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刘备三请孔明,还是孔明不请自来?

作者&投稿:舟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到底是刘备三请孔明,还是孔明不请自来?~

执政颇久焉能是无能之辈 看后主刘禅有多冤? 四大理由证明蜀后主刘禅并非庸劣之辈(图) 比较正史 《三国演义》中十大比窦娥还冤之人 三国好色之徒排行榜:纯属娱乐的无聊排名(图) 超乎想象的出人意料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良将 --说说《隆中对》与卧龙 现在课本中选的《三国演义》章节,基本都是从刘备三顾茅庐往后的部分中选出的。因为真正三国鼎立大框架的出现,也正是从刘备在荆州成势,联合孙权阻击曹操,并趁势取得荆、益两州而开始的。 历史上,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东征西讨,屡败屡战,而始终不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根基。诸葛亮是当时荆州青年士人团体的一个领袖人物--从诸葛的家族、出仕与联姻状况看,《出师表》中说的臣本布衣并不是实情,诸葛亮是标准的未仕士族。刘备在心仪并任用诸葛亮的过程中,明确了取得天下、成就霸业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认可了荆州在野士人团体的战略发展理念,为自己后来取得南郡,进而占据益州、汉中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课文《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历史背景。 [这两篇文章的不同在于:《三顾茅庐》的故事基本依据《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创作了不分回目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本通过三国故事,讲解王霸之道的书;明嘉靖年间,这一古本已经演化为240回本的章回小说,而且内容有后人增删;到清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将嘉靖本进一步改造成120回本,即现在流行的版本,其中王霸精神被淡化,忠义色彩被突出,尊刘抑曹、神化关羽孔明的倾向就是在毛本中形成的。扑接下来要说起的几篇选自《三国演义》课文,将主要依据较为接近罗贯中创作本意的嘉靖本(简称罗本以区别于毛本三国),若讲到罗本与的毛本的重大分歧之处,则扑将特加区别说明。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史籍原文,罗本之中将其照搬,毛本《三国》则对其作了主题先行的关键性篡改。] 那么,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是如何表现刘备发展方略的急剧转变,以及当时的形势变化的呢? 这要先从官渡大战前夜,刘备被曹操从豫州汝南驱逐,南下荆州投奔刘表说起。 刘表是地方军阀,以保境安民为志。当年,刘表联合荆州当地的豪族蒯氏和蔡氏,占据荆襄九郡四十二县,经营多年。相对中原,当地比较平静,很多中原士族门第的子弟避乱隐居在此。刘备来荆州时,已经是刘表在荆州统治的后期,蒯、蔡两族势力很强,但中原士族子弟也都已经成了气候,处于呼之欲出的状态。 刘备作为刘表的马仔,帮刘表打了几仗,扫清周边内患,很卖力气。但是,刘表这时却对刘备产生了猜忌。为什么呢?《演义》中说,刘表领荆州头面人物请刘备喝酒,刘备把关、张、赵云推荐给刘表,希望刘表让他们带兵。宴后,蔡瑁(荆州水军统帅)让其姐、刘表的后老伴蔡夫人劝老刘除掉刘备--但刘表优柔寡断,当时又用得上刘备,所以犹豫起来。这时,恰好刘备把从叛匪张虎处缴获的名马的卢献给了刘表,于是就发生了蒯越相马的故事。 蒯越是荆州步军统帅,当地豪族的领袖,是仅次于刘表的实权人物。他突然来帮刘表相马,又是怎么评价的卢的呢?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马'也,骑则妨主。张虎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刘备善哭,两鬓斑白,所以蒯越名为相马,其实是影射刘备,告诉刘表荆州豪族的态度:备不可用。刘表见蒯、蔡两家都不容刘备,遂将刘备闲置到了新野县。 以刘备功劳,至少可以得到一郡,但刘表只给他一个县,相当于打了二折。 不久,刘表又请刘备喝酒,跟刘备说起两个话题,一件是在儿子刘琦(长子)和刘琮(蔡夫人之子)中间选继承人的问题,一件是想重用刘备的角色安排问题。刘备怎么回答的呢?关于继承人,刘备反对废长立幼(刘琦没有蔡氏、蒯氏的支持,所以只能依赖刘备,而刘备则可以借刘琦除掉蒯、蔡,成为荆州事实上的主人)。关于角色安排,刘备喝多了,说:只要俺刘备有了稳固的地盘,庸庸碌碌之辈不在话下!这让刘表明白了:自己死后,刘备要有意扶助刘琦,跟蔡氏必然发生冲突;而刘备最终灭了刘琦之后,更将要夺占荆州为己有。隔墙有耳,二刘的对话,被蔡夫人偷听到。蔡夫人和蔡瑁在席后劝刘表干掉刘备,刘表默许。蔡瑁当晚谋杀刘备未遂,刘备通过安插在刘表内部的伊籍获知情报,逃脱此劫。 很快,刘表又请刘备喝酒(老刘很阴,一请喝酒就没好事,当初也是筵席间对祢衡动了杀心),蒯越、蔡瑁安排伏击。刘备又借伊籍帮助逃出,上演了马跃檀溪的惊险一幕(作者借此细节说明:马是无辜的,蒯越纯粹是指桑骂槐),并因此邂逅了水镜先生司马徽。 至此,刘备在荆州高层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他必须有所行动,为自己下一步着想了。刘备对水镜坦陈了自己想干大事,又屡遭失败的挫折感。司马徽趁机点拨他:你前半生没成功,主要原因,一是光会抢地盘,没想到找能人辅佐;二是你身边除了关、张、赵云,就是孙乾、简雍这样的书生,他们形成一个小圈子,让外面的人没法跟你接近(《演义》中,刘备此前失去徐州,就是因为排斥雄才大略的陈登)。司马徽接着就向刘备亮出了卧龙、凤雏这两个荆州青年士人团体的代表人物。 历史上,司马徽推荐孔明、庞统之后,先安排徐庶徐元直去投奔刘备,为孔明探路。刘备欣然重用徐庶。后者立即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 但是《演义》中,为了表现刘备的思想转变和求贤若渴的决心与行动,在前后设置了很多的曲折,详细揭示了刘备在此前此后命运发生转折的深层次原因-- 刘备宿司马徽家当晚,司马徽即密邀徐庶到庄上。二人有一番对话,是专给在隔壁烫完脚还没睡的刘备听的,徐庶的意思是:刘表这个人,能容人,不能用人,没有远图大志,跟着他混不出头;你刘备如果真的有雄图天下的决心,我们会跟着你干。 《三国演义》书中,凡依靠豪族的人都没有远志、但求安民保境而已,如刘表、刘璋、马腾、陶谦等。 从这时起,刘备开始决心,要利用荆州当权豪族和待价而沽的年轻士族之间的错位来得到卧龙、凤雏;孔明等人,也利用了刘备与刘表间的裂痕,而达到出仕即被重用的效果。 刘备回新野,刘表派刘琦来慰问,暗示不想撕破脸。刘备刚送走刘琦,化名单福的徐庶就唱着歌来投奔了。用化名,代表徐庶对刘备的诚意还不托底。刘备也不点破,而且重用单福。接下来,曹军连番来攻,被单军师轻松搞定,让刘备尝到了使用人才的甜头。可是,曹操查明徐庶的真实身份后,以其老母为人质,把徐庶挖走。演义中的徐庶,临走推荐了诸葛亮,但后者并不领情--诸葛亮对刘备的观察,并最终辅佐,早有步骤,徐庶的走马荐诸葛,显然打乱了安排,且有揽好之嫌。诸葛亮很不希望自己的出山,有搭车、推荐信这些降低身价的因素。后来,庞统投奔刘备,诸葛亮就用推荐信的形式压低庞统,搞得老庞很不爽,喝酒闹情绪好一阵子。 徐庶走后,司马徽马上造访刘备,说明诸葛亮很想探明刘备的底牌。所以,刘备一问,司马徽背书,把荆州青年士人团的概况介绍出来:诸葛亮出身是琅琊诸葛氏,他还有四个同学: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和徐元直、汝南孟公威。其中,崔州平是东汉太尉崔烈的儿子,石广元和孟公威也是世家子弟,只有徐元直身世一般(否则,也不会是选他出来试探刘备),他们后来都在魏国做官--这几位的身价都很高,刘备不出点气力是请不出来的。而且,水镜明言孔明是相才,独观其大略,自比管仲、乐毅,甚至在水镜看来,可比姜子牙、张子房(这就有吹牛的成分了)。 注意,当时荆州青年才俊远不止此,至少还有四个重要人物:诸葛瑾、庞统、刘巴和马良。这里边就有玄机。当时诸葛瑾在哪里?在孙权手下。庞统在哪里?在周瑜处找机会。荆州青年士人团,并不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而且,庞统出自襄阳豪族庞氏,最初也没有看好刘备。刘巴和马良是与荆州当权豪族走得非常近的人,所以司马徽没有推荐他们。后来,马良(包括马谡)是伊籍推荐的,刘巴一直躲着刘备,直到刘备取蜀才不得已归顺。 下面,扑说说诸葛亮出山前的关系网。诸葛氏在东汉也算是名门。曹操屠杀徐州,孔明之父诸葛?死去,一家人逃难到荆州,投奔与刘表关系不错的叔叔诸葛玄。诸葛玄死后,诸葛家的瑾、亮、均三兄弟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他们长大成人后,开始了重建家族的经营:孔明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后来,蒯祺任曹操治下的房陵太守,一家被孟达灭门,再后来,孟被孔明逼反,投奔曹丕,最终到底被诸葛亮借司马懿之刀杀掉);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他后来也在曹魏做官),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原来都是一家人啊);孔明自己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硕为妻,黄承彦是蔡瑁的妹夫,蔡瑁的姐姐正是刘表后老伴蔡夫人。 补充一点:孔明与黄氏完婚,媒人正是司马徽。 司马徽把孔明的家族告诉刘备,以刘备的身份,很快就打听明白了诸葛亮的背景。这提高了孔明在刘备眼中的身价,促成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决心。 《演义》中,接下来,刘豫州就要三顾茅庐了。 罗贯中怎么表现刘备猥自枉屈,过三关去请孔明出山,打造出这一段千百年来读书人津津乐道的佳话的呢? 先说一顾茅庐。 刘备为了表示诚意,带关张二人以及数十个侍从、保镖组成的大队人马,直奔隆中而去。结果,门童却说主人早上外出了。 前面那么多安排,到这时候却不见面,刘备感觉很意外--他此前从没与孔明打交道,不知道其非常难缠,是个专注抠细节的人。 张飞、关羽的表现颇不耐烦,觉得很没面子。关羽比张飞细腻,看出孔明是有意不见。 回新野路上,却突然杀出个道袍人物,刘备以为是诸葛亮,那人却说:在下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在罗本《三国》中,刘备诚意邀谈,二人席地而坐,崔州平有一番高谈阔论。 崔州平谈论的大意,是大道轮回,汉朝气数已尽,刘将军想光复汉室,其实是逆天而行,就算拉上孔明,恐怕也难有作为。 刘备听他高论,心下有气,又不便发作,等小崔放完,也不反驳,直接告辞。 崔州平一番话被扔在空处,等于白说,也即离去。 其实,崔州平是有意来与刘备谈话的,是要用自己的观点来激刘备,看他亮出真正的主意。刘是老江湖,自然不上当。崔州平的话,未必不是其真意,后来,崔果然到曹魏做官--孔明与崔州平他们常在一起,后者天道轮回的想法肯定对他也有沾染。 告别崔州平,关羽问刘备对崔州平言论的见解,刘备便说了自己的志向,是安能不治乱扶危,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关羽见刘备干事业的决心没有动摇,才放心了。 回新野数日后,常驻卧龙岗的下人来报:孔明露面了。 于是,刘、关、张二顾茅庐。 历史上,诸葛亮是访问过刘备的。《演义》中诸葛亮撞见刘备编帽子而加以质问的情节,正是历史中现成记载的移用。后来,诸葛亮《出师表》中说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并没有说他不曾回访刘备。刘备毕竟是大人物,而且是诸葛亮的长者,按照正常的礼节,即使确实不愿出山,诸葛亮也必须回访或回书刘备。书中为突出刘备的转变与诚心,特地这样写,使诸葛亮显得很小器,也没有礼节概念。 二顾时,已经是隆冬雪下,刘备再来,只带了十数人--上次大队人马去访问,在排场上给足了面子,这次再带那么多人,已无必要。 这次,刘备在路上遇见了正在路边酒店里唱歌(歌词中全是卖弄学识)的石广元和孟公威,刘备邀二人去孔明庄上共叙。哪知二人很转,根本请不动--石广元名石韬,孟公威名孟建,广元和公威是二人的字。在古代,称字是表示尊重,很少有人自称自字。《演义》中,石、孟作为刘备的晚辈,以字自称,是非常无礼狂狷的做派。石、孟很不认同孔明向刘备靠拢的赌博式做法,而且明显表达出来,这比崔州平的做法更加激进。 至此,孔明身边的崔、石、孟、徐四大高人全部露面。罗贯中写他们的意思,是要说明诸葛亮如果想出仕,可行的选择很多,而刘备的市场面就不如孔明宽了。 所以,刘备再困难也要请孔明出山,实有他的无奈。 刘备这次到孔明庄上,不见孔明,却见到孔明之弟诸葛均在唱歌,歌词里都是急于建功立业的意思(词作者当然是孔明)。刘备问诸葛均:孔明在哪里?小诸葛说,二哥孔明被崔州平勾走了。 小诸葛还说:我大哥诸葛瑾,如今是江东孙权的红人。 刘备深恨崔州平,问他们行踪何处。小诸葛说:他们去游山玩水了,行踪不定。 --乱世之中,又是大冬天,有什么地方可游玩呢?而且书中暗示,当时已经到年底了。诸葛亮干嘛不在家里筹备年关,反而到处乱窜?他又不是穆仁智。诸葛均到底是嫩,话里尽是破绽:很明显,孔明再次避而不见。 张飞恼火,口出怨言;刘备也有火,表面骂了张飞,其实也是当众发发脾气。 小诸葛受家兄之命周旋,见刘备发火,怕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只好说改日定去回礼。 刘备见他说得虚假,干脆给诸葛亮留书一封,让诸葛均转致,便离开了。 诸葛均后来因为二哥的关系,在蜀汉做到长水校尉。 刘备回新野路上,又碰见一人:孔明的老丈人黄承彦,自称是来看孔明和女儿的。 刘备恍然大悟:原来孔明离家,是为了躲老丈人的--不过安排黄承彦出场,正是为了让刘备此行不至于太走空。 孔明庄上门庭若市,来来往往,这哪里是隐居的气氛? 刘备回新野过年,转眼开春。刘备又来新野请孔明,这是三顾了。 注意,三顾与二顾之间,隔的时间远远比二顾与一顾的间隔长,刘备是给诸葛亮充分的时间考虑,也给他有可能的回访留空。 诸葛亮果然没有回访。 这个举动有什么意味呢?如果孔明回访,很可能是回绝刘备的邀请。不回访,则说明孔明已决定辅佐刘备,他的举动,仍是自抬身价而已。因为,刘备来访两次,又留了书信,孔明却既不回访,也不回信,这是非常反常的。如西晋时李密拒绝司马炎的征辟,上《陈情表》,说明情况,予以拒绝。刘备不是大奸大恶、人神共愤之人,孔明没有必要表现得避之不及。 惟一的答案就是:孔明已经下定决心出山了。 刘备这次三顾前,关、张劝他不要去,张飞说俺们兄弟三人,纵横天下怕过谁?刘备知道,此前他不能纵横天下,正是因为自己坚持玩小圈子,不能接纳能人,才导致事业无法做大的,所以举出姜子牙的故事,明确表示自己请诸葛亮出山,就是要让他当军师,日后当丞相的。 这次,诸葛亮终于没有躲,却又装睡,让刘备客串了两小时的门童,才出来拜见。 孔明为什么要反复考验刘备的诚意?原来,此前他对刘备的背景也已经掌握,知道刘备是枭雄,是很反复的一个人,而且有排斥陈登、激杀吕布、出卖袁绍的例子。所以,他要考验一下刘备的决心。 刘备用常人所不能的隐忍,通过了考验。 于是,相见之后,诸葛亮先不说同意出山与否,而是推出了他的《隆中对》。 《隆中对》什么内容呢?主要的精神,是成霸业、取天下要以人为本。以往看《隆中对》的人,常常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取荆州、夺益州,联吴抗曹,然后攻取中原上面。其实,那都是远景规划--当时,持这个战略构想的人,其表达见于史册的,先后还有甘宁、鲁肃、周瑜和庞统,他们的意思大体相同,只是执行细节和执行主体有变化而已。在当时的荆州和江东,这是一种很流行的战略构想,不是诸葛亮独创的,而且,这个愿景有其重大漏洞:刘备兼有荆、益,势必威胁江东孙权,孙权不可能成全刘备恢复中原,统一天下;孙权要统一长江上下游,又必须从刘表(后来是刘备)头上踩过去,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但从总体上来说,设计出三国鼎立或二分天下的局面,对于一些急于建立功业的年轻士人们而言,总比被曹操一统天下,撤掉新人们的舞台要强。 刘备对这个规划,也不见得真信。但是,这是荆州一部分青年士人的共识,刘备首肯《隆中对》,才能让他们为己所用。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刘表没有远图,所以他们不跟刘表干。刘备必须表现得有远图,才能够吸引诸葛亮这样的士人加盟,才能够形成二人互相需要,并且成为鱼水关系的基础。 干大事,一定要有远大目标,这样才有凝聚力。《隆中对》后半部分的远景规划,只不过是先树立这么一个远大目标。目标是可以因势利导,加以调整的,关键是我们现在怎么做。 为什么说《隆中对》的实际主旨是以人为本呢? 你看《隆中对》怎么分析曹操、孙权的强大基础: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计。这意思是说,刚刚天下大乱时,只知道一心抢地盘的人很多。 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非常明确,曹操是得人者昌,雪球越滚越大。这个人谋包括两方面因素:其一是有荀氏叔侄、郭嘉、程昱、贾诩那样谋臣出来为他计划;其二,是他兼容了当时各门各派各层面的力量,如得陈登而得徐州,得董昭而得献帝,得田畴而服乌桓,其他如李典、张绣、张燕、臧霸等等,都是带着自己的部曲(连军队带家族),投奔了曹氏。 曹操从不裁人,所以曹氏能够做大。 孙权拒(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不可图也,明确指出:孙权的根基在于贤能为之用。《演义》中,紧接着三顾茅庐,下一节就是孙权广纳贤士,重用谋臣,开设宾馆于吴会。刘备得了一个诸葛亮,如鱼得水乐得不行。孙权呢?严?、阚泽、薛综、程秉、朱桓、陆绩、张温、骆统、吾粲、庞统、吕蒙、陆逊、徐盛、潘璋、丁奉、甘宁得了文武数十人,孙权还不得兴风作浪?人才是事业的根本,而且是多多益善。更重要的是,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成大事者必用众智,孙权在这一轮的收获,远远大于刘备。 也许,罗本之中,孙权不用三顾也能得到凤雏,与刘备三顾得到孔明的对比显得太刺眼,所以到毛本之中,把庞统从孙权招纳的人才名单中删去了。 《隆中对》下面孔明怎么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这是再明白不过的意思:要先招揽各方面的人才,地盘将来自然会有的,先后次序不要搞错。 紧接着,孔明拿出一幅图:西蜀五十四州之图,继续强调: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诸葛亮出示西蜀图的意思,是看刘备有没有决心干掉占据益州的宗室同姓刘璋。至于荆州刘表,孔明说: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在人世。其实,哪里是夜观天象?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老刘得了老年性痴呆症、在家不时发作的事,孔明比刘备更有条件掌握--这就是人谋的厉害。 诸葛亮的战略主张,刘备全部接受。 小说中,这时候,孔明才同意出山辅佐刘备。 所以,不是诸葛亮先出山,再说《隆中对》、献西蜀图,而是他先说出《隆中对》、献西蜀图,刘备表示全接受了,孔明才同意出山。《演义》中这个设置,与历史记载正好相反--罗贯中就是要借此强调,刘备思想的转变,态度的转变,事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改变他此后命运的关键所在。 有意思的是这张西蜀图。此图诸葛亮献过一次,后来,张松献过一次。但是,刘备没有能够用这个图拿下益州,而是张飞招降了严颜,老严做向导,又有法正、孟达等做内应,刘备才取得了益州。这个对比,也同样揭示了成大事,需要人谋,而不是什么藏宝图。 三国鼎立,本质上是三个人才集团的鼎立。曹、刘、孙先后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最后能够形成那个局面。得到荆州之后,曹操怎么说?吾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也。有了荆州各方面实权人物的支持,胜过得到八个郡地盘的意义。 补充两句题外话:诸葛亮这么摆谱,才勉强出仕,除了因为他确实有水平,还在于他要考验一下将来的主子任用自己的决心和重视程度。《演义》中诸葛亮的最大对手司马懿,就因为慎于出仕,而险些被干掉。当时,曹操征辟他,他借口自己患有风疾(瘫痪)而拒绝。曹操可没有耐心三顾,而是直接派一个刺客,潜入司马的卧室,把利刃横在他脖子上--司马懿真有定力,一动不动,脸上的肌肉都没抽搐一下,只是用眼睛看着刺客。刺客回报,曹操才信了,并要司马懿病好后就来报到,否则,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见躲不过,最终还是病愈出山了。后来,司马懿又用装病战术干掉了曹爽。 当时的人物,司马懿善于装病,刘备善于装哭,周瑜、陆逊善于装嫩,曹操装梦游,鲁肃装淳厚,诸葛亮装神弄鬼,张飞装疯卖傻,刘表装请人喝酒乱世中的人物,都是善于通过伪装而帮助自己达到目的。 再补充两句题外话:此前,司马徽曾不经意透露刘备知道,诸葛亮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叫《梁父吟》。这也是有意味的。《梁父吟》讲的典故大要,是齐国国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的权术,除掉齐国君主身边三个功高震主的猛将田开疆、公孙杰和古冶子,从而加强了君权与相权。孔明的一个性格弱点,就是沉溺于权术。他喜欢唱这么一首歌,映照后来孔明挤兑关羽和张飞,抬高黄忠和赵云,排挤李严和魏延,干掉刘封和孟达。那里边的权术,难道不是跟晏平仲学的吗?刘备三请诸葛,但是任何人才都不是完人,当老板的必须知道将来怎么驾驭他们,扬长避短。 用不起眼的细节线索,勾连起后面很远的大情节,是小说摆脱话本和宋元杂剧影响之后的新手法,称为草蛇灰线。 摘编自《左手翻史书》

美好
作词:二水
作曲:刘卓
编曲:刘卓
演唱:庞龙
不重要 离多或聚少
你一直在我 脑海微笑
你累了肩膀给你靠
你的委屈 只有我知道
别计较 分分或秒秒
用一生时间 白头到老

用双手将你紧紧抱
你的悲喜 对我最重要
当风雨 吹皱了 你眼角
我会给你 暖暖的拥抱
当生命走到最后 一秒
有你在我身边
真的 很美好
任时光一天天的变老
我收藏你甜甜的微笑
任岁月幸福的白发飘
有你在我身边
真的 很美好
任时光一天天的变老
我收藏你甜甜的微笑
任岁月幸福的白发飘
有你在我身边
真的 很美好
任岁月幸福的白发飘
有你在我身边
真的 很美好

三国志》说是刘备去找诸葛亮,用五个字做了记录,就是“凡三往,乃见”,

刘备和诸葛亮这个君臣际遇,是刘备去找诸葛亮呢,还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呢?这个问题历史上是有不同记载的,《三国志》说是刘备去找诸葛亮,用五个字做了记录,就是“凡三往,乃见”,但是《魏略》和《九州春秋》说是诸葛亮去找刘备。 按照这个《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说这个事情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的207年,当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部中国,下一个要灭掉的目标就是荆州,所以荆州的形势已经非常紧急了。于是诸葛亮就北上去见刘备,因为刘备当时驻兵樊城,诸葛亮见到刘备以后,刘备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就把他当做一般的读书人,一般的士人,一般的人才来接待。大概当时也接待了很多这样的人,大家一起吃了个饭,吃了一个饭以后就散了,但是诸葛亮没走,刘备也没理他,也不问他有什么事,自己就拿了一个牦牛尾巴在那编起工艺品来,诸葛亮就说,将军的雄心壮志难道就是编工艺品吗?刘备手上拿着牦牛尾巴往旁边一扔,这什么话?聊以忘忧了。诸葛亮说,将军,您想一想刘镇南——刘镇南是谁?就是刘表,刘表当时的职务是镇南将军,所以简称他刘镇南——诸葛亮说请问将军,刘镇南比得上曹操吗?刘备说那比不上。诸葛亮又问,那将军您自己比得上曹操吗?刘备说那也比不上。诸葛亮说,刘镇南也比不上曹操,将军您也比不上曹操,难道你们就坐在荆州等死吗?就等着人家来宰割吗?刘备说,唉,我也发愁啊,没有办法!诸葛亮就给他出一个主意,说我们荆州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北方来逃难的流民很多,而这些人都没上户口,不是我们的编户齐民,那么这一部分人的人力和财力政府就没有掌握,因此应该把这些人查清楚了,都给他们上上户口,那么该交税你交税,该出力你出力,该服兵役你要服兵役,那么荆州就强大了。

襄阳隆中

不请自来

易中天品三国里有 推荐你看看


刘备三请诸葛亮歇后语?
1、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歇后语是诚心诚意。2、歇后语来源;《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诸葛庐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3、《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

刘备为什么三请诸葛亮?
1、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邀请出山辅佐。第一次时,他出门了。第二次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很诚恳,于是出山全力帮助刘备。2、诸葛亮,字孔...

《三国演义》中三请什么
1、《三国演义》中三请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2、三顾茅庐: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

刘备三请诸葛亮是怎样的典故?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

三国演义中三请什么,三气什么
三请诸葛亮、三气周瑜。1、三请诸葛亮 一般称之为三顾茅庐,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古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20里)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

刘备三次请诸葛亮
第二种: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会关系,刘备三次枉驾以见孔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诸葛亮的势力和影响,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襄阳地方豪强势力;二是,通过黄言承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获得了刘表长子的...

刘备请诸葛亮详细经过 三请诸葛亮刘备诚意如何
刘备在前两次造访中,孔明都未能在家,以至于在第三次拜访茅庐之前,关羽张飞二人一开始都是拒绝的。刘备毕竟是长兄,而且求贤心切,所以还是去了。这一次还真让他们撞见诸葛亮了,不过也是正撞上了正在睡午觉的诸葛亮。刘备为表心意诚恳,也就在屋外等了好久,直到诸葛亮请他进屋。这一次没让刘备失望,二人在经历了一阵寒...

真实历史上孔明出山是毛遂自荐还是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与刘备的见面,有了举世闻名的隆中对。但在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中,提到了《魏略》记载的一件事,那就是诸葛亮对刘备是“毛遂自荐”。这两出记载,貌似有了矛盾。 《三国志·诸葛亮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魏略》裴松之注: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

三国演义中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傅,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非常谦恭的站在院子里等诸葛亮睡醒没有打扰,张飞和关羽都认为诸葛亮拖沓很不高兴,而刘备仍然谦恭的等待。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帮助刘备。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一)三国演义中有一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意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故事很精彩。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一天,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一位天下奇才诸葛亮。第二天,刘备和张飞、关羽一起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书童说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回去。第二次,刘备又选了一个好日子,和张飞...

宿城区15770762784: 到底是刘备三请孔明,还是孔明不请自来? -
仍畅迪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世公认的三顾茅庐,盖源于此. 但是历史上还有另外一说,即刘备屯兵樊城时(司令部扎在这里,军队屯驻于新...

宿城区15770762784: 是刘备三请诸葛孔明还是孔明主动找刘备
仍畅迪立: 胡说八道,谁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那是三国演义,历史上是这样的:刘表奏表刘备领豫州牧,进驻新野,协助刘表,刘备允诺,回到新野,便四下出榜招贤:诸葛亮正好在水镜山庄做客,忽闻道童来报:先生新野街上好不热闹,二位先生何...

宿城区15770762784: 刘备为何三顾茅庐才请到诸葛亮? -
仍畅迪立: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说当时徐庶走马荐诸葛,是因为徐庶这位重要谋士走了,刘备急需一位强有力的谋臣,辅助自己,所以才邀请诸葛亮出山.而且请诸葛亮还被拒绝了两次,第三次才会请到,可能是诸葛亮向来考验刘备对待人才的...

宿城区15770762784: 历史上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还是刘备三顾茅庐 -
仍畅迪立: 楼主问的是刘备找的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的刘备,上面很多位却回答诸葛亮为什么不找曹操而找了刘备.拜托大家看清问题再回答,不要随便复制-粘贴来糊弄,要复制-粘贴也要对题啊. 言归正传: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两个史料的记载...

宿城区15770762784: 刘备和诸葛亮究竟是“一见,再见”,还是“三见” -
仍畅迪立: 《三国演义》中关于第一次见面的记载是这样的:当时刘备带军驻扎在新野,徐庶对他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他吗?”刘备说:“你带他一起来吧.”徐庶说:“可以主动登门去见此人,但不能让他来拜见您.” 由此可见刘备是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求拜见的,一共前往了三次才得以相见.但这其中并没有写关羽和张飞一同前往,也没有说就是在茅庐中相见的.

宿城区15770762784: 到底是刘备三顾茅庐,还是诸葛亮耐不住寂寞主动出山 -
仍畅迪立: 都不是. 诸葛亮不是耐不住寂寞出去的,是早有出去的打算,不然窝在山里学那些有毛用啊.而且还跑出去和别人应酬,不然别人怎么知道卧龙先生.非要刘备三顾茅庐,只是摆谱.刘备来三次,也不是啥有诚意,完全是摆样子,所谓事不过三,三次来请,你不搭理我,回头我说出去,那谁臭清高,谁还去搭理你啊. 所以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事, 诸葛亮摆了谱,有谈待遇的客观条件, 刘备得了人,得了礼贤下士的名声.

宿城区15770762784: 三国时期究竟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还是刘备三顾茅庐? -
仍畅迪立: 两个史料的记载不一,《三国志》是说刘备找的诸葛亮;《魏略》里说是诸葛亮找的刘备.易中天先生好像两种都取信了:诸葛亮先找刘备,然后刘备再找的诸葛亮. 应该是《三国志》的说法更可信一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

宿城区15770762784: 刘备三顾茅庐请的是孔明还是诸葛亮啊?
仍畅迪立: 孔明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号卧龙,荆州刘表帐下黄承彦的女婿,才女黄月英的老公,东吴谋士诸葛瑾的弟弟,还敢说自己从头到尾翻遍三国类型的书籍,真是开玩笑.

宿城区15770762784: 三请诸葛亮的是谁 -
仍畅迪立: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