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文化

作者&投稿:锻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世纪在欧洲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二。
中世纪(Middle Ages ;约395~1500)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三。此间欧洲重要历史事件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九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源本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九百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们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十四世纪末与十五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十六与十七世纪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们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十七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十九世纪初, 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负面一边倒的趋势。它给出了一幅祥和的图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时也回应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浪漫主义者对待“黑暗时期”的观点,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庆祝那个时期文化活动与节日中,通过所展示出来的风俗与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义运动后的十九世纪下半个世纪,考古学取的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六二五年代的萨顿骺(Sutton Hoo)宝窟,以及中世纪研究的著名学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发现,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二战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写道:“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有一个类似的运动,即便它不是那么广传。 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四一零年(或四五五年)到公元七五四(或八零零年)这段欧洲历史。 历史 随着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相继出现了一批蛮族国家。先后有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盎格鲁·萨可逊等王国建立。王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盎格鲁·萨可逊、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比较长。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梵蒂冈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不断的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巴伐利亚和萨可逊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并建立了封建采邑制。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最盛,吞并了伦巴德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经国家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现代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疆域就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底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 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约翰(无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门·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贵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梵蒂冈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德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利和地方诸侯平等。这个特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其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原因。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德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兰,教皇为其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全盛时领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岛,捷克、瑞士、爱沙尼亚、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个城市联合抵抗(即伦巴第联盟),并被打败。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溺水而死,占领区也纷纷独立。 文化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 - 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在德国宗教改革后,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是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 经济 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发生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工场手工业也使进行战争的武器产生了飞跃,火炮和毛瑟枪

先提欧洲中世纪的艺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时期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很多人认为,中世纪的艺术是种宗教艺术,也是一种黑暗的、野蛮的艺术。这我不同意,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世纪的艺术并非“黑暗艺术”,而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而已。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因此,也有人将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但是,中世纪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却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简单来说,欧洲中世纪的艺术以表达宗教戒律为中心,包括神学、禁欲主义….总而言之,欧洲中世纪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古怪,不够自然和谐。


相比之下文艺复兴的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现实与人文。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这时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为主,许多评论说是借宗教作为盾牌。我反对这种说法,对西方世界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在西方是占据着他们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归根究底可以说是一种人的宗教艺术,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会的宗教艺术。这一点要首先明确。

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这是比较而言最显著的特征了吧……)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1. 475年至1450年--中世纪

中世纪(即从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封建社会建立开始,至文艺复兴以前的一段"黑暗"时代)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和一切艺术的是基督教。那时唯一合法的、正统的音乐形式是起源于四、五世纪的圣咏(chant),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格里高利圣咏和更古老的安布罗西圣咏(后者至今仍在米兰的教堂中使用)。这种纯粹宗教用途的音乐只限于在教堂中由唱诗班演唱,没有乐器伴奏,是纯粹的单音音乐(不分声部,大家都唱一样的旋律),分为利底亚、弗里几亚等四种调式及其变格调式。一开始欧洲还没有合适的记谱法,只能采取口耳相传的方法记录流传音乐文献。后来最早的记谱法"纽姆谱"发展出来,但只能用简单的线条暗示音的长短高低。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音乐除了宗教音乐与其它艺术一样遭到压制,但在虔诚的宗教信仰激励下音乐家们(那时都是教士)创造了不少优秀的圣咏精品,难怪前几年有一张圣咏唱片(由西班牙一个修道院的修士演唱)在Bill Board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数月之久。单声的声咏后来开始在旋律线下方四度加上平行的旋律线,形成了最早的和声。

2.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罗马教庭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挫败,威信与势开始衰落;同时欧洲一些地区如意大利日益繁荣的贸易和手工业造就了最早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批的市民。他们迫切要求有为自服务的艺术形式,反对教会的束缚,宣扬以人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人文主义,在文学、建筑、美术也包括音乐 域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起始于1450年左右。那时一批有才华的音乐家云集在勃艮第(相当于今天法国北部、比利时一代)宫廷,显示出一派歌乐升平的气象,被称为“法兰德斯乐派”。此时音乐家们主要使用一些日益改进的弦乐器如诗琴,音乐内容开始涉及世俗生活,记谱已经使用点线组合的形式,称的上是今天五线谱的鼻祖,到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线、五线谱记谱,教会调式逐步解体,大-小调体系逐渐形成。
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一个重大事件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人人皆可凭借虔诚信仰与上帝相通。路德创造了众赞歌这一群众化的音乐形式,由教徒在礼拜仪式上自行演唱。同时,罗马教庭为了对抗宗教改革,力图强化圣咏在宗教音乐中的统治地位。帕莱斯特里那发展了织体复杂的多声部圣咏,把这一体裁推向了发展的高峰。
  在16世纪后期,中世纪的调式音乐逐渐进化成以大小调为基础的调性音乐;人文主义者也发出了“与对位法战斗”的呼喊,单声音乐随著古希腊和罗马衰亡而消失1000年后再次回到了历史舞台上。

3. 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

巴罗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在这150年的历程中,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精华区在下的拙作《巴罗克实况》,在此不加赘述。

4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即由多个并行发展的旋律线交织成复杂的织体作曲手法)后继无人,早在此二十年前欧洲乐风就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即旋律+和弦的作曲手法)。
在这个时代大显身手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交响乐之父)、莫 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在欧洲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中,欧洲音乐的主题从延续近千年对神的虔诚转移到对理性的崇尚上来,使得古典时期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5. 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

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此时的欧洲文化正经受浪主义潮流的洗礼。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为抒发自我感情的手段,作品中现出他们内心中丰富复杂的感情。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一大批演奏家,如帕格尼、李斯特等,多以辉煌的炫技手法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十九世纪中后期随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一些民族国家开始有了用自己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的音乐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强力集团等,可称之为族乐派。

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

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派或有相通之处--都十分注重色彩(尽管音色彩和颜料的色彩不同)和外界景象在艺术家本人心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此派的代表人物。

7. 20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方向多元化。影响较大的有本世纪初勋伯格的十二音体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等。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彻底废弃了统治欧洲 音乐近400年的调性体系,十二个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体系为他的弟子贝尔格所继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在调性方面采用多调,并不象勋伯格的无调性走的那样远。
20世纪特别是战后西方音乐发展流派众多,如无声音乐、噪声音乐、微分音乐等,电子合成器等新的技术手段更为标新立异的音乐家们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乐发展潮流日益多元化,不象以前可以冠以“xx时代”。

也许叙述过去的一千年音乐的发展容易,预测这一千年音乐的发展趋势确实困难。人类的听觉艺术--音乐将何去何从?我们所能做的,不仅只有在有生之年拭目以待,也许我们的某种思潮,会将音乐的潮流引向一个新的地方……
参考书:《西洋文化史纲要 》

中世纪文化的实质是宗教神学文化,又主要表现为上帝文化.上帝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天国主义文化和来世主义文化,第二是超验主义文化和神权主义文化,这两个层面的文化又构成了禁欲主义文化.在上帝文化的两个层面中,前者表现为对现世主义的否定,后者表现为对人文主义的否定,二者合而为一共同构成了禁欲主义文化.上帝文化通过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完成了对人类生命的控制,束缚了人的全面发展,也阻碍了文化的全面发展.

要深入研究中世纪的文化特征,就离不开研究宗教文化。中世纪的文化实质上主要表现为宗教神学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中世纪的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当时鼓吹君权神授、来世主义、禁欲主义、要人们抛弃世俗,否定现实。文艺,是用来宣传宗教教义,现世全是隐喻来世。基督教文化说到底,其本质是上帝文化,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超验主义文化→神权主义文化
上帝文化 禁欲主义文化
天国主义文化→来世主义文化

所谓上帝文化,是指中世纪文化主要是围绕着上帝而创造的,上帝为万物之源,从大自然到人工各种产品,无不是上帝的杰作,这是中世纪宗教文化的本质特征。
超验主义文化,是指宗教文化对上帝的超验性所建构的各种宗教学说。在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徒总是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证明上帝的真善美。实际上,上帝的存在即使在主观上是可以证明的,但在客观上又是超验的,是超出经验认识范围的、虚幻的观念存在物,因而任何人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神权主义文化是对人文主义文化的否定,即中世纪的神权至上所建构的宗教神学文化。其表现为宗教神学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神权大于皇权;宗教建筑、宗教音乐、宗教绘画、宗教文学等凌驾于世俗艺术之上;甚至连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体现出神权主义特征,如“七艺”中的前三艺是文法、修辞和逻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后四艺是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其中把算术中的“l”解释为唯一的神;“2”指耶稣基督具有神性和人性两种性格;“3”指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4”指四个福音传道者。中世纪的科学文化都成了神的奴婢,由此可见一斑。
天国主义文化是指基督教对理想天国虚幻的建构及人们对理想天国信仰与追求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等宗教文化。耶稣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一是现世王国;二是理想天国。现世王国是罪恶的,理想天国是纯洁的。天主教会的《要理大全》描绘了天堂极乐世界,天堂里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音乐,每一感官都有相称的福乐。因而,基督教徒总是把天国看成是人们理想生活的神圣境界,是一种快乐的未来社会。
来世主义文化就是在天国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必然产物。既然天国如此美好,现世如此罪恶,那么活着就是要受罪,人的一生就是奔向天国的旅程,把一切幸福的希望都寄托于来世的天国之中。来世主义本质上是对现世主义的怀疑与否定。与天国文化相联系,来世主义能够给受苦受难的教徒以一定程度的精神奇托与安慰,尽管这种寄托与安慰是虚幻的花朵。
通过上述四种文化分析,超验主义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主要表现为以想象为翅膀的逻辑思维,其思维结果必然是建构一套完整的宗教神权组织,从而走向神权主义文化;天国主义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主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想象、形象思维为主导,其思维结果是建构了一个虚幻的理想天国,并导致人们对来世主义的信仰。神权主义文化与来世主义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表现为对人文主义文化的否定;后者表现为对现世主义文化的否定。二者形式不同,但又合而为一,共同构成了禁欲主义文化。也就是说,为了超验的上帝,为了忠实于神权主义,为了理想的天国,为了来世的幸福.也为了救赎原罪,人活着就要禁欲,就是要扼制、束缚甚至扭曲了人类生命正常的各种需要,来完成受苦受难的生命之旅。由此观之,上帝文化正是通过上帝、神权、天国和来世,通过禁欲,完成了对人类的控制。究其实质,上帝文化就是一种禁欲主义文化。
纵观中世纪的文化历程,上述这些文化特征既与中世纪落后的生产力和落后生产方式相关联,是中世纪历史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文化表现,又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世纪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也抑制先进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状况到了中世纪后期,才终于有了较大的改观:在上帝文化内部孕育了一批对上帝文化的离经叛道者;在超验主义文化中滋生了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在神权主义文化中发出了人文主义的呐喊;在天国主义文化和来世主义文化中张扬了现世主义的生命;在禁欲主义文化中讴歌了人情和尘世的美好。……历史以长期的沉寂和曲折,终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阶段,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有它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的文化结构.它包含着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从美学角度来看,中世纪文化的审美与反审美并存;艺术与反艺术同在。它以神秘象征的艺术特征,去歌颂上帝及其理想天国,成为中世纪文艺美学的重要内涵。


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介绍
1、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2、“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

14至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
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发展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艺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

求欧洲文化、革命和大纪事一览表
欧洲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欧和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爱琴文明,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国家兴起,逐渐发展成一个囊括半个欧洲(大不列颠群岛至多瑙河口一线以南)及北非、西亚在内的庞大帝国,而意...

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文化生活对现今的欧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_百 ...
语言的隔阂、文化普及和学校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宗教的多样性、每种宗教与政治当局之间的关系之性质、同一国家之内地方主义的表现,这些都在很多地方有利于突出艺术和文学创作方面、普遍的文化生活方面的多样性状况。事实上,在1900年,组成欧洲的各个国家生活在十分不同的政治体制之下,这些体制是漫长的历史的...

20-21世纪欧洲现代音乐文化?
20世纪初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之后出现的浪漫主义乐派,主要有两种,舒伯特和柏辽兹,到20世纪中期由李斯特,瓦格纳推向顶峰 还有以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等的民族乐派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为代表的晚期浪漫主义 还有以德彪西,拉威尔为代表的法国印象派 ...

欧洲是如何从古希腊时期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的?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欧洲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包括罗马帝国的建立和衰落、中世纪的宗教冲突和战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复先等。浪漫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欧洲文化多元化的标志。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了对自然、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

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文化和商业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都为新型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二:新航路开辟。影响:1.方便了人口的迁徙,形成新的民族,如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形成了。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种的流动,如非洲的咖啡、亚洲的茶叶传到了欧洲。3.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与交流。

18世纪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是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这场大潮里,涌现出了许多或大或小的思想家,他们都鼓励运用理性或者理智,让人民以及人类社会“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是启蒙运动的实质。而在理性的运用方面,...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有哪些文化上的大事
文艺复兴,欧洲特定历史时期,是指十三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中世纪末期,随着奥斯曼对东...

中国与欧洲在16世纪有哪些文化碰撞与交流?
当时的中国与欧洲在贸易文化上,交往较为密切,也影响了彼此。当时中国向欧洲出口陶瓷、丝织品这类商品,而在欧洲陶瓷逐渐有了市场,但是供不应求,所以就成了有钱人和有身份的人的象征。在艺术方面,中国和欧洲都对彼此产生了影响。16世纪欧洲经通过航海去到世界上各地进行贸易或者殖民,还有就是传播...

麻章区13281967477: 中世纪文化在西方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禄种人参:[答案] 中世纪是西欧历史上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时期,对西欧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中世纪在历史上主要起到了对西方文明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和沿袭了古典文化,并将外来文化、古典文化和自身的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加以融合;另一方面它影...

麻章区13281967477: 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禄种人参: 中世纪文化的实质是宗教神学文化,又主要表现为上帝文化.上帝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天国主义文化和来世主义文化,第二是超验主义文化和神权主义文化,这两个...

麻章区13281967477: 中世纪时欧洲社会的思想文化状况是怎样的?他有什么影响? -
禄种人参: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 ――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麻章区13281967477: 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 -
禄种人参: 一、 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 毫无疑问,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

麻章区13281967477: 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是什么样的关系? -
禄种人参: 先提欧洲中世纪的艺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时...

麻章区13281967477: 回顾欧洲中世纪史,说说西、中、欧、东欧(包括俄罗斯)的文明各有什?
禄种人参: 欧洲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欧洲就出现了巨石文化,现在还留有欧洲巨石建筑遗迹.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人的祖先就定居在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它也成为了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并且逐渐发展出城邦文化.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并曾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过后,古希腊走向衰落.

麻章区13281967477: 欧洲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生活及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禄种人参: 哈哈,楼上在讲笑话呢.以前很多学者把中世纪描述成一潭死水,愚昧,迷信,战乱,饥饿,瘟疫横行的黑暗年代,现在基本没有这个提法了,倒是有很多天主教学者把中世纪说成人们虔诚友爱,安享田园生活的年代.不管怎么说,欧洲中世纪经济封闭,基督教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后期文艺复兴的潜流暗潮涌动,这些是毋庸置疑的.

麻章区13281967477: 欧洲中世纪是什么状况 -
禄种人参: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日尔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麻章区13281967477: 中世纪的西欧文学特点很急!请教高手 -
禄种人参:[答案] 第一: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入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有些文学作品公开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