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白居易<<长恨歌>>的主旨啊,尽量在100字以内,急需!!

作者&投稿:顾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知道白居易<<长恨歌>>的主旨啊,尽量在100字以内,要准确的喔,急需!!~

  这首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它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以”长恨”为题旨,批判了唐玄宗的茺淫误国和杨贵妃的恃宠致乱,同进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寄予了同情,形成了批判与同情并存,惋惜与讽谕兼有的两重性主题.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主题思想初探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坡,“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
  诗作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似乎印证了讽喻说。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开始逐渐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表现了作者对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歌赞和向往,对李杨爱情悲剧结局的同情、惋惜和感伤,完全是“半首”爱情诗。这就是本诗的奇特之处,全诗分四层两部,但主题思想却不统一。其实解释这一种现象并不难,无非是主题创作与现实主题的偏差而已。一开始,作者确实是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进行创作的,但是写着写着,因自己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的下意识控制,使他不由自己了,最后便写成了这样的一篇浪漫的爱情诗篇来。
  白居易在>中提到他的创作手法,即为“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开篇就是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按作者一贯的创作手法,据此可以理解到作者这篇文章的创作主题是要来讽喻一个看重美色至于可以江山不要只爱美人的“汉皇”的,这就是作者的创作初衷了。但是作品的主题,并不是作者自己所设想就可以确定下来的,在创作过程中还伴随自己所想所感而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所以作品出来后与作者的预想相去遥远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在>中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在他这样的表述里,我们应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创作>主题偏离的一丝失望来。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怎么会在主题上发生这么大的偏离呢?这就需要从他的生平经历里来寻找答案了。白居易36岁结婚。据一些专家考证,白晚婚的原因是他青年时代在徐州符离有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由于姑娘的家庭地位不高,社会上等级门第观念的阻隔,使他们终究没有能正式结婚而为社会承认,这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直到诗人后来离开符离与这位女友永别后,还一直眷恋着她,白居易的《长相思》、《寄湘灵》、《花非花》等诗都对此有所流露。“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潜别离》)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婚前恋情,所以在创作<<长恨歌>>过程中,诗人不经意地爆发出对初恋者湘灵的思念及不能与之结合的“绵绵长恨”的叹息,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可以设想,白氏在写到杨妃死后,“汉皇”回宫陷入对过去两人一起嬉游的种种怀想,未曾不是作者本人对先前恋情的痛苦回忆呢??“蜀江水碧蜀山青”,想来白氏和湘灵应该也是到过他家乡附近的某山某水踏青过吧,那也不必就是此山此水的,但是情是真的,是相类的,人所有的我也会有,我所有的人皆也同吧。“行宫见月伤心色”,月不是皇帝一个的,古今都照人,或贫或贵,都是同一轮的月色。对月思人,她还好吗?这难道只是皇帝一个人所独有的情感吗?于是白氏便把自己幻化为李氏了,他把自己对“湘灵”(或许还有其他女子)的思念以李氏对杨妃的形式出之。我们从“蜀江水碧蜀山青”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二十八句中,如果把作品中的主人公换为那个看似客观冷静的执笔者,便可理解长恨歌前后部的变化为什么显得那么突兀,害得我们要强而为之总结出一个主题来是多么困难。
  综上,<<长恨歌>>并不是作者自觉运用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文学珍品,在其创作意图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客观意蕴是有所偏离的。因此我们也不必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出发去强行拷问出一个主题来。但不是说因动机与结果的背叛便否定结果的意义。主题不是事先所能规定好的,它是由作品本身所客观反映出来的。所以本篇<<长恨歌>>也自有它独立的主题,它还是一首爱情的颂歌。本文主要是从作品本身独立的客观载体来分析其主题的,也就不去刻意猜测作者的创作初衷,也不去涉及当时人的解释,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一篇长恨有风情,是一阕具有感天动地空前绝后的爱情咏叹曲,是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和赞美,同时也为自己的青春恋歌一洒追忆的泪水。
  呜呼!厚天高地,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还

【最经典联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常用联句】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常用单句】
三千宠爱在一身。
惊破霓裳羽衣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四字成语】
天生丽质 回眸一笑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二、爱情说。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三、双重主题说。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 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我们认为“双重主题说”较为客观、中肯,符合于作品实际。此就三个方面再略作阐述或补充。

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根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英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否则,作者何必化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两人的绵绵长恨? 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以上仅供参考,你可以自己取舍)


白居易生平简介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8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7.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它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31.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生平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素来;有生以来。二指一生;终身。下面是我整理的白居易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请问有人知道白居易的古诗有哪些?了解的说下吧,促本人先在此感谢各位...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 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

白居易的古诗
一、钱塘湖春行。[作者] 白居易 [朝代]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翻译: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白居易—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EEEEEEEve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16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

白居易的古诗
7、《池上》唐代:白居易 (1)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8、《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1)原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

白居易的诗
解析:简介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

白居易才是真正的诗仙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是山西太原,出生在今河南新郑市。白居易是唐朝时期的三大诗人之一,同时他还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同时期的元稹,并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画像插图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

关于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 〔唐代〕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5、白云泉 白居易 〔唐代〕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

你知道白居易有几个红颜知己吗?
由此可以看出湘灵在白居易心中分量很重。二、撩妹狂魔失败的爱情彻底转变了白居易的观念,于是便开始纵情花天酒地声色场所。元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艺女朋友叫做薛涛,人美有才华,但是元稹却无情的抛弃了她。在白居易写了一封信给薛涛,暗示她既然元稹不要你了,那你可以来追我呀,态度十分轻浮。要知道...

当涂县19310604594: 谁知道白居易的《长恨歌》?帮忙说一下!
策馥阿美: 诗歌《长恨歌》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

当涂县19310604594: 白居易的《长恨歌》全文及翻译 -
策馥阿美: 【译文】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

当涂县19310604594: 《长恨歌》 白居易 -
策馥阿美: 《长恨歌》是白居易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白居易在自评其《长恨歌》时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由此看来,《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

当涂县19310604594: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
策馥阿美: 中唐时期 白居易

当涂县19310604594: 长恨歌是谁的作品? -
策馥阿美: 《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当涂县19310604594: 谁能给我一个《长恨歌》的内容简介 -
策馥阿美: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著名唐诗,也是王安忆的著名是小说,还是郑秀文演出的同名电影.【原文】《长恨歌》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

当涂县19310604594: 求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还有解释!谢谢! -
策馥阿美: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全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

当涂县19310604594: 跪求白乐天长恨歌原文 -
策馥阿美: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

当涂县19310604594: 白居易的长恨歌 -
策馥阿美: 给你最美的夕阳~~~完咯、你到的答案~~在下面哦、《长恨歌》 的白居易整首哦..最后一局唯美的稀里哗啦..唉、、情深不寿啊 讲杨贵妃的、那个绝世佳人、竟是如此的命运.红颜、是祸水还是知己啊...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很不哦、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千古名句啊(*^__^*)...满意么?

当涂县19310604594: 谁能帮忙找齐《长恨歌》全诗?
策馥阿美: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