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五四”运动时期幼儿教育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其意义。

作者&投稿:道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时期(1919-1928年)

  陈鹤琴先生1919年离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任教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次年喜得长子陈一鸣,逐日对其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连续808天,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摸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并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陶行知先生发表书评《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称著者"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1923年由东南大学教育科支持,办起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教育,次年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指出中国普通幼稚园当时大概有四种弊病:一是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二是功课太简单;三是团体动作太多;四是没有具体的目标。[1]1925年扩建鼓楼幼稚园园舍,邀请东南大学陆志韦等10人成立董事会,筹募资金,该园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派助教张宗磷协助研究工作,至此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诞生了。陈先生主持实验幼稚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和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并与张宗麟合写《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概要》一文,由《新教育评论》发表。是年夏,主办东南大学幼稚师范讲习所,编写的讲稿《幼稚教育》围绕"为什么办幼稚园""幼稚教育的目标、原则、课程"等同题,对办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园作了全面论述。1927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同时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根据自己办幼稚园的理论和实验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幼儿发展特点的15条办园主张,其中涉及到适应国情、家园共宵、教育内容、幼稚园课程、教师素养、师幼关系、教法、设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15条信条为当时中国的幼稚教育指明了道路,正如陈先生所言:"我们所主张的15条信条当然不是金科玉律尽善尽美,但从现在中国幼稚教育的情形来看,这15条信条也许是治病良方呢!"[2]是年,在《幼稚教育》上发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根据世界幼稚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出幼稚教育发展的7种新趋势:注重自由活动、注重户外活动、厘定课程、规定标准、研究幼稚生心理、幼稚园与一年级应联络、蒙养园运动,[3]种新趋势对当时我国幼稚教育的发展都有指导价值和意义。
  1928年,陈先生负责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草拟和制定工作,5月与张宗麟合著《幼稚教育丛刊》,出版《幼稚园的读法》《幼稚园的故事》《幼稚园的课程》和《幼稚园的设备》,同时,反对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提倡"整个教学法",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次年8月,陈先生负责编制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经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教育部颁发在全国试行。该课程标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7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提出了17种教育方法及要点。该标准成为指导我国当时幼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使我国的幼稚教育不再盲目仿效他人,它对推动我国幼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该时期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既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原因,也不可忽视陈先生的个人因素。从内因来说.陈先生1914年清华毕业赴美留学,考取的是庚子赔款奖学金,陈先生说:"清华大学经费来自美国退还的庚款,我游学美国也用的是庚款,庚款是什么呢?还不是中国人民的民脂民膏!人民的脂膏栽培了我,我如何不感激呢!如何不思报答呢!"[4]他在启程去美国之前,原本想学医,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船上,他改变了注意,认为要挽救病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他决定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的志向得到同舟赴美的陶行知先生的赞赏,后来两人一起在哥仑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另一主要内因是陈先生对儿童无限的热爱,正如陈先生所言:"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正是陈先生对儿童的这种纯爱,才确定了他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人生志向。
  从外因来说,陈先生留美期间.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知名教授,系统学习了美国的教育学说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对克伯屈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法,深感受益。回国后,正值"五四"新文化教育运动时期,他以亲身经历批判封建宗法制陈腐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与残害,针对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被外国教会所垄断、全盘西洋化的现状,疾呼:"幼稚教育抄袭西洋,不切合中华民族性,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使中国儿童适应。"[5]加之回国后就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儿童心理学课程.对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作了连续而周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些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更坚定了他从幼儿教育人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现代幼儿教育之路的决心。

  二、广泛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编写各类儿童课本和读物的时期(1928-1939年)

  经过陈先生和先辈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幼儿教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此时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陈先生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对儿童的热爱,受聘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任处
  长.为更多的中国儿童办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办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1931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中国之幼稚教育》,次年,与陶行知、张宗麟合著并出版《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出版《幼稚园课本》16册;1935年在《新闻报》上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教育儿童,为维护和保障儿童权益奋斗;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件发生之时,中华儿童教育社在北平举行第7届年会,陈先生参加主席团讨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带领南方与会同志绕道回沪,可见他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发表《怎样做父母》《怎样教小孩》;1938年与钟昭华合编出版《南京鼓楼幼稚园儿童生活写真》。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使幼稚教育发展,必须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人合作来做,他说:"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学进步,端在合作。""实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他大力创办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和刊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

  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1939-1949年)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上贫穷落后,老百姓一贫如洗,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科学技术极不发达,教育也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对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揭露: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陶行知先生曾把旧中国陈旧腐败的教育概括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针对当时的这种教育现状,陈先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他要下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
  陈鹤琴先生青年时期受到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一进步教育运动抨击当时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对儿童活动的束缚.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陈先生十分赞赏这种观点。他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7]但是,陈先生的借鉴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国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8]另外,陈先生对欧洲11国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决心在中国实验活教育。1934年7月,陈鹤琴先生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欧洲教育考察,他参观了许多新型的实验学校,与各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教育问题的讨论,对各国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这使他对"新教育"的源头--欧洲新教育有了真实的感受,从中看到了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共同特性,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各国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给了陈先生很大的启发,为他在中国实践活教育指明了方向。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特别赞赏和佩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从内因来说,陈先生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深有体会,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方法仍很死板,学校活动的中心仍是老师,教材的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生活。陈先生说:"他们机械的、被动的被灌输以有限的所谓知识食粮,而实际上它们却难以消化--没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只要他们读和写,而从不要求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种子,生根发芽,开出花朵。"[9]
  1940年陈先生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经桂林时给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10]4月谢绝留在重庆任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之职,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岭山上以"荒山辟乐园"的精神办起了"扛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验"活教育",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培养幼教师资的宏愿。其实.陈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师范学校急需设幼稚科案》,建议"就环境适应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或就各省之师范内,添设幼稚科,以培养专门人才,供给良好师资。"[1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就迈出了这第一步。是年,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方法论。"[12]
  1941年1月,陈先生主编的《活教育》月刊创刊,确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设教育理论、辅导教师进修、提供具体教材、讨论实际方法,并发表《活教育与死教育》一文。继而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总结子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的经验,
  长.为更多的中国儿童办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办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1931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中国之幼稚教育》,次年,与陶行知、张宗麟合著并出版《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出版《幼稚园课本》16册;1935年在《新闻报》上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教育儿童,为维护和保障儿童权益奋斗;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件发生之时,中华儿童教育社在北平举行第7届年会,陈先生参加主席团讨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带领南方与会同志绕道回沪,可见他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发表《怎样做父母》《怎样教小孩》;1938年与钟昭华合编出版《南京鼓楼幼稚园儿童生活写真》。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使幼稚教育发展,必须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人合作来做,他说:"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学进步,端在合作。""实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他大力创办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和刊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

  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1939-1949年)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上贫穷落后,老百姓一贫如洗,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科学技术极不发达,教育也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对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揭露: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陶行知先生曾把旧中国陈旧腐败的教育概括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针对当时的这种教育现状,陈先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他要下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
  陈鹤琴先生青年时期受到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一进步教育运动抨击当时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对儿童活动的束缚.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陈先生十分赞赏这种观点。他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7]但是,陈先生的借鉴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国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8]另外,陈先生对欧洲11国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决心在中国实验活教育。1934年7月,陈鹤琴先生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欧洲教育考察,他参观了许多新型的实验学校,与各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教育问题的讨论,对各国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这使他对"新教育"的源头--欧洲新教育有了真实的感受,从中看到了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共同特性,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各国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给了陈先生很大的启发,为他在中国实践活教育指明了方向。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特别赞赏和佩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从内因来说,陈先生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深有体会,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方法仍很死板,学校活动的中心仍是老师,教材的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生活。陈先生说:"他们机械的、被动的被灌输以有限的所谓知识食粮,而实际上它们却难以消化--没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只要他们读和写,而从不要求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种子,生根发芽,开出花朵。"[9]
  1940年陈先生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经桂林时给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10]4月谢绝留在重庆任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之职,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岭山上以"荒山辟乐园"的精神办起了"扛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验"活教育",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培养幼教师资的宏愿。其实.陈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师范学校急需设幼稚科案》,建议"就环境适应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或就各省之师范内,添设幼稚科,以培养专门人才,供给良好师资。"[1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就迈出了这第一步。是年,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方法论。"[12]
  1941年1月,陈先生主编的《活教育》月刊创刊,确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设教育理论、辅导教师进修、提供具体教材、讨论实际方法,并发表《活教育与死教育》一文。继而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总结子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的经验,
  教育内涵、提高教育效率案》《建议根据专业学习,让幼教干部归队,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案》。陈先生虽从政,但热爱、关心幼教事业之心依然强烈。
  1979年,陈先生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小组发言中讲到:"这次我借出席五届二次政协会议之机,提出了三点提案:1.在全国各省市恢复或建立幼儿师范学校,以培养幼教师资。2在全国各省市高等师范学校恢复或建立幼儿园和实验小学,作为进行科学实验取得系统经验的场所。3.设立儿童玩具、教具、设备的研究室和实验工厂。这三点提案,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已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办理。"[19]是年11月在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并发表讲话,讲话就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对于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作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第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第三,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要办好示范性幼儿园;第四,必须重视和解决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这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陈鹤琴先生的三个提案和几点建议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1年,年近90的陈先生还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同年11月,为浙江《幼儿教育》创刊题词:"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这既是对一切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陈先生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教育事业的挚热情怀。
  纵览陈鹤琴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继承、弘扬和发展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为新时期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献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四时期的历史事件五十字以下
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护法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春天

五四运动是哪一年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是由于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产生的,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四...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时间
我们通常将新文化运动分成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前期是从1915到1919年, 后期是从1919年开始 ,大概于20年代结束,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结束的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宣传的资本主义思想已经落伍 ...

五四运动发生在什么时期?
新文化运动以后 1919年 新文化运动为它奠定了思想基础 参考资料:高中历史课本

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重要时期。这场运动激发了人们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五四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五四运动后,...

五四运动重要成果有哪些
五四运动的精神:1、忧国忧民是指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爱。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五四运动者们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2、热爱祖国是指对于自己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90周年记 王毅捷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斗转星移,90周年过去了,但五四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思想,在今天仍然...

概括五四时期文学的主要成绩
它进一步吸取地方戏的精华,出现了一些有时代精神的优秀剧目,不少名演员创造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影响深广的重要剧种,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清末民初文学 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清代末年到民国初期,是中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又转为失败的时期...

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

商都县18638119005: 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 -
勾路消癌: 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

商都县18638119005: 唐朝建立的时间 -
勾路消癌: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武德元年(618),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十三年定簿...

商都县18638119005: 五四青年运动、 -
勾路消癌: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

商都县18638119005: 3、简述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
勾路消癌: 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及北洋政府对内压榨对外妥协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是由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

商都县18638119005: 代表教育的物体 - 清简要介绍一下学前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勾路消癌: 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德国具有新思想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大半生致力于学前教育工作,创办了幼儿园,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称为...

商都县18638119005: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过哪些教育思潮 -
勾路消癌: (1)平民教育思潮 由于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等的不同,平民教育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 (1)一部分以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代表. 他们认为平民教育必须符合劳动人民谋求自身解放的根本利益...

商都县18638119005: 简述近代欧美各国学前教育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勾路消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本国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纷纷将学前教育纳入本国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作为奠基工程,更被纳入了终身教育体系,被视为任何教育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先决条件和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功能和场所也在不断扩大,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得到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