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人物鉴赏分析?

作者&投稿:钭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便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在这些英雄中,有贬有褒,对他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便是魏的丞相——曹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更是主张“亲刘贬曹”,把曹操写的奸诈狡猾、无恶不作。但是,在我眼中曹操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汉末时期,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董卓、吕布、袁绍等一干狼豺虎豹更加使老百姓民不聊生。此刻,平时那些所谓英雄或默不出声或献媚与袁绍等人。而曹操,一个小小的宦官之子却抱着为天下除害、国家分忧的宏伟大志,到处招兵,搜寻人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大破袁绍,使对方溃不成军,无力反击。难怪后来曹操曾说过:“这天下若不是我曹孟德,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啊!”
曹操不但有勇、有志,而且有谋。董卓当权时期,败坏纲纪。曹操便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气不下于荆轲,行刺失败时,董卓怀疑他,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变星夜飞离京城。“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不正是说明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吗?
曹操爱人才是自古有名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进入持久战,两方都暗自不动,曹方粮草就要耗尽,士兵们士气低落。这时,袁绍的某士徐攸因不满袁绍而投奔曹操,据《三国演义》的记载:“操跣足而出。”“跣足”就是光着脚的意思,且不说曹操的用意如何,他的样子,就足够让人明白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
曹操曾请求许邵给自己做一评价,许邵便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的,曹操是一个奸雄,但也是一个强人,他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出现,正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选择。

刘备一个字“隐”,曹操一个字“扬”,刘备什么事情表面上都是依附别人实际上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但《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问天下谁是英雄,刘备却回答他人(袁术),(袁绍),(孙策)等人,试问那一个人不会承认自己是个英雄呢?恐怕是心口不一吧。曹操重点突出“扬”,“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曹操借题发挥天下之间的风云人物,每当刘备提出一人,都被曹操寥寥简略的评价一一驳回,针针见血。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官爵至魏王、丞相、冀州牧。魏国的缔造者和奠基者。中华民族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庙号“魏太祖”。
巍巍中华,漫漫长河。伟大人物,晖同日月。他们叱咤风云,挥鞭断流。距今约1800年前的魏武帝曹操,正是这样一位中华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长达400多年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它上承一统秦汉,下启盛世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期。
曹操对这一时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首先,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呼唤一位能力挽狂澜,统一中国的人,曹操顺应时代的号召,以其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统一了三分之二的中国,为以后西晋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他为扭转东汉自党锢之乱以来士大夫阶层颓废的风气,率先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略,此方针虽未被这一时期的大多数统治者采纳,但间接的影响了以后选官制度的改革——从察举制向科举制的过度;其三,他开创了建安文坛,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一般说,曹操主要有六大功绩:一,定鼎许都,保卫汉朝;二,大兴屯田,发展经济;三,驰骋中原,降伏河西;四,致届官渡,统一华北;五,审时度势,虚国远征;六,突破世俗,唯才是举。
曹操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政绩,得益于他颁布的三项措施:
第一,“奉天子以令不臣”。虽然当时的汉朝已名存实亡,但毕竟还拥有精神权威。曹操非常清楚这一点,“首启戎行”,占有了政治上的天时,为以后战胜政敌赢得主动权。
第二,“修耕植,蓄军资”。由于战争破坏,加之自然灾害,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大片耕地荒芜,生产遭到空前破坏。据史料记载,就连袁绍、袁术这样跨州连郡的大军阀都靠劫掠来维持军粮,可想粮食之缺。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所以自打他定都许城之后,将荒芜的农田收归国有,组织屯田机构,招募流民,投入粮食生产。《三国志》载曰:“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第三,“唯才是举”,三发求贤令。他不计门第,不凭资力,不分亲仇,并以朝廷为号召,招揽天下才俊,使当时的智勇之士归之如流水,成为一项统治资本。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虽然拥有如此杰出的才能,造就了如此伟大的功绩,但终究有两项过失:他不惜一切代价提拔人才,有时表现的很极端,为了得到治国用兵之才,甚至连起码的礼义廉耻也不顾。诚然,在东汉末年那段特殊的历史时代,制定这样的规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况且以曹操的干练,也不致产生严重后果。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扭转颓废的精神风貌,反而变本加厉。它使得人们为了追名逐利,都不顾廉耻。礼教原本是一个精神堤防,这一堤防一旦冲破,便造成了世风横流泛滥。以后的晋武帝时期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更是疯狂的奢靡。
曹操造成的第二个隐患就是对待内迁的各民族上。建安十二年,曹操北破乌桓,将东胡各少数民族迁徙到河北地区;对北方的匈奴,则将他们安置在并州,分五部加以统治。这对促进民族融合,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这些民族仍保留他们争强好斗的习俗,又习得汉人的政治与军事韬略,一旦中原有变,便挥鞭南下,对都城造成直接威胁。
但曹操毕竟是功勋卓著,瑕不掩瑜。他虽对造成以上后果,但他的出发点是积极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过失横加指责曹操。

  曹操人物赏析
  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在我看来.其能力全方位覆盖,政治、军事、内政、智慧、胆识、诗词歌赋……综合能力在同时代无出其右者。曹操年轻之时便胸怀天下,希望可以作为一位治世之能臣来报效国家。但现实的黑暗让曹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几年的官场沉浮让曹操看透了所谓的大汉王朝、看透了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于是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这个世界。一个乱世之奸雄就此诞生。这是曹操的无奈,也是英雄的悲哀。但是这个时代,却因为这一意料之中的转变而注定要大放异彩。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剧性的人物。
  曹操出身宦官,在士族阶级中格外令人瞧不起。曹操五短身材、相貌猥琐,这在那个以貌取人的年代同样备受冷落,但曹操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这肯定不仅仅是因为曹操出色的个人能力,还由于曹操拥有同样出色的魅力。曹操曾三下求贤令,摒弃了自汉以来一直捧行的所谓“德行”、“孝廉”之类的选材标准,公然打出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这种招聘广告,意在招揽到“盗嫂受金”的同时能够“六出奇计”的人才。此外,曹操深谙领导艺术,懂得使用诸如哭典韦之赏和苦郭嘉之打这类不按套路出牌的方法来引导手下的人才,使其能更加努力地做事。正因为如此,魏国拥有比吴蜀两国都要庞大的智囊团和打手队。“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就现在社会来说真正喜欢曹操的和盲目喜欢曹操的人,都是在曹操身上找到了自己没有达到或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和精神层次。个人认为曹操的形象中有几点符合当今社会:
  1.奸诈--当今社会尔虞我诈必不可少虽不能及害人之为,但及防人之用
  2.多疑--现在什么事情都要多多思考一棋走错,满盘皆啰嗦,万事多想多听多看
  3.聪明--现在社会不聪明就是被淘汰的前兆。
  4.霸气--这个是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哎~没钱没权..想霸气?难,社会的压制,百姓的权利丧失都是构成“霸气”在人心中一种渴望的原因
  5.成功--虽然他最后没有真的成功但是他的人生也确实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虽然曹家没有司马家成功但是又有几个人看重司马家.....
  这就是多数人喜欢曹操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很重要的,曹操不是出自高官之后,只是一个太监的养孙..虽不是庶民,但是也高不到那里去,后来靠才学当了个小官又因为刺杀董卓不成逃跑后成大事。这是一种现在社会中年轻人达不到的渴望,没有有权或有钱的父辈想成事难,想当官难,就算当了官发现上级领导不正,反抗难,反抗了跑?难跑了再成大事..难!所以对曹操的喜欢可以分成敬佩崇拜羡慕!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计谋的人,他虽然是非常的奸诈狡猾,但是他的实力也是不可轻视的,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还是要数那次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袁绍的几万兵马,毁灭的只剩下几百来个人乐,并且曹操自己也没有花多大的功夫,这可只是个奇迹呀。曹操这个人还是非常求贤若渴的那种人.
  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君主。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ó)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谓的邺下文学集团。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


结合事迹分析操曹的人物形象
爱憎清楚.在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

曹操 人物评论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

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就是曹操了。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

对于曹操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聪明干练、机智勇敢,以及敢作敢为、的老练和成熟。第一回作者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紧接着,他通过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冲锋陷阵,建立了功勋,谋取了功名,并在以雷厉...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操叫取刀来,截去其九指,曰:‘一发截了,叫你为誓!’平曰:‘尚有口可以吞贼,有舌可以骂贼。’操令割其舌。”后吉平撞阶而死。曹操削其指,割其舌,打得其皮开肉裂,真是令人目不忍睹。3、冷酷无情。荀彧是曹操的谋士,跟随其二十多年,给曹操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大到纵论时...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1000字以上)
故事一:曹操有一次把关羽给困到了山顶上,当时的关羽和刘备张飞失散,所以只好归降曹操,他便提出了要求,可是曹操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并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招待关羽,可是关羽还是坚持着如果找到刘备张飞就立即辞别曹操去找他们两个,曹操非但没有生气,还夸关羽是非常的有忠义的,但是最终关羽...

求曹操的人物分析评价 ?
这次的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曹操的要求:“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在这里也让人感觉到了曹操的猜忌、狠毒、阴险。3、多疑与狂妄。曹操总是运用权奸巧诈来消除自己不喜欢的人,主要的原因还表现在曹操生性太多疑了,他总是认为别人要谋害他,睡觉都要编出个“梦中杀人”的事来保护自己,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都会多留个心眼。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
像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刘备、忠义双全,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以及接下来我要重点分析的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曹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塑造,一是因为受封建正统思想的约束,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民间...

曹操的人物分析 50-100字
下面,笔者就从曹操性格的多元化、前后两期曹操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三个方面,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一.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给他作结论。“奸诈...

壶关县15929863116: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500字左右的 字数不能多很多也不能少很多呐 -
高荷先必: 曹操有奸诈的一面,仗义的一面,还有悲悯的一面,柔情的一面,坦诚的一面,正直的一面,很多面.这样看,曹操的脸,应该是各种颜色都有.或者说,有许多张不同颜色的脸,但又张张都是曹操的.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也只会出现在曹...

壶关县15929863116: 求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性格分析 500 - 600字 急. -
高荷先必: 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二、奸诈.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三、...

壶关县15929863116: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2000字 -
高荷先必: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计谋的人,他虽然是非常的奸诈狡猾,但是他的实力也是不可轻视的,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还是要数那次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袁绍的几万兵马,毁灭的只剩下几百来个人乐,并且曹操自己也没有花多大的功夫,这可只是个奇迹...

壶关县15929863116: 曹操的人物点评 -
高荷先必: 曹操优点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机智,有识人之能,心胸宽广.缺点:奸诈,狡猾

壶关县15929863116: 简析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
高荷先必: 世之骁雄,年轻是也很正气,在实力弱小的时候也敢行刺董卓 中年时期笼络天下英才,得郭嘉这样的绝世奇才(个人评价),有勇有谋,10万大军与袁绍70万大军大战(好像是这数) 年老后为人奸诈,多疑,修铜雀台揽大权享晚年 评价他我想应该从多个时期评价

壶关县15929863116: 该怎样评价曹操这一人物?
高荷先必: 曹操之客观评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曹操是谈三国的时候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 在大家的眼中,十有八九都会认为他是奸雄,狡猾奸诈,谋朝篡位,而最令人发指的是...

壶关县15929863116: 如何正确的评价曹操 -
高荷先必: 纵观历史风去人物,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物有曹操的形象那么复杂,那么失真和具有争议.在很长一个时期,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其实人们说的曹操只是文学作品中...

壶关县15929863116: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解,还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
高荷先必: 梗概:袁术因拿了玉玺便自称为王,后遭各路人马所杀.使得袁术大败,而曹操便开始大举吞灭地盘.使人以发传世三军曰:“宰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赏析:这里使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曹操的阴险、狡诈的特点,充分的凸显出了曹操的奸雄的特点.赏析:只见曹操喊道:“我本因死,但死后无人统领,便割发.”

壶关县15929863116: 读完《三国演义》对曹操的人物评价 他是个怎样的人? -
高荷先必: 曹操是魏武帝,也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人家都认为曹操很奸诈,但我认为这却是他的聪明之处,令我佩服的.他在逃避追杀时住进了吕伯奢家里,听见了磨刀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因而起了自卫心理...

壶关县15929863116: 怎么客观评价三国中的曹操 -
高荷先必: 曹操是乱世中的一代枭雄,在乱世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也是个很多疑的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甚至因为多疑能杀死身边大将,但是也是一个惜才之人,几次招募关羽,给与丰厚的奖赏和爵位. 从曹操本身来说他也是一代文学大师,精通音律善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间疾苦,父子三人推动下形成了“建安风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