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要求对其中一段话或一部分进行分析 并写出哪一本书哪一页,1500字,qq邮箱568373497 重赏谢

作者&投稿:拔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以上,要求写出感受,基本内容等。~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编辑本段]《论持久战》内容
  一部不朽的著作,无论军事上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都很有借鉴意义!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
  [编辑本段]部分内容分析
  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1期《军事成语与军事应用文写作》)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编辑本段]《论持久战》的意义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

哦I回家哦I

作为上世纪中国最为伟大的演讲稿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线上的作战精神和作战思想。同样的,它也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后来的战略思想。

  问题的提起

  现在回想起来,在当时那个背景之下,让更多的人真正相信中国能够取得最终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的确有些天方夜谭。更多的人作战并不是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而是不希望自己的国土这样一寸一寸地被占领了,而不做任何的反抗,便束手就擒。我相信,在这个时候信仰便成为了最终能够实现最终胜利,并能够带动大家取得最终胜利最为关键的因素。而毛泽东在这个地方“问题的提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信仰能够实现,甚至他自己都不必实现。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只需要传递一些积极的信息便能够将整个团队的信心、士气和信仰完全带动起来,而这种信仰才是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保证。例如“(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毛泽东这一条当中,只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样一句话给予全军全党乃至全国的人民在抗日战线上的信心是不言而喻的。在困难时期,领导者一句充满信心的感召,虽然并不能够改变当前的事实——比如落后的装备,较差的战斗素养等等,但是的确能够为最终取得胜利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信心保障。这一点往往是并不是最优秀的人能够成为最伟大的成功者的基石。

  而从第(四)部分开始,毛泽东就开始了他关于这场战争最终结果的认识,那便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必然最终成为一场持久战。而不论怎样,持久战的提出,首先还是需要让大家相信一点——中国将在与日本的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只有让大家相信这一点,才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抗日战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就这一最让人质疑的问题,毛泽东再一次强调出

  “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毛泽东作为当时党内的最高领导者,他必须要坚信这场战争是能够胜利的,并且让下面的人也随之坚信,这就必须有上述的这段话,才能够让全党都坚信这一点。

而在后边毛泽东还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作战方针:

  “问:照你的意见,这次解放战争,主要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在战争的过程中,中国能俘虏许多的日本兵,夺取许多的武器弹药来武装自己;同时,争取外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这段话最终成为了共产党人在抗日时期的指导纲领。当然,这段话在说的时候,抗日战争的激烈程度还不是很强,甚至共产党还没有过多的与日本人进行正面的接触。所以,毛泽东在这里只是说了个大概。更多的还是在后面做出更为具体的阶段分析。

  问题的根据

  (一○)(一一)在敌我双方进行大篇幅的分析,也就是为了佐证(一二)(一三)(一四)的结论。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一个信念的倡导者他需要用不同的角度,不断地重复这样的一种信仰,才能够让大家相信这样漫长的甚至是梦幻的不可实现的信仰能够得以最终的实现,这对于今天的信仰倡导者而言也十分有指导意义。

  而我们看(一五)中毛泽东关于日本的阐述“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首先,它是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它已处于退步时代,不但和英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就是和二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也不相同。此次战争发动于世界帝国主义首先是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敌人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举行这个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和(一六)中“中国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可以说,历史的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但是作为一个领导人,他必须要传递一个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念,这样才能够让大家不断不断的前进。可以说,这也是领导人在领导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导艺术。一直到(一八)(一九)毛泽东都将那些日本能够战胜中国的看法一一驳斥,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驳论严格来说是有些牵强,但是作为领导人来说,越是在逆境的时候,他们越是要不断不断重复和灌输能够胜利的信念。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当然像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只有领导人有这样的信仰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下面的人也有这样的高度信仰,并且能够按照这样的信仰进行有效的执行。其实毛泽东是很担心,下面人的信心是否能够与他们保持一致,所以才提出这一部分的内容。

  为了增强下面的信心,在这一部分毛泽东还是具体谈了一下,在中国的领导集体是不会投降给日本人的承诺:

  “(二二)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实际上难于成功。”这样的承诺才能够给下面的民众以成功的信念和信心。

  当然仅仅凭借中国人并不 强大的军事装备想要战胜日本人,显然困难重重。所以需要加以一些较为强大的外力进行支援和佐证: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民有一种希望,认为国际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中国是历来休戚相关的。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争为其职志的。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而这一部分不仅仅能够给国人以信心,同时能够给俄国方面以友好的信号。而从实际历史背景来看,苏联当时与德国的交战还没有开始,所以才能够成立。如果当时的苏联已经和德国进行正面的作战,那么这个条件便难以成立了。

  我们注意到在(二五)中提到“国民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大爱国志士发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虽然这只是很短小的一句话,但是如果和这一段中的“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这句话结合起来一起看的话,就会发现,在这个时候毛泽东之所以要提这个是因为他很清楚,国共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共产党要成为中国最终的统治者,抗战这个阶段是必须的,而在这个必须的阶段国民党是必须合作和利用的,而当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国民党就成为了自己的敌人,所以在舆论上不能够去诋毁对方,但同时也不能够给予对方太多的正面的积极的宣传使得对手能够强大起来。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我想这一部分内容应该是一剂很好的预防针。是的,这个世界的人们被给予了信心和信念之后,如果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那么之前所建立的那些信心和信念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的挫败之后就会荡然无存。所以,毛泽东在这里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用来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困难是他能够成为一代领袖不可忽视的一个特质。甚至毛泽东很清楚像“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我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这样的话也是必须要阐明的。否则会让人产生只要通过时间的不断积累就会达到最终目的的假象,而导致了其中出现懈怠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是持久战?

  首先我不太明白毛泽东是如何提出“敌之优点只有一个,余皆缺点,我之缺点只有一个,余皆优点”的观点的。当然,这个可能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提了出来,并且在下一部分做出了一个很伟大的猜想。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只是猜想,但是其中的内容“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可以说因为日本提前因为本土遭受原子弹轰炸而提前结束了中国战线上的战争而没有出现第三阶段的战略反攻外和后来抗战的实际发生几乎是一致的。不得不说最为一个预言家毛泽东是极其伟大的。

  因为国民党方面逐渐开始了对日的抵抗,这样便出现了毛泽东在(三六)中所提到的“至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在一百万万日元以上。”但毛泽东在这一部分中提到的“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这一阶段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显然不太适用于国民党方面。毕竟,作为国民党方面来说他们是守城军队,守城军队如果不战而退的话,在舆论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国民党方面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以阵地战的形式为主。当然,由于共产党在前线原先并没有自己特定的根据地,所以不存在这方面的舆论压力,他们也才能更多的采用打完就跑的运动战与日本军进行作战。当然我们也并没有看到“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敌人陆军进攻的锐气,此阶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将更不如初期。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的情况发生。我想这个地方毛泽东并没有较为正确地估计到日本军队的战斗素养,他仍然将之前在内战中所遇到的情况之间运用到了与日本的这场战争当中去了。

  (三七)这一部分的内容和之后抗战的大部分事实基本相符,可以说,这个预言的正确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帮助了毛泽东在党内树立良好的威信,并帮助他在抗日战争能够一直保持在党内绝对领导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当然,历史更多地停留在了第二阶段。如(三八)所述的“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因为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的两枚原子弹而并没有在中国的国土上出现过。当然,战争的提前结束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是对于百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消息不过了。

  我们发现在阐述完这些阶段之后,毛泽东又用了一段话:

  “(四○)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各政党也将受到锻炼和考验。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果然是这样,一切困难就能够克服。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来不断告诫下面,最终的胜利是可以获得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总是需要不断不断给予自己的团队胜利的信号,并且在其中不断强化这种信号,这样才能够让整个团队在困难面前不断不断鼓起勇气不断向前。

  而为了进一步加强上述这段话的可信度,毛泽东在(四一)和(四二)传递了“日本的军力、财力大量地消耗于中国的游击战争,国内人心更加不满,士气更加颓靡,国际更感孤立。中国则政治、军事、文化和人民动员将更加进步,游击战争更加发展,经济方面也将依凭内地的小工业和广大的农业而有某种程度的新发展,国际援助将逐渐地增进,将比现在的情况大为改观。”这样能够增加自身信心的事实的信号。

  包括我们看到之后“(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毛泽东又再一次强调了信心和信仰的作用。

  在之后(四八)中毛泽东就“唯武器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其实我们既可以认为这段话是正确的也同时可以认为这段话是错误的。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各方面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和日本达到势均力敌的地步。但是毛泽东在此刻必须要这么写,当然理由还是那个——领袖必须要保持其信心。

  犬牙交错的战争

  这一部分的内容毛泽东主要以围棋作为喻体来比喻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之间的关系。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战争由于是深入到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所以是必然存在“包围与反包围”的关系。和中国共产党军队相比,日本军队在华北的根据地往往是主要的大中城市,而八路军的根据地甚至都不固定。可以说,日本军队已经做成了“两只眼”,而中国军队只有“一只眼”或者只是“假眼”,而在围棋当中,显然日本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样的优势在抗战的“百团大战”和之后的“大扫荡”尤其明显。八路军甚至被打的七零八落,只能以最小的单位编制进行作战。我相信,这一部分毛泽东知道但是他故意不提这方面的劣势,这样才不至于将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又浇灭下去。

  包括(五五)中毛泽东提到的“敌人已将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的文化落后区域变为文化中心。”问题,我认为也应该一分为二的。必须承认,在日本占领区使用的日本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得不说是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是必然遭到中国人的反对。但就一些科学方面的学科和教育的普及程度来说,日本占领区的确是要比本来知识和资源都更匮乏的中国共产党所占领的区域做的更好。

  这一部分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毛泽东提到“‘无后方的作战’,是新时代中领土广大、人民进步、有先进政党和先进军队的情况之下的革命战争的特点,没有可怕而有大利,不应怀疑而应提倡。”这种军事观点,可以说是在中国的军事史上较早的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来的,这样的战略思想即使对于今天这样的现代战争而言也是极富有战略意义的。

  为永久和平而战

  这一部分的内容我认为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只是说明世界战局与中国战局的现时情况以此外部力量来增加队伍信心。

  能动性在战争中

  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在(六二)中已经说的很是明白。归根结蒂就是希望,作战的指挥官们在抗战的同时,扩大自身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的扩大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对日本的优势,即使对于未来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抗衡过程当中也能够取得之前所没有的优势。

  战争和政治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一些属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新颖之处,本人认为只是为了下面的问题二特意提出的。

  抗日的政治动员

  我们看到这一部分的第一句话,毛泽东就写到“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可以看到毛泽东是一个极其注重政治工作的政治家,他或许对于这场战争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这场战争背后的确能够帮助他最终达到政治领导的目的。而这样的目的也只有在这种乱世之时才有可能出现,毕竟乱世才能出英雄。

  当然毛泽东在政治动员方面的能力要远胜于他在战略战术方面的能力。在(六七)中,我们看到毛泽东只用了一句话“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就将这政治动员工作的方略和方法完全的阐述明白。

  而在之后他提到“怎样去动员?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现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的一些,沧海一粟,而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神气和民众隔膜,必须切实地改一改。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其实这段内容在真正实施起来时很困难的,即使是在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还有很多领导的领导指示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动员的方法上选择了极其刻板的教科书的方式背诵给下面的人听。而真正伟大的政治家都知道“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


论持久战读后感6篇
在这种情形下,顺其自然的,很多人要求xxx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于是《论持久战》就这样产生了。《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如下: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3阐明...

论持久战读后感
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非常精辟。 结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

求一篇论持久战 的读后感!!!2000字左右!!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方的战略进攻、我方的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方的战略保守、我方的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方的战略反攻、敌方的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要准备较长的时间...

论持久战的读后感200字
今天不用做事,认认真真地把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读了一遍,根据我以前的想法,我现在进行读后总结。这篇著作,读完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没有多好的修饰手段,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正气与睿智。令我想不到的是读完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去评述这篇著作,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最恰当的文字将我的理解表达出来...

论持久战读后感400字
《论持久战》中详尽的分析了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经济、文化、军事等,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敌人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要被速胜论和**论**了,指明我们只有坚持持久战才能获得胜利,速胜论与**论是不符合实际条件的。并一步一步的说明了问题的提出、...

论持久战全文读后感1500字
沿着爷爷的读书足迹,我反复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介绍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我最喜欢“三英战吕布”。传闻吕布出战叱咤风云、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刘、关、张三人不服气,决定与吕布展开一场激战。吕布头戴紫金冠,身穿百花袍,骑着千里赤兔马,威风凛凛的应战。张飞精神抖擞,和吕布战了...

论持久战读后感关键词
主要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思想方法:先引出“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两种社会观点,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进行了一一驳斥,接着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并通过“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

天天读毛选之《论持久战》读后感(五)
持有这个观点的多是爱国者, 纠正他们也比较容易 ,他们的错误也只是一时的。当然我们 并不否认亡国的危险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 争取胜利而避免亡国 。所以 要认清客观事实 ,全面分析双方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从而争取结果向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发展。我们也想速...

求一篇论持久战读后感 800字左右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其根本原因就是从这场战争的性质和中日两国、两军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得出来的,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

论持久战16-30段的读后感
论持久战本身的内容暂且不谈,就其中反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一二,现在不成系统的罗列几点:1. 事物的矛盾双方都是在不短的发展变化的,并且在不断的向对方转化。我们的胜利和成功就孕育在这不断的变化和转化中。有时候我们可能暂时的处于劣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查了解...

夹江县15915109117: 虾爬子怎么做才好吃 -
芒巩鳖甲: (虾子就是皮皮虾!卤料包需自制,其中的材料可以到大型超市购买,调料的话什么牌子都可以)这卤皮皮虾和南方的醉虾醉蟹相似,是用鲜活皮皮虾,加上白酒,花椒,细盐,姜、葱腌制数小时而成,味道十分鲜美,卤虾子 原料活虾爬子...

夹江县15915109117: 安易王v8如何修改单位代码 -
芒巩鳖甲: 基本功能 含总账报表物流固定资产工资生产管理合同管理出纳管理办公,系统自带大型网络数据库,安装即可使用, 没有使时间限制,适用于中型企业远程应用, 安装完首先点数据库启动自带的SQL2000,然后启动V8服务器,从右下角V8服...

夹江县15915109117: 贝斯和吉他一样吗?哪个好学? -
芒巩鳖甲: ]吉他和贝司的区别工作频段不同.吉他音箱主要工作在中频和高频,贝司音箱主要是工作在和中频.贝司在乐队中多数时候负责低音铺底,配合打击乐器做节奏效果. 2..功率不同.贝司由于跟打击乐器配合,加上低音本身的听觉敏感度低,一...

夹江县15915109117: 怎样写好中考作文 -
芒巩鳖甲: 如何写好中考考场作文 近年来中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流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只给考生一则材料,一些提示、一个话题和一些注意事项,让考生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任选一...

夹江县15915109117: 以中柱直径30CM建一条旋转楼梯可以吗??楼高2米8 -
芒巩鳖甲: 一、楼梯的组成 通常情况下楼梯是由楼梯段、平台、栏杆扶手组成. 1、楼梯段楼梯段由若干个踏步构成的,每个踏步又由踏面和踢面组成.我国规定每段楼梯的踏步数量不少于3步,也不超过18步. 2、楼梯平台平台是联系两个楼梯段的水...

夹江县15915109117: 张华同学用麦克风录制了一段WAV格式的音乐,由于文件容量太大,不方...
芒巩鳖甲: 爱,在人间 有人说,友爱如春雨,滋润着大地;有人说,友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我用这双渴望沐浴春雨,渴望阳光的眼睛,在人世间搜寻着爱. 一天,一列火车从市火车站出发了.列车上洋溢着浓浓...

夹江县15915109117: 读后感该怎么写?结构是什么? - ? -
芒巩鳖甲: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

夹江县15915109117: 4篇读书笔记100字左右 -
芒巩鳖甲: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