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问题

作者&投稿:夹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历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中国历代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的地区范围。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每朝的疆域大小、政府机构和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所以,诸多原因就势必影响到历代行政区划的制定。了解中国历代的行政区划,对我们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阅读古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里要概说的历代行政区划,仅限于历代中原王朝的,不包括当时与中原王朝共存的边疆民族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49年,约有两千一百多年时间,在此段时期内,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州郡时代,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约800年。
第二阶段称道路时代,经隋、唐、五代、宋、辽、金朝,约700年。
第三阶段称行省时代,经元、明、清朝和民国时期,约700。
一、州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周礼》、《吕氏春秋》等书上都有关于九州的记载。传说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到禹掌权时,天下分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并州和幽州,青州分出营州。但九州只是先秦地理学家心目中的理想的地理区划,而不是实际存在过的行政区划。
实际的州的行政区划开始于西汉。
汉武帝时,全国一百多个郡国分为十三个刺史部。汉武帝用前人想像的十一个州名来作为十一部的名称,河套地区和岭南地区命名为朔方、交趾,当时人习惯称一部为一州。西汉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真正的行政区域还只是郡、县两级,郡太守直接与中央政权联系,不必通过州一级。
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到三国时就固定下来了。这种制度后来延续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
三国魏有十二州,吴有四州,而蜀只有一州。
西晋初年全国分为十九个州,末年赠至二十一个州。
南北朝时,州的范围逐渐缩小,南北方合计有五、六十个州。至南北朝末期,州已经增加到三百多个,其中相当一部分州已经有名无实了。
唐初将郡改称为州,全国共有三百几十个州,是行政区。
宋元时的州与唐时基本一致。
明清时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
二、郡
秦朝的行政区分郡、县两级,以郡统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至秦末增加到四十个。一个郡管理十几个到二、三十个县。
汉朝有一百零五个郡,那时的郡比现在的省级政区要小,今天的一省大致相当于汉朝十二、三个郡,与今天的地区市相当。当时的郡大小差距很大,落后的地方郡大,发达的地方郡小。会稽郡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隋朝取消了郡。
唐朝州郡迭改,都是行政区域。
宋废郡。
三、国
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一级行政区。国的区域大致与郡相等,所以“郡国”常连称。国的官吏由朝廷直接委派,在行政区划制度上与郡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与郡不同的是,国的赋税收入不归朝廷,而归诸侯王享受。
四、道
唐朝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个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十个道是: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至开元年间,在前十道中又划分出五个道,成为十五个道。安史之乱后,道成了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
元明清三朝都有道的设置,但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而是省的派出机构。当时有的道的地位也比较重要,如清朝管理苏州、松江、太仓两府一州的苏松太道,因道员驻上海,所以又称上海道。鸦片战争后,因上海租界的关系,所有外交事宜都由上海道管。
民国初年北洋时代在省县之间还保留了道,地位也相当重要。
五、路
宋朝时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成为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北宋初,宋太祖、太宗厉行中央集权政策,所有的州都直属中央,在州上设置了路,分全国为十五路,后变为十八路、二十三路。路的性质是介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宋朝的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如广西路、湖北路、陕西路等,与今天的省名也大致相当。
六、省
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西汉称宫禁之中为“省中”,魏晋以后把设于宫禁近处的尚书、门下、中书等中央政府机构都称为省,这是省的原义。魏晋时出现了行省的的前身,名为行台、大行台或行台省。所谓台省是指设在京都城内的中央政府,一旦发生了重大事件,需要由掌握中央政权的要臣率领部分中央政府人员离开首都到外地去处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出行在外的台省,因而便以行台或行台省为名。
行省制始于元朝,它的全称叫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省或某某省。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简称为省。元朝初年,省都还不是正式的、经常性的地方行政区划,而只是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当行中书省久驻一地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要在军国大事之外,干预到地方政务,行省由此就成了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省”便从中央政府变成了地方政府的称呼。元朝中叶以后,全国分为一个中书省直辖区和十个行中书省。
七、府
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唐时,一些有特殊地位的州被改称为府,如长安所在的雍州改称京兆府,东都洛阳所在的洛州改称为河南府,北都晋阳所在的并州改称为太原府。唐末增至十来个府。
北宋重要的州都升为府,至末年已有三十几个府了。
南宋和金对峙时期,双方共有五十多个府。
清宣统末年开始废府,到民国初年,就把全国的府都废掉了。
八、军
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域,一个军相当于一个州或府,直辖于路。如宋代的南安府即清代的南安府。
九、县
县是地方基层行政区域。秦汉的县属于郡,后代的县属于州或府。
十、专署
国民党政府废除道,实行省县两级制,后在各省设行政督察专员,建立专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一个专署管十几个县。

大约1.4~0.8万年前农业(包括种植业与畜牧业)逐渐产生,农业部族逐渐形成,农业部族为了争夺土地和农业成果产生战争,农业战争与内部治理产生了农业部国。距今八千年前,农业部族发展成为农业部国国邦国。农业经济、原始国家和语言文字,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所以我国具有至少八千年的文明历史(如果把农业部族计算进去而剔除语言文字标准就是大约一万年文明历史)。农业部族与部国就是原始国家,也是我国一级行政区划~政区的开端和基础。
八千年前到伏羲时期就是邦国争战时期。伏羲首先统一泛黄河流域(淮黄济海滦),创立了部邦共主统一制度或邦国共主统一制度,统一了就没有黑暗的战争了,所以叫做“泰昊”或“太皞”,伏羲叫太昊帝或太皞帝,那个时期也叫“昊”;伏羲继承华胥文明治世,合称“华昊”。神农首先统一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扩展到江河地区,神农来自南方,所以叫“炎”,神农叫炎帝;炎帝统一时期的叫“赤县”。赤县与华昊时期合称“赤昊”或“赤华”。轩辕完成了泰东地区的邦国共主统一,扩展到整个东亚大陆,土地色黄,所以那个时候叫“黄”,所以轩辕叫黄帝。轩辕完成泰东大统一,以天帝为最高神的天教产生,认为天神帮助轩辕统一,所以轩辕统一时期叫“神州”。神州与泰昊合成称“神昊”,与“华胥”合称“神华”;黄帝与炎帝合称“炎黄”。伏羲、神农、轩辕就是逐渐造成泰东统一的帝王,合称三皇。其后五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继承和巩固了这种部邦共主统一制度。为了消除部邦战争建立和平,部邦共主统一制度规定天下所有部族与部邦都必须是共主统一下的一级行政区的机制,因此那时并没有现在概念的国家,我们叫“天下”,而不叫国家。只不过科技条件限制,当时不知道天然大封闭的泰东之外还有“优好土地”,我们的“天下”只是政治概念的天下,不知道的地区只是天子共主统一制度的逻辑规定,地球只是名义上属于天子统一范围。由于中部条件最好,部邦实力最强大,共主都出自中部邦国,所以“中国”就逐渐成了中部共主(天子)直辖邦国的代名词。但是,当时知道的地区都有一个字号叫“华”~因东方君子之国的文明始祖“华胥”和像莲花的华山得名,华才是我们祖国的正式名称和第一名称。所以部邦共主统一制度时期,我国的一级政区是部国,也叫方国、部邦、邦国,邦国是最早的诸侯国。
夏禹打破共主制度实现共主世袭制度~家天下,世袭共主就是天子(天教认为共主是天帝嫡长子后裔在地上替天行道才叫天子),商周继承这种家天下的世袭共主世袭制度。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王朝,所以“夏”逐渐成为中部优好地区,也指中部文化发达封国的人族~夏人,“夏”与“华”也合称“华夏”,表示文明封国与天子直辖邦国。相应地,边地条件恶劣地区的方国与部族地区的东夷、北狄、西羌、南蛮,以东夷最强大,所以笼统地称作“夷”。后来产生了“夷夏”之争辩。因此,夏商周时期是天子封国统一制度或者共主封国统一制度,一级政区是封国,也叫诸侯国、方国(封国又分五服)。世袭天子统一的一家天下即天朝又叫王朝,因此天子封国制度也叫天朝封国统一制度或王朝封国统一制度。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封国时期,天子也有自己直辖邦国,也是大多出自中部,所以“中国”一词发展成为天子直辖邦国的含义,在封国挑战天子权威时,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正统天子或正统帝王的含义。
东周时期天教信仰动摇,天子失去权威,封国自行其是,甚至争夺天子争夺天下帝王(楚国最先称“王”),封国发动兼并战争,直辖的封国面积空前扩大,于是为了便于管理,诸侯国们建立了郡县制度。最后,秦国直接灭了周朝天子而取代周朝,并灭了中部六大诸侯国建立秦朝,并逐渐灭了边地一些封国~方国,不能灭的边地封国保留封国地位。于是秦朝把郡县制度扩展到灭了封国的地区,没有消灭封国的地区保留封国制度。郡县是直辖的一级行政区,方国变成藩国是原有的封国制度。因此,秦朝不但替代周朝重新实现了统一,而且是第一个实行一级行政区为郡县直辖制度的王朝。秦朝是郡县直辖为主兼藩国间辖的混合统一制度~郡国统一制度,郡与藩国都是一级行政区,县二级直辖政区,县下还有三级政区~亭(乡)。此后汉新魏晋也继承了郡国统一制度(西汉与西晋一度复古实行封国制度导致封国叛乱而失败)。因此秦汉新晋时期是郡国混合统一制度,一级行政区就是郡与藩国。凡是没有设计郡县制度的地区,名义上都是天子藩国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泰东又产生大战乱,直辖的郡逐渐变成州或府,与郡同时存在。隋唐再次大统一,以“道”取代直辖郡,辽宋金以“路”替代直辖的“道”和郡,但是道与路都是中央派遣官吏临时巡察,没有常设机构,只是名义上的一级行政区。而“州府”是设置了机构的一级行政区。同时,边远地区保留藩国间辖统一制度。所以,魏晋南北朝及隋唐辽宋金时期,是州府直辖与藩国间辖的州国混合统一制度,州国就是一级行政区,还有名义上的“道国”或“路国”混合统一制度。
蒙古族打败汉族取得泰东统一政权,建立了元朝,把宋代的“路”改为“行省”,设置半常驻机构,同时还有常设机构的“州府”。元朝把青藏高原变成直辖统一地区,并在北亚建立省级行政区。元朝在武力开拓地区,实行“汗国”间辖统一制度制度,而且汗国下还有汗国,并且保留了名义上臣服的“藩国间辖制度”。明清继承元朝行政区划制度,并且完善了省辖机制,保留藩国间辖统一制度。因此,元明清都是行省直辖统一制度与藩国(汗国)间辖统一制度兼有的省国混合统一制度。行省与藩国就是一级行政区。
明清全面返古唯儒唯农极端专制,禁锢了泰东华人的文化思创力,造成极端落后愚昧的落后贫穷态势,被西方全面赶超任意侵略宰割,不但藩国间辖统一制度坍塌丧失天子宗主权,而且直辖地区也失去大片固有领土(被俄罗斯等侵占最多),民国推翻满清王朝,引入西方“国家”概念,继承了元明清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建立“国省”行政区划制度。共和国有继承民国的国省行政区划制度。这就是现在的国下有省的行政区划的由来。
因此,我泰东神华的行政区划制度发展历史,就是从部国战乱催生共主部邦统一制度,依次发展到天子封国统一制度,郡国混合统一制度,州国(道路藩国)混合统一制度,省国混合统一制度,再到当今的省县行政区划制度。

中国的历史很长,所以同一个词,变化很大。
查了下百度百科,不够准确。
唐玄宗以前,府是指政斧机构,有一定独立性的。如《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说明府是独立性的,“开府仪同三司”“天策府”
一开府就意味着有相当的独立性了。

唐以后州作为一级行政区域,个人以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一座城+周边的区域)
比较重要的州,称为府。地位高于普通的州。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城市。
明清府就多了去了。一般来说面积略小于现在的地级市,一府管三五个县。

郡 在郡县制结束以后代表什么?一座城还是一片区域?
个人以为郡县制是相对于分封制的,即地方官员全是中央派出,而不是来自地方自决。
从这个意义上讲,直到现在也没有取消。
隋代由于郡太多了,许多郡只辖一两州,所以干脆废止。应该说是面积相当于地级市(以前叫地区行政公署,并非一级政斧,而是省政斧的派出机构。现在成了地级市,是一级实政斧了,其实是违宪的,我国宪/法规定:地方只有省、县、乡镇三级政斧)

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为什么州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州在早期不是一级政府,而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禹贡九州)或者说是监查区域(两汉)。
首长是刺史或州牧。后来由于官越封越多,州也越来越多,改朝换代时,干脆一次性的降级。
个人以为这是官吏膨胀造成的。

首先,府在现在应该相当于地级市,是省与县的中间机构,府下辖县州。
郡县制时,天下分几个州,相当于省,郡县相当于市县也就是以后的府县了,此后郡就不在正式的区域划分中了。
对于州,最初天下分九州,郡县制时天下仍分为十几个州,相当于省级单位。从唐宋开始,行政区划改革,从郡县制过渡到行省制,唐时,郡改州,大州称为府,州的地位下降。宋开始,州直属中央,但州仍有直隶州与散州,直隶州隶属与京师或省,散州隶属于府。新中国成立后,只有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区保留州的划分。州的范围变小应该与分权有关,秦汉时期,州一级的权利越来越大,有独立王国的倾向,缩小州的范围,设置新的省级单位,并将权力划分几家,可以加强中央集权。

秦汉时期是郡县制,汉武帝为了监察郡县,特地设了州刺史,州刺史开始没有实权,后来有了实权,为了区分,这样有实权的州刺史,改叫州牧!东汉末年刘表、刘璋等诸侯都是州牧,但是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南方由于北方人口迁入,设立了大大量的侨州,北方的少数民族,就是五胡,也设立了一大堆的州,这种情况一只延续到隋文帝时期!
隋文帝登基,看到中国的州郡县十分混乱,有的州辖多郡,有的州辖一个郡,有的州不辖郡,直接辖县,还有的两个州用一个地盘办公!隋文帝就省郡并州,就是撤掉了郡这个级别,实行州县制!但是每一个州还是对应着一个郡的名字!比如说雍州就是京兆郡!
到了唐代,皇帝也想对下方有些监察,设立了道这个级别,但是道,是虚级,和最早的州一样,没有治权,只有监察权!这时候的州还是只属于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但是唐朝为了尊崇首都的地位,在长安、河南、太原、荆州、凤翔、益州、等地设有府,益州和荆州不是同一时期设立的!这就是唐代的五京!西京凤翔府,中都京兆府,东都河南府,北都太原府,最早的南都是益州,后来改为荆州!

府、郡、县等行政区划在各个朝代有不同的含义。具体说来:
战国、秦、西汉是郡、县两级制;
东汉、魏晋南北朝是州、郡、县三级制;
隋、唐前期是州(郡)、县二级制;
唐安史之乱以后是、道州、县三级制;
宋代是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元代是省、路、州(府)、县四级制;
明清是省、州(府)、县三级制。
所以,府是一片区域,而不是单独的一座城。在秦郡县制结束以后,郡也是行政区域的一个名字,其也是代表的是一片行政区域。
州的范围越来越小,是为了分化地方权利以此来达到巩固中央的权利(或是皇权)。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以及演变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其最明显的变化特征莫过于行政区划的变化。从行政区划的定义可知,其变化过程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同步的,因而地方的行政区划和中央政府便会产生分权和集权的矛盾,而这也是推动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中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调整...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有哪些
距今八千年前,农业部族发展成为农业部国国邦国。农业经济、原始国家和语言文字,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所以我国具有至少八千年的文明历史(如果把农业部族计算进去而剔除语言文字标准就是大约一万年文明历史)。农业部族与部国就是原始国家,也是我国一级行政区划~政区的开端和基础。八千年前到伏羲时期就...

直隶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直隶是现在的河北、北京和天津地区。直隶,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之一,存在于中国古代至清朝时期。关于直隶的具体地域范围,历史上有所变化。明朝时期,直隶主要指保定的疆域。到了清朝,直隶作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行政机构,其管辖范围包括了现今的河北、北京和天津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是...

为什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要不断调整变化?
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因时代的变迁而变革,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在前朝的基础上设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制度,并给予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以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地位。2、政治变动与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改朝换代时,统治者通常...

州、府、郡、县如何从小到大排列哪个相当于省,哪个相当于市哪个相当于...
府、郡、县中,县为最小行政区划,其次是郡,州、府等级相当。和今天现在的行政区划对应的,州、府对应省;郡对应地级市;县与县对应。古代:州、郡、县,分别相当于现代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县级市)。现在:省、市(地级市)、县、乡(与镇是同级的)。

古代府和州哪个大
1. 在古代中国,州和府都是行政区划的名称。一般来说,州的规模比府大,因为府是直接由省份管理的,而州则有直隶州和散州之分。直隶州是由省份直接管理的,其地位相当于府的下一级,而散州则是由府进行管理的,与县处于同一级别。2. 在唐代,只有首都和陪都才会设立府,而在宋代,除了首都和陪都,...

郡的意思
郡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县级行政区。下面我将进一步解释郡的意思。一、郡的起源和演变 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层级,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的郡县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完善了郡县制度,并将全国划分为十二个郡。随着历史的发展,郡的数量不断增加,经过多次调整和...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隋初,仍沿用州郡县三级制,共有州241,郡680,县1524。公元583年,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建起了州县两级建制,共有190州,1255县。县下为乡、里。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歼毁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时期的过渡阶段。七、唐朝(道制)唐代行政区划基本上为三级制,主要是道—府(州...

古代中国的道、路、府等行政区域名称
2、路 古代中国的路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唐中叶后,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行政区划已混乱不堪,到了宋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路”,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州和郡,哪个面积大?哪个级别高?
州高于郡 如果说州相对于现在是省 那么郡就相对于市 一下是以下是一些资料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武帝时,出现刺史监郡制。汉武帝在中央御史中丞的属下设刺史13人,分片监察各郡国,所分片区称为“部州”。当时的13部州分别是:豫州(领郡国四)、冀州(领郡国十)、兖州(领郡国八)、...

湘东区13986852765: 求中国历代行政区域划分? -
藤媛利胆: 1、秦:郡县制 2、西汉:郡国并行制 3、东汉:州郡县三级制 4、隋:州县制 5、唐:道州县制 5、元:行省制 6、明:废行省设三司 7、清: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湘东区13986852765: 1.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从秦汉到隋代( ),从唐宋到了金实行( ),元、明、清实行( ). -
藤媛利胆:[答案] 郡县制时期(秦、汉) 道(路)制时期(唐、宋)、 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湘东区13986852765: 古代行政区的边界划分是怎么样的?
藤媛利胆: 我国古代最初实行的是分封制,大约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王权... 但严格的来说,道并不是一级正式的行政区划,它有点象明、清时期的总理、总督辖...

湘东区13986852765: 我国古代是如何划分行政区的(州、郡、城的关系)? -
藤媛利胆: 隋以前是郡县,唐以后是州县.郡州相当于地级市

湘东区13986852765: 试分析中国封建时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发展即内在规律.这是一道论述题, -
藤媛利胆:[答案]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其最明显的变化特征莫过于行政区划的变化.从行政区划的定义可知,其变化过程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同步的,因而地...

湘东区13986852765: 中国行政区划是如何演变的?
藤媛利胆: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地方行政单位是县,至春秋早期其含义已与邑类似; 较之县稍晚出现的是郡; 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郡县,使郡县三级制得到正式的实行; 西...

湘东区13986852765: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是什么意思? -
藤媛利胆: 上古行政区划为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湘东区13986852765: 古代行政区域 -
藤媛利胆: 在我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每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国最早实行的是“九州”制和“十二州”制.《汉书·地理志》说,在原始社会的黄帝时代已经开始“画野分州”,每一万平方里为一州;...

湘东区13986852765: 我国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有什么趋势及原因 -
藤媛利胆:[答案] 越来越细致,权利越来越集中于中央.原因就是社会生产力适应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的产物.这是根本原因

湘东区13986852765: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是怎样演变的?有什么规律 -
藤媛利胆: 首先以监察区划或军事区划转变而来;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区划层级呈下降趋势;第三,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以三级制为主;最后,地方首长多由中央派出官转变而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