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作者&投稿:扈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福州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福州风俗习惯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那你知道福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正月初一这一天,福州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初一这天不出门而且忌动刀忌扫地,福州还有独特的"拗九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做“拗九粥”,已经嫁人的女儿送上“拗九粥"孝敬父母。

正月初一,这是中国农历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这一天的运气会影响着一年的运气。一般,特别以往,福州人在这一天不出门,蜗在家里。这一天,忌动刀(包括菜刀、剪刀),忌扫地,更不要将垃圾扫到屋外(垃圾扫到屋外意味着会将家里的钱财扫到屋外),最好是不要做家务。

福州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外,还有许多独有的节日。比如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过“拗九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再加上配米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亲。已嫁的女儿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语"逢九必穷”,认为人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要交穷运,必须设法送穷。



福州美食众多,在福州你可以品尝到鱼丸、肉燕、光饼、荔枝肉这些风味小吃,也可以品尝生猛海鲜、佛跳墙这样的“大菜”,肯定会让您一饱口福,要是恰好赶上过生日,那你还可以品尝一道福州特色的面食一一太平面。作为福州民间代代相传的习俗,在生日的时候吃"太平面"已经流传很久了,至今仍然传而不衰。

福州属于福建,因此春节的习俗和福建的相同。
1、春节期间,福建民间有祈福祭祀习俗,人们会在院落、居室、灶房、仓房、畜棚也会贴满不同体裁形式的年红。年红寄托着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将宅院装饰一新,烘托出节日气氛。
老福州过春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岁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岁;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访友讨压岁钱;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观灯迎神闹元宵;正月廿九这天送拗九粥,春节结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2、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房门两侧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3、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4、新年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扩展资料:
福州人的其他习俗:
1、福州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因鸭蛋与福州话发音“压浪”谐音,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2、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3、食俗,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州(福建省省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节日气氛最浓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希冀一年之平安。y6z食谱网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似”压乱”),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y6z食谱网
这便是古时福州台江新年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疍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夈(斎)粿过门前。”y6z食谱网
这叫“讨夈(斎)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夈(斎)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台江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闽俗诸节最重要做年,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续到初九玉皇诞,甚至延续到元宵节。福州台江历史上是著名的商埠,旧时春节人与人相遇第一句贺年词便是“恭喜发财”,答语则是“齐发”。

春节传统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春节到了大家团聚在一起沉静在节日的喜庆当中.说到春节,这可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习俗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过节都是围绕着习俗来过的.对于春节来说习俗多得不得了.但在现在,一些习俗以被人们所淡化,人们已经不在太重视习俗,而要的是喜庆,只要大家过节开心就好.但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节日的习俗,这样才不会失去节日本来的蕴意.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习俗:

除夕子时进入大年初一,进入正式的年节,从初一到十五,都算过年。

初一,祭祖,一般在子时。开门鞭炮避邪。迎喜神,老皇历写着今年喜神的方向,迎着其方向走,天亮以后去拜年,拜不过来让仆人送飞贴,有点贺年卡的意思,宋代便有。《癸辛杂识》中沈公子派人投飞帖,投到吴四丈家,吴叫其仆人喝酒,换贴。最早的春联是蜀后主孟昶发明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写在桃木板上,明代以后,春联开始流行。

初二,继续拜年,媳妇回娘家,叫归宁,北方祭财神,吃元宝汤即混饨。

初三,老鼠娶亲 因此不能熬夜,还要在地上撒些盐米。

初四,迎神接神的日子,一切人间神回到人间,傍晚接神。

初五,破五 ,照例还要吃饺子,从初一到初四有很多禁忌,初五破除,祭祖的供品要撤,垃圾可倒,刀剪可动,稀饭可吃,商店开张大吉,迎五路财神,到此主要节日过完。

初七,人日 ,小孩节日,煮七种菜为羹。河南省淮阳人祖庙有盛大庙会(人祖是伏羲)祖庙会上特有的泥泥狗,形象是只猴,认为是最早的人祖。

初八,顺星,从星聚会之期,要拜星君,黄昏后点四十九盏灯,摆天地桌(院子里),灯散放各处,叫散灯,老北京一般到白云观的六神殿顺星。

初九,玉帝诞辰,祭玉皇祭天官。

十三至十七都是元宵佳节,十三在厨下点灯,一连点五夜,过十七,十八收灯,十三试灯,十四搭彩蒯,迎紫姑神,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的正日子,举行盛大的灯会,正月十五还是道教的上元节: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是天官生日,中元(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生日,这一天还有很多祈子的习俗,江苏有打妇求子的习俗,广东有偷生菜的习俗,北京可到正阳门摸门钉。

正月十八收灯,年就过完了,一切活动恢复正常。
还有:http://wenwen.soso.com/z/q52059173.htm

祭灶
“今天就是祭灶的日子,在我的印象中,以前福州人祭灶好像还分成两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一位60多岁的刘老先生说。在他的记忆中,祭灶的日子不单只是在农历廿四这天。而且还有首民谣唱得挺好听的,“可惜现在年纪大了,也想不起来。”

主持人请教了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他告诉主持人,在福州人的传统中,祭灶确实分成两次。“祭灶就是各家各户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要拿好东西招待,但是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醉醺醺得胡乱汇报,因此在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给他吃,叫作‘祭素灶’,这是在农历廿四,在农历廿三,人们就会拿好酒好菜招待这个一家之主,叫作‘祭荤灶’。”因此福州的祭灶一般分两次,这种习俗在全国都十分特别。祭灶的时候,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在其中。祭灶完毕还要抓把糖涂在灶门口,意思是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让他少说话,以免言多必失。

过去,在祭灶的时候,孩子都会唱着一首童谣:“祭灶祭胡涂,灶前一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奶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

==================================================

福州民俗典故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元 宵 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据王应山《闽大记》载:福州“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这一习俗,也始自宋代。其时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州县官吏,每逢元宵,倡导大闹花灯,“官民同乐”。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刘瑾当福州太守,为了观赏花灯,下令挨家挨户捐灯十盏。郎官巷诗人陈烈,愤然在鼓楼挂上一盏诗灯:“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从此,官府不再强令百姓捐灯。历代灯会时间也有变化:唐宋多为正月十四至十八日;元代朝廷不提倡大规模灯会;明代为十三至二十二日;清代为十三至十七日。民国后则无定规。

福州元宵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供人玩赏的。“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城门开禁,鳌山向外,郊外人家入城观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民间有首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反映了外婆爱外孙的社会风尚。杨庆琛榕城之夕《竹枝词》云:“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此诗描绘当时送灯的盛况。

元宵闹花灯自初七开始,昔日福州南后街与南台台江汛专售纸制各种花灯。挑的有八角灯、球灯、西瓜灯;扛的有关刀灯、龙抢珠灯,后来还有飞机灯、战舰灯等;地上走的有猴骑绵羊灯、牧童骑牛灯、状元骑马灯;堂上挂的有宫灯、走马灯等。当时有首诗云:“华灯成市将元夕,色色精工费剪裁,几种寄供新岁玩,清光四壁照衔杯。”描出了福州灯市的盛况。

元宵之夜,有的乡镇街道游灯上街时,结合迎神赛会。迎神队伍中,多随有舞龙灯、高跷、舞狮、地下坪、陆地行舟等民间文艺活动。有的居家百姓见迎神过境,便举灯放炮,祈求合家平安。如今,送灯的习俗仍在一些老年人中流行。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ōu〕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清明节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扫墓又叫压纸,即为坟地锄草,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如带供品亦极简单,光饼、豆腐、面点和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清明节前后,福州饮食店均有制售。富豪之家多有自行制造,但他们不用手工造型,而用木制的印模,内刻有氏族堂号,印制出的菠菠粿格外美观,并作为馈赠礼品分给亲朋好友。
扫墓归来,要折一松枝或柳条,插在家门口,表明本户已为祖先祭墓了。

端午节

端午,福州俗称五日节、五月节。因节日的家宴在中午,故谓端午节。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从初一开始,家家大扫除,悬蒲插艾于门前,用以驱邪消毒。端午节吃粽子、荷包,饮雄黄酒,燃雄黄炮。孩子穿新衣、挂香袋、缚红肚兜,口鼻涂雄黄,据说能免生疮疹,驱逐蛇蝎。

用过节餐后,各家携小孩到福州西湖、南台万寿桥、闽江两岸观看龙舟竞渡。舟有的彩绘为鱼,有的彩绘为虾,都是水族标志。初一至初五均有划龙舟,惟初五午后开展竞赛,争夺锦标,观者如潮。

如今,端午节的优秀传统习俗仍然继承,如大扫除,开展夏季卫生运动。龙舟竞渡列入水上体育运动项目,每年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福州龙舟还参加国际龙舟比赛,获得殊荣。

乞巧节

农月七月七夕,福州叫乞巧节,又称结缘节。七月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
七夕,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这种习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小姐为之。民间则搞分豆结缘活动。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做半段。中元节,整个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动。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做盂兰会,以普渡超生其母。
中元节日,家家举行家祭活动。除一般供品外,还须焚烧纸衣,供给祖先鬼魂在阴间享用。

中元节正值农村早稻收割后不久,人们利用农闲时间祭田地、庆丰收。因此,福州郊县仍然保留着“七月半”做“半段”的习俗(意谓一年已过半段),但在时间上各村不一,往往是这村做完那村做,各村轮流着进行。做“半段”时,家家都要宴请许多亲朋好友。有的村庄邀请剧团演戏或讲评话、伬唱等活动,以示丰收喜悦。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团圆节。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刀具,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统治者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高邮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一起义的小字条,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纷纷夺取菜刀,举行反抗元朝统治者的起义。从此,人们每到中秋节,就要吃月饼,以纪念这一人民群众的斗争节日。

中秋节俗,福州人家备供品,烧纸衣,以祭祖先。夜设家宴,举家欢聚,饮酒赏月。这个节日,民间还有尊老爱幼的习俗,晚辈馈赠大月饼(即礼饼)给长辈,长辈则馈赠小月饼给晚辈,在节日内互表良好祝愿。中秋节俗,按《福建通志·风俗》志记载,闽都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城内“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夜燃神光塔灯,是夜妇女连臂出游,谓‘走百病’”;永泰县“中秋望月,绅士祝魁星”;闽清县“中秋造月饼,设酒赏月,食栗与芋,童子备�粿,用瓦片砌塔相拜祝”;《长乐县志》述“中秋从略,各家不过具饮而已。”

中秋“摆塔”,是节日的一大乐趣。农家儿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火光四照,盘诗赏月,互相娱乐。城内人们购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供人观赏。富贵人家有的在厅堂搭架“摆塔”,少则三层桌,多则十层桌,最高层摆以泥塔或铁塔,低层陈列一双秧盆,青葱吐绿,以示丰收。中间各层则排列历代名人和戏曲人物,整个庭院灯烛辉煌,增添佳节气氛。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杭州人过春节究竟有哪些习俗?
杭州过年习俗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人过年少说也有千把年的历史了。至于杭州过年习俗,说来话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浓郁的古都遗风和淳厚的文化氛围沧桑般地溶入喜庆、欢快、团聚、祥和的气氛当中,杭州过年习俗也不尽相同。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

运城有哪些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啊,要讲明来历,形式,作用,意义和内涵_百度...
(注:这个风俗主要在农村,农村有大门大院,还会在树上贴“出门见喜”房顶(天花板)上贴“抬头见喜”等等写满吉利词的四字小条幅,门神,就是秦叔宝、尉迟恭这两位大仙了,还买些吉利词什么的,像“满院春光”、“新春大吉”之类的)3、蒸花馍——运城地区每年过年有蒸花馍的习俗,花馍既用来待客...

云南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长菜里面有蒜苗、青菜、猪大肠、猪小肠等,这些食材都是完整的,不能用刀切,代表着长吃常有,长长久久。酥肉、红烧肉、红烧鱼、腊肉,八宝饭等,也是昆明人过年必吃的食物,很有代表性。4、灌香肠 春节前夕,每家农户都会杀一头猪或两头以上过年,杀猪人员将猪的内脏清理好后,会进行熏肉、灌香肠...

王安石和陆游的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春节的习俗
有哪些与现在不一样的习俗呢?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写的就是正月初一元日这一天里人们过春节的场景和春节的习俗,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一探宋代春节的的原貌。 王安石的《元日》,原诗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元日”是...

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 急
中国各省过年习俗:浙江省:乌程县春节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新年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在关门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山西省:山西现在拜天...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等春节习俗。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广西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农历年初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惯例初一不街。“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可以听见。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正月初二头牙要拜,生意老板特别盛大,新年出街要择日,择时辰,择方向才有吉利。4、桂平-玉林-梧州...

中国过年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

景颇族春节趣俗有哪些?
那包硬币,最后就被用来统一买些酒、粑粑等,等到晚上大家在寨子里跳舞狂欢的时候,一起享用。三、打陀螺 除了“打钱”之外,景颇族过年期间还有一个娱乐项目,打陀螺。这个项目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正月初一下午开始,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参加的,都可以带上自己的陀螺,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开始比拼...

正月初一至初十一,春节传统民俗知道多少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
端木侧信利: 福州过春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岁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岁;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访友讨压岁钱;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观灯迎神闹元宵;正月廿九这天送拗九粥,春节结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春节有什么习俗 -
端木侧信利: 老福州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廿四是祭灶的日子.祭完灶,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孩子们开始眨着眼巴望着过年. 祭灶日子的确定得看大小年,如果是大年(即除夕是农历三十),则祭灶日是农历十二月廿四.如果是小年(即除夕是农历廿九),...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春节有哪些年俗 -
端木侧信利: 福州民俗典故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
端木侧信利: 祭灶 “今天就是祭灶的日子,在我的印象中,以前福州人祭灶好像还分成两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一位60多岁的刘老先生说.在他的记忆中,祭灶的日子不单只是在农历廿四这天.而且还有首民谣唱得挺好听的,“可惜现在年纪大了,也...

江宁区14770309405: 怎么写福州过春节的习俗福州过春节的习俗
端木侧信利: 福州春节过年的习俗还比较多,按时间先后大概有:1、筅堂(就是打扫卫生,迎接新年)2、尾牙(基本上就是现在所谓的团拜会了)3、祭灶(灶神要上天汇报工作,请他吃个饭,麻烦他说点好话)4、分年(备年货,蒸年糕,等等)5、送年(亲友间相互送礼,互通有无,有时邻里也送)6、做岁(过除夕)7、拜年(初一到初三,长辈、娘家、亲友)8、接神(初四,接灶王爷回来)9、送灯(初七送灯,亲家舅扛甘蔗,挂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外婆给外孙送灯)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的春节风俗习惯 -
端木侧信利: 吃年糕,鱼丸,太平燕,初一早上要吃太平面.里面一定要放鸭蛋要烧金箔.要拜地主,灶王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的春节有什么风俗? -
端木侧信利: 福州民俗典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春节习俗 -
端木侧信利: 扫尘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人是怎样过年的? -
端木侧信利: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

江宁区14770309405: 福州的过年习俗或风俗.
端木侧信利: 大年三十的中午是要吃粉干的~晚上的年夜饭要吃假鱼丸、鱼丸、还要祭拜祖宗. 初一早上要吃长寿面~貌似早上还得烧纸之类的= =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