官,因研读《道藏》而对武学有了深入的理解。黄裳在一次任务中被派去对抗明教,尽管官军战斗力弱,黄裳却凭借个人勇猛,单...

经度的变化规律
经度的变化规律:1、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 27′ 30"或西经23° 27′ 30"。更精确的经度位置中秒被表示为分的小数,比如:东经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数的:东经23.45833°。有时西经被写做负数:-23.45833...

鼎湖区15910825815: 诗经的由来? -
隐于癃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里面的诗篇都是民间流传记录的.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孔子编订《诗经》,一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诗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其题目、排序也都没有特殊的含义.

鼎湖区15910825815: 诗经出自哪里? -
隐于癃清: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和赵人毛苌,统称为 鲁、齐、韩、毛四家诗 到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随着郑学大昌,毛诗遂独行于世,其余三家诗逐渐消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鼎湖区15910825815: 诗经 的来源 -
隐于癃清: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鼎湖区15910825815: 诗经(中国诗歌总集) - 搜狗百科
隐于癃清: 关于《诗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就是古代负责掌管音乐的机构奉命去民间收集民歌,后编定成册,其中《国风》大部分是这样来的,献诗说是各地的小诸侯献诗歌颂天子的功德,删诗是孔子后对《诗经》进行修订终成现在的《诗经》.更详细的你可以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册

鼎湖区15910825815: 诗经的来源 -
隐于癃清: 诗经中的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和风一样,只不过雅是来自东周都城洛阳附近的民歌,颂是王公贵族祭祀类歌曲,获得方式有采诗(采诗官去民间采集)和献诗(有人主动向统治者提供)两种说法,传后经孔子删减编撰而成

鼎湖区15910825815: 诗经的来源
隐于癃清: 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年间的诗歌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现存305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鼎湖区15910825815: 诗经文学常识诗经起源,分类诗经六义及其解释诗经再文学史上地位诗经写作特点,重章叠句,双声叠韵(举例+名词解释) -
隐于癃清:[答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中国最古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公元前...

鼎湖区15910825815: 四书五经是什么?说一说《诗经》的来历 -
隐于癃清: 四书: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 《诗经》、《礼记》、《尚书》、《易经》、《春秋》. 巜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汇,在春秋时代成书,至今存305篇诗,除个别者,大都作者不详.《诗经》原名《诗》,后因受儒家推崇为经典,故改名《诗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