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要求概括

作者&投稿:犁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母亲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献之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拓展资料: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
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王献之的 父亲王羲之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王献之受父亲的影响白幼爱好书法,他见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临摹他的字,真是羡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书法家.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父亲,您的字为何写得那样好?”王羲之笑了笑,说:“你要想知道秘诀的话,明天早上到院子来.” 第二天,王献之早早地来到了院子中,发现父亲早已在那练字了,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院子里那十八缸水说:“书法没有秘诀,只要你写完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会写好了.”王献之深受启发,便夜以继日地练字.转眼一年又一年,当他写完这十八缸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了.\x0d望采纳!

相传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王献之认为自己的书法已经写得很好了。于是他便跑去问父亲:“我现在的水平只要再练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回答,在一旁的母亲摇着头说还差远了。

王献之于是又问:“那五年总可以了吧。”结果母亲仍旧是摇头,献之终于急了,问究竟要多久才能练好字,他的父亲便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里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许你的字就会练好了。

于是王献之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书法,这一练就是五年。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给父亲看,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在他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献之见父亲没有说话,闷闷不乐地带着作品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很久之后,说道:“我儿练了这么久的字,只有这一点像你的父亲。”

献之一看,母亲指的那一点竟然就是父亲刚才加上去的那一点。献之顿时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不知经过了多长的时间,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扩展资料

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王献之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王献之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

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王献之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献之



相传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专心致志练习书法的王献之背后,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笔,结果因为献之抓笔套牢固,王羲之没有拔掉。于是王羲之便称赞自己的儿子将来必成大器。

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王献之子认为他的书法已经写得很好了。于是他便跑去问父亲:“我现在的水平只要再练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回答,在一旁的母亲摇着头说还差远了。

献之于是又问那五年总可以了吧。结果母亲仍旧是遥遥头,献之终于急了,问究竟要多久才能练好字,他的父亲便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里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许你的字就会练好了。

于是王献之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书法,这一练就是五年。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给父亲看,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在他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献之见父亲没有说话,闷闷不乐地带着作品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很久之后,说道:“我儿练了这么久的字,只有这一点像你的父亲。”

献之一看,母亲指的那一点竟然就是父亲刚才加上去的那一点。献之顿时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不知经过了多长的时间,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扩展资料: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王献之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子敬(王献之字)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生气不已,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看不起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为伍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献之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然后叫顾辟疆派人把他送到门外,对被轰出来的事情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献之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爱练字,那个人就是王献之。一天,王献之想写一个太字,可刚好用完了水缸里的水,王献之立刻跑到父亲王羲之的书房,让父亲点上太字的那一点。王献之把太字递给母亲看,母亲夸他写得非常好,只有一点似羲之。王献之这才知道自己写的字和父亲比起来,相差还很远哪。从那时候开始,王献之练字就更认真了。

王献之是著名的书法家,这人人都知道,可他是怎样努力钻研书法这门艺术的呢?王献之练字时不仅琢磨字的每一个支架的结构,而且非常的专心致志。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王献之不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字的支架结构,而是一会儿写两个大字,一会儿又翻一翻书法字贴,一会儿站起来走一走。这样王献之会成为一代书法家吗?正因为王献之有了这种专心致志的毅力,他才能成功!看一看其它著名的科学家,哪个不是像王献之那样?所以呀,要获得成功,就得有像王献之这样有恒心。

第二,王献之所以那么爱书法,这跟他的兴趣分不开的,就比如说我吧,非常喜欢画画,这也是我的兴趣和我的爱好!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爱做的事情,就要全身心投入的去做,这样能在从中找到极大的快乐。不要像有一些人,就想着玩,一到写字的时候,人的头都要炸了。王献之也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他就这么爱好写字呢?人们都说王献之跟王羲之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人。王羲之在一次练书法时,错把妻子送来的馒头蘸在了墨汁上,还不停的夸赞它好吃……有一次,王献之取过仆人手中的一把芦苇扫帚,蘸着泥水在墙壁上写了起来,自己也不知道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非常的好写,比起毛笔来是松软多了……后来,王献之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为与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


如皋市19469214104: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要求概括 -
坚柴吗替: 相传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专心致志练习书法的王献之背后,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笔,结果因为献之抓笔套牢固,王羲之没有拔掉.于是王羲之便称赞...

如皋市19469214104: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谢谢! -
坚柴吗替:[答案] 王献之的 父亲王羲之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王献之受父亲的影响白幼爱好书法,他见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临摹他的字,真是羡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书法家.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

如皋市19469214104: 王献之的故事缩略一点,最好不超过100字 -
坚柴吗替:[答案]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

如皋市1946921410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的秘诀 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进步很快.一天,他认真地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在“大”... -
坚柴吗替:[答案] 2.近义词:全神贯注,连忙;反义词:矮小,马虎3.(1)九牛二虎之力,随手一笔(2)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如皋市19469214104: 介绍一位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
坚柴吗替: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尤克勤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

如皋市19469214104: 讲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100字. -
坚柴吗替: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

如皋市19469214104: 简单介绍一位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
坚柴吗替:[答案] 十八缸水 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便问王羲之,希望王羲之能告诉他写字的秘诀.王羲之听了,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 王献之听...

如皋市19469214104: 事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和他相似,但不同. -
坚柴吗替: “但不同”是什么意思?如不对我还有,告诉我再写给你. 1、《一字千金》 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年三十,有位中年男子在扬州街头徘徊,谁呢?原来是王献之,到此扬州寻访名碑!转眼月余.一想该回家了,而钱袋已空空无也!肚中已是饥肠...

如皋市19469214104: 王献之是怎么练字的用一句话描述出来 -
坚柴吗替:[答案] 默习十八缸,苦练数年书

如皋市19469214104: 王献之练字方法是( ).他的字具有( )和( )的特点.你还知道那些书法名家的故事?他们的书法有何风格? -
坚柴吗替:[答案] 问题一:王献之练字方法——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相关故事: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王献之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好书法,但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开始时,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