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李氏家谱,希望知道家族历史

作者&投稿:荀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家属于哪个李氏家谱,接下来是什么字辈?~

已记入世界李氏字辈谱中,收集号:
581、 湖北沙洋:大正宏先绪,西平怀仁义;永青召忠孝,吉庆苦佳祥。

我是青蓝这边的李氏,不过我只知道我的辈分是芳,上面有隆,相,其它就不清楚了,族谱是放祠堂里的,很难拿到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

李氏字辈谱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鸿先喜泰尧, 才发兴隆茂, 林应登文朝, 忠厚传家远, 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义礼智信, 天地元黄宇, 宙兰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 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 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 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 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 国、勋、业、秀、广;
13、福建: 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 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 簪缨甲第庆缠绵 ,南宫归获超今古, 兆楚人文极万千;
18、 华国才猷真裕俊, 经邦读列可光前, 云初祖尔原同气, 源远流长百世传;
19、 常绍前光修德大 家声远振诗书长;
20、 国治家齐维尔克昌, 存心宽忍百世其长, 兴宗耀祖富贵永强, 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 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 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 文运振明新 ,学道恢仙泽, 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 万、 鸿、 清、 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
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 ,任孝一正方, 元启天开宗, 易长文明辉, 先绪克定大, 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 天道显昭崇典则 玉成才美期登用 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51、万代朝天子, 大圣尊周孔, 嘉言启世儒,弼教歌熙绩;
52、万代朝天子,金阶玉殿行,少年如有志,永远立功名;
53、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54、宏、世、开、庆、胜、玉、春;
55、西、腾、登、尚、忠;
56、仕文武国中尚元,金玉兴隆永帧祥,才汉豪杰显育秀,富贵英华大吉昌;
57、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8、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59、启、登、朝、正、大、光、明、宗、祖、德、承、世;
60、纯玉振金生,九学光显文,殿传明世焕,万芳清春;
61、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百千,祖代昌荣,安居永远,忠孝才良,万世光显,高曾衍庆,祠裔维蕃;
62、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63、上仲孟季、文治玄邦、世必有子、国应宗昌、远法近守、永正贤良、道崇德盛、厚笃伦常、恢弘先志、启迪辉光;
64、正、亮、先、仁、德;
65、山依益世雨,继学仰锦品。国公天水茂,元德振家声。大本先忠孝,从延发正音。诗书登甲第,礼仪习光兴;
66、英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67、德、传、延、长、孝;
68、宝、玉、凤、振;
69、丰寿永德文,芳宝玉凤振;
70、元、枝、勋、在、锡;
71、新、宗、世、芳;
72、宏、承、贵、显、学、守、尊、光;
73、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继守学兰克广世传;
74、仲、?、建、淑、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75、克、作、合、祥、金;
76、大、义、必、尚、尧、仁、中、和、恒、孝、本;
77、华源文师,宗祖仁庭,永达逢茂,先安帮国,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绍道学,世延浮应;
78、浴、师、宪、培、法、承、钦、敬、持、循、广;
79、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80、世光孟行(仁)廷延宣,明最仲念信(文)士兴,元时家声礼乐先,均(善)嗣尚彦思孔子,应居春景道贤良,运启光昌宗本大;
81、克、盛、书、孟、修(或振)、长(或锡)、洪、庆(或福)、瑞、广、祥、宗、传、道、希、殿、安、效、华、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82、珠火朝君文,友笃宽松云,文大创景馈,树柏尚元荣------正德由来远,忠臣作儒生;
83、全、万、凤、庆、国,建、富、继;
84、世、守、海、孝、存、灵、圣;
85、玉、春、守、俊;
86、洪、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87、生、有、日、月、星、辰、瑞;
88、朝、纲、世、登、永、吉、大、昌;
89、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90、振、凤、玉、树、国、永;
91、流、芳、清、白、世;
92、月、成、兴、相、道;
93、克茂见兆增,树来延纪宗,永成世文明,续传焕之卿;
94、国文向其春,心正是子(瑞)荣,宗之必永胜,光大为家庭;
95、先、泽、远、志;
96、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
97、显令维泽毓,昌世远延年,绪德思恩广,绍忠庆吉贤;
98、玉福学廷荣,芝兰百世昌,忠厚传家远,诗书礼义长;
99、一、之、承、国、庆;
100、正学先光大, 逢开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时.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

李氏字辈谱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鸿先喜泰尧, 才发兴隆茂, 林应登文朝, 忠厚传家远, 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义礼智信, 天地元黄宇, 宙兰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 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 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 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 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 国、勋、业、秀、广;
13、福建: 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 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 簪缨甲第庆缠绵 ,南宫归获超今古, 兆楚人文极万千;
18、 华国才猷真裕俊, 经邦读列可光前, 云初祖尔原同气, 源远流长百世传;
19、 常绍前光修德大 家声远振诗书长;
20、 国治家齐维尔克昌, 存心宽忍百世其长, 兴宗耀祖富贵永强, 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 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 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 文运振明新 ,学道恢仙泽, 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 万、 鸿、 清、 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
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 ,任孝一正方, 元启天开宗, 易长文明辉, 先绪克定大, 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 天道显昭崇典则 玉成才美期登用 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51、万代朝天子, 大圣尊周孔, 嘉言启世儒,弼教歌熙绩;
52、万代朝天子,金阶玉殿行,少年如有志,永远立功名;
53、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54、宏、世、开、庆、胜、玉、春;
55、西、腾、登、尚、忠;
56、仕文武国中尚元,金玉兴隆永帧祥,才汉豪杰显育秀,富贵英华大吉昌;
57、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8、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59、启、登、朝、正、大、光、明、宗、祖、德、承、世;
60、纯玉振金生,九学光显文,殿传明世焕,万芳清春;
61、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百千,祖代昌荣,安居永远,忠孝才良,万世光显,高曾衍庆,祠裔维蕃;
62、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63、上仲孟季、文治玄邦、世必有子、国应宗昌、远法近守、永正贤良、道崇德盛、厚笃伦常、恢弘先志、启迪辉光;
64、正、亮、先、仁、德;
65、山依益世雨,继学仰锦品。国公天水茂,元德振家声。大本先忠孝,从延发正音。诗书登甲第,礼仪习光兴;
66、英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67、德、传、延、长、孝;
68、宝、玉、凤、振;
69、丰寿永德文,芳宝玉凤振;
70、元、枝、勋、在、锡;
71、新、宗、世、芳;
72、宏、承、贵、显、学、守、尊、光;
73、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继守学兰克广世传;
74、仲、?、建、淑、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75、克、作、合、祥、金;
76、大、义、必、尚、尧、仁、中、和、恒、孝、本;
77、华源文师,宗祖仁庭,永达逢茂,先安帮国,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绍道学,世延浮应;
78、浴、师、宪、培、法、承、钦、敬、持、循、广;
79、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80、世光孟行(仁)廷延宣,明最仲念信(文)士兴,元时家声礼乐先,均(善)嗣尚彦思孔子,应居春景道贤良,运启光昌宗本大;
81、克、盛、书、孟、修(或振)、长(或锡)、洪、庆(或福)、瑞、广、祥、宗、传、道、希、殿、安、效、华、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82、珠火朝君文,友笃宽松云,文大创景馈,树柏尚元荣------正德由来远,忠臣作儒生;
83、全、万、凤、庆、国,建、富、继;
84、世、守、海、孝、存、灵、圣;
85、玉、春、守、俊;
86、洪、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87、生、有、日、月、星、辰、瑞;
88、朝、纲、世、登、永、吉、大、昌;
89、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90、振、凤、玉、树、国、永;
91、流、芳、清、白、世;
92、月、成、兴、相、道;
93、克茂见兆增,树来延纪宗,永成世文明,续传焕之卿;
94、国文向其春,心正是子(瑞)荣,宗之必永胜,光大为家庭;
95、先、泽、远、志;
96、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
97、显令维泽毓,昌世远延年,绪德思恩广,绍忠庆吉贤;
98、玉福学廷荣,芝兰百世昌,忠厚传家远,诗书礼义长;
99、一、之、承、国、庆;
100、正学先光大, 逢开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时
李氏家谱

〖李氏来源和演变〗
汉族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赢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出自嬴姓。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到了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嬴。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频繁更迭、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入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发生外族流入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在当代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多李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另一重要外姓的融入是李氏王朝赐与有功大臣武将为国姓,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李姓的根源〗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2 李氏家谱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淫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5 李氏家谱
唐朝有许多少数民族首领及忠臣被赐姓李,他们一旦被赐姓李,就意味着进入了皇室血统,不再受汉人之讥了。
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即对外族赐姓。赐姓,不是一般的奖赏,而是唐朝作为招抚少数民族首领及效忠者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旦赐姓,被赐对象就意味着成为大唐帝国的自家人了。对于这种至高荣誉,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地羡慕和向往,更不用说少数民族,他们得赐李姓,不仅意味着被吸收于具有高贵血统的李氏宗族,而且还标志着他们从此不再会因夷狄之种而受人之讥,而是成为堂堂正正的汉族成员了。这一殊荣,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归附唐朝,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赐姓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突厥沙陀族李存勖,建立了割据政权,便以唐朝后继者的面目出现,称“后唐”。他之所以姓李,是因为唐朝赐李姓给他祖父,他承袭李姓,自称为唐王朝的传人。他奉高祖、太宗、懿宗、昭宗与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为七庙,此足以见其以李唐国姓为荣耀之心理。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赐姓涉及到国内上十个民族、16个异姓,其中包括汉族异姓和外国异姓。赐姓、改姓、冒姓(主要是赐姓),大大扩展了李氏宗族。唐朝时期,李姓人数得到空前的增长,翻开《中国名人辞典》,就会发现其李姓中,唐朝时期人物占很大比重。仅《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所载的各少数民族李姓名人,就达125人。李氏宗族对大量异姓的吸收,是百家姓中其他姓氏所不能及的,这与李唐王朝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中央成为全国各民族的向往中心是绝对分不开的。因为这个原因,使李氏宗族的包容量无法估计,它吸收了不同姓氏的生机和活力,使自己更加昌盛和繁荣。
正如王世贞在《荣泉李公族谱序》中所说:“李氏之先为黄帝理官,一日:李官其后非李而人者,有指树、有赐国籍,系李而他姓者。”在李氏宗族繁衍的历史过程中,唐朝颁赐国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从此,李姓宗族支庶更为繁茂,迅速发展成为中华大地上的首姓。

李氏家族分布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长.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谁知李家族谱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

李姓家谱 我知道的 庶吉贤熙 下面有没有知道的
32、淮安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平、敬、增、前、信。……33、黄县遇家村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34、如皋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士、民、承、德。……35、安康紫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自、继、绍、...

李氏家谱怎么看的
(3)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 (4)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5)湖北房县李氏:秦世克国正诚修,齐至身兴定安静,大学治道载明春,本德余大有可进。(6)湖北红安李氏:李氏——辉宗承大业,作述绍其堂。红安七里坪圣人。(7)湖、红安城关门前李家、张家堰、...

李氏家谱
22、 重庆李氏:白永嘉应 龙如仁义 承先继述 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23、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24、 湖南郴州: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

山西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1.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2. 山西运城:传玄学,伯阳者瞎纯志广继,世民开唐基,太宗三晋起,长安登宝殿,科选百才智,笃印宋鸿峰,华夏法典正。3. 山西李氏:广运永孝常。4. 山西李氏:桂林永庭士,春景金东生;光贵兰远逢,万事庆大清。...

李姓100个辈分字谱,求李氏辈分表
提起李姓100个辈分字谱,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求李氏辈分表,另外,还有人想问李姓100个辈分字谱湖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李姓家谱辈分 宗仁忠下面的谱就不知道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求李氏辈分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李姓100个辈分字谱 1、李姓个辈分字谱:求李氏辈分表 2、李姓个辈分字谱:...

河南陇西堂李氏家谱详情?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世、开、国、运,文、士...

寻李家家谱和李姓由来?
19、 常绍前光修德大 家声远振诗书长;20、 国治家齐维尔克昌, 存心宽忍百世其长, 兴宗耀祖富贵永强, 继传忠义安吉宏扬;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

关于李氏家谱,只知道李世明.振子辈.德子辈.怀子辈 希望知道的人能帮忙...
正子辈 起子辈 朵子辈 芳子辈

想问您一下有李氏家谱字辈等跟详细的资料吗?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

沽源县18662302562: 关于李氏族谱 -
虿齐清眩: 在相当多的李氏族谱记载:黄帝轩辕及孙子颛顼是李氏的远祖,其后裔有个叫皋陶,帝尧时,担任理官的职务(司法长官),皋陶每次审理案件明察秋毫,公正无私,深受百姓爱戴.于是,子孙便以祖上官职“理”为氏. 到了商末,有位大臣李...

沽源县18662302562: 查找李姓家谱 -
虿齐清眩: 李氏历史渊源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支: 1、殷商后裔 2、唐朝后裔 3、少数民族被中原王朝赐姓 4、西夏后裔等 各自辈分中有重复或相同的,只有3个字不号判断. 而且古代人口迁移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迁移人口非常多,无法判断了!

沽源县18662302562: 李姓起源家谱 -
虿齐清眩: 源于嬴姓和姚姓,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结合的后代,或出自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颛顼和舜帝后代一说: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颛顼的裔孙.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

沽源县18662302562: 李氏家族的由来 -
虿齐清眩: 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沽源县18662302562: 李氏族家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虿齐清眩: 中文名: 李氏家谱 起始年代: 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中文名: 李氏家谱 起始年代: 始于宋代,盛于明、清 李氏族原籍: 丰城县湖茫里家训: 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等 李氏起源一: 出自嬴姓 李氏起源二: 出自他族改姓和赐姓改

沽源县18662302562: 李氏家谱族谱寻根 -
虿齐清眩: 李姓他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李氏家谱》中,按字辈排谱自然就很难了.全国各地的李氏有所不同.要知道山西省洪桐县一代那可是中国百家姓的发源地.在此仅谈李氏家谱(不能单纯的讲夏津一个地方.) 例如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

沽源县18662302562: 李氏家族发源地 -
虿齐清眩: 根据历史记载,李姓是颛顼帝 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了大业, 大业生了女华.后来女华的儿子咎 褬当上了尧帝的理官. 理官是一种相当于现代法官的 官职,专掌狱讼推断之事.当时,社 会上盛行以官为姓的风气,于是, 咎褬也不能免俗地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他的子孙理征因得罪暴 君商纣王而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 和氏带着儿子逃往伊侯之墟,沿途 因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 充饥.为了纪念这段蒙难史,感谢 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改姓 “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 来. 北魏和唐朝时朝,李姓的组成 分子变得越求越复杂,不但有外族 加入,连许多其他的姓氏也因功而 被皇帝赐姓改姓了李.于是,李氏 家族便庞大起来,一跃成为中国的 大姓.

沽源县18662302562: 寻李氏族谱根系
虿齐清眩: 含“忠厚传家远”的字辈谱很多,下面也有同时含“开、彦”的,需要注意的是你们的先祖或提供下列字辈谱的人都有误传误记的可能,故寻根思路要广阔一些.可在 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C3%E0%D1%F4...

沽源县18662302562: 李氏家谱世口从什么时间开始 -
虿齐清眩: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总谱),也称《世界李氏通天总谱全书》,它由李氏网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编著,总编为李正老师,是目前为止众多李氏宗谱中最浩大、最广泛、最详实、最完整、最权威、...

沽源县18662302562: 追溯本源,李姓族谱,有谁知道啊? -
虿齐清眩: 不清楚,唐朝的时候立功的徐,安,杜,郭等姓氏都被皇上御赐为李,目前全国姓李的有1亿多人! 李氏的最早来源是尧帝时的大理官皋陶,后他的子孙都叫理,后改为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