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的许多丞相的故事

作者&投稿:敖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一些反应皇帝与宰相的关系的小故事~

  一。 唐太宗与魏征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二。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三。宋仁宗与王安石
  有一次,仁宗皇帝在皇家宫苑里宴请一些臣子,当时,做了一个轻松的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自己到御池中去钓鱼,然后,由皇家的御厨用钓上来的鱼,做每个人想吃的菜。这肯定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提议,大家兴致勃勃地拿上鱼钩和鱼饵去钓鱼。只有王安石,心不在焉地坐在一张台子前,在沉思中,一粒一粒地把眼前盛在金盘子里的球状鱼饵全部吃光。最后,在众人的一片惊讶声中,表示自己已经吃饱了,虽然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这使皇帝认定,此人是一个虚伪矫情的伪君子。皇帝的理由是:一个人可以不喜欢钓鱼,也可能会在漫不经心中错吃了几粒鱼饵;但他不可能稀里糊涂地吃掉整整一盘子鱼饵。我们知道,西方文化史中,时常会记载一些哲人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时,作出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举动。对此,只能由每个人作出自己的判断。

  有些事情,颇能表现王安石的为人与私德:

鸡鸣山孤峰独秀高高耸立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东侧2公里处,距张家口市50公里。巍峨峥嵘,郁郁葱葱。这是一座雄伟的山,神奇的山,富有灵性的山。它是在十多亿年前的一次大地震中推挫而成,海拔1128.9米,占地17.5平方公里。山势突兀,草木繁茂,孤峰插云,秀丽壮观,有“参天一柱”之称。由于它气势壮观,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塞外小泰山。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四月天 (http://bbs.4yt.net/index.asp)
-- ★典俗传古风★ (http://bbs.4yt.net/list.asp?boardid=18)
---- [转帖]中国历代丞相分析 (http://bbs.4yt.net/dispbbs.asp?boardid=18&id=1342)

--------------------------------------------------------------------------------

-- 作者:merrymaylee
-- 发布时间:2003-10-9 15:41:00

-- [转帖]中国历代丞相分析
-- 作者: 月下闻笛
-- 发布时间: 2003/07/03 10:50pm

《历代宰相录》记载了698余位宰相,但有具体出生地的宰相仅有539位,由于该书中将所有的宰相大致分成三类:贤相、奸相及无,本文根据这些资料,分别统计出这三类宰相的出生地分布情况,各个朝代中分布。由于他们的做人态度截然不同,本文还分析他们去逝的原因。
1.宰相出生地分析
在这698位宰相中,《历代宰相录》中标明为其贤相的有289位,其中有出生地的为231位,奸相共有104位(有出生地的为83位),标明“无”的为283位(有出生地的为239位,)。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贤相几乎是奸相的三倍,可见历史上还是好人多。
初开始我以为宰相主要应该出生在中原地区,黄河流域,事实上它们的分布完全不是我们想像的,有不少特殊之处,下面就已经有今地名的539位宰相分析他们的出生地分布情况。
1.1 宰相数量分布
在研究宰相的分布时,我发现各个地区出的宰相数量极不平衡,其中陕西西安一处就出了17位,相比之下绝大多数县仅出一位宰相,共 个。至少出6位宰相的地区共有16位,它们的具体分析请详见表1。
表1 宰相的地域分布
1.西安 17 2.山东临沂 14
3.河南洛阳 12 4.江苏苏州 12
5.陕西华阴 9 6.北京 8
7.河南 8 8.山西闻喜 8
9.河南开封 7 10.河北景县 6
11.河南太康 6 12.江苏常州 6
13.江苏徐州 6 14.江苏镇江 6
15.江苏沛县 6 16.浙江绍兴 6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西安最多,老二是山东临沂,这一点是我始料不及的,而且出了14位,更为有趣的是,他们全姓王!几乎全集中在南北朝,共13人。
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到,前16位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苏和陕西,下面对各个省所拥有宰相数量作一分析,仅列出至少出10位宰相的前13个省份如表2。
表2。 出生宰相最多的省份
编号 省份 数量 奸 贤 无
1 河南 94 15 45 34
2 山东 69 7 34 28
3 江苏 62 5 25 33
4 河北 58 5 25 28
5 陕西 44 6 21 17
6 浙江 33 9 11 14
7 山西 29 7 12 12
8 安徽 21 6 7 8
9 湖北 18 9 9
10 江西 18 3 12 5
11 福建 17 5 10 2
12 甘肃 17 3 3 c
从表中可知河南省最多,而且遥遥领先,其次是山东和江苏,这两个省难分伯仲,
1.2 宰相出生地的地带分别情况
上面是以省份或县市来分析分布情况,下面以地带来分析分布情况。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70%以上的宰相分布在“人”字形的两条狭长地带上,即:第一条地带,也是最大的一条地带是从陕西的武功——咸阳——闻喜——洛阳——开封——临沂——徐州——扬州——常州——苏州——宁波,全长 公里,计 县市,共出宰相 个,占总宰相数的 %。仅前16地区中就占了13个地区,它们是:1.西安(17)2.山东临沂(14)3.河南洛阳(12)4.江苏苏州(12)5.陕西华阴(9)7.河南温县(8)8.山西闻喜(8)9.河南开封(7)河南太康(6)12.江苏的徐州(6)15.沛县(6)14.江苏镇江(6)13.常州(6)16.浙江绍兴(6),达121位宰相在这一条地带上。
另一条线是从河南的安阳——原阳——景县——饶阳——北京,共 座城市出了 位宰相,请见表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在两个地区出生的宰相特别多,它们是:
江苏的镇江往东,宁波以北上海以南这样一个小三角形中,出了80多位宰相;
另一个是两京地带,西起陕西武功,东到河南温县,包括西安和洛阳,这一狭长地带中也出了70余位宰相。

2.宰相中贤相、奸相和无评价宰相的比例
2.1 贤相的地区分布
为了便于分析,先将贤相出生地的分布情况列出来,其中出三位贤相以上的地区有13个,请详见表5。
编号 地方 数量 奸 贤 无
1 河南洛阳 12 1 9 2
2 江苏苏州 12 1 7 4
3 陕西西安 17 2 7 8
4 河南太康 6 5 1
5 北京 8 1 5 2
6 山西闻喜 8 1 5 2
7 陕西华阴 9 1 5 3
8 山东临沂 14 2 4 8
9 江西南昌 3 3
10 河南南阳 5 3 2
11 江苏沛县 6 3 3
12 江苏镇江 6 2 3 1
13 河南开封 7 1 3 2
从表5中得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最正气的宰相出生地是西安、洛阳和苏州,在上述三地共出生了41位宰相,仅出4个奸相,而贤相多达23位,仅洛阳就出了9个贤相,奸相仅出一个,洛阳还有一大特色是,从战国苏秦至明朝刘健为止,前后长达1850年,这是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因为时间长了,家族和偶然因素就大大减少了。与之相反的是苏州,它的贤相主要出在三国时的东吴,计4位。西安和苏州各出了7贤相,仅出了1或2奸相。
在出过宰相的283个地区中,有些地区虽然出的宰相没有上述三个城市多,但从没有出过奸相,这样的地区共有209个,最值得注意的是表5中的13个地区中,它们至少出了4个宰相,却没有出过一个奸相!
表5 出过4个以上的宰相却没有出个奸相的地区
地方 数量 奸 贤 无
河南新野 4 2 2
江苏常熟 4 2 2
江苏吴县 4 4
辽宁辽阳 4 1 3
满洲镶蓝旗 4 4
山东掖县 4 4
河南南阳 5 3 2
满洲正白旗 5 5
河南太康 6 5 1
江苏常州 6 2 4
江苏沛县 6 3 3
江苏徐州 6 2 4
浙江绍兴 6 1 5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湖北省,历史上出过18位宰相,没有一个是奸相!请详见表5。
2.2 奸相的地理分布
与贤相对应的是奸相,数量上要少得多,集中程度也远不如贤相,两个以上的地区仅仅只有7个。列出表后发现奸相的地理分布更是所想匪夷,先请仔细阅读一下下面的表6:
表6 奸相分布
地方 数量 奸 贤 无
河南温县 8 5 3
浙江富阳 5 3 2
山西文水 2 2
陕西咸阳 4 2 1 1
江苏镇江 6 2 3 1
山东临沂 14 2 4 8
陕西西安 17 2 7 8
其中西安和山东临沂产生奸相是情有可愿的,因为它们分别培养了17和14个宰相,鱼沙具下,在所难免。不可是思议的、也是最难以接受的是河南温县出了8个宰相,其中有5个是奸相,却没有一个算得上贤相!与它的情况相差不大的是浙江富阳也没有一个是贤相。最令人婉惜的是文水,出了两个宰相,两个均为奸相!
2.3 贤奸相在各个朝代中的分布
产生贤相、奸相与时间的关系极大,首先表现在朝代上,大体上来说时间越早,奸相越少,越往后,奸相出得越多。春秋战国时间几乎没有什么奸相,据史载,秦朝以前有34位宰相,奸相仅一位,加上秦朝的赵高,也只就是两位奸相。
汉朝也不错,63位宰相中,出了31位贤相,仅出五位奸相,应该说汉朝是人通政和。三国时期虽说出了五位奸相,这里面包括了司马懿父子,真正的奸相只是三位,下面是各个朝代贤相与奸相的统计表,表8。
表8 各个朝代中贤相与奸相的分布
朝代 36 2 22 12
汉朝 63 5 31 27
三国 27 5 12 10
晋朝 36 7 11 18
南北 96 10 21 65
16国 5 4 1
隋朝 8 2 2 4
唐朝 67 13 36 18
五代-十国 50 9 8 33
宋 66 18 35 13
金-元 86 18 47 21
明朝 81 11 40 30
清朝 69 6 21 42
690 106 290 294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混乱的朝代最容易出奸相,例如,南北朝(10:21),短暂的隋朝(2:2),五代—十国(9:8)等等,但不知什么原因,晋朝出奸相的比例非常高!大概是司马父子本身不是好榜样。
2.4 出奸相的时间要求
上面是从朝代来分析,一个朝代建立后,要多长时间才能出奸相。不管什么情况,开国或建朝的那一代,不可能出奸相。而一个朝代的灭亡就非常复杂,如果是外来入侵,则宰相不一定不好,如三国时的蜀国。如果是农民起义则多半有奸相的巨大贡献,至少是灭亡前就几个朝代埋下了祸根!请详见表10。
表10 朝代或国之灭亡与宰相的关系
第几任宰相时
朝代 才出奸相 开国时的宰相 换朝前的宰相
汉朝 10-五 贤相 无
魏国 6-二 无 奸相
蜀国 全是贤相 贤相 贤相
吴国 无 无
晋朝 3-一 无 奸相
南宋/宋 无 地
南宋/齐 无 无
南宋/陈 无 无
北朝/北魏 5-三 无 奸
北朝/东魏 2-0 无 无
北朝/西魏 1-0 无 贤
北朝/北齐 贤 无
北朝/北周 1-0 无 无
16国没有统计
隋朝 贤相 奸相
唐朝 3-一 贤相 奸相
五代/后梁 无 无
五代/后唐 10-一 无 无
五代/后晋 1-0 无 贤相
五代/后汉 奸相 无
五代/后周 仅一位“无”相
十国/吴国 2-0 无 奸相
十国/南唐 1-0 无 奸相
十国/前蜀 1-0 无 无
十国/后蜀 1-0 无 无
十国/南汉 4-三 贤相 奸相
十国/北汉 1-0 无 奸相
十国/吴越 5-一 贤相 贤相
十国/楚国 无 无
北宋朝 15-九 贤相 奸相
南宋朝 1-一 贤相(12位) 贤相(奸相8个)
辽代 5-三 贤相 奸相
金朝 8-六 贤相 贤相
元朝 7-六 贤相 无
明朝 3-一 无 贤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到,朝代灭亡的宰相很难说是好是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皇帝,或他父亲肯定是昏庸的。

--------------------------------------------------------------------------------

-- 作者: merrymaylee
-- 发布时间: 2003/07/09 07:17pm

[这个贴子最后由merrymaylee在 2003/07/09 07:24pm 第 1 次编辑]

唐代的状元宰辅

唐代251名状元中位至宰辅的,初、盛唐连一个也没有,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占状元总数的3.98%,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他们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

唐代289年间,共举行进士考试266次,产生过251名状元,已知名姓的151名,其中官至宰相、副宰相的共10名。估计连姓名都未留下的状元中不可能有官至宰辅者,那么官至宰辅者占状元总数的3.98%,比例是非常小的。现就这10名状元宰辅作些粗浅的分析,从中也可以大略看出进士出身者在唐代官场中的地位于作用。

一 任职时间的分布

在初唐、盛唐为官的状元,连留下名姓的都很少,说明并不受重视,更没有人能爬上宰相的位置。

最早以状元入参大政的是常衮。他夺魁于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乙未科。这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安禄山就是在这一年造反的,所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舞衣曲》”。大历十二年(777年)四月,常衮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太清、太微宫使,又兼崇文馆、弘文馆大学士,封河内郡公,此时离他入仕22年,离唐代建国159年。也就是说,直至中唐方有状元入阁辅政。他在位仅两年零3个月,于大历十四年(779年)闰五月德宗刚即位便被贬为河南少尹,以后再也没有上来,最后死在福建观察使任上,享年仅55岁。

常衮罢相后,时隔近半个世纪,才有李程以状元入相。他是贞元十二年(796年)丙子科之魁,至长庆四年(824年)五月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2],离夺魁已28年,离常衮罢相45年。至宝历二年(826年)九月罢免,在位两年零5个月,以后一直带宰相衔在地方任节度使。开成元年(836年)五月再度入朝任右仆射兼判太常卿事,十一月兼判吏部尚书铨选事,次年三月以检校司徒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这次复相仅10个月。他两度入相一在中唐之末,一在晚唐之初。

第三位入相的状元是贾餗。他夺魁于贞元十九年(803年)癸未科,大和九年(835年)四月原以检校礼部尚书出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诏书已下而未行,又改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2],进金紫光禄大夫,封姑臧县男。离出仕32年,离李程第一次罢相不足7年。他在位仅7个月,即于本年十一月因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被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族诛”,落了个极悲惨的下场。

紧接着拜相的是李固言。他是元和七年(812年)壬辰科状元。大和九年(835年)六月,李宗闵得罪罢相,他接替其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之职,其时贾餗刚入相不久。九月,固言即被李训、郑注排挤,以兵部侍郎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由李训代其相位。“甘露之变”中李训、郑注被宦官集团诛杀,文宗念固言正直,于开成元年(836年)四月重新召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户部事。次年十月以本官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他两次入相共1年零10个月,前一次跟贾餗共事,后一次跟李程同朝。

从上述情形可以看出,中唐末至晚唐开成二年(837年)11年间共有3位状元入相,共计在位5年零8个月,这算是一个高潮。此后,又沉寂了近半个世纪,至唐末才有6位状元接连入相。

第五位入相的是郑昌图。他是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壬辰科状元,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四月即以兵部侍郎判度支被任命为同平章事,离出仕只有12年,离李固言第二次罢相47年。在位正好3年零11月,即因被军阀朱玫、李昌符胁迫参与另立嗣襄王李煴为帝,事败,于光启三年(887年)三月被斩于歧山县。他作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接着入相的是孔纬。他夺魁于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历懿宗朝,至僖宗光启二年(886年)二月,于动乱中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离入仕已27年。此时郑昌图尚在相位。大顺二年(891年)正月被贬为荆南节度使,紧接着再贬均州刺史。乾宁二年(895年)六月复其阶爵,拜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当年九月去世,两次拜相共5年零3个月。

第七位入相的是崔昭纬。他是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壬寅科状元,极善钻营,诡计迭出。至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十二月即谋得兵部侍郎知制诰同平章事之职,离出仕仅 8年多,是状元中以最短时间跻身台阁者之一。此时,郑昌图被杀两年多,而孔纬还在相位。他内结宦官,外联藩镇,挟制天子以谋私,不以天下国家为念。昭宗看出其本来面目后深恶痛绝,于乾宁二年(895年)八月,先是将他罢免,继而贬谪,次年五月再下诏公布其罪状,令其自裁,最后还是派人将他处死。他在相位4年零8个月,其下场最为可耻。

第八位入相者为孙偓。他是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戊戌科状元。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二月,崔昭纬还在相位,他即以京兆尹晋户部侍郎同平章事[2][3](卷38)。次年官阶继续提升并封乐安县侯。四年(897年)五月罢为礼部尚书,八月贬为南州司马。在位2年零4个月(有记载说,他后来又任后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乐安公,但不知所据)。

第九位入相者为陆扆。他是僖宗光启二年(886年)丙子科在考试极不正规的情况下自定的状元。至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七月即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2]。此时孔纬已死,崔昭纬也已被处死,而孙偓尚在相位。九月因谏阻出兵及亲王带兵未果被贬为陕州刺史。至光化二年(899年)正月又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四月兼户部尚书,爵位由嘉兴县男晋吴郡开国公。天复三年(903年)二月,因与前宰相崔胤议事不合,受攻击,被贬为沂王傅,分司东都。哀帝天佑二年(905年)六月,与裴枢、崔远等30余名重臣一起被打算篡位的朱全忠杀害于白马驿。他两次居相位共4年零4个月。

最后一位入相的是苏检。他是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甲寅科状元。此时郑昌图已被杀,孔纬被贬,只有崔昭纬尚在相位。至天复二年(902年)六月,得军阀李茂贞之力,由中书舍人拜工部侍郎 同平章事,离出仕只8年零3个月,升迁最快。这时,孔纬已死,崔昭纬已被杀,孙偓被贬,只有陆扆尚在相位,唐王朝百孔千疮濒于灭亡。李茂贞为巩固地位,极力巴结势力更大的军阀朱全忠,并将苏检之女送给昭宗之子景王李秘为妃。但李茂贞依然日渐失势。在朱全忠的逼勒下,昭宗还京。三年(903年)二月初一,按朱全忠的意思,昭宗下诏:“原在凤翔所任命的官员,全部免职。”初三,陆扆即被贬,初五,苏检与吏部侍郎卢光启亦被勒令自尽。他比陆扆入相晚,却又早两年被杀,在位仅8个月。

唐末自中和四年(884年)四月至天复二年(903年)二月,不足19年间或前后相继,或同时在朝,有6位状元位居宰辅,其间只有乾宁四年(897年)五月孙偓罢相至光化二年(899年)正月陆扆入相之间有1年零8个月的空档。6位状元累计居相位20年零3个月。

整个唐代10名状元宰相,累计在位28年零2个月。若去其重复,则有状元掌权的时间仅24年零5个月,占唐代存续时间的8.45%。可见状元掌大权的时间是短暂的。北宋144年间,有状元居执宰之位的时间共95年,约占144年的2/3,两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

唐代状元入相自大历年间常衮始,隔45年至中晚唐之交集中了3个,又隔47年,在唐王朝四分五裂即将灭亡之际又集中了6个。这种分布状况表明,状元有逐渐被重视的趋势,宋、明、清诸朝状元地位的崇高正是这种趋势的延续。

二 人品、业绩与影响

中唐的常衮,史称“清直孤洁,不妄交游”,且长于文辞,被“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尊之为“辞伯”。他在入相之前当过多年翰林学土,已为时所重,与后来也当了宰相的杨炎被并称为“常杨”。他敢于直言,多次上书,屡有建白,对渐受宠幸的宦官鱼朝思多所扼制。曾3次出任知贡举,拒请托,取士以文才为主。人相后,兼太清、太微宫使,又兼崇文馆、弘文馆大学士。共同辅政的杨炎去世后,他一度独掌大权,选拔官吏,抑奔竞,非文学之土不用,杜绝卖官曾爵,为革治弊政、维持纲纪作了不懈的努力。然而他往往矫枉过正,为政有苛细之嫌,在给官员加俸时,亦有专权任意、不够公允之讥,因此《旧唐书》对他颇有微词。《新唐书》执论较为平允,除指出了他为政的功过外,还特别强调了他罢相后,晚年在福建观察使任上广设学校,亲自登坛讲解引导,与文学之士分庭抗礼,因此风气为之一变,每年参与科举竞争的人数与内地相等;死后,闽人一直在学宫设位祭奠等业绩。

他还有不少诗文作品传世,《中国文学家辞典》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均予收录。这位状元可算是有大作为、大影响的,在10名状元宰相中也最出色。

在中晚唐之交任执宰的李程、贾餗、李固言3人也都较为持正,入参大政之前都能积极建言。

李程入仕之初即敢作敢为,任蓝田尉时,迅速处理了10年的滞狱,其政绩为一时之最。后来召为翰林学士,行文出语警拔,为时所称[7]。初入翰林院即力排众议,及时谏止德宗欲随意改变衣装换季时间的决定。任随州刺史时,因政绩突出而赐金紫之服。后来辅佐年幼的敬宗,小皇帝好治宫室,且好畋猎,游乐无度,他总是千方百计加以谏止。又请求设置侍讲学土,以讲求经术来影响幼主。他口才好,诙谐多智,每能于无形中移幼主之意,使归于正。但他是宗室出身,养尊处优而性情疏懒,为翰林学土时,日上八砖方才入朝,人称“八砖学土”;又不讲仪礼,为人简慢随便,因此位虽高而时望不隆。

贾餗文辞华美,机敏而果断,曾担任过知制诰之职。3次出任知贡举,所选士子多至公卿,亦为时人称道。然而性情偏激,每每气凌同辈。在“李牛党争”中,他明显倾向于牛党。他一贯不满于宦官当权,刘蕡的贤良方正对策直指宦官为祸乱根由,他深为叹赏,却既不敢录取,亦不敢奏闻皇上,怕公开得罪宦官,依违搪塞,最后还是死于宦官之手,史称死于非罪,“人多冤之”。

李固言平时为人和易,逢大利害则敢犯颜直谏,当给事中时还曾缴还词头,拒绝草制。任吏部侍郎时,选拔官吏重寒俊而斥奸滑,不畏权势。当宰相后依然如此。他陷入了“李牛党争”,倾向于牛僧孺、李宗阂,并受到李宗闪的援引,进入权力中心较久而屡有起落。晚年,武宗欲伐回鹃,诏令各方镇献财助军,他曾切谏未果,并因此再度被贬。

贾餗、李固言曾同时为相,但两人政治倾向不一。他们虽均与牛党的李宗闵相善,但在对待宦官当权的问题上,两人的做法相反。李训、郑注等谋诛宦官,夺权柄时,排斥了李而保留了贾;李训、郑注事败被杀后,宦官反扑过来,贾被族诛,而李则由地方被内召,再度入相,可见李对宦官是宽纵的。

这3位状元宰相中,只有李程被前述两种文学家辞典收录。从这3人的政绩,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综合来看,当数李程的人生价值最高,李固言次之,贾餗又次之。他们3人又都不如中唐中期的常衮。

唐末,状元入相多起来,却又泥沙俱下,较持正的是孔纬、陆扆、孙偓。崔昭纬以阴谋得势,郑昌图依家族势力受重用,苏检以巴结邀宠,均不足为训。

孔纬毕竟是孔门之裔,未入仕即有才誉。他器识高雅,入仕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多年,扶正去邪,已被人称为“嫉恶如仇”。徙任御史中丞,纠奸发匿,大力振刷,一时风气为之好转。接下 历任户、兵、吏3部侍郎。在当吏部侍郎期间,着重抓荐拔官吏之事,一切秉公办理,从不照顾贵戚权臣,因此被排挤也在所不惜。他是在僖宗被宦官挟持,各大军阀又来争夺,皇上离京东奔西躲,百官不愿扈从的情况下被任命为宰相的。僖宗虽非有为之君,对唐王朝来说,孔纬也算‘受命于危难之际”。尽管局势极为混乱,国家的前途也十分渺茫,他并没有能力予以扭转,但他始终勉力支撑。僖宗依赖他,昭宗也离不了他,因而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较受宠幸,还赐他“持危启运保乂功臣”之号及“恕十死”铁券,不断地给他升官阶、加荣衔。因事被贬几年后,临到暮年又重新任命为相,他因年迈体衰想辞也辞不脱,只得勉强就职治事,终于死在任上。虽然他极力辅佐的都是庸主,也未能收拾残局,其人生价值要打折扣,但他没有象其他重臣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与职权搞割据,对唐王朝是忠贞不二的,其精神有可嘉之处。

陆扆为中唐名臣陆贽之族孙,早年以文才驰名。虽然他因入 仕有“自造天榜,自点状元”的情节,每被人非笑,但他入仕后,史称“勤政爱民,忠直清正”。在朝为官,每临大事,敢于直陈己见。在地方官任上,其治绩也是有声誉的。当了宰相辅之后,千方百计欲削宦官、军阀之权,成效不大而用心颇佳。最突出的还是他的文才。他曾任翰林学士6年之久、为文不假思索而挥翰如飞,且文优理胜,深为同僚宾服。为此,亦被僖宗、昭宗所看重。与陆希声、陆威皆名噪文坛,时号“三陆”。他最后被来全忠所杀,正是由于他声望高而又不肯投靠,有碍其篡夺政权。

陆扆也是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在常衮、李程之上。

孙偓亦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虽未发现他有什么特别值得称的政绩,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过恶。他持身甚谨,史称其“秉性通简,不喜矫饰”。他曾说:“土大夫若真有德行,则不应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己之清彰人之浊。”一向被视为名言。

郑昌图出身于豪门大族,早年行为不检,遭人议论,入仕后未见有什么过人的能力与特别的政绩,而在12年后便挤进了最高权力机构,是不正常的。最后受人裹胁而参与拥立李煴为帝之事,并因此而被杀,作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也说明他并无坚定的立场与应有的操守,死不足惜。

崔昭纬是个阴谋家,一路靠耍阴谋向上爬,人仕8年即位居宰辅;位极人臣也没干什么正事,只是一味地谋私利。欧阳修在《新唐书》中将他列入《好臣传》,毫不冤枉。

苏检不顾廉耻,抛弃原配家室,夤缘巴结,迅速进入高层,没干过像样的事业,他跟崔昭纬一样,均在应唾弃之列。

宋代共有状元宰辅25名,综合观察他们的人品与业绩,较唐代来得整齐,除了留梦炎降元一直被后人轻视而外,其他的都较为持正,没有象崔昭纬这样的奸臣,也没有象郑昌图、苏检这样缺乏应有操守者。这说明唐代科举选材对“德”的要求尚不够严格。

三 一半死于非命

从上文的述叙中,即可看出:10位位至宰辅的状元中便有贾餗、陆扆、郑昌图、崔昭纬、苏检等5人是被杀的。5人中只有崔昭纬罪行累累,被杀不算冤枉。郑昌图有“拥立伪帝”之罪,但他是受人胁迫,处死仍多少有点冤。其余3人全是作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50%的状元宰相被杀,首先集中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唐以后,朝纲颓坏,政局极不稳定,正气日益不敌邪气,上层风险尤大,即使身为宰辅,稍一不慎即有身家性命之虞。仔细分析,不同时期,情形又有不同。常衮处于中唐,朝政只是走下坡路,尚不至太混乱,纲纪尚可勉强维持,因此他虽被 贬,亦能善终。中晚唐之交政局混乱加剧,开始有状元宰辅因在争权夺利中失势而被朝廷所杀。唐末混乱至极,政局翻云覆雨,6位状元宰辅,竟有4位死于非命,占66.67%!仅从这一点看,唐王朝之灭亡已成必然趋势。

其二,唐代的科举出身的人并不被特别重视,状元也如此,只是公布名次时热闹一阵子,进入官场之后就不再有人提起和关注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被杀的状元宰辅,地位虽高却没有足够的行政能力,不能控制局势。特别是郑昌图、崔昭纬、苏检3人,入仕几年间即进入决策层,既没有足够的行政经验,又没有必要的威望与影响,宰辅之位是钻营的来的,颇有些自不量力的味道,其被杀又可以说是自讨的。贾餗跻身执宰之前,已在官场磨练30余年,政治经验应该是有的,但是魄力较小,能量不足,在争权夺利中多半较为被动,又不肯激流勇退,难免不被突然来的政治漩涡所吞没。

宋代,进士的地

诸葛亮和曹操吧,故事比较多

李世民和魏征

要自己找,

要哪个?


历史上有名的宰相排名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二、秦国名相商鞅: 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丞相
问得好,回答你一个问题,百度一个空间服务器满了。

历数各朝丞相,谁能称得上“千古一相”?
至于秦朝的丞相李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多分为两派,一部分认为他对秦朝贡献很大,称得上贤相,但是另一部分觉得他听信了赵高的话,间接导致了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的去世,是个奸臣。个人认为李斯可以算得上一代贤相,在秦始皇刚刚完成天下大业的时候,是李斯一直陪在秦始皇身边帮助他处理了许多政事,也提出了...

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位丞相?
胡惟庸 (四)右丞相胡惟庸:洪武六年到十年(1373-1377),十二年赐死。胡惟庸(?-1380年),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任丞相。后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处死,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连诛几万人。公元...

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李斯,秦朝丞相,亦是法家代表人物,早年师从荀子,学习的是帝王之术,辅佐秦王嬴政,为其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斯为相期间协助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萧何,汉初宰相、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刘邦打下了江山,早期就追随他的萧何可谓是出力奇多,在楚汉...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丞相
1.先秦 姜尚(姜子牙 姜太公 吕尚 吕望) 管仲 苏秦 张仪 伍子胥 2.秦 吕不韦 李斯 赵高 3.汉 萧何 曹参 陈平 周勃 张苍 卫绾 窦婴 田蚡 魏相 丙吉 黄霸 匡衡 王商 张禹 孔光 朱博 邓禹 伏湛 侯霸 蔡茂 ...

东吴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丞相?除了陆逊之外还有谁?
吴末帝天纪三年(279年)升任丞相。天纪四年(280年),西晋伐吴。张悌明知必败,仍与沈莹、诸葛靓率军三万渡江接战,与晋军交战,大败于板桥。诸葛靓率众来迎张悌,张悌不肯逃命,最终战死沙场。作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张悌为了守卫东吴而付出了性命,这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举动。对于东吴历史上的12位...

中国历史上对多少个丞相?忠臣有多少个奸臣有多少个?
魏:华歆、王朗、董昭、陈矫、韩暨、卫臻、高柔、郑冲、钟会、何曾、司马望、司马昭(为丞相,加九锡)、司马炎。吴:孙邵[3] ,顾雍,陆逊,步骘,孙峻,孙綝,濮阳兴,陆凯,张悌。晋 贾充,裴秀,石苞,何曾,荀勖,卫罐,杨骏,张华,王戎,王导,何充,蔡谟,桓温,谢安,司马孚,司马亮,司马...

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历史上的丞相大多都是才华出众之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十大丞相都能有谁。首先我觉得,管仲应该算得上。管仲极富才华。管仲在齐国为相期间,他在齐国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他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外交方针,使得齐国国力大大增强,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所以我觉得管仲算得上是一位。李斯也可以算得上吗?李斯...

秦国历史上的丞相有哪些﹖
秦国历史上的丞相有百里奚, 蹇叔,李斯、吕不韦、 商鞅 ,张仪, 等等。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字通古。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师从荀子,他和师弟韩非之间的故事,让小编想起庞涓和孙膑。然而,韩非和孙膑却是两个结局。李斯上《谏逐客书》,被秦始皇采纳,保证了山东六国的精英士人,没有东流...

海淀区19496953685: 北宋四个宰相的故事有个小故事 是说北宋有四个才子在一个亭子里还是寺庙里谈论古今,说谁能当上宰相,最后四个人都当上宰相了!其中有一个是王安石!... -
步丽鼻舒:[答案] 北宋时,扬州依靠水运依然是商业都会和经济重镇.因此,被任命在扬州做太守的官员也多为学识渊博之人,他们在扬州历史上形成了奇特的文章太守现象,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四相簪花”的故事. 相传北宋年间韩琦在扬州任职期间,官...

海淀区19496953685: 古代宰相与皇帝争权的小故事 -
步丽鼻舒: 总体上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消弱,最后被取消. 1、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了正规的丞相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既是国务总官,又是皇帝家务总管.同时设立御使大夫为...

海淀区19496953685: 历史上丞相专权的事例有什么? -
步丽鼻舒: 秦朝:李斯 东汉末年:曹操 西汉末年:王莽 司马氏 明朝:胡惟庸,严嵩,唐朝杨国忠、李林辅 这里张居正虽然说也有专权,不过他还算是正面人物,从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还有太多了..没法一一列举

海淀区19496953685: 古代有哪些贤相? -
步丽鼻舒: 一、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

海淀区19496953685: 在中国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丞相/宰相?
步丽鼻舒: 李斯 继吕不韦之后确立了中国延续1300余年的宰相制度,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宰相,属于开拓性人物. 诸葛亮 以一人之力支撑蜀国20余年. 王猛 与诸葛亮同谥号“武侯”.在五胡乱华的动荡下为保存北方汉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柬之 结束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统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做下了统治者更换的基础. 张居正 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张居正以内阁首辅的职位,实际上行使着宰相的职权.他为明朝注入了些许生机.

海淀区19496953685: 历史上所有的左丞相?
步丽鼻舒: 丞相是秦朝发明的,可丞相当时只有一位的,到后来汉朝建立才分为左右丞相,当过左丞相有萧何,陈平 三国时期魏国的司马懿,唐朝的房玄龄 杜如晦 张之柬 狄仁杰 宋朝的赵普 明朝的胡庸唯 后来就没了.

海淀区19496953685: 历史上著名的丞相都有哪些 -
步丽鼻舒: 1、才高其天 谋深如海--秦相 李斯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一...

海淀区19496953685: 谁知道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位丞相,麻烦告知 -
步丽鼻舒: 1..姜子牙.八十岁出仕,辅佐西周三代君主,奠定周朝8百载基业. 2.蜀汉丞相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隆中对揭示天下三分. 3.魏征.字玄成,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 4.管仲.又名夷吾、敬...

海淀区19496953685: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
步丽鼻舒: 躬耕南阳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