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此人和西太后有些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侨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莲英是个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慈禧太后如此宠幸他?~

世人都知道,在晚清的宫廷中,李莲英极受慈禧太后的宠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汉族,1848年出生,顺天府大城县(河北大城县)人,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1855年,7岁)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
李莲英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他进宫14年后,由慈禧起名李莲英。
李莲英一直到光绪34年(1908年)慈禧去世,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晚清史料记载了李莲英的几件事。
李莲英与太监安德海大约同时进宫,但一开始李莲英并不走红。而安德海不久就得到慈禧宠爱,是太后面前的大红人。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德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慈禧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他的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李莲英能受到慈禧宠爱,还因为他有一手梳头的好手艺,最能让慈禧满意。
有一次负责梳头的太监不小心扯断慈禧的一根头发丝,弄痛了慈禧,引得慈禧大怒。后来换了李莲英梳头,梳头又舒服,又漂亮,让慈禧很满意,此后李莲英便渐渐成了慈禧宠信的太监。
李莲英在宫里的值宿之处离后宫很近,慈禧太后经常去他那儿看看。值宿室里有十几个坐椅,太后坐过的有八个。为什么知道是八个?因为椅子被慈禧坐过后,李莲英就用黄缎蒙上。从这件小事可见李莲英的马屁功夫实在了得。
慈禧晚年好静默,不爱言语,李莲英特别善于揣摩上意,往往不用太后出声就能知道她的心意,饮食起居器玩服饰,都事先备置,很少有差错。


有一个慈禧赐“福”的故事也体现李莲英的脑袋瓜灵活。
慈禧太后爱看京戏,常赏赐给唱戏的艺人一点东西。
一次慈禧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问道。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但是,慈禧写的“福”字,不是'示'字旁,而是'衣'字旁!明显是个错字。
杨小楼一看,这错字,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是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
这时,慈禧也发现自己写错了,也觉得挺不好意思,她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打圆场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
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常去奕譞府中,并与奕譞家里关系很好。据说李莲英还由此为慈禧立了一功。事情原委如下:
咸丰末年,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在咸丰皇帝驾崩前,担心慈禧的儿子载淳继位后,慈禧作为母后会女主乱政,因此向咸丰皇帝提议,效仿汉武帝立子杀母(即汉武帝立儿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前,杀死他母亲钩弋夫人),杀了慈禧,以绝后患。
李莲英在旁边听到消息后,趁夜由狗洞钻出,到慈禧的妹夫奕譞府上,找到奕譞的福晋,即慈禧的妹妹,把八大臣建议立子杀母的事告诉她,让她转告慈禧。
慈禧的妹妹第二天一早,就跑去把消息告诉了慈禧。慈禧立即做好准备,联系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杀死了八大臣,保住了自己的太后位子。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

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入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叫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去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捎上了李莲英。

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指责北洋海军将领贻误军机,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其中,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

实际上,安维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牵制皇帝,并应严惩李鸿章。奏折中尽管涉及到李莲英,但只不过是用来做铺垫陪衬而已。

慈禧异常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上谕说,天下事都要听皇太后的。随后,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仅凭道听途说,拿不出真凭实据。

清史家分析,许多想在地方上谋官位的人都走过李莲英的门路,但他是否真的去向慈禧疏通过,谁也说不清楚。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就是李莲英也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成了,人们以为是李总管的作用,事情没办成,就是李总管不给面子。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李莲英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帝党,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就是李莲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因为从小受到他的看护而喜爱他,并夸他“忠心事主”。

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老伙伴或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侍候皇家还是尽职尽责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电影:
李莲英

故事片。北京电影制片厂、 香港事佳影业公司1990年联合摄制。

1874年,清朝同治皇帝病逝。慈禧太 后听从总管大太监李莲英的提议,不 顾大清祖制,立同治皇帝的同辈人醇 亲王奕之于载为光绪皇帝,以 便垂帘听政。1882年,李莲英随醇亲 王巡视北洋水师。他谨言慎行,对醇 亲王精心侍奉,体贴备至,并依太后 旨意向李鸿章索取经费,兴修皇宫。 李莲英返京后因都察院控告其监军干 政、贪污纳贿,被革职待审。幸得太 后袒护,醇亲王据实作证,方使光绪 收回成命,并赏银抚慰。1898年,慈 禧得到光绪在戊戌变法中欲将太后置 于死地的密报,急令李莲英将光绪抓 获,囚于瀛台。在光绪苦求之下,李 莲英冒死引光绪与珍妃相见。后珍妃 怀孕,李莲英慑于太后淫威,只好遵 命将珍妃投入井中处死。此时,八国 联军入侵京城,李莲英随慈禧隐姓埋 名逃出皇宫。在一农民家中,李莲英 听到寻常百姓对自己的谴责,心中激 起万千感叹。后慈禧去世,李莲英交 出太后赐予的皇家珠宝,两手空空离 开皇宫,在清东陵为慈禧守孝护陵, 直至老死。本片于1991年获第四十一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推荐 奖。 编剧: 郭天翔 导演: 田壮壮 摄影: 赵非 美术:杨予和、姚青 作曲: 莫凡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姜 文 李莲英 刘晓庆 慈 禧 朱 旭 醇亲王 徐 帆 珍 妃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

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入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叫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去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著名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捎上了李莲英。

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指责北洋海军将领贻误军机,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其中,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

实际上,安维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牵制皇帝,并应严惩李鸿章。奏折中尽管涉及到李莲英,但只不过是用来做铺垫陪衬而已。

慈禧异常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上谕说,天下事都要听皇太后的。随后,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仅凭道听途说,拿不出真凭实据。

清史家分析,许多想在地方上谋官位的人都走过李莲英的门路,但他是否真的去向慈禧疏通过,谁也说不清楚。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就是李莲英也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成了,人们以为是李总管的作用,事情没办成,就是李总管不给面子。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李莲英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帝党,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就是李莲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因为从小受到他的看护而喜爱他,并夸他“忠心事主”。

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皇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老伙伴或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侍候皇家还是尽职尽责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附近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从史书的记载上看,安德海、李莲英和西太后的暧昧关系是真实可信的。有些史书则记载了西太后荒唐淫荡的故事,其真实与否,实在无由得知。据说,西太后喜爱吃汤卧果。每天早晨,宫里派人带二十四两银子到宫门口买四枚汤卧果,由金华饭馆的伙计派人送入后宫。金华饭店有一个年轻的伙计姓史,皮肤白皙,仪容俊美。史某渐渐和李莲英混熟了,经常偷偷来到后宫,找李莲英游玩。有一天,西太后发现李莲英身边站着一个俊美少年,问少年是谁?李莲英很害怕,带外人入宫严重违反宫禁,但又不能撒谎,只得如实禀告。西太后知道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将史某留在宫中,昼夜宣淫。一年以后,生下了光绪皇帝。寡居生下了孩子是不能养在宫中的。西太后便命妹夫醇亲王收为子,代为抚养,并将史某杀害灭口。由此人们推测,同治帝死后,西太后不立同治的下一辈,反而立他的弟弟,立子不立弟是清宫常规,西太后违反常规,定有她的必然原因,就是因为光绪是她的亲生儿子。

太监,服侍西太后的大太监

官至二品太监总管,前无古人

太监


小李子 李莲英是不是同一个人
是的,《神厨小太监》只是影视作品,有一定的过水成分,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莲英是由慈禧起的名。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慈禧与李连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

历史上真正的安德海,李莲英,崔玉贵是什么样的?
李莲英: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次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去世...

李莲英是什么人
在《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晚清宫廷太监刘兴桥这样描述李莲英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感情:“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进得好’‘吃得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莲英便出来陪她去玩。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慈禧...

李鸿章和李莲英什么关系?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1911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慈安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没有孩子?
正文:一、慈安的地位与成就 慈安(1831-1881),字孝钦,号静园,是清朝同治帝的皇后。她在同治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为皇帝出谋划策,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同治帝去世后,慈安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二、慈禧太后的地位与成就 慈禧(1835-1908),字莲英,号西太后,是清朝光绪帝的...

莲英,是一个女人名,写两句诗描写女人的美。诗开头必用莲,然后答二句...
莲出污泥而不染,英是蓓蕾将绽放,我是英雄志不短,你我儿女情意长。

聂莲英是怎样的人
就会吃辣片了,而且还很凶

旗人缠足吗?
他们对裹脚看得似乎比上流社会还要重要,虽然生活上比较拮据,但仍然会给冒着丧失一个劳动力的代价,给女性裹脚,把裹脚与否看作礼教之大防,并在婚姻的问题上尤其重视。北方缠足 一般而言北方人身材较高,脚形先天就比南方人长,所以裹起来还是会比南方人的脚长些,但是因为北地天气寒冷,双脚久裹不...

《大太监》结局是什么
《大太监》的结局是:慈禧得悉要毒杀亲儿才可借此机会诿过於宝音而重掌权势,心中不禁大感震撼。最後慈禧还是决定为稳江山而牺牲同治帝。连英陪伴慈禧再探望同治帝,慈禧纵然万般不舍,也迫皇上饮下了毒药,同治帝饮下痛苦不已。同治帝归天消息传出,皇宫上下哀伤不已。慈安与宝音相约一众大臣到临长春宫...

凌添寿背景及遭遇
然而,添寿的性格冲动,言语直率,时常因不慎言辞触怒他人。他在宫中尤其与霸道的三顺发生冲突,这使三顺对景仁宫的人愈发憎恨。当众人各自分散时,添寿与莲英被安排到打扫处,原以为能借此机会获得好的职位,但现实并未如他所愿。为了补贴家用,添寿不幸涉足赌博,结果负债累累,遭受了三顺的毒打。在...

睢宁县19581342221: 李连英是那个朝代人物 -
壤券派丽: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睢宁县19581342221: 历史上李莲英是好人还是坏人??? -
壤券派丽: 那个时候好人都在天堂,你不坏,你不狠,就被杀了.所以在皇宫里没一个是好人,都是“罪人”

睢宁县19581342221: 神厨小福贵是改编那个民间传说.把那个传说完整的说一遍. -
壤券派丽: 根据慈禧西行民间故事改编小福贵没有对应人物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

睢宁县19581342221: 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每部书10个 字不要多 -
壤券派丽: 唐僧:中国礼教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代表.其正面意义是谦恭儒雅,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其负面影响是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力. 唐僧是一种理性文化的代表,虽然文弱、愚执,但他的信念是坚定的,...

睢宁县19581342221: 李连杰和李莲英有什么关系 -
壤券派丽: 李连杰和李莲英没有关系,李连杰是华语影视男演员,李莲英是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他们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汉族,原名李进喜,清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

睢宁县19581342221: 历史人物李莲英有什么可怕的?
壤券派丽: 因为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睢宁县19581342221: 清朝太监安德海PK太监李莲英 -
壤券派丽: 这有什么谁更出名的呢,两个都是权倾朝野,玩弄特权又深得慈禧喜爱的太监,但是因为李莲英是在慈禧中后期,那个时候慈禧已经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了,已经闻名遐迩了,李莲英又经常在她的前后,深得她的喜欢,而且这段历史也较一般人更熟知,再加上李莲英死后一系列的疑案更加上了神秘色彩使得更多人来研究他,可以说李莲英比安德海被人们提到的次数更多.但这也不排除安德海不出名,安德海在咸丰的时候已经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了,他也做了一系列“大事”,在同治的时候,他遭到了报应,使同治有生以来做了最漂亮的是那就是没经慈禧同意当然她也不会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这段历史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从此安德海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睢宁县19581342221: 《大太监》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壤券派丽: 李莲英和彭三顺,个人对于这两个人物的喜爱几乎不分轩轾 李莲英是因为它本身的人格魅力,这个人物塑造得比较贴合史实,而三顺不知道历史中是不是确有其人,两人有很多共同点,我觉得在剧中太监里他们两个是最有人情味的俩个. 例如...

睢宁县19581342221: 历史上真正的安德海,李莲英,崔玉贵是什么样的? -
壤券派丽: 清末慈禧身边的太监

睢宁县19581342221: “老佛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
壤券派丽: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 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