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有哪些? 也就是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国内外的最好详细介绍下

作者&投稿:端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评价改革从哪几方面入手?~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一、改革背景
(一)时代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教育的竞争。因此,人的因素逐渐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才观的变化。
这种人才观的变化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冲破了以往经济模式对人的束缚,个人才能被赋予更大的价值,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成为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或者说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在人力资源上担负起更大的使命;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代替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每个人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人才观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批量生产”,培养统一规格、整齐划一的人才,而应该努力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人。换句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这个目的如何在作为学校教育实施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称得上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我们该怎样评价课堂教学?过去课堂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强调鉴别和选拔的功能,而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观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更应该实现其促进和发展的功能。
(二)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要求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育背景
1.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按照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2.符合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第三次全教会以及刚刚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比如纲要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当前新一轮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如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3.有助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次全教会对素质教育进行了重新诠释,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体现这一教育目的,那么这将有助于提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现代课堂教学观的确立
三、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四、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
五、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
要想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必须首先对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非常复杂、非常广泛的,但众多的因素中毕竟有一些影响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到底包括哪些,迄今为止并没有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三要素说。这是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观点,认为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2)四要素说。这是在三要素基础上提出的,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组成,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教材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教学手段则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媒体。
(3)多要素说。如李秉德的“七要素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教师、学生。吴也显:构成性要素--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过程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
1.动态考虑: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最活跃的两个要素。
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教学气氛和课堂师生关系。
2.现代课堂教学观的确立
现代学生观:不可替代的教学活动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应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和空间。
现代教师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二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以满足学生多样的需要,再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现代教学目的观:知识在教学中只是基础和手段,双基是基础,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核心。
现代课程观:课程实施--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
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从五十年代的听评课开始,到八十年代开展的现代教育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其评价标准的建立基本上是沿用苏联式的一堂好课的标准,研究方法大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法,即从一堂好课的标准出发逐步分解形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比较全面,便于操作。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这种研究方法往往过于死板,使评价标准具有强加于人的感觉,而且很难使评价标准成为评价对象自我调节的内在标准。
而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内容)简言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求面面俱到,只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不涉及具体的条目,只是从宏观层面,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对各学科具体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起导向作用,不能直接用作各学科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工具。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确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不同学科的不同特色。
前三条是目标的具体内容,最后一条则是目标本身的表述。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方式,但不管什么学科都可以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在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参与课堂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不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不涉及具体条目;只是从宏观层面,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主要对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导向作用,不能直接用作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工具。
另外,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应面面俱到,并不是上述维度都必须体现每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评价还应该考虑面向不同层次的问题。
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确定--注重多元化
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往往比较唯一,主要是教育行政官员和教研人员等,这就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比较片面,有时甚至失之公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确定则应该注重多元化,鼓励多主体参与评价,主要包括:专家、行政官员、教研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
八、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体现多样性
多主体参与评价,必然会在评价过程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应体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具体又可以从不同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中展示。不同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方式。
按评价信息收集的途径来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由过去的成绩测验法转为采取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成果分析法等结合使用;
按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来分:由过去过于注重定量分析向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转变。适当的定量分析是必要的,比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时的调查次数等。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比如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等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字、统计等方法加以评价、衡量的,不能将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硬性量化,有时精确的数字反而离科学的分析更远。要克服以上不足,我们必须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唯其如此,才能促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实践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按评价主体来分:由过去过于强调他评向在重视他评的同时更关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转变,尤其重视教师、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因此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可以促使评价对象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尤其值得提倡。
教师的自评: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体验、内在价值往往是受忽略的。即使是现在进行的一些教育教学改革,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个体体验时,同样忽略了“教师情感体验”这个极其关键、起着中介作用的因素。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积极的态度、没有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又如何能够让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如果说学生需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在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中获得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教师情感、态度同样需要关注,他们也同样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一样,首先是一个生命个体,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具体到评价这一环节,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以其他人评价教师为主,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仅仅根据学生、其他家长或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有失公允,课堂听课所获得的信息又往往不够全面,因此让教师自我评价就十分必要。
同时,通过自评,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的自评:
在日常评价中,可以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更好的了解,让学生在反思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九、课堂教学评价过程的展开--强调人文性和发展性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再是以测验为中心的评价,而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评价。换言之,整个评价过程更注重体现人文性和发展性。它强调将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作为评价的对象,并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主张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对学生更多的采取个体参照评价法;对教师而言,也应该重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体验,注重通过评价促使其获得发展、取得进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主张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组织评价活动。
附录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以小学社会课中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这一主题的学习为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解决学习的例子。主要是评价学生搜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评价指标:
1.搜集信息资料的来源:
是否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信息资料,如通过周围的人和部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书籍等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
2.资料的数量和种类是否具有多样性、丰富性。
3.资料的信度是否可靠、详细。
4.资料是否具有全面性,能够反映不同意见、不同看法。
5.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6.能否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比较和进行再加工。
7.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8.能否在对信息资料进行处理的同时,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评价方式:
采取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作品分析进行评价。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育观念从此被彻底的更新,我们的教育与学习也有新的改观。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教育;新课程带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新课程着力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给学生积极的感情体验和发展的机会。

  在课改实验中,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重头戏,它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评价带给我们改革中的得失,能及时地把我们的实验效果反馈给我们。给我们的改革指引方向,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以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能很好的走下去。

  小学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评价应当以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为目标。对这一观点,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很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往往只采用测验一个尺度,从学业成绩一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不仅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教学改革形成阻力。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知识轻能力

  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死纠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高层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

  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4.教学改革受到制约

  由于教育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对这些在科学课程改革评价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结合新课程评价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一、不断明确和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下来,或多或少要进行有关评价活动,看学生的发展如何,看教师的教学技能如何,但评者的头脑中要有清晰的认识,你搞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组织这次评价,在评价活动开展前,明白评价的目的性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如何进行评价有着明确的导向性作用,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很清楚地认识评价的目的性是什么?

  我认为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评价的“总目的”,任何一次评价活动都要考虑评价的总目的和目标,《标准》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活动,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是我们在科学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总目标,老师们要研读新课程标准,牢记在心,开展评价活动时做到有的放矢。而科学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有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不一定涵盖科学素养的多方面,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考虑第二种思路:整合评价内容,形成和明确评价活动的分目标,也就是根据本次科学学习活动和当地、当时学生的素质特点,你在评价活动时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建议老师们把要评价的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用目标分解法来考虑评价的重心和目标,对某次科学评价活动,可先列出本次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型的目标,即认知领域的目标,再列出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学生究竟要达到哪一个水平层次,看看联系本次科学学习的内容,哪一个目标是本次活动的侧重点,如本次活动是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探究周围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这个探究活动的目标就侧重于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时就要有导向性,针对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意目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发展和完善评价活动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二、不断加强个性化评价和非学业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针对目前科学教学评价内容项目繁多,在进行评价活动时,每一个项目都要评价一下,上一节已经很明确地指出,评价内容的繁杂性,势必会给评价活动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对所评价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除了考虑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外,还要考虑生命个体化的评价和学生非学业性的评价研究,因为这两方面内容是学生生命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生命潜能,我们教师就要通过评价活动来释放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潜能。

  传统评价中,学生要尽力在他们可能并不擅长的学业领域中去适合评价的要求,从而不断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而新课程的评价目的则在于通过评价来发展和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机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表现,或语言智能,或音乐智能,或数理智能,或空间智能,或身体运动智能等七种智能,不同个体在七种智能方面拥有的量各不相同,七种智能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在科学教学评价时,就要根据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智能情况给予随机评价,使每个学生首先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起来发展自己,让自己在多方面找到成功的支撑,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作为教师,可以先通过诊断性的评价,来了解新的群体或特殊的个体,了解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优势智能,然后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其次根据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欠缺的智能进行差异性评价,如有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就是不肯说话,哪怕做对了,发现了新问题,他还是怕交流,这样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把大胆发言作为重要的评价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目标,反复进行,学生的语言智能会有所提高。所以说,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随机评价,真正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去做教学评价学问,我们的老师就要在这方面不断地挖掘新的评价形式和手段,来激发生命潜能的绽放。

  重视非学业性的评价研究活动。所谓非学业性的评价,是指评价活动除了评价学生在规定的学业内容之外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结果和其他多方面的表现,如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在教学中,学业内容的学习和非学业内容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没有离开过程方法中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非学业评价的内容是新课程评价内容整合观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与学业评价紧密结合,注重体验,注重实效,一般采用质性评价来描述评价结果。例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非学业性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再如,还可以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评定学生的非学业内容,我校就采用“五星级”评比方案来评比,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合作星、探究星、习惯星、卫生星、爱护科学仪器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哪一项做得好,就得哪颗星,这样的介质性评价,对学生非学业性内容的发展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

  三、发挥真实性评价的优越性

  由郝京华教授主编的《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一书在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公正、客观是教育评估的生命线,没有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工具以及主观、偏袒的评估心态不仅毫无可取之处,而且会极大地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这是教育评估要极力避免的。”这段精辟的语言就描述了我们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真实,真正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并且感受到这是真正的评价活动,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把真实性评价策略确定为评价导向的唯一标准,并且要在多种真实的情景中进行,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尽量全面、真实地描述出教育对象的学习状况。这种真实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评价个体的真实性。上面已经很具体地指出学生是真实的生命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习惯,教师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手段长期对某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这样做就是不尊重个体的真实性,如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互评时,不能老是用“啪啪啪,掌声响起来,表扬他”,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有的学生喜欢鼓掌,有的同学可以用微笑来表示对同学的肯定,也可以保持沉默,或提出建议。这种不同的互评方式是发自内心的,是个体情感在评价活动中的真实性表现,所以我们的科学教师更可以用一个微笑或轻轻的触摸等个性评价方式来触发个性生命的灵动,使得评价活动能够真实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会听到“奖给你一样东西”,学生到头来还是空欢喜一场,因为教师事后根本就没有奖这样就给学生一种欺骗的感觉,从而对教师的信任度就降低。再如,我们在评价时会经常运用“你真棒,探究的态度真认真”,学生听了似懂非懂,虽有肯定的部分,但评价不明确,没有指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究竟怎样棒,怎样认真,有时学生就在这种“好话”当中蒙骗过场,失去努力和自我构建的方向。所以我们在评价结果上要“真的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评价活动中有真实的收获,从而才有不断探究的动力。

  第三,评价情景的真实示范性。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许多环节,有提出问题、形成猜想、搜集信息、整理问题等环节,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充当了评价的主人,这就是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走向了学生,然而我们经常执行评价活动的老师可以反思,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情景评价,学生真的做到评价的主人了吗?回答肯定是含糊的,因为受传统观念的约束,我们的学生不会评价同伴的表现,有时就干脆采用“优秀或好”等词语来评价同伴的表现,这样一来,虽然给学生评价的空间,但这种评价是笼统的,苍白无力的。我们的教师就要做好真实性的评价示范,在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时,就要对具体的科学学习活动作出真实的示范,让学生学会真实的评价。如评价学生活动记录,就可对学生作出真实而具体的评价示范:“评价记录全面认真,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步骤都记下来了,有进步!但要学会科学地记录,可用图文等多种形式记录某一研究过程。”你看这样评价,学生是爱听的,既具体地肯定了记录过程的优点,又合理地提出了建议,学生通过这样的真实性评价示范,长期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会提高的,评价语言、评价手段也会逐步走向真实具体。

  四、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激励是评价过程众多环节中的一项,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地观察和资料搜集,恰当的评价结论,最后的激励只会是盲目的或无效的。激励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背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没有目标的、片面的和随意的激励,无法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不足,对自己盲目乐观。建议教师在实施评价手段时,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资料积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运用新理念的教学评语,如“谁能试试看,自己来解决,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谁还能再举一些实例,同意他的说法吗”等,利用这些启发性和赏识性的评语,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励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使学生在一生的求学生涯中感到激励意义的深刻与伟大。

  五、加强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比较短,总的来说评价与考查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强,当前我们所作的评价尝试,没有形成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整体思路,没有找到改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改革工作所关注的往往是众多评价环节中的某个环节,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等,或者着力解决某个问题,如怎样确定平时与期末成绩的比例,怎样编制评价的有关表格,怎样进行有效地观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而严密地学习解决,根据《小学科学教育概论》中的有关观点,提供有效评价工具的三个要素:效度、信度和辨别度,以给老师们设计评价工具时逐步形成系统性和规范性。

  总之,教育的评价是个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并对教育有促进作用的一种教育途径。为此,我们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应该是发展的、动态的,而绝不是一层不变得。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对教育的评价也就会有相应的改变,新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带来新的教育评价方法和方式,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标准也就会不断的变化。我们期待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可观的教育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想等待所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就已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抓紧学习,另一方面大胆尝试,正如发展性评价思想所倡导的,以发展为目的,勇创佳绩!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包括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背景的评价改革等。

教学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1)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2)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
  其次,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
  最后,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绝对评价法。

相关书籍:
《现代教育评价基础(修订版)》(吴钢,许钧伟)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
(一)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学校甚至区域性的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明确了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功能。教育评价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优化教育过程、检验教育效果,还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导向、激励和调节功能。第二,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教育评价的概念、作用、功能、类型、标准、模式、基本程序、基本原则、搜集与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和评价再评价的方法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起了以民意调查为基础,编制评价标准,有效采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搜集和科学处理、分析评价信息,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制度化,以提高评价信度和效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第三,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的实践模式。在教育评价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坚持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重视吸收国外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同时认真总结我国宝贵的实践经验,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国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如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干部评价、员工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德育评价、教育管理评价、办学水平评价等等,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吸取了不少失败的教训,促进了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发展。
  当然,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工作尚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仍未从"升学选拔的尺度"上完全转变过来,"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其次,教育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仍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再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较差,而且体系过于庞杂,影响了教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此外,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专业化水平很高的工作,当前我国从事教育评价工作的人员无论是在专业素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无法适应和满足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诸如建立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强调教育的民主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引进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效率;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变革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以保证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实现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和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至关重要。可以这样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评价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在"应试"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认知领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等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授课质量不够重视。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2)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由于教育活动的极其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在"应试"教育中,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方法,或是单纯定量的方法,或是单纯定性的方法,严重影响了教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素质教育主张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3)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单一性的他人评价,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任何主动选择的余地。素质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4)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评价注重的往往是区分、甄别、选拔性功能,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单纯的结果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般用于对教师的奖惩和选拔学生。素质教育则更加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育评价按内容分为哪几类?
教育评价,作为学校与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与手段,具有检测、诊断、甄别、预测、导向等多种功能。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对于教学评价的种类这一块的内容来说,主要...

教学评价范文3篇
教学评价范文篇一: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抱着一颗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心来做好学校交给我的任务,我想,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一下 自我评价 。一、思想认识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与评价呢
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性:1、教学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教育评价的功能
既然我们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制定能引领这一方向的标准和体系,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方向,才能使素质教育实施贯彻,是新课程理念深入落实。第二点是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所谓诊断作用,是指对教育教学的运行情况以及学生的现状是否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体育教学的评价]
摘要: 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本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重视综合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体育教学评价 人本主义...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再次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并作为指导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这就要求要以科学可靠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为工具,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肃地进行评定。(二)发展性原则 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如何让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有效
二、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避免一味的“正面”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得到强化,批评成分相对匮乏。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表扬过多,以至于忽视了教学评价与幼儿全面发展相结合。负面评价对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味地运用表扬,不批评、不惩罚这种教育是残缺的。批评能促进幼儿认识自我,...

从建构主义看中国古代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作为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当代教学思潮,它在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知识观,教学评价,学习观 1什么是建构主义 1.1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一个理论思潮,兴起于欧美国家,康德(Kant)的不...

浅谈中小学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阅读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
〔关键词〕评价体系;策略;导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人们越来越感到原有的教学评价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需要寻找新的、更加科学的与之相适应教学评价体系。所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教学改革特点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一、充分认识学科教学...

如何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推进实施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有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逐步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完善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有...

威远县18372974180: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
端冉威安: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四个,分别是: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因为进行教学评价,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定.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

威远县18372974180: 教育评价的发展 -
端冉威安: 自19世纪中叶起到本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为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心理测验时期,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强调以量化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测量.然而,...

威远县18372974180: 音乐教学评价原则有哪些? -
端冉威安: 音乐教学评价原则有以下五个原则性:1.方向性原则 这是音乐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它要求在对音乐教学进行评价时必须把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具体说,要看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个别尖子;要看音乐教学实施的是基本...

威远县18372974180: 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那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
端冉威安: 13.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结构课程理论.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强调学习资料的基本结构,...

威远县18372974180: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原则 -
端冉威安: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针对评价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它的基本要求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或有利于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有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是教学评价左右着教学活动并...

威远县18372974180: 正确的教育评价及相关内容/开发评价方法所需的知识1、诊断评价2、?
端冉威安: 中国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考试仍是主流. 早在我初中的时候就对这种教育体制产生怀疑,并写过文章抨击.过程是相当艰难的.明知自己是教育的牺牲品,又能怎样?还得读下去.难道真能跳出三界外?即便是现在我已经保送研究生了,我仍然觉得我是牺牲品,因为我的优异成绩是考试考出来的,应试能力之外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甚至感觉书看多了,成了呆子. 应试教育体制将长期存在,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人多.你说凭什么说你学的好,他学的不好,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你说你能力强短时间内也无从考证,只有考试说明一切,在这么多人要分出高下来的情况下,考试恐怕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了.不要寄希望于学校、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综合测试,人太多了,什么时候能测完,经济也承受不了.

威远县18372974180: 教育理论自修笔记怎么写? -
端冉威安: 专业发展模块一——教育理论自修笔记 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第一,认知的前提能力(cognitive entry behavior),即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的能力程度;第二,情感的前提特性(affective entry characteristics),即学习者...

威远县18372974180: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评价有何启示 -
端冉威安: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

威远县18372974180: 数学教育评价学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其分类依据是什么?不是数学教育学,而是数学教育评价学!重点是教育评价. -
端冉威安:[答案] 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其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数学教育学的含义: 研究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 “教什么、学什么”; “怎样教、怎样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的理论 1、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质量的数...

威远县18372974180: 如何在课堂中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 -
端冉威安: 一、对学生全面激励 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评价应以人为本,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原有水平的进步,多关注学生的潜能,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多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