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为什么没有诺贝尔科学家?

作者&投稿:梅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中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对中国,意义何在

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成立50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

1999年,毋国光、陈佳洱、杨福家和朱清时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紧接着经济学家何炼成就此也谈了自己的意见。如今,“中国需要诺贝尔奖”成了中国人共同的呼声。

诺贝尔奖对中国科学家的意义有多大?赵忠贤院士认为,对中国科学家来说,得奖的意义在于鼓励大家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原始创新。诺贝尔奖对人类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些方面,中国科学家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忠贤院士强调,诺贝尔奖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标准,并不能把它当做科学研究的唯一目标。因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规律———必然要进行科学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诺贝尔奖。获奖并不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认为从事科学研究不得诺贝尔奖不行,这就不对了。

■中国科学家为何没获“诺贝尔奖”

中国科技馆馆长、科学史专家王渝生介绍,中国科学家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国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30年代赵忠尧的正负电子湮灭早期实验、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铀核三分裂的发现、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岛素结晶。

不可否认,我国曾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赵忠贤院士认为,从科技史的角度讲,中国没有得到“诺贝尔奖”是有原因的。1901年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奖”,而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从此往后的半个世纪,中国都处于战乱和列强压迫之中,总体上说,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解放后,在科技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改革之前处于封闭的状态。对我国来说,有很多问题,经济、科学、国防,这时主要科技成就是“两弹一氢”的研究,这一领域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岛素结晶,但是,毕竟还很少。改革以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又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赵忠贤院士认为,建国后没有拿到诺贝尔奖有很多原因,从客观上讲,十年“文革”期间,国际上科技高速发展,而我们对基础研究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积累;从主观方面讲,我们原始创新型基础研究比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创新科技强调得不够。

■百年中国科技史,给人何种启示

杨振宁教授说,诺贝尔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评选的方法和成绩,我不认为是正确的。关于物理、化学和医学这些方面,中国大陆到现在还没有人获诺贝尔奖。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第一是没有足够多的经费。今天,不论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学研究,设备是非常贵的。中国现在渐渐上来了,可是与先进国家最好的设备相比还差一截。第二个原因是学术要有传统。学术传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年轻人知道哪个问题是值得去做的,哪个问题容易有发展前途。中国科学的传统一时还发展不上来,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赵忠贤院士说,一个实验室、研究所的学术积累和学术传统非常重要。要注意积累,发扬传统,不断培养年轻一代。在20年代,索默菲没有拿到诺贝尔物理奖,但是索默菲实验室却有七个学生都拿到该奖,这就是因为索默菲实验室的学术传统影响到了下一代。我想,在积累和传统方面都做到了,不断有年轻人发展起来,更多的重大的原始性创新科技就会出现,有人获奖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国科技与国际水平有差距原因何在

据1996年统计数据,中国科研开发经费只占GNP的0.5%,相对于发达国家(美国是2.45%,日本是2.9%),不但比例低而且绝对数量少,如果按人均则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无疑是严重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因素。

谈及产生差距的原因,我国著名科学家赵红州教授认为有四点:其一,科学知识积累不够;其二,科学研究时间不足;其三,缺乏科学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学人才识别和甄选机制。

杨振宁认为,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落后。但他也逐渐乐观起来,他认为中国科学家做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级工作的条件正在成熟。他说,两年前,也就是中国大幅度增加科学家薪金之前,我研究了10所最好的大学正教授的年薪,算下来人均还不到2000美元。两年来我看到政府给他们增加了许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觉得中国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够得到诺贝尔奖级的工作。

中国科技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这恐怕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当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中国却出现落后了,而在700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最前列。中国科技的兴盛与衰落的原因难道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吗?

赵忠贤院士在谈到中国技术史时说:“在文化上,我认为儒家文化抵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儒家文化也有其精华,在培养人的修养、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方面是先进的。从总体上看,这种文化机制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家要拿到“诺贝尔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巴丁教授在同一领域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他在访问中科院物理所时,曾半开玩笑地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讲了获得诺贝尔奖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机遇;第三是合作精神。

赵忠贤院士说,这些方面对中国科学家来说很重要。他所说的“努力”,不仅指勤奋,还指要选准方向,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做出原始创新成果。他所说的“机遇”,还包含着所选的工作的意义大不大,有的虽然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但是意义不一定大,也不可能得奖;他所说的“合作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人的特点也许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虽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做起来就困难了。今后我们要学会容忍标新立异,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同时要有安定、自由的环境和稳定的支持,为科学家创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条件。

真正的科学家的快乐是通过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来享受的,虽然他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一些,但他不会要求太奢侈的条件,当前最需要的是稳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热爱科学、有科研素质的人才从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够贯彻江总书记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国科学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创新工作,得奖的几率就会增加。

■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得“诺贝尔奖”有什么有利条件

中国农业科学家生物技术研究所刘德虎研究员说: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人才优势。在国外,几乎所有著名的研究室里都有华人,甚至一些在国内我都看不上的学生,到了国外,不知怎么就成了人才了。

中国有人才,这当然是第一要素。杨振宁认为,要说优势,我认为就是中国具有得这个大奖的人才条件。杨振宁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书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国学生,大家都认为中国学生质量最好,可以说中国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应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发展,中国这样的人才是不成问题的。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勤奋。杨振宁认为,过去,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是经济落后,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本土离诺贝尔奖已不是遥遥无期,而仅一步之遥!

■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得“诺贝尔奖”有什么不利因素

赵忠贤院士认为,对中国来说拿到国际大奖的不利因素是,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活动太少。过去不先进,人家有成见,还需要了解我们。作为基础研究,与国际接触、交流,尤其是与世界一流实验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国际间交流不够,原因往往是由于经费不足。刘德虎研究员说,一些科学工作者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去前要先写信给人家,看人家愿不愿意给你提供来往机票、食宿等经费。这就像“要饭的”一样,花自己的钱理直气壮,干吗不花自己的钱?因为一年一个项目经费只一二十万元人民币,你去国外开会,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去一回,科研经费还会有多少呢?按项目进行投资,项目申请必须写得非常完备,但是作为原始创新科技,又有谁能看得那么细、看得那么远、看得那么准呢?如果能先写出结果再进行创新的话,那不任何人都可以创新了吗?

朱棣文,这位史丹福大学第一位华裔教授,学生喊他Steven。平日里习惯穿着淡色长袖衬衫,袖子整齐地卷得高过手肘,显得很是清爽自然。自从1997年10月14日凌晨那个划破宁静夜空的、来自斯得哥尔摩的电话传来喜讯,他和他的家人便开始不得清静。从那时起,他就被媒体包围着。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仍是一身简单的休闲服装,在电视、报纸、杂志上出现。他还是一样的他。
朱棣文祖籍是中国江苏太仓。1948年2月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士市,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数学及物理双学士,1976年获柏克莱加大学物理学博士,并在学校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1978年,他到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电磁现象研究员,五年后,升为电子学研究部主任,并在1987年赴史丹福大学任教授至今,曾于1990年担任系主任。
1993年,他与另一名研究学者共得国际大奖沙乌地阿拉伯“国际科学奖”,两人合得奖金约十万美金。
同年又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第130届院士。1996年,荣获古根汉研究奖,并获美国物理学会学术奖。这次诺贝尔物理奖,朱棣文是与马里兰州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科学家菲利普斯以及法国科学家柯恩但诺吉一同分享这分殊荣。三人同时共分诺贝尔奖金约100万美金。
朱棱文是继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和11年前的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在他之后,还有一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六位华裔获奖人中,除李远哲为诺贝尔化学奖外,其余皆是物理奖。
朱棣文的获奖研究,得追溯到十四年前。当时他还是贝尔实验室的一员。在低温物理的研究领域中,“光束密糖(Molasses)”这个物理学名词它让朱棣文“甜在心中,爱不择手”。原来“光束蜜糖”指的是利用雷射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朱棣文他们所进行的“雷射致冷捕捉”,就是利用雷射冷却原子后,能够进行精确测量的研究。原子在室温中非常活泼,以百公里的速度活蹦乱跳,若利用雷射光达到冷却,气体冷却至几近绝对零度,原子一旦陷入,也在此时活动得非常缓慢,再利用光与原子交互作用的时间拉长了,便可用来精确测量物理量。
这个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应用。事实上,朱棣文最常引用的例子就是“重力测量”,这样的解析早已令学术界和科技业界感到惊喜乐观。利用原子在超低温状态时,科学家可进行重力分布研究,最佳的运用方式就是在油田勘探方面。这项应用将使得石油开采成本降低很多,己有不少石油公司对这项研究非常有兴趣。相同的应用还可能发现环宙间更多的秘密得以找到答案。另一重大应用则在生物物理,也是利用雷射致冷捕捉技术,可以解读DNA。
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也是当代科学家,1949年自大陆来美,现在已有八十高龄。朱汝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他的妻子是当年曾在同一大学念经济系的朱李静贞。朱汝瑾和朱棣文同属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父子档”。朱父于1964年当选第五届院士,朱棣文则在父亲以及另四名院士崔琦、卓以和、顾毓秀以及田炳耕共同推荐下,于1994年以高票获选为院士。朱汝瑾曾在美国圣路易、维吉尼亚、纽泽西等多个大学任教授,还担任过美欧地区化工、石油、太空等六十多个企业公司的顾问。 朱棣文是家中的老二。他的哥哥朱筑文为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哈佛医学院毕业,现在是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弟弟朱钦文是哈佛法学博士,现为洛杉矾执业律师。这个家庭,真的称得上是一个“博士之家”。
作为一名成熟的科学家,朱棣文有着自己的人生皙学。他常说:“我们不一定要是天才,但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我们会时常受到挫折,但不要失去热情。” 虽然朱父和三个杰出的儿子都是顶尖科学人才,其实,当年朱父不太赞同朱棣文念物理,因为“这一行要出头太难了”。从小就爱画画的朱棣文,父亲觉得或许建筑对于他是个不错的出路。然而,身上满是物理细胞的朱棣文把绘画的天分用在绘制物理结构图上了。好在父亲后来并没有太刻意地阻拦他;而他,也终于以自己的努力,冲破了这条被视为崎岖的路。
在学生及友人眼中,朱棣文有着浓厚的科学家气质,而且饶富幽默口才。他常常能即兴地发表学术演说,深度中还能穿插趣味。无论是在研究上、工作上,甚至是教学上,他都有一套“以退为进”的哲学。他对自己、对学生并不会定下过高的要求,他觉得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才会激起更旺盛的动力,使自己更有信心。他酷爱运动,每周五固定骑自行车到校园,并趁着实验空档“溜车”。在他,运动带来的爆发力正如同物理实验中击出的美丽火光一般,是物理之“力”与人生之“美”的结合。
朱棣文在研究中兢兢业业,悠游于物理的世界中。在他,获得全球的认同,是否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朱棣文却答:视自己为一名科学家,最大的希望是无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自己在斗大的实验室中的成果,能够对人类产生贡献,与人类的生活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中国不可能有诺贝尔!因为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中国科技确实跟欧美差很多,跟 日本也不是一个档次!
我认为教育的失败是主要原因
中国要强大,只能靠自己!
中国要有危机意识
中国如果不自强,就会被欺负!
中国思想文化跟西方完全不一样,日本靠拢西方!
交流都存在障碍!
中国要强大,之后把文化也强加给西方!
看看唐朝,唉,接受现实吧
有生之年看不到崛起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中国人有6人得此奖,但无一人是自己培养的,国籍也是先后都加入了美国籍,我想总的三个问题,三个问题之间相互制约:
【第一】:价值观问题:改革开放了,中国人普遍一切向钱看,这样的环境下,有钱就是一切,只要你有钱哪怕是对社会有害的,你依然是众人眼里的人才,没钱你再优秀没人觉得你是人才,也是由于这种环境大多大众只关心自己家庭的生活。就这样的环境谁还能安心去做研究?
【第二】:水平差氛围差:有了前面价值观问题,不难想象,再看看我们的教授科研人员那个不是在忙着多挣钱?大学只是个印制文凭的地方,这样直接的结果是,后面的人就算立志要做研究却无从下手,而且做研究是要一代代积累的,前面没有人积累,试想下后面的人再努力怎么去和外国的比?
【第三】:国家投入太小:中国对这块投入只有总GDP的0.5%小的可怜,对于科研是完全不够的,当然这与建国以来这么多年国力有关。加入WTO现在中国越来越经济大国了,但国家投入依然增加很少,这问题又得联系第一个问题考虑,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如果加大投入,结果是没有科研结果只有腐败,原因很简单价值观。所以总的来说,一切得慢慢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中国的文化和体制的原因,中国科学家是可以的,曾经的牛胰岛素都是诺奖级别的,只是现在中国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中国人没有专心能够搞学术的,都在为了毛爷爷活着,香港的高锟研究光纤40年,在中国有谁愿意去做?有谁支愿意支持去做?有谁敢做?40年,在我们的文化下面,早就被跪了。只要体制转变,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做学术很凶的,只不过这个基本不可能。你在中国找不到给科学买单的人。

李政道,杨振宁获奖时是中国国籍,李政道62年才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65年才加入美国国籍。80年代最后一年有一位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不过他不能回国,此外2010年还有一位中国国籍的人获得诺贝尔奖,现在在监狱里

很奇怪吗?这很正常,你自己看的到,在中国,科学家们都没有像国外的那么自由。leehom007 这位朋友,能不能把你的阴谋论放下,一谈到西方,就整天阴谋论,好玩吗?不去找自己的原因,却去说人家的偏见。中国的科学家都很聪明,但在国内他们却没有一个拿到这个奖,而去了国外却能拿到,为什么?真的是因为人家的偏见吗?去找找自己本身的原因吧。总是这样的阴谋论,中国的科学家永远拿不到诺贝尔奖。


中国有没有诺如病毒
有。1995年在中国出现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的病例,之后在中国如山西、北京、武汉、广州等多个城市陆陆续续诺如病毒接踵而至,中国有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清华大学多年来学霸云集,为什么没有出现过诺奖得主?
4.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与正在经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相比,我们仍在努力应对老式的新技术,因此我们落后于技术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从获得诺贝尔奖的角度来看,西方教育很棒,但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在中国模仿教育可能行不通。中国的教育存在问题。国家决定已经开始改变。

国强则民强,诺大的中国,诺大的人口,面积,为什么还没有德国,英国,之类...
正是因为人口和面积问题,同样的人均支出,给一个人和给一百个人的差距很大,同样,人口较少国家想要发展的难度也会很低的

中国当年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什么没有获诺奖?
中国的三家单位合作,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其活力相当高,几乎与天然...有人曾说,中国化学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是“生化领域

...有一部分学生职工感染诺如病毒,这种病毒有什么特点?
二、诺如病毒容易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在大自然中普遍的存在,不干净的食材或者环境中都有可能分布这种病毒,而且由于诺如病毒的蛋白有高变异性,因此在同一环境捏会存在不同种类的诺如病毒,因此没有任何抗体和疫苗能够对诺如病毒发挥抑制作用,这也意味着已经感染过的患者还有重复感染的几率,处于高危环境中...

以色列获得诺贝尔奖的仅有8人,为什么有人说以色列有150多人获诺奖?
9. 首先,理性思维。以色列为什么这么强?以色列强大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并重,而且平衡。10. 数据显示,全球的犹太人只有1200多万,但是占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27%、医学奖的31%,和以色列人口在世界人口的比例相比绝对是不对称的。11.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古典音乐家相当部分是犹太...

中国农大现诺如病毒,感染这种病毒之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头疼发热:发热其实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诺如病毒后的一种抵抗机制,人体免疫系统会利用高热杀死病菌,因此人体感染炎症的时候都会出现发热症状。脱水:这两个症状是由于腹泻引起的并发症,短时间内高频次腹泻会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尤其是儿童口唇干裂、没有精神,因此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多喝水,...

...会不会国际地位提高,对中国和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不会。。。没意义

联合国也没钱了!美国拖欠80亿会费,诺大的联合国如今为何如此寒酸?
联合国也没钱了!美国拖欠80亿会费,诺大的联合国如此寒酸可能是与会国成员拖欠高额会费,支撑维和行动的正常进行,以及各部门成员的薪资和日常工作出差的花费高昂。联合国目前的处境极为艰难,不仅面临财政赤字,还遭到美国的不配合。一、许多成员国拖欠会费,造成联合国的财政赤字 众所周知联合国的经费...

有关中国诺族查资料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申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经国家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基诺乡旧时称为基诺山,清代...

茂南区13979636894: 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这个问题有点专业吧~~谁来帮我回答要自
斐追盐酸: 截至目前,华人及华裔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的已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和钱永健共计7人.这两天已引起国人的热议,大都集中...

茂南区13979636894: 中国大陆怎么还没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或科学家?真的就是瑞典诺?
斐追盐酸: 科学方面的不好说. 可是说到文学方面的,有一种原因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积淀阻碍了现在的作家们跨进诺贝尔的殿堂. 诺的评委们几乎全是西方语系的,要他们理解厚重的汉语文化便有很大的障碍,所以要想得奖就必须尽量抛开很多传统的思维创作,这方面日本人做得相当不错,或许其中有他们本身的积淀便不是太多太重的缘故.

茂南区13979636894: 中国是科技大国吗是科技强国
斐追盐酸: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中国不仅是科研大国,更是科技强国!我们在世界第二梯队领头羊位置!文章较长,有耐心看完,没耐心看完第一段即可!怎么定义科技?按照难度层...

茂南区13979636894: 中国为什么没有很多诺贝尔奖啊我感觉中国人够聪明了谁说说都快急死了?
斐追盐酸: 第一,教育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孩子就是应试教育,考试内容和答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不允许学生随便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不光中国,韩国日本也这样,你见过多少日本人得诺贝尔奖?日本也是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的国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6958979_1.html/ ] 第二,中国的科研体制讲究集体制,什么都是一个研究院,研究所集体搞,中国的很多科研成果都能拿诺奖,可就因为诺奖只奖个人,不给集体,所以中国无人能得. 第三,中国现在发展经济急功近利,只讲能赚钱的,比如房地产.对于高科技投入不足,而且也只注重产品,不注重基础研究,恨不得明天产品就上市,后天就赚钱,谁也不去搞长期的不赚钱的研究项目.

茂南区13979636894: 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首创的种植转基因作物方法,为什么中国就没获得诺贝尔奖了? -
斐追盐酸:[答案] 只是方法,没有理论贡献.就像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一样

茂南区13979636894: 中国的教育能出诺贝尔奖得主吗?为什么? -
斐追盐酸: 不能,之前有过几个都是外籍华人,在国外接受的教育,因为在中国年轻人就算你有再大的本事,再强的实际理论,都不敌老教授的一句话,因为在中国讲的是资格,资格老,那么讲出...

茂南区13979636894: 中国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多少位? -
斐追盐酸:[答案] 中国本国籍的没有 华人有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七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和钱永健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