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吴国将领的 【简短】 事迹

作者&投稿:许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吴国有名的人物~

1、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吴国重臣。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
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

2、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3、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4、诸葛直(?——231年),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奉孙权的命令和卫温渡海到夷洲(今台湾)。返回东吴后,孙权认为他们二人无功而返,把他们处死。卫温和诸葛直等人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并开发台湾的中国人。
5、卫温 (?——231年),三国时东吴将领,曾任将军职。230年(黄龙二年),东吴皇帝孙权命他与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台湾)、亶州。虽未找到亶州,却在台湾停留近一年。回来后,以“违诏无功”入狱被杀。
此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同大陆的联系逐渐密切,开始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温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大概孙武后代,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后在行岘山侦察,被刘表将军黄祖军士射杀。
孙羌,字圣壹,孙坚兄。
孙静,字幼台,孙坚季弟,昭义中郎将。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讨逆将军,吴侯。
孙绍,孙策子,上虞侯。
孙奉,绍子,上虞侯,被吴帝孙皓杀死。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大皇帝。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东中郎将。
孙璠,登子。
孙希,登子。
孙英,登次子,吴侯。
孙虑,字子智,登弟,建昌侯,镇军大将军。
孙和,字子孝,虑弟,孙权子,南阳王。
孙皓,字元宗,孙和子,吴国末帝。
孙瑾,孙皓长子,中郎。
孙德,孙皓弟,钱唐侯。
孙谦,孙皓弟,永安侯。
孙霸,字子威,和同母弟,鲁王。
孙基,霸子,吴侯。
孙壹,霸子,宛陵候。
孙奋,字子扬,霸弟,孙权子,齐王。
孙祺,孙奋弟,孙权子,都亭侯。
孙纂,孙祺子,都亭侯。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琅邪王,吴国第三代皇帝。
孙(雨+单),孙休子,豫章王。
孙亮,字子明,孙权少子,吴国第二代皇帝,废为会稽王。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偏将军,领丹杨太守,为左右所杀。
孙松,孙翊子,射声校尉、都乡侯。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孙翊弟。
孙泰,孙匡子,长水校尉。
孙秀,孙泰子,前将军、夏口督,后被迫去晋。
孙韶,字公礼,孙策赐姓孙,列入家谱,幽州牧、假节,扬威将军,建德侯。
孙楷,孙韶子,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后被迫去晋。
孙越,孙韶子,楷弟,右将军,建德侯。
孙异,孙韶子,楷弟,领军将军
孙贲,字伯阳,孙羌子,豫州刺史,都亭侯。
孙邻,孙贲子,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都乡侯。
孙苗,孙邻子,都乡侯。
孙旅,孙邻子。
孙辅,字国仪,孙贲弟,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孙兴,孙辅子。
孙昭,孙辅子。
孙伟,孙辅子。
孙昕,孙辅子。
孙皓,孙静长子。
孙绰,孙皓长子。
孙綝,字子通,孙绰子,大将军,假节,永宁侯。
孙超,孙皓次子,偏将军。
孙恭,孙皓三子。
孙峻,字子远,孙恭子,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富春侯。
孙瑜,字仲异,孙静次子,丹杨太守,绥远将军。
孙弥,孙瑜子。
孙熙,孙瑜子。
孙耀,孙瑜子。
孙曼,孙瑜子,将军。
孙纮,孙瑜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左部大督。
孙胤,孙皎子,丹杨侯。
孙晞,孙皎子,丹杨侯。
孙咨,孙皎子,羽林督,为滕胤所杀。
孙弥,孙皎子,无难督,为孙峻所害。
孙奂,字季明,孙静四子,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承,孙奂子,昭武中郎将。
孙壹,孙奂子,镇军将军,假节督夏口,后被迫逃魏。
孙封,孙奂子,自杀。
孙谦,孙静五子。
孙河。
孙桓,字叔武,孙河子,建武将军,丹徒侯。
孙安,孙旅叔父。
孙熙,孙旅叔父。
孙绩,孙旅叔父。
吴景,孙坚舅舅,丹杨太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折冲中郎将。
太史享,太史慈子,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左将军。
士廞,士燮子,武昌太守,因为士徽一事被废。
士徽,士燮子,自署交阯太守,被诛。
士祗,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干,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颂,士燮子,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壹,士燮二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匡,壹子,中郎将,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黄+有),士燮三弟,因为士徽一事被诛。
士武,士燮四弟。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二张之一,绥远将军,由拳侯。
张承,字仲嗣,张昭长子,卫尉,都乡侯。
张休,字叔嗣,张昭次子,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扬武将军,由拳侯。
张奋,张昭弟,平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丞相,平尚书事,醴陵侯。
顾邵,字孝则,雍长子,豫章太守。
顾谭,字子默,顾邵子,太常,平尚书事。
顾承,字子直,顾邵子,奋威将军,领京下督。
顾裕,雍次子,醴陵侯。
顾济,雍少子,骑都尉。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宣城侯。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大将军,荆、扬州牧,恪阳都侯。
诸葛竦,恪子。
诸葛融,瑾子,恪弟,奋威将军。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临湘侯。
步协,骘子,抚军将军,临湘侯。
步阐,协弟,西陵督,昭武将军,西亭侯。
步玑,协子,临湘侯。
步璿,玑弟。
周昭,字恭远,中书郎。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张玄,纮子,南郡太守、尚书。
张尚,玄子,侍中、中书令。
秦松,字文表,广陵人。
陈端,字子正,广陵人。
裴玄,字彦黄,下邳人,太中大夫。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卫尉。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太子太傅。
刘略,刘颖弟,零陵太守。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太子太傅,领中书令。
唐固,丹杨人,尚书仆射。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长史,太子少傅。
薛珝,综子,威南将军。
薛莹,字道言,珝弟,综子,光禄勋,著《新议》。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周循,瑜子,骑都尉。
周胤,循弟,瑜子,兴业都尉,都乡侯。
周峻,瑜兄子,偏将军。
周护,峻子。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淑,肃子,昭武将军,假节,夏口督,都亭侯。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候。
吕霸,蒙子,孱陵候。
吕琮,霸兄,孱陵候。
吕睦,琮弟,孱陵候。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程咨,普子,亭候。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偏将军,武锋中郎将,武陵太守。
黄柄,盖子,关内侯。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石城侯。
韩综,当子,石城侯。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汤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壹,钦子,宣城候。
蒋休,钦子。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陵阳侯。
周邵,泰子,裨将军,陵阳侯。
周承,泰子,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偏将军。
陈修,武子,校尉,修都亭候。
陈表,字文奥,武庶子,偏将军,都乡侯。
陈敖,修子,别部司马。
陈延,修子,别部司马。
陈永,修子,将军。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威越校尉,偏将军。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升城督,折冲将军。
甘瑰,宁子。
淩操,破贼校尉。
淩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操子,偏将军。
淩烈,统子,烈亭侯。
淩封,统子,烈亭侯。
徐盛,字文响,琅邪莒人,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都亭候。
徐楷,盛子,都亭候。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襄阳太守,右将军。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领徐州牧,安丰侯。
丁封,奉弟,后将军。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扶义将军,毗陵侯。
朱才,治子,偏将军,毗陵侯。
朱琬,才子,镇西将军,毗陵侯。
朱纪,治子,才弟,校尉领兵。
朱纬,治子,纪弟。
朱万,治子,纪弟。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本姓施,后为治继子,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
朱绩,字公绪,然子,左大司马,乐乡督。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大司马,南昌候。
吕先,范长子。
吕据,字世议,范次子,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南昌候。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兴侯。
朱异,字季文,桓子,镇南将军,大都督,嘉兴侯。
朱据,异叔父,骠骑将军。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骑都尉。
虞汜,翻第四子,监军。
虞忠,汜弟,宜都太守。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郁林太守,偏将军。
陆宏,绩长子,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绩次子,长水校尉。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延,逊长子。
陆抗,字幼节,逊次子,大司马、荆州牧,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诸军事,治乐乡,江陵候。
陆晏,抗子,
陆景,抗子,晏弟,裨将军、夷道监,江陵候。
陆玄,字士仁,抗子,晏弟,偏将军、中夏督,毗陵侯。
陆机,抗子,晏弟。
陆云,抗子,晏弟。
陆瑁,字子璋,陆逊弟,议郎、曹尚书。
陆喜,瑁子,曹尚书。
陆苟,逊族子弟。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族子,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左丞相,嘉兴侯。
陆祎,凯子,陆式从兄,太子中庶子,嘉兴侯。
陆胤,字敬宗,凯弟,西陵督,都亭侯。
陆式,胤子,柴桑督、扬武将军,都亭侯。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辅义中郎将。
张祗,温弟。
张白,温弟。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偏将军,新阳亭侯。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屯骑校尉、少府,太子太傅。
朱据,字子范,吴都吴人,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熊,据子,骠骑将军,云阳侯。
朱损,据子。
谢景,字叔发,南阳宛人,豫章太守。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安东将军,山阴侯。
贺达,齐子。
贺景,齐弟。
全综,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钱唐侯。
全怿,综子,钱唐侯,降魏。
全端,琮之从子,降魏。
全祎,怿兄子,降魏。
全仪,怿兄子,降魏。
全静,怿兄子,降魏。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上大将军,都乡侯。
吕凯,岱子,副军校尉,都乡侯。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裨将军,关内侯。
周处,鲂子,东观令、无难督。
钟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秦亭侯。
钟离袆,牧子,秦亭侯。
潘浚,字承明,武陵汉寿人,奋威将军,刘阳侯。
潘翥,浚子,刘阳侯。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本姓氏,偏将军,都亭侯。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右领军,乡侯。
吴范,字文则,全稽上虞人,骑都尉,领太史令。
刘敦,字子仁,平原人,军师。
赵达,河南人,会异术。
滕胤,字承嗣,北海剧人,都下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领青州牧,外黄侯。
王蕃,字永元,庐江人,常侍。
王著,蕃弟。
王延,蕃弟。
楼玄,字承先,沛郡蕲人,大司农。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左典军,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太史令。
韦隆,曜子。
华核,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中书丞,除陵亭候。
随春,偏将军。
戴良,交州刺史。
陈时,交阯太守。
宋谦,将领。
鲜于丹,将军。
吴硕,裨将军,关内侯。
张梁,裨将军,关内侯。
饶助,永安人,襄安长。
颜连,无锡人,居巢长。
马普,济阴人。
徐详,吴郡乌程人。东吴都尉



其他:
祖茂字大荣(演义),三国志中未记载。
隐蕃,字不详,青州人。三国时期曹魏间谍,曾经在吴国任官,后为孙权诛杀。


投降派:

郝普,字子太,义阳人。刘备入川时,留任郝普为零陵太守,并命令郝普守零陵。后来他被吴国将领吕蒙所骗,投降吴国,吴国将他送还刘备。后来吕蒙再次袭击荆州,击败关羽,郝普再次归顺吴国,后来官至廷尉。因为与隐蕃亲善,隐蕃蓄谋叛变事情败露,他收到牵连,因此自杀。

傅士仁,《三国志》里作士仁,《资治通鉴》中记作傅士仁,吴将、初为蜀将。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吕蒙到南郡,士仁,糜芳皆叛迎孙权。黄武二年六月,仁、刘邵、鲜于丹随将军贺齐收复蕲春,俘初叛吴之戏口守将晋宗。

糜芳,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与荆州守将关羽不和。后糜芳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在孙权的引诱下与将军士仁一同投降东吴,此后在吴国任将军之职。

文钦,字仲若,谯郡人, 曹操部将文稷之子。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拜扬州刺史。被司马师废曹芳的专横暴行激怒,于魏正元二年(255年)与毌丘俭起兵讨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予幽州牧,封谯侯,镇北大将军。

文鸯、文虎,钦子,魏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反魏,文钦从吴军前往支援,但翌年军情告急时却因军见不同而被诸葛诞疑有叛心处死,两子文鸯、文虎又投奔回魏国。

毌丘秀,三国时魏将领毋丘俭之弟,与毌丘俭、文钦发动叛乱,毌丘俭兵败被杀,毌丘秀亡入吴。






女性:
大乔、小乔,当时女性地位不高,陈寿的《三国志》中只有《吴书·周瑜传》有这样一句。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名不详。

孙尚香,“孙尚香”此名源于戏剧《甘露寺》中虚构的名字。历史原型为中国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之妹,后嫁与刘备。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孙仁,通称孙夫人;戏曲《两军师隔江斗智》中名孙安。

吴国太(演义)不见于正史记载。在小说中,吴国太被描述为孙坚的次妻,孙坚正妻武烈皇后(小说中写作吴太夫人)的妹妹。

周瑜(175-210),东汉末名将。字公瑾,有姿貌、精通音律,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少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建安十五年 210年 36岁 周瑜女儿出生。周瑜进京见孙权,请求发兵取蜀,孙权同意。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于巴陵巴丘,年仅36岁。孙权素服举哀:“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鲁肃(172-217),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吕蒙(178-219),东汉末年名将,字子明。曾经乘名将关羽北伐曹魏、荆州空虚之时,偷袭荆州成功,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非复吴下阿蒙”等。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吴国名将。慈忠义,孙策慕其高义,把慈招揽到帐下。慈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助孙策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甘宁(?~220),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为人少有气力,好游侠,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
凌统(189-237,一说21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统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深为士卒敬慕。后从孙权往合肥,魏将张辽等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亲率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后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黄盖,字公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赤壁之战时,黄盖用“苦肉计”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
程普,字德谋,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韩当(?-227),字义公,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而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周泰,字幼平,曾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蒋钦(?-220年),字公奕。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陈武(?-215),字子烈。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战役中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
丁奉(?-271),字承渊。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徐盛,字文向,三国时期吴将。徐盛最初因讨伐山贼有功而被加为中郎将,后于濡须口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孙权的赞赏。魏文帝曹丕伐吴时,徐盛以疑城之计退去魏军。
陆抗(226-274),字幼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终年49岁。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周瑜(175-210),东汉末年名将。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有姿貌、精通音律,江东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少与孙策交好,提出“二分天下的提议”,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孙策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将兵奔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最有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瑾(174-241)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善丹青。东汉末年,渡江南至扬州。孙策创业,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孙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孙权行车骑将军,张昭为军师。魏黄初二年(221),拜昭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以昭敢谏、性刚,不用昭,而先后用孙邵、顾雍。权称帝后,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佚。年八十一卒,谥曰文侯。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有影响的政治家,东吴重臣。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 他仕东吴为相19年,以德辅政,多进良言,使东吴邦内清肃,国富兵强。 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公孙渊背魏臣吴时,顾雍同张昭一样竭力谏阻孙权遣使封赏公孙渊,孙权不听,他追至宫中伏地叩首不起,继续进谏,“以死争之”。孙权令左右扶他出宫,他陈说不止。他以国事为重,忠心辅政,深得孙权及朝臣的信任和敬重。 淡于爵禄,廉洁自奉。孙权为吴王后,顾雍连连升迁,但他从不告诉家人属下。事后得知,都惊叹不已。孙权曾以堂女嫁顾家外甥,孙权请顾雍父子及顾雍长孙、选曹尚书顾谭欢宴以贺。顾谭大醉失态,不能自持。次日,顾雍厉声斥责之:你谦恭不足,日后必将毁我顾氏家族。 贵为国相而谦恭克己,给吴国以很大影响。他死后十多年(258年),景帝孙休下诏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并封其次子承袭爵位为醴陵侯。吴国末年,陆凯称“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步(骘)之相”,比之汉萧何、曹参,可见顾雍之德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步骘吴丞相。曹公平荆州,大军百万压吴境。张昭、步骘等主降,诸葛亮游说东吴,驳斥之。及曹公平东川,亲往攻吴,相拒 月余,不能取胜。吴主乃令骘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后蜀主刘备亲往攻吴,所战皆克,骘奏擒范疆、张达二人,并张飞首级,遣使送还,交与荆州,送归夫人,上表求和,再会前情,共图灭魏。吴主从之,然备不纳。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介绍江东豪杰给孙策,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吕蒙(178-219),东汉末年名将,字子明。曾经乘名将关羽北伐曹魏、荆州空虚之时,偷袭荆州成功,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历任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等职,封孱陵侯于孙权广纳人才时投到东吴麾下,从破黄祖,吕蒙奋勇先登,亲斩敌将陈就。后于濡须口从拒曹操,吕蒙独具战略眼光,力排众论,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后来吕蒙接任鲁肃之职,镇守陆口,其名声之响,连向来骄矜的关羽也不敢有所轻忽。为了成功袭取荆州,吕蒙连同孙权、陆逊一起筹略,设伏用奇,击败关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庆功之时,吕蒙却因被关羽阴魂索命而死,亡年四十二岁。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吴国名将。慈忠义,孙策慕其高义,把慈招揽到帐下。慈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助孙策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甘宁(?~220),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为人少有气力,好游侠,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被孙权评为:吾有甘兴霸,何惧张文远。当年带领一百人在曹营冲杀数次,所带将领无一阵亡。

凌统(189-237,一说21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统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深为士卒敬慕。后从孙权往合肥,魏将张辽等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亲率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与甘兴霸有杀父之仇,后甘兴霸在他上阵杀敌,被于禁暗箭相伤时,是甘兴霸救了他,后来她俩和好了,后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黄盖,字公覆,汉末三国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黄盖向周瑜献火攻之策,并亲往诈降,火烧战船,重创敌军,以功拜武锋中郎将。后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程普,字德谋,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功勋卓著。吴荡寇将军、江夏太守。初为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於应对。从孙坚征伐,讨黄 巾於宛、邓,破董卓於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策入会稽,以普为吴郡都尉,治钱唐。后徙丹杨都尉,居石城。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后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从讨刘勋於寻阳 进攻黄祖於沙羡,还镇石城。策薨,与张昭等共辅孙权,遂周旋三郡,平讨不服。又从征江夏,还过豫章,别讨乐安。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昬,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拜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性好施与,喜士大夫。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

韩当(?-227),字义公,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而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周泰,字幼平,曾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蒋钦(?-220年),字公奕。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

陈武(?-215),字子烈。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战役中跟庞德对打,结果被树枝挂住,被庞德一刀砍死,
孙权对此十分哀痛。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人物,原系广陵海陵人,本为郡县吏,因避中原之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官至大将军、大司马。东吴五凤五年,吕岱以九十六岁高龄去世。

丁奉(?-271),字承渊。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徐盛,字文向,三国时期吴将。徐盛最初因讨伐山贼有功而被加为中郎将,后于濡须口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孙权的赞赏。魏文帝曹丕伐吴时,徐盛以疑城之计退去魏军。

陆抗(226-274),字幼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终年49岁。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跟随孙策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等,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迁扬武都尉。从策攻皖,讨刘勋,伐黄祖。主策薨,袭讨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袭随权讨黄祖。袭身以刀断两绁,使祖蒙冲横流,大兵遂进。斩祖。濡须战,袭督五楼船住濡须口。夜卒暴风船覆,袭死。


集安市15846644099: 吴国名将凌统的小故事 -
饶亮参芪: 凌统(189-237,一说21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统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深为士卒敬慕.后从孙权往合肥,魏将张辽等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亲率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与甘兴霸有杀父之仇,后甘兴霸在他上阵杀敌,被于禁暗箭相伤时,是甘兴霸救了他,后来她俩和好了,后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集安市15846644099: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故事 -
饶亮参芪: 周瑜-火烧赤壁;鲁肃-单刀赴会;吕蒙-白衣渡江;陆逊-火烧连营;太史慈-瞒天过海;甘宁-百骑劫营;凌统-合淝护主;徐盛-火攻破曹;丁奉-雪中奋兵;周泰-宴会露疤

集安市15846644099: 东吴四大将领 -
饶亮参芪: 《三国演义》中的东吴的四大将领是太史慈,甘宁,周泰,程普. 1、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

集安市15846644099: 三国东吴名将 -
饶亮参芪: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

集安市15846644099: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简介是怎样的?
饶亮参芪: 三国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 徽舒城)人.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吴中人称呼为“周郎”.策纳大乔、策纳小乔.建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

集安市15846644099: 三国东吴将领! -
饶亮参芪: 甘宁——百骑闯曹营,孙权说:“曹有张辽,吾有甘兴霸” 太史慈——与小霸王孙策大战n百合不分胜负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东吴四大军事统帅 程普&黄盖&韩当——三朝老臣 周泰——一身都是伤疤的猛将 陆抗——陆逊之子,三国晚期东吴第一人

集安市15846644099: 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那么吴国的五虎大将又有哪些呢? -
饶亮参芪: 东汉末年,天下局势混乱,战乱层出不穷.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当时的英雄豪杰可真的不少.大家都知道,曹魏、蜀汉、东吴三分天下.曹魏呢,有五子良将,分别是于禁宇文则、张辽张文远、乐进乐文谦、徐晃徐公明和张合张儁乂.蜀汉呢,...

集安市15846644099: 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 -
饶亮参芪: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合肥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

集安市15846644099: 东吴五虎将? -
饶亮参芪: 第1名:太史慈(兵器:双铁戟,座驾:疾云) 战绩:号称双戟无敌的子义兄.北海解围,大战程普,孙策,指东不打西,近战,远程攻击能力都超强,东吴第一武将非他末属 第2名:甘宁(武器:星月刀,冰铁铃铛(暗器)坐驾:闪电) 战绩...

集安市15846644099: 三国演义其中10人物介绍100字求救啊! -
饶亮参芪:[答案] 马谡,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得诸葛亮器...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