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史上的几次变法

作者&投稿:照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分析晚清史上的几次变法 (简要回答)~

1860s-1890s: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失败,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在威海卫全军覆没;口号:富国强兵;内容:创办民用工业,军用工业,特色:官僚气息严重;1895-1900,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目的,救国,失败标志:慈溪发动戊戌政变,内容:创办京师大学堂,保护工商业,成立商会等,缺陷:忽视了政体的改良;1905-1912:晚晴新政,地主阶级,目的,挽救清王朝,失败,内容:成立资政院,各省成立参政院,作为咨询机构,改组内阁,成立皇族内阁,实施预备立宪。性质:欺骗民众。

一、 洋务运动:这个部分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中较详细介绍,从内忧外患的背景,到学习西方的代表人物及自救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再到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工业、近代海防、近代教育的内容,都作了全面说明,但对其影响方面,只是从其结局的消极方面作了简单说明,而笔者认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更是值得关注的,它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如经济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利于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政治上引起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对抗;思想上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条件;另外在军事和教育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重点关注的。二、 维新变法运动:这次运动在必修3《思想文化史》和选修1《改革史》作了重点阐述,它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但封建统治者光绪帝想利用变法从老佛爷手中夺权亲政,同时挽救民族危亡,所以支持变法,并亲自发布变法诏书,最后尽管由于以慈禧、荣禄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破坏而失败,但也属于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改革自救运动。三、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个部分在必修1《政治史》的第十三课,在讲武昌起义的背景时,教材只是用简单的一句话“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介绍了晚清政府的改革自救,至于新政的措施如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怎样的准备,教材只字未提。其实晚清统治者所主持的“新政”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是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中两个水火不容的重大事件,影响及于后世,非同小可。至于怎样看待二者的价值与作用,后世研究者也是见仁见智,聚讼纷纭。曾几何时,在革命史观的研究视野与价值体系里,史学界大都强调暴力革命而忽视清末统治者的改革成效,许多辛亥革命史与近代通史论著要么对“新政”不屑一顾,鲜有提及,要么照搬当年革命文豪陈天华的思路,斥责“新政”为“假维新”、“伪变法”,充其量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背景,轻描淡写地提一下“新政”之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应当承认,经过八国联军血洗京师的沉重打击与奇耻大辱,曾经双手沾满“戊戌六君子”鲜血的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途中所宣布的“新政”并非完全没有诚意,也不是没有具体措施和实际投入。因而,我们不能因为“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否定“新政”本身。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新政”中有关改革的深度与成效超过19世纪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这是没有疑义的。正是通过“新政”,中国从传统的小农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的迹象才真正出现。经济自由政策的颁发,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现代化的陆军体制、教育体制与现代化人才观也开始落户;现代法律体系与司法制度也开始成型。另外,辛亥革命与“新政”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着的,无法割断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它至少表现在:第一,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逼得清朝统治者加快“新政”特别是预备立宪的步伐,后者以为惟有尽快推行“新政”,才能使“内乱可弭”;第二,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加快革命的准备,使后者计划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推翻清朝,以免革命成为非法而爱新觉罗家族成为“万世一系”的合法统治者;第三,“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可资发动的基本力量——新军与新式知识分子;第四,“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自己的同盟军与合作者——资产阶级与君主立宪论者;第五,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关于民权思想的公开宣传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的创建提供了条件;第六,清末的国库空虚,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京临时政府可支配利用的经济资源,迅速面临财政危机,督抚专权的趋势则导致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与混战。近代晚清政府的改革自救运动,尽管是为了使腐朽的清政府能多苟延残喘几日,但它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一、 洋务运动:这个部分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中较详细介绍,从内忧外患的背景,到学习西方的代表人物及自救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再到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工业、近代海防、近代教育的内容,都作了全面说明,但对其影响方面,只是从其结局的消极方面作了简单说明,而笔者认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更是值得关注的,它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如经济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利于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政治上引起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对抗;思想上冲击了守旧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条件;另外在军事和教育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重点关注的。
二、 维新变法运动:这次运动在必修3《思想文化史》和选修1《改革史》作了重点阐述,它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但封建统治者光绪帝想利用变法从老佛爷手中夺权亲政,同时挽救民族危亡,所以支持变法,并亲自发布变法诏书,最后尽管由于以慈禧、荣禄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破坏而失败,但也属于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改革自救运动。
三、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个部分在必修1《政治史》的第十三课,在讲武昌起义的背景时,教材只是用简单的一句话“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介绍了晚清政府的改革自救,至于新政的措施如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怎样的准备,教材只字未提。其实晚清统治者所主持的“新政”与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是发生于同一历史时空中两个水火不容的重大事件,影响及于后世,非同小可。至于怎样看待二者的价值与作用,后世研究者也是见仁见智,聚讼纷纭。曾几何时,在革命史观的研究视野与价值体系里,史学界大都强调暴力革命而忽视清末统治者的改革成效,许多辛亥革命史与近代通史论著要么对“新政”不屑一顾,鲜有提及,要么照搬当年革命文豪陈天华的思路,斥责“新政”为“假维新”、“伪变法”,充其量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背景,轻描淡写地提一下“新政”之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应当承认,经过八国联军血洗京师的沉重打击与奇耻大辱,曾经双手沾满“戊戌六君子”鲜血的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途中所宣布的“新政”并非完全没有诚意,也不是没有具体措施和实际投入。因而,我们不能因为“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否定“新政”本身。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新政”中有关改革的深度与成效超过19世纪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这是没有疑义的。正是通过“新政”,中国从传统的小农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的迹象才真正出现。经济自由政策的颁发,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现代化的陆军体制、教育体制与现代化人才观也开始落户;现代法律体系与司法制度也开始成型。另外,辛亥革命与“新政”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着的,无法割断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它至少表现在:第一,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逼得清朝统治者加快“新政”特别是预备立宪的步伐,后者以为惟有尽快推行“新政”,才能使“内乱可弭”;第二,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加快革命的准备,使后者计划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推翻清朝,以免革命成为非法而爱新觉罗家族成为“万世一系”的合法统治者;第三,“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可资发动的基本力量——新军与新式知识分子;第四,“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自己的同盟军与合作者——资产阶级与君主立宪论者;第五,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关于民权思想的公开宣传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的创建提供了条件;第六,清末的国库空虚,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京临时政府可支配利用的经济资源,迅速面临财政危机,督抚专权的趋势则导致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与混战。
近代晚清政府的改革自救运动,尽管是为了使腐朽的清政府能多苟延残喘几日,但它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而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等都是近几年高考所重点关注的,所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也应注意深掘这些知识点,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考的需要。

1、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结果:失败,被袁世凯出卖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结果:因仅仅是清王朝统治者为挽救政权采取的哄骗性宣传,最后被看清本质失败

之后,民国革命运动取得胜利,晚晴结束。

一、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运动
三、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袁世凯背叛维新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上说,戊戌变法失败在将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显然无可争议的,但是不要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任何再大的权利,都是需要权利基础、利益基础的,再大的独裁者,它只能是利益集团,或者某个阶级的台面人物,他的所做所为,背叛这一群体利益,就必然要垮台。实际环境上来看,光绪是满人的皇帝,他是慈禧弄上去的...

谁知道光绪皇帝的生平简介啊?
维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光绪。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正确,时间不长,虽败犹荣。

清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清朝有276年的历史(1636年—1912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为什么说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就是慈禧杀了光绪
甲午战败之后,清廷很快就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的说,这场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具体颁布的政令却是在瞎折腾。这场变革的结果是很多人都清楚的,慈禧太后重新训政,而光绪皇帝成为了傀儡。光绪皇帝十分年轻,他有十足的把握熬死慈禧太后。慈禧和光绪已经彻底决裂,这是明白的事情。光绪不止一次对外宣称...

光绪帝到底是谁毒死的呢?
但慈禧作为顽固守旧派,他却特别的不支持变法。所以在光绪皇帝去世以后,之前因为戊戌变法而逃亡到海外的这些支持光绪皇帝的人,就开始指责慈禧太后与和袁世凯。他们认为慈禧太后和袁世凯肯定是谋害光绪皇帝的主犯。就在这个时候呢,国内也有许多人觉得光绪皇帝的死确实太让人怀疑了。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历史上...

维新变法为何会失败?
在他们看来,维新变法的实质不过是要把权力从他们手中夺走罢了。正如黄鸿寿在《清史纪事本末》中描述的,“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其尤为雷厉风行者:一令都中筑马路,二令办理国防,三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整个满族统治集团很快...

说说康有为,光绪帝,慈禧太后,谭嗣与戊戌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
后来改革出现了很多问题,伊藤博文等等,各种原因,还有变法人士的各种谬误,让变法流了产。至于光绪帝的那个密诏,现在比较肯定的说法是被康有为稍微篡改了。光绪帝有没有被囚,也是一个谜团,他的死就更是疑团了。不过可以肯定,在变法这件事上,慈禧并不是光绪的对立面。谭嗣同是一个热血青年,钦佩...

慈禧曾几次垂帘听政?分别什么情况?
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清史稿》 所有在慈禧的操作之下,爱新觉罗载湉在1875年登基,也就是光绪皇帝。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再次出来垂帘听政。一直到1889年,光绪皇帝可以...

如何评价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

为什么中国的历史逃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规律
。以上 我详细得分析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最终的落脚点在“变法”上面。但还是没有摆脱“人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变法的成功需要付 出巨大的代价,而且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变法也证明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即使一次成功,也不可能次次成功,最终还是会陷入历史的循环。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清朝一共进行了几次变法
史汤盈博: 两次戊戌,立宪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晚清三次新政 -
史汤盈博: 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变法?
史汤盈博: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事件有:魏国的李悝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齐国邹忌的改革、韩国申不害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是晚清政府实施的三大改革运动.请回答:(1)上述改革运动分别开始于何时?(2)简析改革实施的历史背景.(3)... -
史汤盈博:[答案] ①19世纪60年代,1898年,20世纪初(或1901年、1905年)②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慈禧太后暂时支持了洋务派;1...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中国法制史、论述清末法制改革 -
史汤盈博: 清末法制变革表现为 1.宪政改革 ①宪政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主动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十九信条”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是清政府被动制定的宪法性文件.②宪政实施...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如何评价中国向现代社会过渡评价清末三次改革 -
史汤盈博: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新政、戊戌变法和清新政作为近代史上三次改革事件依次出现.从三次新的主要内容来看,它们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变法? -
史汤盈博:[答案] 春秋管仲改革,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邹忌变法,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后周世宗改革,北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永贞革新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清朝末的戊戌变法是谁发起的?又为什么会失败? -
史汤盈博: 2、 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3、 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外部原因) 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从中国...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139208385: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异同比较清政府的3次自救运动,如题,200字以上的采纳哦 -
史汤盈博:[答案] 相同点:1.三次运动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 2.都来涉及军事、经济、文教方面的改革; 3.都没有达到预... 3.三次运动的内容不尽相同,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中有政治方面的内容; 4.就影响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