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德輶如毛,毛犹有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作者&投稿:吁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个老师要让孩子很快把握他的规矩在哪里,弹性在哪里。这个老师也要很明白,不要一高兴起来就变成放纵,心情不好就变成严格,这样孩子永远把握不好你的弹性与规矩在哪里,这个孩子心里会乱的。孩子的心乱就变成师生之间的不协调,你就感觉孩子不如你的意,而孩子也随时提防老师,像这样多不好!要一直心平气和的安安稳稳的。如果孩子超越了弹性,就一定要规范他,有时是一个肢体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好了。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一旦超越界限,旁边的孩子会提醒他,孩子会管孩子,他也会警觉这样下去老师会生气的,最后就变成老师不动声色。

所以《中庸》最后一章一定要读一读,一个很认真做事的人是很好的,但是再进一步是要“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有明德的人是不会经常大呼小叫的,不会变脸色的。那么不大声以色就是最高的吗?不是,要进一步到“德輶如毛”,你的德像羽毛一样使人几乎感觉不到压力,不要一说我要修德了,於是就板起脸孔,你不要板起脸孔嘛,自自然然好像没在努力,但你却是一个有德者。这个也接近庄子说的逍遥了,但是《中庸》依旧批评它,“毛犹有轮”,羽毛轻吗?它还有一个图样形状咧!还要再进一步,“无声无臭”。所以《中庸》这篇大文章,三千五百字的文章到最后是“无声无臭”。

“无声无臭”是《诗经》里的啊,“德輶如毛”也是《诗经》里的啊,“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也是。那么“德輶如毛,毛犹有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中庸》最后两个字说,达到极点了!这形容什么呢?形容一个君子达到圣贤的境界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进展,也是从十信,十行,十住十会向;初地二地等等像佛教一样的分成有阶位,不过儒家是分几个阶位就好了。你到“无声无臭”,你要有多少功德要修?多少德行要实践!请问你《中庸》最后几个字,这“无声无臭”四个字中哪个字最重要?就那个“无”字最重要。“声”“臭”这两个字是代表性的随便提提,但这两个“无”字是一个原则性的断定,要规定到“无”这个地步,这个地步我们称作境界。

《中庸》对圣人的最高标准是“无”。千万不要再讲什么道家比较高了,你要分什么儒家道家,要分不要从境界上分!难道境界道家高,儒家就不可以有这种境界吗?到这种境界儒道有什么不一样吗?佛家也一样啊!到这个境界的统统是一样,“空”不是“无”吗?所以不读书不要乱讲!什么儒家是现实的,道家是逍遥的、隐居的,佛家是出世的,乱讲!看你从哪里讲。从开始实践讲还是从最高境界讲,开始实践进路有区别,到最高境界没区别。

好了,儒家讲最高要“无声无臭”,退而求其次要“德輶如毛”,轻轻松松的。“羽扇纶巾谈笑间”不是很轻松吗?“樯橹飞灰烟灭”,一切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不是轻松吗?然后你就先从“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做起,你有表现不在声色上了,但这里还有一些隐忍的味道,我在勉励自己更加光明接近天性,还要用一番力气。从用一些力气到几乎不用力气,到完全不用力气,完全没事情一般,老师要向这里用智慧。开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这个也不错了。“予怀明德”,我自己有明德,我有做老师的样子,有做老师的智慧。“不大声以色”,我不必大声骂不必动粗,“德輶如毛”轻飘飘的走过去了,好像没老师,“无声无臭”根本没老师也是一样,呵呵!(众笑)

那么老师越使用智慧,就越不用你现实的生命力,越用智慧你就越真正得到“涵养”,那么也同时成就了孩子的“德”,虽然孩子不知道这是德,越长大就越了解这是德,这叫“大德”!

这种教育法一定要推广到全世界!要推广开来。我们师范教育要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如果是师范学校的尤其要注意。现在师范学校不讲这些,师范学校当然也说教育老师要有德,但以“认真”为标准,能够操作这个技术为标准,其实这是一些很初步的老师的本分。

以后的“读经教育学”要写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定是通透人性来讲教育的,“通透人性”这四个字简单,但你要真有体会才行!不见得马上会成功,一定会有曲折,但在曲折中信念坚定,你渐渐会看到孩子的进境,你自己也一步一步往前进。一个学校不可能同时做到,也可以一个班先这样做。因为这个时代堕落,来的人都是牛头马面,都是一群猴子,不来虎豹就不错了,呵呵。(众亦笑)来一些猴子你要怎么办?所以你的德越高,你的影响力越大变化就越快。


《大学》《中庸》有多少字?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学.论语.中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阳同学 2021-06-2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小阳同学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何谓中庸之道,何谓天人合一
君子之年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的翻译是什么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1、中庸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

中庸的基本精神
不敏不能临事,不宽没有度量,不刚没有原则,不庄无人敬畏,不密无从区别。只要五者俱备了,深藏广蓄,一旦运用,就会无不中的。 不仅如此,《中庸》的作者认为思想方法还与言辞、仪容有关。作者引《诗径》和孔子的话立论说:“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靠厉声...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辐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墨子》一书引用了哪些古代典籍
《非攻中》引《诗》“: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天志中》引《皇矣》(《诗大雅》篇目)“: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太誓》(即《泰誓:“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祇不祀,乃曰:‘吾有命。’无廖务天下,天亦纵弃纣而不葆”;先王之书:“明哲维天...

何谓“中庸之道”,可以扼要的介绍一下吗?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自。’至矣!”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什么
诗云:子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诗曰:德遒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

《中庸》的简介及概要
『6』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於以化民,末也。『7』 诗云,『德 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右第三十三章。子思因前章极致之言,反求其本;复自下学为己谨独之事推而言之,以驯致乎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赞其妙,至於无声无臭,而後已焉。盖举一篇之要,而...

请问什么是 中庸之道?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自。’至矣!”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原则分别见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 “子曰:...

江宁区18283309710: "中庸之道"指的是什么? -
子车竹特利:[答案] 什么是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这一提...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自....

江宁区18283309710: 中庸之道的精髓指什么? -
子车竹特利:[答案] 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自.'...

江宁区18283309710: 求朱熹 《中庸章句》翻译 -
子车竹特利: “命”就如同所发出的“令”一般,是一种趋势.“性”则可以等同于“理”.“天”指的是宇宙整体,其有阴阳五行的变化,且正因为有这些变化所以才产生了万物.万物是以“气”的运动的方式来构成自身的“形”,而在其成形的过程中,...

江宁区18283309710: 中庸最后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
子车竹特利: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江宁区18283309710: 请问什么是中庸之道?
子车竹特利: 什么是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

江宁区18283309710: 《中庸》哪些句子是关中庸思想的 -
子车竹特利: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江宁区18283309710: "予怀明德,不大声色"中指哪哪个王 -
子车竹特利: 周文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出自《大雅·皇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周部族的开国史诗.全诗有八章,每章十二句.前四章重点写古公亶父(太王),歌颂了太王、太伯、王季的事迹;后四章主要写周文王,歌颂了文王“肇国在西土”的勋业.

江宁区18283309710: 《中庸中的“诗》曰:衣锦尚纲”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
子车竹特利: 《诗经》中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 件套衫.”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里面的锦衣花 纹显露过多,所以,君子的道百般隐藏却日益 彰显,而个人的道显露无遗反而日...

江宁区18283309710: 中庸与极端,你欣赏哪一个? -
子车竹特利: (4楼的.....这又是何苦呢....怎么这里总有这样的人)非要选的话..内心极端外表中庸~

江宁区18283309710: 诗经中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怀古诗 -
子车竹特利: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