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巾帼不让须眉,而今武妆更胜红妆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雪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而今武妆更胜红妆"这句话的意思是:

古代女性常常被认为是弱者,在社会地位和权力上受到限制。但现代女性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拼搏,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展现出了与男性同等甚至更好的表现,特别是在武装部队和其他具有危险性、竞争性质的职业中,女性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和能力,超越了传统上认为属于男性的领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开始得到提高,并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展现出了与男性同等甚至更好的表现。其中,女性在军事、警察、消防等具有危险性、竞争性质的职业中表现出优异的能力,成为了例外和标杆。

随着女性在这些领域的地位的提高,“武妆”逐渐被认为是展示女性力量和能力的象征,甚至比起“红妆”(指化妆和穿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巾帼不让须眉的典故

梁红玉出生在淮安,从小热爱劳动,习文练武。当金兵侵犯到淮河流域时,为避兵祸,随母亲到镇江,与当时作为下级军官的韩世忠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婚后,在梁红玉辅佐下,韩世忠屡立战功,升官至浙西制置使。

公元1130年上半年,金兀术大破杭州城后,率领10万大军,满载劫得的金银珠宝,今嘉兴、苏州,沿着大运河来到镇江,企图通过镇江北撤,当时43岁的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率领8000水军守卫镇江。敌众我寡,韩世忠急与夫人梁红玉商量计策。梁红玉提出用埋伏之计御敌,韩世忠大喜。

韩世忠站在楼船上一眼望去,只见江面上来了黑压压一片船只。那是金兀术率领的500多艘战船。他们耀武扬威,横冲直撞,由焦山朝金山方向驶了过来。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清清楚楚,她英姿飒爽,猛然击起战鼓。

一通战鼓,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的芦苇荡,迎战金军。二通战鼓,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隐进了茫茫芦荡。金兀术以为他们与以前遇到的宋军一样,贪生怕死,不堪一击。于是急令紧紧追赶,一路追进了埋伏圈。

对金兵的举动,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了第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埋伏在芦荡里的战船,脱掉伪装,嗖地飞向敌军。守军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个个惯熟水性,梁红玉平时又十分注重操练他们,和金兵大战个个都以一当十,派上了大用场。

他们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炮、火箭猛击金兵。江面上烟雾腾腾,杀声冲天。由于金兵大多不通水性,自入侵以来又从未遇到过这样猛烈的打击,早已死伤过半,溃不成军。金兀术急令回撤,一直逃到今句容附近的黄天荡。

韩世忠指挥宋军乘胜追击,把金兵包围在长江南侧的黄天荡里,使其进退无路。这一围就是48天。金兀术急于逃跑,便在阵前哀求韩世忠“成全”,愿以掠得的全部财宝,求他让出道路。

无奈之下,金兀术派出大批探子向老百姓问路,觅及黄天荡西端有一条原来通江的河道,由于这条河道的淤塞才使得黄天荡成为死荡,于是急令士兵星夜凿渠,挖通老鹳河(即今天句容市的大道河、便民河)进入长江,往南京方面逃走。

逃到南京后,金兵惊魂未定,又遇到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打击。金兵不敢停留,带着残兵败将绕道逃到瓜洲。在瓜洲,金兀术(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在龟山寺。这一战役,韩世忠以8000水军,打得号称10万的金兵丢盔弃甲,元气大伤。后来,大家都以巾帼不让须眉来称赞梁红玉。




“巾帼不让须眉”的来历?
巾帼 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不让须眉源自乐府诗木兰从军记!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

“巾帼不让须眉”出自哪里?“巾帼不让须眉”指哪一位女英雄?
而后梁红玉专门训练了一队女兵,也屡立奇功,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传奇女子。所以后人便以“巾帼不让须眉”形容梁红玉,梁红玉的”击鼓退金兵“被广为赞颂。我国从古至今的巾帼英雄也数不胜数,如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李渊起兵之时作为女儿身的平阳公主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其父,组建起义军,由她本人...

巾帼不让须眉指的是什么意思
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女子亦可为有所作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巾帼不让须眉”是一种用来形容女性在某些方面不亚于男性的能力和素质的词语。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源出《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通...

巾帼不让须眉,休言女子非英物的意思
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源出《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1904年,秋瑾愤而出走,留学日本,作此词言志...

三国中辛宪英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她是女版诸葛亮?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身为女儿身,然而在国家大事上,却往往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想法、看法。春秋时期有“鲁女忧葵”的故事,三国时期就辛宪英的传奇故事。辛宪英是曹魏卫尉辛毗之女,河内太守辛敞之姊;嫁入泰山望族羊氏家族,为东汉“悬鱼太守”羊续之儿媳,是泰山郡太守羊耽之妻,西晋太傅羊祜之叔母;其...

巾帼不让须眉出自哪里?
巾帼不让须眉。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源出《三国志·魏志·明帝睿传》...

巾帼不让须眉下一句是什么?
巾帼不让须眉的下一句是:红颜更胜儿郎。意思: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现代多用作成语。1、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

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四、近义词 1、英姿飒爽:意思是指男子精气饱满,神采飞扬,姿态英勇威风。也可以指女子神采四溢,精神焕发,气质英姿飒爽。2、英姿勃勃:意思是英俊而富有朝气的样子。五、反义词 男尊女卑:尊:地位高。卑:低下。男子的地位高贵,女子的地位低下。巾帼不让须眉造句:1、姑娘们也巾帼不让须眉,抢着...

我们常说“巾帼不让须眉”,为什么称妇女为“巾帼”?从何而来?_百度知 ...
在说这个女子的能力比较强的时候,就会以巾帼不让须眉来进行称赞。其中须眉指的是男子,而巾帼指的就是女子,这里的巾指的是女子所戴的头巾,而帼指的是发丝上的装饰物品。在古时候,贵族妇女可以戴着丝制品制成的头饰去参加祭祀大典,还会在头发上装点金玉珠翠,显得特别的高贵优雅。慢慢的就用巾帼来...

巾帼不让须眉指的是什么意思
巾帼不让须眉的意思:女人不比男人差。【释义】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如今且说筱亭的夫人容貌虽说不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不让须眉...

通川区17871216050: 巾帼不让须眉下一句是什么? -
丹卖欧博: 巾帼不让须眉 红颜更胜儿郎

通川区17871216050: 巾帼不让须眉的前一句是什么? -
丹卖欧博: 巾帼不让须眉 有志不在年高

通川区17871216050: 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
丹卖欧博: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是从女性的头饰来称的); 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也是从头饰的样式而得的称呼) ; 胜则是说,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或是不比男子差.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22899.html

通川区17871216050: 红颜妆落披霞桂,巾帼竟不让须眉"什么意思 -
丹卖欧博: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旁红妆爱武装.意思是说,在遭遇列强侵略时,女人上阵脱下女儿妆,抗枪上前线,不亚长胡子的男人.

通川区17871216050: 赞美女兵的民言警句 -
丹卖欧博: 1.巾帼不让须眉 2.不爱红妆爱武装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通川区17871216050: 木兰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下联 -
丹卖欧博: 昭君出塞,红颜未必祸水. 孙山下第,盛名其实难副. 高祖还乡,英雄莫问出身. 孔融让梨 有志不在年高 君秋登台 小生敢穿青衣 秋瑾就义, 英雄当惊天地 武后理国,长髯拜倒红颜

通川区17871216050: 形容女人霸气诗词 -
丹卖欧博: 巾帼不让须眉.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淮安义女褪红妆,披甲带刀上战场.击鼓三通寒敌胆,弯弓一羽落残阳.犹如妇好重出世,恰似虞姬尽全忠.大宋巾帼贤内助,金山擂鼓退金兵.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

通川区17871216050: 【巾帼不让须眉】中“巾帼”什么意思?“须眉”什么意思? -
丹卖欧博: 巾帼(guo),是指女性同志

通川区17871216050: “巾帼不让须眉的巾帼为什么代指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巾
丹卖欧博: 巾帼是古人使用的一种首饰,宽大似冠,高耸显眼,内 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紧裹一 层彩色长巾.这种冠饰罩住前额,围在发际,两侧垂带...

通川区17871216050: 朱子家训的第一节原文 -
丹卖欧博: 1.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 注释:庭除:庭院. 3.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4.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