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的特点

作者&投稿:山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螳螂的特点是什么~

典型特征: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就算没有头,螳螂还是能存活十天左右。
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据科学家推测,雌螳螂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是为了补充能量。
原因: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雌螳螂为了满足自己机体内部的营养需要而造成的。螳螂惯以捕食各种昆虫为生,其食量之大使许多肉食昆虫望尘莫及。平时,雌螳螂的食欲食量就超过雄螳螂,在交尾时期,雌螳螂的食欲更旺盛,出于自身的需要,它将雄螳螂的一部分肢体吃掉,以此为繁育后代做养料。
也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螳螂并不是气恼公螳螂施暴,怒火中烧而杀夫,而是为了刺激公螳螂并确保精液持续注入其体内。原来,公螳螂神经系统的抑制中心在头部,一旦公螳螂丢掉了脑袋,随之也就失去了抑制机能,没有头的公螳螂躯体内的精液就会流入母螳螂体内,确保卵子受精。母螳螂一边交配.一边从公螳螂的头往尾部咬去,一直吃到公螳螂的腹部为止,这时,母螳螂不仅吃饱了,而且体内卵子也充分受精了,可以把获得丰富营养的卵子产下来。非常有趣的是被吃掉头部及前肢的雄螳螂,虽然仅有残存躯干,但仍能继续进行交尾,因为,雄螳螂残体的神经组织仍能支配其生殖器官的功能。

释义: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修女,所以又称祷告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形态特征: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虫,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
价值:
生防: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蛾蝶类及其幼虫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虫,蝉、飞蝗、螽斯等大型昆虫。
观赏:通过人工反季节培育,可以使人们周年欣赏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设小小动物园、野生昆虫园的良好素材。
药用:螳螂捕食壁虎中药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虫的卵鞘。

特点: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
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扩展资料: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身体绿色,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丛中,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引来干早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
室外大笼罩饲养:5月下旬将待孵的螳螂卵移放到笼罩内,孵化后按每平方米50头投放。笼罩内栽各种矮小的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建立与自然界相仿的环境,减少残杀,晴雨天遮盖芦席。
将在室外笼罩内喂养到2龄的若虫,于释放前停食1~2天,以增加若虫在田间的稳定性。释放前一天晚上,放置白纱布,将若虫诱集在纱布上。次日清晨,每亩按10一15个点投放100头左右,并根据害虫发展情况,随时往意补充投放。
在释放前田边要挖深沟,防止蝗螂扩散外逃。要实行分期催孵,分批释放。在6月上中旬分三次释放,每次间隔10天,使田间虫态龄期相差3一4龄,错开脱皮时间,始终保持蝗螂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螳螂的特点主要有:

1、外形特征

螳螂的身体为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

2、分布范围特点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在夏季,城市的路灯下,经常能见到螳螂,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

3、生物学特性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不同种类螳螂的寿命、蜕皮次数、对食物的要求、繁殖难度都不同。相对于本地种类,产自异乡的种类养起来更费劲。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东南亚都有出产的弧纹螳,温度则不能超过30℃,不然要暴毙。繁殖难度以弧纹螳为例,蜕皮次数为雄性6次、雌性8次,成熟节奏不一。

要想让一对同代的螳螂成功繁殖,必须通过控温等手段调节它们的生长节奏。关于繁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交配前喂饱雌螳螂。不少种类的雌性会在交配后吃掉雄性,有时只能全程观察,发现苗头不对就及时把它们分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上海小伙8年间饲养10余种“花样螳螂”



螳螂的特征与习性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我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因为螳螂的身体外表颜色有绿、褐等之分,所以生长环境也不相同,绿色的螳螂大多生活在绿色树木植物上,捕食一些小昆虫之类的,但都是以保护色而生存。

他的最大特点我决得是命硬,据说他的头被弄断下来后还能再活一个月,最后是因缺水而死的




昆虫记螳螂的特点归纳是什么?
1. 螳螂的捕捉足特化为一对前足,形状类似镰刀,能够折叠使用,非常适合捕捉猎物。2. 其头部呈三角形,非常灵活,能够迅速转向捕捉猎物的动作。3. 螳螂的眼睛较大,位于头部两侧,能够提供广阔的视野,便于发现猎物。4. 螳螂的腹部较为肥大,这是其身体的显著特征之一。5. 在繁殖期间,雌性螳螂有时...

昆虫记螳螂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昆虫记螳螂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1.螳螂外形流线型,绿色或褐色,前足锐利,头部扇形,复眼突出。 2.生活特征:热带地区种类丰富,趋光性,食性挑剔,仅捕食活猎物。 3.敏捷捕食,伪装性强,具有自行残杀习性。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40328...

螳螂的特点 螳螂的特点是什么
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在夏季,城市的路灯下,经常能见到螳螂,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3、生物学特性。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螳螂有什么特点?
外形特征:螳螂最标志性的特征为前肢上的一排坚硬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分布特点: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地区的种类最为丰富。 生长特征:螳螂在一年内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螳螂有什么特点 1、外形特征 螳螂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色以绿色...

昆虫记中螳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1、螳螂以陆生捕食昆虫为食,属于肉食性动物。其食性较为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螳螂捕食范围广泛,包括蝇、蚊、蝗虫、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和成虫。甚至大型昆虫如蝉和飞蝗也难以逃脱其捕食。2、螳螂具有趋光性,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属于不完...

螳螂的特点是什么
1. 螳螂的姿态纤细而优雅,体色淡绿,长翼轻薄如纱,颈部柔软,头部可以自由转动。2. 在《昆虫记》中,螳螂将翅膀极度张开,翅竖起后背,身体上端弯曲,状似弯曲手柄的拐杖,并上下起伏。3.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展现了昆虫的真实生活与灵...

螳螂具有什么特点
1. 螳螂体型较大,属于缓首类昆虫,体长通常在55至105毫米之间。2. 螳螂的体色以绿色和褐色为主,也有带有花斑的种类,身体呈流线型。3. 螳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前肢,形似“大刀”,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有攀爬的吸盘。4. 头部呈扇形且较小,复眼大而明亮,通常是黄绿色,晚上在灯光下则...

螳螂有什么特点和特征
1. 螳螂体型较大,通常体长在55至105毫米之间,其中非洲的螳螂是已知最大的种类,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主要以绿色和褐色为主色调,也有带有花纹的种类。2. 螳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两把“大刀”,即前肢,上面排列着坚硬的锯齿。这些前肢的末端还长有攀爬用的吸盘。3. 螳螂的头部呈扇形且较小。它...

昆虫记螳螂的外形和生活特征怎么写?
螳螂翅膀有4翼,覆盖在腹部,某些种类,特别是雌虫,翅膀变小或退化。翅脉复杂,前翅通常稍短于后翅,较粗厚。跖节通常有5节,末端2爪,有些个体股节和胫节外缘向外延伸。腹部长,呈圆筒形。昆虫记螳螂的生活特征: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凡是昆虫中...

昆虫记中螳螂的外形是什么?
1. 螳螂体型介于55至105毫米之间,其身体轮廓流线,颜色以绿色和褐色为主,部分种类带有花纹。2. 螳螂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前肢,形似两把大刀,刀刃上排列着硬质的锯齿,而刀尖末端则装备有吸附力强的吸盘。3. 头部呈扇形且较小,复眼显著,呈黄绿色,在夜间灯光照射下则显黑色。两个复眼之间有三个小...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有什么特点和特征
敛文炔维: 螳螂的特点和特征有:1、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2、标志性...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有哪些特点.(最好70多字). -
敛文炔维: 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单眼3个. 螳螂 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基本特征 -
敛文炔维: 螳螂的特征与习性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的生活特点有什么? -
敛文炔维: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的特点 -
敛文炔维: 螳螂的特点主要有: 1、外形特征 螳螂的身体为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有哪些特点3点以上 -
敛文炔维:[答案]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
敛文炔维: 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螳螂目螳螂科昆虫) - 搜狗百科
敛文炔维: 螳螂(mantis)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翁牛特旗19893638665: 螳螂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 -
敛文炔维:[答案] 螳螂最突出的优点是视力好,反应灵敏、拥有巨型锋利的前肢(我曾被割伤过)和致命的口器.(都是有益于捕猎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