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割发代首概括

作者&投稿:贯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割发代首故事100字简介~

曹操行军严禁破坏农民农田,违反法令斩。曹操自己的坐骑破坏农田,为保证令行禁止,曹操让执行军纪的士兵把自己绑起来斩首。众将士提议主帅可以发带首,曹操看到严肃军纪的目的达到了,就割了头发代替杀头。

历史故事——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许多故事为后人所熟悉,其中有一则割发代首的故事,今天读来仍然很有意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曹操非常清楚赢得民心的重要性,因此对军队的纪律非常重视,三令五申地要求军队必须遵章守纪。

针对有些士兵行军作战时不注意保护群众利益的现象,曹操特意制定了严格而具体的法令,比如战马踏坏了群众的庄稼即处以斩首。这些纪律一经颁布,深受群众欢迎。

有一次,曹操自己的战马因突然受到惊吓,窜入田中踏坏了几颗青苗。监察官员一看是最高统帅的马踏坏了庄稼,又情有可原,当然不好定罪。

但曹操却不肯原谅自己,一面抽打战马,一面抽出战刀就要自裁,这时身边的侍卫赶紧拦住,众僚属也赶紧进言相劝,说丞相您是国家的顶梁柱,为了国家的利益您也不能自杀,马踏青苗是因马受惊,情有可原,就是按纪律制裁也应该宽大处理,等等。

而曹操却一本正经地说,纪律刚刚颁布,如果因我而不执行,今后别人也就没有办法执行了,还是要坚持自杀。

众僚属就建议说,是不是可以变通处理呢,比如“割发代首”。于是曹操顺坡下驴,同意作变通处理,自己用战刀割下一把头发,以示警戒。

这个故事今天读起来也许觉得可笑,认为割把头发还弄得那么严肃。其实当时割头发也是一种很重的惩罚。古人奉行孝道,强调身体发肤由父母所赐,本人是不能轻易毁伤的,否则就是不孝。因此,曹操这一“割发代首”之举,起到了震慑全军、令行禁止的效果。

扩展资料

其实,被传为佳话的典故“割发代首”,细细推敲起来,是值得商榷的。

割发代首是把头发割了代替砍头,是通过置换制度中某些要件,对制度搞偷梁换柱式的执行。因此,现在“割发代首”实际上已经成为对制度变通执行的一种调侃。

制度的变通执行,是一种“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规避执行。历史上早就有人深谙此道。



这个是讲曹操的,操严令兵士不得践踏农民庄稼,有一天其带兵行于乡间,忽然从麦田中飞出一麻雀,坐骑受惊便踩到了傍边的庄稼,操欲行军法与自身,然不下皆劝,操便割发代首,高悬于旗杆,以告世人

曹操为了保护粮食,下令马踏粮食者斩,结果自己的马惊了踩了稻田,要自杀,众人苦劝,割发代首

严明军纪+行为艺术,主要是做个样子

这个也很简单,曹操行军路上觉得太热,找了个理由给自己理了个发


曹操的割须弃袍,割发代首,错杀吕伯奢的故事用20左右字概述一下_百度知...
关于割须弃袍,割发代首,曹操可能自己想自杀的,但是现实不允许他这么做,他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不能群龙无首。 错杀吕伯奢:操暗杀董卓未遂,从长安出逃,至他父亲朋友吕伯奢家过夜,听到磨刀声,以为是吕伯奢要杀他。曹操多疑,便先拿刀把吕伯奢杀了。他到厨房才知道,吕伯奢磨刀...

曹操割发代首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剑割掉了自己的头发,以此作为代替斩首的惩罚,向全军宣告:“作为丞相,我本应受罚,现以割发代首,以示军纪之严。”这一举动展现了曹操的公正无私和严于律己,他的行为不仅维护了军规的权威,也树立了以身作则的典范,赢得了士兵的敬佩和军队的纪律严明。

割发代首的主人公是谁
曹操

关于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这个故事发生在1800年前,为什么流传至今,原因是历史上“剪发一代”曹打扮成“严于律己”的模范,已经成为未来统治者学习的榜样。然而,当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不禁深思: 曹“以理取头”的行为并不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高尚,但是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曹,三国...

三国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根本不可能没有人阻拦,作为大军统帅,谁会眼睁睁的看他去死。即使是个将官违反军令也会有人求情。更何况是主帅。就算没人阻拦,他也不会像电视剧上的那样拔出宝剑马上自刎。至少会通过一些类似行政程序的手段确认自己的罪过,在从中找出不必自刎的理由。他也不傻呀! 还有,有人认为他割发代首的...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 答案:曹操割发代首,意味着他因犯错或出于某种原因,自愿割下一缕头发作为替代接受惩罚。在古代中国,头发被视为重要的身体部分,代表着个人的尊严和礼仪。曹操此举表达了他的自省和决心,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权谋。解释:1. 曹操割发代首的背景:在古代中国,头发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割发代首什么意思?割发代首典故出处介绍
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就是割发代首,曹操违背了自己下的死令,但是他身为首领也不能这样轻易赴死,便割掉自己的头发代之。下面就来看看背后的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发生在曹操征讨张绣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和郭嘉。原文如下:操留荀彧在许都,调遣兵...

割发代首由“割发代首”想到的
“割发代首”这一典故,彰显了依法制军、从严制军的重要性。曹操在讨伐张绣时,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的坐骑受惊窜入麦地,践踏了麦田。尽管他要按律执行,最终却通过割发以示惩罚,避免了自戕。这一事件揭示了军法的严肃性,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部队纪律标准的思考。...

曹操割发代首
在三国时期,曹操以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其中,他的一则关于割发代首的故事,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曹操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他严明军纪,以保护民众利益为首要任务。他制定了一项严厉的法律,规定战马若损害了百姓的庄稼,相关士兵将面临斩首的惩罚。

割发代首的故事出自哪里
割发代首,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们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翼翼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

沽源县17171491283: 请简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
言鸣万联:[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熟悉和简述能力.学生结合相关信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即可; 故参考答案为: 曹操征张绣途中,(1分)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1分)没想到...

沽源县17171491283: 曹操割发代首(17回)简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100字左右 -
言鸣万联:[答案] 庄稼大收之际,有战士不懂爱护,随意踩踏.为保护庄稼,曹操下令战士不许践踏庄稼,违者斩.此后情况好转,庄稼很好.一次,曹操在经过麦地时因战马受到惊吓跑进麦田踩坏了麦子.曹操要执行军令,割首谢罪,但因众将劝说且顾虑到大局,决定割...

沽源县17171491283: 三国演义 割发代首故事梗概 -
言鸣万联: 故事梗概:曹操讨张秀时,领兵途经麦田.曹操命士兵小心过麦田,不许踩坏百姓庄稼,不然斩首.结果庄稼地里突然飞起一只鸟,曹操所骑的马吓了一跳,四下里狂奔,把庄稼踩坏一大片.曹操想拔出剑抹脖子,结果被随从劝住,郭家出主意,曹操便割下一缕头发代替脑壳,表示已经对自己实行斩首了(在古代削发为一种刑法).

沽源县17171491283: 曹操断发简要故事情节 -
言鸣万联: 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沽源县17171491283: 割发代首是怎么一回事?反映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
言鸣万联: 曹操,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

沽源县17171491283: “割发权待首”的情节简述 -
言鸣万联: 割发代首,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说曹操在行军中,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麦田,宣布了一条军令,就是践踏麦田者斩,可他自己的马由于受惊,踏进了麦田,为了严明军纪,他割发代首惩罚自己.这件事说明了曹操是个治军严正,也说明他惩罚分明.而且很会笼络人心

沽源县17171491283: “曹操割发代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
言鸣万联:[答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古人是不会轻易剪头发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曹操此举象征着一种以身作则,毕竟他不割也没人敢说他. 证明他治军严谨,军令如山

沽源县17171491283: 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鸡肋传令,割发代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的故事简介 -
言鸣万联: 望梅止渴讲一群将士在行军很久之后又渴又累,将军便告诉他们远处有梅子,将士们便重新打起精神进军.煮酒论英雄讲曹操邀请刘备议事,讨论天下英雄,他们烧青梅在酒里,刘备说出自己志向,曹操便想杀他,刚拔开了剑,突然打下一道响...

沽源县17171491283: 割发权代首 -
言鸣万联: 《三国演义》中,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此所谓“马踏青苗,割发权代首”.

沽源县17171491283: 曹操断发体现出什么精神 -
言鸣万联: 割发代首,怎么说呢,说明当时人们重视忠孝传统,也有不少人说曹操故意弄此事以收买人心,整顿军纪.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