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为什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的标志?

作者&投稿:钟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

如果您是中国人我想如果您以后称呼中国为我们祖国的话可能让人听着会更亲切!

清朝的发型
清初,统治者颁布剃头令:头顶只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 清初的满人皆是此风俗:头顶只有金钱大小一片头发,蓄做手指粗细的小辫子,须得能穿过清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
  满人称之为:金钱鼠尾.后来经过了200年,才逐渐演化成清末时期的剃半光头.
  清兵攻陷广州时,满清颁布剃发易服令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清代辫子的演变:鼠尾、猪尾、牛尾.
  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演变:
  嘉庆以前为金钱鼠尾,嘉庆初年进入中期,开始流行猪尾,清末演变为半光头。
  清朝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一夜之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暴力强权与文明进步的抗争,构成了清代有别于汉族统治朝代的社会内容。
  然而,有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演变:
  1、后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2、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金钱鼠尾式。
  3、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着发的部位虽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四或五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
  4、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称发辫。
  5、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过程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发式沿着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后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由猪尾巴变牛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
  第二,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满汉、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着变。
  第三,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1644年清兵人关到1799年以前,历时155年,占整个清代267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着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馒,到1799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而1799年以后,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第四,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有清一代267年间,一直持续着蓄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这个满洲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满洲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第五,应该承认清代发式演变是向着美化仪容的方向变化。清初推行剃发令时,汉人把剃掉头发看成割断了对父母的孝道。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基础上,美的标准就是保留的头发越多越好。满族入关以后,获得了与汉人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相同的文化,具备了发式演变必然向着蓄发越来越多方向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虽然这种动力最初敌不过强权和暴力,但是当强权政治越来越削弱时,潜在的动力就逐步显示了威力。清代剃发和辫发的演变历史也证明,人类是要前进的,当文明与暴力冲突的时候,虽然暴力有时占上峰,但是那是暂时的,最终的胜利还是文明与进步。
  另:既然清代男子发式有上述演变过程,为何影视剧中任何时期的清代人物一律都按清代后期的发式打扮?是对历史的无知,还是为了美化?
  还有[转载]
  值得一提的是,满洲统治者在颁布剃发令所要求的剃发标准,并非现在人们常常看到的剃半个头,而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在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那种清末才有的、现在不合事实地垄断了所有清装戏的阴阳头发式,放在当时也得死,因为满清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顺治四年,浒墅关民丁泉"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地方官拿获,以"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为由上奏,奉朱批:"着就彼处斩",县官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真正的清国头发造型--金钱鼠尾!够帅气吧,从满奴儿哈吃那时侯,女真人就用这种发型,而现在电视上的阴阳头发型还是被美化出来

再以前就是明朝的发型了
公元1368年,名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立国号明。明朝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讲求实效的措施,以利恢复生产。由于生产力获得了提高,市场进一步扩大,新型工业不断涌现,一些工业城于是随之形成,统一后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从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夺取政权后,注重对不符合汉族习俗的礼仪进行了整治,多采用和恢复了唐宋时期的制度和习俗。从所收集的资料看,明代妇女的发式,虽不及唐宋时期丰富多样,但也具有其本时代的一些特色。
明初基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以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桃花髻”的变形发式,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双螺髻:明代双螺髻,其状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螺髻。时称“把子”,是江南女子偏爱的一种简便大方的发式,尤其是丫环梳理此髻者较多,其髻式丰富、多变,且流行于民间女子。
假髻:又称鬏髻,为明代宫中侍女、妇人所仲爱。当时有“宫女多高髻,民间喜低髻”之说。此类假髻形式大多仿古,制法为先用铁丝编圈,再盘织上头发即成为一种待用的妆饰物。明末清初特别时兴,在一些首饰店铺,还有现成的假髻出售。
头箍:又名“额帕”。明代无论老妇、小女都非常盛行。一说头箍是从原“包头”演变而来,最初以粽丝编结而成为网住头发而已,初时尚宽而后行窄,其实用性为束发用,并兼之装饰性,取窄小一条扎在额眉之上。此装饰物自明代始有。
牡丹头:高髻的一种,苏州流行此式,后逐渐传到北方。尤侗诗:“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人说其重者几至不能举首,形容其发式高大,实际约七寸,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此种发式,一般均充假发加以衬垫。

清朝男人留辫子有两种说法
一、明万历二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及父亲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为父报仇,逐渐成为了部落的首领,成为了女真本族的领袖。
在女真族的传说里,有一个杰出的英雄人物,名字叫束机能。束机能两鬓与前额天生秃发,被后人称作秃发束机能。
努尔哈赤为此想了一个办法加强女真的团结,令女真各族束发为辫,一是为了有利于民心团结一致,二是为了区别其他的未被统治的女真族。
努尔哈赤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也就是后金。

二、满族先辈为了更好的打猎,需要穿山越岭,头发难免会挂在枝藤之上,射箭之时也会被乱发遮挡,所以将头发剃去。满人信仰萨满教,按萨满教的说法,头发在头的顶部,最靠进天,是灵魂栖息之地,非常神圣。
后金成立,八旗制度也被确定,满朝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男人都要剃发留辫,这样使得女真各部族中习俗不一致的女真开始同一化,成为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族。


扩展资料
清朝男子发型的演变:
在最早的时候满人剃的是那种金钱鼠尾的头发,这种发型就是留下铜钱大小的头发,然后扎成辫子。这种辫子只有老鼠尾巴那么细,就叫做鼠尾。
后来这些头发慢慢留得越来越多,辫子成了猪尾巴那么粗,就叫“猪尾巴”。
等清朝的发型慢慢演变成牛尾巴那么粗的时候,已经到了清末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清朝发型

中国人千百年来受儒家思想熏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就是说,哪怕一根头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不可毁坏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古人多留长发,当然和尚尼姑例外.

清朝统治时,政府对发型要求苛刻,强制剃头,蓄辫,甚至不惜发动屠杀,这是对思想的奴役,所以剪辫子成了反抗的标志.
末期新思潮涌动,剪辫子更成了接受新思潮的标志.剪辫子标志显现了对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的挑战,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反抗,对新思想新事物新出路的强烈渴求,更标志彰显了革命志士与旧势力旧思想就时代的决断也即LZ所说的,革命.

另:电视里出现的大辫子发型纯属乱造,清朝对发型要求很严格,大致和秃瓢差不多,只是在脑门中央留下少许,碗盖大的一撮,辫子长度十分有限.

没留辫子前,中国人是不剃头发的,20岁前将头发留到一定长度束成马尾辫形式,20岁行冠礼后将头发梳成发髻并戴上头冠。
个人感觉古代中国的发型是最优雅的发型,无论男女都显的得体大方。


为什么国人的衣服回从汉服转为现在穿的?
在血泊中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服饰、发型,被迫换上丑陋的服饰、发型。中国形象也从此一落千丈,从曾经的华夏变为蛮夷。辛亥革命之后,丑陋的辫子被迅速废除、丢弃,但是汉服却没有得到复兴,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失去本土服饰文化的中国,只好逐步接受了西方服饰文化,形成现在的局面。

怎样看待历史上中央政府于少数民族的关系
慈喜道:“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保大清不保中华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中 国人) ",“ 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 事”。乾隆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出身满族的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

中国人尚武精神的丧失和科举制度有没有直接关系
同时,满清强令汉人留辫子,在风俗习惯上改变汉族,模糊汉族的自我意识,这种精神上的侮辱深深地挫伤了汉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此以后,汉人被满洲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大加改造了一番。满洲人比蒙古人更“文明”一些,他们知道单靠肉体上的杀戮无法持久地入主中原,只有在文化上培养奴才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因...

为什么清朝不能轻易剪发?什么情况下才剪发?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有清一代规模最大的反清运动,尽管这次反抗行动并未打着复明的旗号,但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官员、将领与士兵无不割辫留发,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还写道太平天国的军队是“长毛军”。在太平天国这里,剪辫蓄发并不是指要恢复大明,蓄发已经超越了某个朝代的界限而成为...

满清王朝要求汉人剃发为什么不剃光头
慈喜道:“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保大清不保中华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中 国人) ",“ 量中华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 事”。乾隆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出身满族的清宫女...

鉴赏鲁迅的<灯下漫笔>..
然而总是起来了,至少没有赖在床上无病呻吟,还是有希望。我们现今的评论家们津津乐道于中华文明对于异族的“同化”作用,在鲁迅那里也只不过是“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贽敬,又美其名曰‘同化’。”其实先生那个时代的那些道 貌岸然的道学家们是早已欣喜地发现了这个国人引以为傲的“同化”作用了的,至于现今的流行也...

清朝的新军留不留辫子?
有条辫子,无论如何,都对卫生是种妨碍,至少,比较爱长虱子。所以,洋人一看就挠头。因此,剪辫子对新军而言,实在有充分的理由。加上新军问世那些年,不仅西学东渐,西俗也东渐,社会上层,跟着西人走。脑后有根辫子,怎么都让人家看不起。租界里红头阿三拿人,揪住辫子一拖拖一串,让国人很没面子...

清廷一开始实行要汉人剃发留辫这个政策,可是后来取消了,为什么呢? 还有...
后来取消的原因是孙中山在闹革命,其口号就是要推翻满清统治,而把辫子剪了恰恰是代表着对满清的反抗,代表着革命,以至于后来袁世凯在南北议和成功后就剪辫以示自己要革命。后来满清余孽张勋率领辫子军拥戴溥仪复辟,溥仪为了减少反对的声音,在上谕中说明,关于剪辫的事情,给民众自由,悉听尊便。这个...

议论文素材
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二、爱国议论文写作理论论据搜集: 1.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 2. 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国既不国,家...

溥仪当时剪辫子是自愿的么?
溥仪剪掉辫子,不但是自愿的,还是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男人。说起清朝男子的辫子,说来话长。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曾颁布了“剃发令”,要求汉人剃发易服,男子必须留满族人传统的“鼠尾辫”。由于汉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

安阳市17131533547: 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 -
阮呼凌顶: 中国人千百年来受儒家思想熏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弃,就是说,哪怕一根头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不可毁坏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古人多留长发,当然和尚尼姑例外.

安阳市17131533547: 清朝男人都留辫子,那么清朝之前的男人是什么发型 -
阮呼凌顶: 束发戴冠,说披散头发马尾的是白痴的二大爷,看电视不行,电视剧的造型都是脑残导演搞出来的,就是束发,将头发束拢,束成发髻,参考道士发型就是了.

安阳市17131533547: 概述我国从留辫到剪辫的发展过程 -
阮呼凌顶:[答案] 留辫到剪辫其实就是清朝的兴盛与灭亡!满族过去是游猎民族,额前不留发是为了避免骑马奔跑时头发会遮住了视线,后面留了一条辫子是为在野外露宿时可以当作枕头使用.清朝于1616年统治中国东北地区就使用这种发型!1644占...

安阳市17131533547: 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
阮呼凌顶: 打发结.

安阳市17131533547: 古时人为什么总是前面不留头发,后面留长长的呢 -
阮呼凌顶: 这不是古人,只是清人,这是满洲风俗. 古代中国人并不是这样的,这是清初剃发易服的恐怖政策的结果. 古代中国人是华夏衣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人会剃自己的头发,当年剃发易服令不知杀了多少有骨气的国人,留发不留头,是何等的悲壮,我们身为后人应当紧记.

安阳市17131533547: 中国男子发式演化史?求中国男子头发发式的演化史?比如清代的时候,
阮呼凌顶: 一般来说没有固定的发型,古代人是留全发的.也就是说:婴儿出生百日左右剪去胎发以后就不再剪发了,因为古人认为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所谓“父精母血”.男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要把头发盘在头顶,带上帽子或头巾什么的.其中只有士人和贵族才可以戴帽子装饰,一般人只能戴头巾.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安阳市17131533547: 清朝时期的发型就是这样的吗 -
阮呼凌顶: 不是 满洲人祖宗在林子里打猎,如果像传统中原汉人留发髻,很容易在骑马疾驰时候被树枝挂到,所以剃掉了前额的头发. 上古时候中国人有很多发型,北边民族一般留辫子,长江以南都是短发,只有中原是发髻,而且必须束发戴冠. 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都要左衽披发了. 左衽是衣服左边搭在右边上,披发就是披散头发不扎起来.这是中原传统汉人的标志. 日本战国时代也有剃满洲人那样头,剃光了前额,叫做半月头,不然头发太长,战斗松散,容易迷住眼睛.

安阳市17131533547: 中国各个朝代人们的发型,头发怎么剪得? -
阮呼凌顶: 在满清入关之前,汉人一律都是束发.是长的,但是到了年纪就必须束起来,束发读诗书嘛. 留多长这个要取决于个人头发长的速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其实只是相对而言的,头发长太长古人还是会打理的. 一般孩子年幼时会行一次剃发礼,长大后就根据个人需要了,一般会保持在适当长度方便束发.外面通常会带纶巾,网巾或者帽子,非常儒雅漂亮. 满清入关后,大肆屠杀汉人,剃发易服,大多数剃光,只在脑袋后面留两小挫,叫作金钱鼠尾.后来慢慢就变成半阴阳头,到满清后期才变成现在电视里常见的泡面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