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哪个战役为台州抗倭画上了句号

作者&投稿:慎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这是谁的诗句?~

戚继光
求采纳!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期写下的诗作《韬铃深处》,"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一个"横戈马上"的将军在抵御外侮战争中所表露的伟大人格国亘和嵩高的思想品质。

戚继光像
Qi Jiguang s Portrait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其父戚景通,官至都指挥,明嘉靖二十年(1544),戚继光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任浙江都司签书,次年秋以参将分部宁、绿、如、驻台州。 在整个明人,倭患"惟浙江为最",而浙江又以台州为首冲。明正统四年(1439)五月,对台州人民来说,特别是对临海桃渚人民来说,是一段永远都无法忘却的时日。 据明佚的《国朝典汇》记述: 数千倭寇分乘四十多艘战船突袭桃渚,攻破城池,大肆屠杀,他们的手段极其残忍,一时之时,"官庾民舍,焚劫一空,驱掠少壮,发掘冢墓,束婴竿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捕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荒淫秽恶,至有不可言者",桃诸内外,"积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萧条,过者陨涕"。 在明代,造成倭患以致倭患发展到如此炽热的程度,不但有重要的外部因素,也有深刻的内部因素,社会根源十分复杂。 沿海倭患在元代后期就已开始了,就外部而言,由于日本出现国内战争,大批浪人、武士流窜至中国沿海,不断进行军事骚扰,茶毒百姓。内部原因与当时的局势有关,新建立的明王朝为打击元未地方割据势力的残余,全面实施海禁,造成市舶中断,大批商人无法开展海外经商,因北对朝廷不断产生不满绪乃至违禁出海。每遇倭寇,他们不但不协助政府,反而为倭寇通风报信,有的乃至直接与倭乱。另一方面。原先的地方割据势力残部和一些地痞浪氓相继成了海盗,相互勾结,《明史·兵志》就明确记载"时(方)国珍及张士诚余众多窜海岛间,勾倭为寇"。海盗与倭寇合流,致使势不可遏,愈演愈烈。

戚继光庙 庙在台州市椒江区东山西坡,明初时为海门城隍庙,戚继光在台抗倭时多驻于此,后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必祀戚继光,现为戚继光纪念馆。
Temple of Qi Jiguang Located on the west hillside of the Dongshan Hill within the Jiaojiang district of Taizhou,it was originally called in the first years of the Ming dynastry Town God Temple of Haimen where QiJiguang stayed most often while fighting against Japan pirates in Taizhou.Later people offered sacrifices to him here in memory of this national hero.It is amemorial hall to Qi Jiguang today.
以州的倭患始于何时,文献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记载。元亡明兴,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国号的第二年,即有不少倭寇出沿海诸岛。洪武四年(1371)十月,日本国王良怀曾遣使至中国奉表进贡,同时送回"明州、台州被掠男子七十余人"。由于倭乱的加剧对明王朝的稳定造成了不少麻烦,于是朱无璋下诏征询抗倭方略,并接受了方国珍的侄子方鸣谦提议:"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人亦不不傅岸。"乃遣大将汤和巡视沿海,构筑城防,自洪武十七年(1348)开始,至洪武二十年(1387)的四年当中,在山东、江南、江北、浙东、浙西等地一共修筑了五十九座城池,其中两浙即设卫所四十一个。内台州当时所筑的就有海门卫、松门卫、前所、桃渚、健跳、新河、隘顽、楚门八座卫所城和越溪、长亭、曼岙、窦岙、铁场五座巡检司城。 诸城筑成后,在以后的抗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倭攻宁海,指挥陶铎击败之。永乐十五年(1417),倭攻宁波,宁波卫指挥万文追歼于临海桃渚。永乐二十年(1422),倭攻桃渚,指挥徐忠大改来犯之敌。其间惟永乐十五、十六(1417、1418)两年,松门城倒塌,先后为倭所破。不过,从总体上说,完善在城防设施为沿海人民带来相对安全的局面。宣德以后,朱明的最高统治都多属昏庸无能之辈,朝政日趋腐败,边防废弛,倭寇复强,至嘉靖年间益炽。嘉靖十八年(1539),大股倭寇流窜至宁海石所庄,在该庄连住十天,"沿海居民尽逃"。嘉靖二十年(1547),倭寇分乘大船百余艘在宁波、台州沿海耀武扬威,时而遣数千人登岸,"攻掠诸郡邑,毁官民廨舍至数千区"。嘉靖三十年(1552)四月,倭入海门严市街,大肆杀掠,"杀人如刈草",百姓奔窜四散。五月二十八日,倭两千人直入黄岩,据县治七日,"毁民廨舍殆尽"。

台州抗倭大捷示意图
Sketch Map of Winning Smashing Victories over Japanese Pirates in Taizhou
戚继光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来到了台州。 戚继光至台后,首先是全面勘察沿海的地理形势和城防设施,然后采限了"多间谍、严号令、广询谋"等一系列措施,全面修复卫所城池,从此真正开始了他一生辉煌的军事历程。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夏之交,数千名倭寇围攻桃渚,桃渚千户翟铨组织军民奋力抵抗,日夜坚守,同时派人向戚继光羽书告急。当时,戚家军尚在宁波,一接到火急军情,立即奔赴台州,与谭纶商定作战方案,决定先扫除桃渚外转的倭寇,然后再围歼桃渚之敌。 戚继光于四月十六日从宁波冒雨起程,沿途以柿枣充饥,即日抵达涌泉,涌泉之倭亦逃向桃渚。戚家军又进军章安,很快消灭了章安、薛岭一带的小股倭寇,并以迅雷不及势在桃渚四周设伏,当夜选派鸟铳手十余名先行潜入城内,约定次日里应外合,全面围歼。倭寇这时已将桃渚城围困了七天七夜,第八日清早,倭寇又开始了新一轮猛攻,突然之间,城上遍竖"戚"字大旗,鸟铳齐发,杀声震天。正当倭寇惊疑之际,桃渚四面山谷间伏军奋起,旌旗战鼓,惊天动地,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败倭逃往章安,戚家军紧追不舍,于是败倭点烟火向隔江栅浦的倭寇求救。戚继光猜到他们的意图,便缓攻设计于椒江北岸,待栅浦增援的倭寇一上岸,埋伏的卢錡、梁守愚、任锦、杨宪等将领突然跃起,短兵相接,从早晨一直战斗至中午,当时戚继光亲自擂鼓,将士兵们奋不顾身,终于大获全胜。余倭北走,亦被戚家军歼灭在黄礁山下。

白水洋抗倭纪功碑 碑在临海白水洋镇戚公祠内,原刻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现碑系民国十三年(1924)重刻。
Baishuiyang Stone Stele for Recording Military exploit in Anti-Japanese Pirates The stele is set in the Temple of Revered Mr Qi in the town of Baishuiyang Linhai.It was inscribed first in the 40th year of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1561).The present one was carved out in the 13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24).
此战才华,又有大股倭寇从海上袭攻桃渚和台州各地,戚继光向浙东总督条陈作占方力,建议由分巡佥事曹天、都督指挥祁云龙等屯兵黄岩,以阻温州之倭北窜;命知县张师善率乡兵牵制椒江南岸倭势;戚继光亲率大军现解桃渚之围。四月二十四日,戚家军逼近桃渚,倭寇惊慌撤围,移营险要,据守港埠,依山顽抗。戚继光命部将丁邦彦率部浮水先登,命卢錡从侧翼进兵,纵火焚烧巢穴,令杨贵部从陆路直入敌阵,大败倭寇,救出被掳百姓千余人。 五月一日,戚继光与谭纶会师海门卫,及至夜半,不料一股倭寇前来偷袭,等守军发现,已有三十余寇爬上城头。戚继光闻警,即一人飞身上城,只见剑光闪烁,连杀数寇,这时城内将士已争先登城;,谭纶也率军赶到,没有多少工夫,就歼灭了来犯之倭。 倭寇偷袭不成,折兵南逃,戚继光和谭纶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先敌到达新河,于水上钉桩连船,塞倭去路,然后待兵牛桥,拼死决战,终于又杀敌一千余人,焚烧双桅大船三十三艘。零星败倭,在"猛追猛打,四面堵击"下,于五月十二日在南湾全军覆没。 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战斗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花先街、白水洋之战,这一连环战役几乎歼尽台州沿海之倭,为台州抗倭画上句号。 战役发生在嘉靖四十年(1561)孟夏。当时台州聚集之倭尚有万余,船只五百多艘,他们采取分兵暗袭、异地开花的战术,欲使戚继光兵力分散,首尾难顾,以图拖垮戚军。四月十九日,五百倭寇分乘十六艘乌嘴船,先袭宁海,当时戚继光驻兵台州府,闻讯即出兵海。四月二十二日,倭寇得悉戚继光前往宁海,立即以一股袭桃渚,一股攻新河附近之周洋。二十五日又分一股攻健跳。戚继光见势危急,一面檄命桃渚、健跳方面死守,请浙东按察司佥事唐尧臣组织黄岩、太平二县乡兵予以抗击,于二十六日大败新河之倭。就在这时,攻袭桃渚、健跳之倭合力流窜至台州府以东五里的花街,时值雨季,城墙多处倒塌,城内人心惶惶。戚继光得知这一消息,长夜自宁海返台,直抵城下,以丁邦彦为前锋,陈大成为右哨,陈濠、胡大受为中哨,赵记、孙廷贤为左右翼,列陈前进,至二十八日五战五胜,毙敌数百,各部分头追击,力求全歼穷寇。

鸳鸯阵 鸳鸯阵是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独创的一种阵法,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
"Mandarin Duchs"Battle Array Created by Qi Jiguang in the fight against Japanese pirates was a famous battle array in which troops were formed into teams of 11 each.This array showed great might as well as flexibility and beat the Japanese pirates into wail and howl.
四月三十日,前犯圻头之倭二千余人自焚其船,冒死"南突郡部"。当时戚继光虽在城内,但城中可战之兵只有一千五百人。为获全胜,戚继光与唐尧臣倾其所有以犒三军,临海知县赵士河"登坛誓众,谕以大义",士气大振。五月一日,戚继光率兵至大田设伏待贼,倭亦在大田设伏待我,相持二日,倭由小路退往仙居。由临海至仙居中途必须经白水洋,小路七十里,官道五十里,白水洋之上风岭形势其险要,于此设伏,可得全功。戚军于是抄近路夜行先至,各执松枝以蒙蔽敌人,及倭行过半,突然伏发,倭寇闻声丧胆。他们惊魂稍定,又以三四百人为一队,以死相拼,企图突围。戚继光命陈惟成、陈法、陈蚤、杨文通等以"鸳鸯阵"反冲,"疾若风雨,有前无退",以一当十,倭寇"死者无算"。败倭残部奔窜至白水洋,被困于朱家大院,我军四面放火,举铳射击,全歼余倭。 此为戚继光抗倭生涯中最辉煌的战役之一。此役之后,台州人民为纪念白水洋大捷,刻碑以纪。碑原竖立在旧朱家大院附近,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碑尚嵌竖于白水洋小学。读碑文知其为民国时重刻:"大明嘉靖辛酉岁夏五月甲子,以参将戚继光与倭贼战于此,大败之,斩首八百。钦差旨饬台州兵备分备分巡浙东道按察司佥事唐尧臣碑记。民国十三年秋警备队第七营第二哨首事罗金铉、朱友亭、王嗣宫重立"。嘉靖辛酉为嘉靖四十年(1561),民国十三年已是一九二四年。原碑虽毁,新碑又立,看来,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功绩在当地人民的心目中是永存的,而倭寇对台州人民的蹂躏和暴行也是无法随着时光的消逝而可以抹平的。

戚继光著述《纪效新书》书影 此书有两种版本,一为十四卷本,是戚继光驻防宁、绍、台、金、严时的练兵纪实之作。
Photocopied Book of "New Chronicle"by Qi Jiguang The book is a record of the military training of troops that were in garrison at Ning,Tai,Jin and Yan areas.It comes in two editions:one set in 14 volumes and the other in 18 volumes.
翻阅《台州府志》,在《金石考》中有"平倭纪功碑"的著录,称文三行,衔名二行,但国民重刻的衔名已变成一行,文字也有些出入,如"钦差强饬台州兵备分驼浙东道按察司佥事唐尧臣碑记",原碑作"钦差整饬台金严兵备分巡浙东道按察司佥事唐尧臣记"。另外,原碑还有"仙居县知县姚服璜立石"十字,现碑也没有了。 这快民思重刻的"平倭纪功碑"现在还在白水洋,只是由原来的白水洋小学移竖于白水洋戚公祠内,至今仍为过往行人的凭吊之物。 戚继光在台州的七年多时间中,以卓绝的军事天赋和崇高的思想品德,以无畏的军事实践和赤诚的爱民之心,与台州军民协力齐心,先后取得了"九战九捷"之辉煌战绩,创造发明了专门用于对付散股倭寇的"鸳鸯阵",并创作了军事专著《纪效新书》。嘉靖三十年(1559)桃渚之占后,又在桃渚城东西两角创设了两座空心敌台,为其后来在北边长城大规模建造敌台积累了经验。戚继光对台州城防的来断整修,也为他在镇守蓟北时全面改造和整治明长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著名学者罗哲文先生称:"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留下来的。可以说,临海古城土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 师范 和 蓝本 。" 戚继光是一位爱国将领,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戚继光的一生,创作了不少诗歌,现存二百五十首左右,这些诗作大多与他的军事生涯有关。这就是戚继光把自己的诗歌总名为《横槊稿》的本意。"诗言志",可以说在戚继光的作品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戚继光在沿海抗倭时期创作的诗歌在五十首左右,在台州创作的诗歌也不下三十余首。如《登巾山》: "春城东去海氛稀,城畔人行绕翠微。山麓高楼开重镇,辕门晓角起晴晖。九天云气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极目苍茫忆明主,吴钩高接斗牛辉。" 不了鼓舞将士们的抗倭士气,他特地创作了一首题为《凯歌》的军歌,配上军乐,并亲自教授: "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越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不是一首简单的军歌,而是一声鼓舞斗志的号角,是凝聚的戚家军魂。诚如戚继光自己所云: "一唱三和,声震林木,兴逸起舞,上下同情,抵掌待旦,浩然南征。"

谭纶像 图中的谭纶像即现于临海东湖石刻碑林中的《谭纶画像碑》,碑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Tan Lun s Portrait Stone relief of Tan Lun kept in the East Lake Forest Steles in Linhai and carved out in the 39th year of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1560).
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期间,结识了台州知府谭纶。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征程,使他们结下了毕生的不解之谊。谭纶(1520~1577)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人。他一生"垂兵事三十年",战功累累,在历次抗倭战斗中,"积首功二万一千五百",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并称"谭戚"。两人不但品格相似,经历也十分接近。谭纶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出任台州短府,比戚早一年至台,约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升任浙江海道副使,驻宁波,在台首尾五年。戚继光虽迟一年至台,却迟三年离台,首尾七年。戚继光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离开台州调往福建,谭亦于次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隆庆元年(1567)因给事中一哄而散时来之荐,他们一同调往北边,戚任神机营副将、谭任蓟、辽、保定总督。次年戚升任蓟州、昌平、保定三镇总理练兵事项,谭则升为兵部侍郎但仍协理蓟镇诸处练兵事务。晚年戚继光加衔至太子太保、太子少保。谭纶则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谭纶初至台州时,"郡兵几万人,皆巽懦",倭寇"转战深入,如履无人境,或费千金,不能得一贼首"。形势的严峻,可想而知。嘉靖三十五年(1556)秋,倭寇三万从宁波来攻台州,谭纶设计以退之。面对武备废弛,人不知兵的战局,谭纶首先招募了一千新兵,亲自训练,严明法伍,"分数既明,进步齐一,未久即成精锐",人称"谭家兵"。倭犯栅浦,谭纶亲自率兵出击,"三战三捷"。谭纶调任时,台人为纪其功,遂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三月刻像建祠以祀之。

重修谭公祠碑记 明清间谭公祠均曾重修,此碑系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修后由台州知府阎承诏等立。
Inscribed Tablet of Record of Reconstruction of Revered Mr.Tan Temple The temple was rebuilt several times both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is tablet was reestablished in the 36th year of Kangxi reign of the Qing dynasty by yan Chengzhao,the prefect of Taizhou,and others.
在台州,至今仍流传着不少有关谭、戚抗倭的故事、传说,也保留着许多历史文物。其中价值特别高的就是明刻的谭纶画像碑和戚继光表功碑、南塘戚公奏捷碑等,在东海之滨的桃渚镇,桃渚千户所所城仍保存得十分完好。 戚继光、谭纶这两位民族英雄远离我们已有四百多年了,但我们至今仍可感受到双星座那闪烁的星光。戚继光、谭纶的名字仍将永远铭记在后人的心中。

  戚继光与金刚经明朝嘉靖年间,少保戚继光(即是赫赫大名的中华民族抗倭英雄戚继光,少保是明朝的官职名),平日持诵《金刚经》,在行伍间仍不稍停辍。
  他担任副总时,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位阵亡的士兵向他说:“明天叫我的妻子到您这儿来,请您为我诵《金刚经》一卷,以便度脱。”
  第二天早上,那个士兵的妻子果然前来,(士兵妻子向戚继光讲述的情况)一如梦中所说。戚继光当天早上就为他诵经。夜里梦见那位士兵向他致谢道:“感谢主帅您亲自诵经,因为中间杂夹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可以脱离痛苦,但尚不能超生。”
  戚继光深感惊讶,他回忆诵经的时候,夫人曾命婢女送茶饼来,他挥手拒绝,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意思是‘不用’。
  于是,戚继光再度闭户虔诵,当夜又梦见士兵向他致谢,说已经超生了。
  后来,戚继光时常将此事告诉他的幕客们,这件真实的事情终于被慢慢传扬开来。
  这则典故告诉我们,诵经念佛一定要专心,专心才能诚心,诚心才能有大功用。
  这只是一个传说,我想戚继光看兵法的时间肯定多过看佛经,可以看他所著的兵法书就知道,至于说他是佛教徒的说法,古人大多信佛,会背金刚经也很正常。
  这个故事出自星云大师的演讲,其目的是借助名人宣扬佛法,是否真实没有考据。

  台州大捷之最后一战--五月二十日消灭长沙倭寇

  四百五十年前的今天,戚继光台州九战皆捷。

  白水洋大捷之后,戚家军又在洋坑、长昂洋、沙镬洋、仰月沙、悬山、小藤岭、大藤岭等地大败倭寇。
  四月二十九日(5月12日),胡震在邳山下犁沉大倭船一艘,杀死敌人数百。五月,倭船十馀艘泊楚门,在梅岩登陆,戚继光急发胡震兵截住外洋,派楼楠、朱文、林陆领兵到洋坑御敌,冒雨大战,杀敌不少。敌船在长吊洋连日被胡震兵船犁沉,渡水走淋头。戚继光督楼楠兵由隘顽所迎击,刘意兵从箬横直进,知县徐钺在藤岭伏截。在小藤岭三路夹攻,敌全被歼灭。五月十七日(5月30日),倭船十八艘在长沙登陆,准备南攻隘顽,北攻县城。戚继光在新河令把总李成立往松门,连夜领兵乘船至隘顽防守;令楼楠、丁邦彦、陈大成等督兵互相接应。大批倭寇结集在太平大闾附近的长沙,意图攻打隘顽所。戚继光调派松门卫水军渡海入隘顽所坚守,亲率戚家军从陆路进发。五月十九日夜,戚家军疾奔至长沙,分兵三路,猛攻倭寇。倭寇四处逃窜,戚家军烧毁倭船,全歼倭寇于长沙滩头。另有三百多名倭寇逃至海上,也被水军全数歼灭。此役斩首数百级,生擒倭酋五郎、如郎、健如郎等数十人。

  花街大捷和上峰岭之战后,倭寇精锐尽丧,但残寇仍在各地乱窜骚扰。五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戚家军先后在洋坑、长吊洋、沙镬洋、澳口、悬山、小藤岭、大藤岭等处杀败敌寇,摧毁倭船多艘。
  五月十七日,进犯宁海的倭寇,聚众三千,掳掠大批金银财宝和人口,联舟数十艘想逃跑。路经隘顽所,为明军舟师所阻,遂从长沙登岸,筑垒为巢,企图长期盘踞,待明年再回国。戚继光闻报,立率大军前往。途中遇暴雨,士兵露宿雨下,戚继光也自撤帐篷,并往各营巡行慰劳,将士深受感动。这时,有一侥幸从倭营逃回的俘虏来向戚继光报告:倭寇舟中被系一千多人,受尽折磨,两眼望穿,日盼将军前往解救。戚继光闻言,仰天发誓说:被掳男女,皆我同胞。军队宁肯受些损失,也一定要妥善救出百姓。他告诫将士勿妄杀,禁止火攻,以免误伤百姓。士众听了无不感奋泪下。
  戚继光在《止止堂集·愚愚稿上》中记载:辛酉(1561)长沙之捷时,闻倭中有掠我子女千人以上于舟中,予集三军祷于天曰:“以我中国衣冠而臣妾夷狄,天将忍乎?”众皆涕下。予又曰:“不愿俘馘,惟祈天救此男女,即收兵。”次日,一鼓败贼,入其巢,果然救出子女如前数,即如誓收兵。方就凯道,则遁贼四归矣。是役果无多斩获,而兵与耄倪俱完璧返。呜呼!天道如此,而吾人尚背逆以肆其欲,惟恐不亟,亦独何心哉!
  戚继光分兵六路(陆师四路,水师二路)进击,另以游兵一路接应,包剿敌人。五月二十日,天刚亮,戚家军偃旗息鼓向敌逼近。直到倭营边,突然杀入。这股残寇勉强应战,大败。都争往船上逃跑,戚继光早已遣奇兵毁坏了敌船。倭寇被迫跳进海中逃生。忽然飓风突起,这伙作恶多端的倭贼都被海浪吞没了。抢劫未归的三百多名残倭也被戚家军水师消灭。

  继五月十五日藤岭战斗胜利,五月二十日消灭了窜犯宁海以北团前、团后占据长沙之倭寇。从四月下旬开始,戚家军以少敌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取得了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的胜利,消灭倭寇数千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戚继光以卓绝的军事天赋和崇高的思想品德,以无畏的军事实践和赤诚的爱民之心,与台州军民协力齐心,先后取得了“九战九捷”之辉煌战绩。

  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期间,改造松门的苍山渔船为战船,称艟舟乔,又名苍山铁,可载兵三十三人,比原来的苍山船稍大,露水面上五尺,吃水六至七尺,首尾皆阔,帆橹并用。船体分三层,下可藏物,上为战场,中为寝处,张帆下碇,都在上层。(《纪效新书·水兵篇》)

  浙江倭患平息前,戚继光曾有援赣之役。兵机十事(《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二作《招援江西条陈十事》系于嘉靖四十年八月条下):兹蒙调剿江西流寇,鞠躬尽瘁,分所自尽。但维扬维荆,山河之形势既殊;而山寇海寇,攻取之方略亦异。此行务求成功,难以草率就事。所有十议,关系军机利钝。必和于国,然后可以出军;必和乎军,然后可以出战。否则,宁甘辕门之诛,必不致无成而有负重委也。
  倭寇的侵掠骚扰,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平定倭患,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朝政府的一些官员认识到,海禁既不能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也不能防止倭寇,反而驱使沿海居民走上武装走私的道路,与倭寇内外勾结,为害颇大。嘉靖末年,比较有远见的官僚,纷纷建议政府解除海禁,发展海上贸易。到明穆宗隆庆时,明政府开始取消海禁,准许对外通商。这无疑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正常的海上贸易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抗倭战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花先街、白水洋之战。这一连环战役几乎歼尽台州沿海之倭,为台州抗倭画上句号。

猫岛战役


为何说钟离之战是南北朝后期战争的转折点?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背景很是不稳定,而且,社会动荡不安。钟离之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甚至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南梁北伐北魏的时候,北魏就有了非常大的压力,由于萧宏这个人比较怂,所以说一直不敢有什么动静。淮河的雨季来了,南梁的机会也就来了。淮河的水位一下...

东汉时期,黎丘战役为什么被称之为一场豪赌?
黎丘之战是东汉开国战争中,最经典的战役之一,也是开国名将岑彭最漂亮的战役之一。岑彭为人善谋,善于打硬仗,性格沉稳,可是黎丘之战却一反常态,玩了一把心惊肉跳的豪赌。刘秀亲征,平定邓奉叛乱,收复南阳后,将目光瞄向了南郡。南郡盘踞着一个大军阀——秦丰。秦丰是王莽新朝时期一名小...

太平洋战争有哪几场战役?
6、马绍尔群岛战役 美军阵亡和失踪人数为568人,负伤2108人。毙伤日军约1.1万,俘虏329人 7、激战南太平洋 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美军在一年多的激战中,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余次登陆作战。美军总共损失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鱼雷艇供应舰1艘、运输船5艘、鱼雷艇8艘,飞机约200架,阵亡约2000人,...

淝水之战的有关资料
编辑本段战役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 淝水之战的经过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

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像鄗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 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

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像?代之战、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为集中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役。这种战役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本领。此外,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祝阿、临淄之战、唐平萧铣之战为连续灵活用兵的战役;夷陵之战、浅水原之战、嘉山之战为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役;赤壁之战、陈家岛海战、采石之战、?

证明刘秀为位面之子的战役-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中国新朝于西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时发生的一场内战战役。以绿林军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昆阳县(今河南省叶县)大破新朝王莽四十余万主力部队。昆阳之战的结果不仅仅直接导致新莽王朝的覆灭,更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事之一。 经过 新莽天凤四年(17年)(9年-23...

草木皆兵是哪个战役
问题三: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 出自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后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是指哪三次战争?分别有什么样的结局和影响呢?_百度知 ...
在1592-1600年的时候,他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征讨,被称作万历三大征。按照时间顺序的话,这三场战役分别为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战役,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战役,和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战役。至于胜负如何,带来什么影响,具体的咱们往下详细叙述。首先是打日本的朝鲜战役大明抵抗丰臣秀吉对朝鲜的入侵...

郑成功哪个战役曾以少胜多,大败20万清军,险些复明?
此人由是卖主求荣,献出郑成功经营多年的海澄,被清朝封为海澄公。虽然黄梧品质不是很好,但是战术还是很厉害的。黄梧长在漳州又跟郑成功走南闯北,深知海边的自然规律和郑家军的弱点。黄梧建议在洋流退潮之时进攻厦门。这个时候海流向南退去,海船就可以乘风破浪快速抵达厦门。清军虽然调集了千艘海船,...

桐柏县17691093889: 明朝的台州大捷到底是九战九捷,还是十三战十三捷 -
蛮王益盖: 嘉靖四十年(1566年),倭寇大举进犯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带领从义乌招募的新军前往御敌,他以少胜多,九战九捷,史称“辛酉台州大捷”.具体经过如下:嘉靖四十年(1561)春,倭寇大掠浙东桃渚、圻头,戚继光率部急趋...

桐柏县17691093889: 戚继光为平息海波的在浙江的著名战役 -
蛮王益盖: 台州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在明抗倭的战争中,参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著名作战.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

桐柏县17691093889: 戚继光抗倭起决定意义的战役 -
蛮王益盖: 嘉靖 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原则,在花街、知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大败倭寇,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 嘉靖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抵达福建,于平道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吴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桐柏县17691093889: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翻译 -
蛮王益盖: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期写下的诗作《韬铃深处》,"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一个"横戈马上"的将军在抵御外侮战争中所表露的伟大人格国亘和嵩高的思想品质.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 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 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

桐柏县17691093889: 明朝剿灭沿海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 -
蛮王益盖: 自编“顺口溜”,助记 戚继光抗倭 浙江福建大奸商,勾结倭寇同分赃.倭寇猖獗烧杀抢,东南沿海民遭殃.沿海军民恨入髓,组织武装保家乡.训练精兵剿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台州九战获全胜,痛歼倭寇于浙江.联合粤闽俞大猷.荡平倭寇保海疆.百战百胜戚家军,抗倭美名传四方.(仅供参考)

桐柏县17691093889: “等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谁的诗句 -
蛮王益盖: 应该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诗句.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其为倭寇寇”明朝中朝,海防松懈,倭寇到处烧杀抢掠.明振幅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寇.戚继光率军赴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将o寇剿灭.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桐柏县17691093889: 明朝发生了那些著名的抗倭海战,那个老师能告诉我 -
蛮王益盖: 台州大战,由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和长沙之战组成.横屿之战都是戚继光打的. 福建平海卫之战,戚继光、俞大猷. 最大型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明朝将领李如松带领战士们在朝鲜平壤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平壤之战日本军死亡超过14万,倾动全国之力,明军仅仅死亡不到3万

桐柏县17691093889: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海波不平的原因?对这句话的认识?是谁是他完成此愿望的? -
蛮王益盖: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海波”指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作者的理想实现,“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捷”基本荡平侵扰浙江的倭寇,之后“戚家军”又开赴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一起剿灭了那里的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其为“o(那个字打不出来)寇”明朝中朝,海防松懈,o寇到处烧杀抢掠.明振幅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o 戚继光率军赴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o寇.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将o寇剿灭.东南沿海的o患都被平息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