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跟无法相是一不是二。就在法相上见到空相;怎么见到?不执着就见到了

作者&投稿:策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宝宝平时到底是呆在法相里还是跟随在法相旁边~

思,生是生,无生也是生,都不是无生的意思。生与无生都无,这才叫无生。无生无不生,统统无。这个意思,我们也要很细心去体会。 “2、一切发心者,当在一如皆是上,知见信解。此正降伏,此即无住。果能知见信解如是如是。则虽法相炽然,初何尝生,以本性不生故。则不降伏而降伏。无住而住,住而无住。证入无相无不相之真实性矣。” “一切发心者,当在一如皆是上,知见信解。此正降伏,此即无住。”这一段经文,是正宗分最后的一小段,向下是本经的流通分,也就是正宗的意思到这个地方要结束了,这个地方是总结论。“一切发心者”,就是经一开端,须菩提尊者向世尊请教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就是说,这一切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菩提心,一定要修菩萨行。菩提心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说,我发心、我立志,我这一生要求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佛弟子。因为佛教给我们就是这一桩事情,我们有这个愿望,佛要帮助我们达到这个愿望,这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应该怎样修学?要在本经后半部所讲的,“万法一如”、“一切皆是”,要从这上面来下手,知见信解;前面讲“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从这里下手,从这个地方入门。 尊者问:“云何降伏其心?”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见得后半部的经文解释前面这几句。怎样降伏?你这么样去做,那就降伏了。佛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诸法一如就是万法平等。诸法皆是,皆是什么?皆是真如,皆是本性,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一如”、“皆是”为我们显示出来,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我们的心,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这就降伏了,这才是真正做到无住。“无住”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这才是真正的无住。 “果能知见信解如是如是”,果然我们能够如是知,我们浅而言之,从相上,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如是见,对于这些事相所以然的道理我们明了,明了是如是见。我们自己现在虽然没有亲证,但是我们从圣言量里面开了一点小智慧。我们冷静的思惟,仔细的观察,这个现相确实如佛所说。所以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我们可以接受,我们用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提起观照的功夫;也就是说,在生活里面,一切时、一切处,拿着佛教给我们的,我们在境界里比照比照,就能够发现事实真相。所以这个经不是念了就完了,那个没有用处。你说我听了就明白了,也没有用处。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用它拿来对照,看看这个事实真相是不是如佛所说的,用这种功夫这叫修行。要把十法界依正庄严事实真相找出来,把它的道理发觉出来,学佛是这个学法。 “则虽法相炽然,初何尝生。”炽然是讲复杂,非常非常复杂。我们一个人,一天到晚打妄想,这个念头复杂的程度,跟大宇宙复杂的程度完全成正比例,相同的。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大宇宙,就是我们复杂的念头变现出来的。你的念头不这么复杂,哪有这么复杂的现相?这一切幻相从心想生,我们自己复杂的念头跟宇宙是一样的复杂,所以“法相炽然”。想是四见,外面境界是四相,四见四相都是假的;不但四相不生,四见也不生。见是什么?“三心不可得”就是讲的见分,“诸法缘生”是讲的相分,见、相两分都不可得。你真的看清楚、看明白,确确实实“初何尝生”。“以本性不生故”,本性确确实实不生。现相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妄想,在本性里面起了一个幻相,是这么回事情。妄想做因缘,本性是本质,从本质里面变出来一个幻相。这个幻相,梦幻泡影,不是事实,没有这回事情,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你彻底观察清楚明白,确实不生不灭。 “则不降伏而降伏。无住而住,住而无住。证入无相无不相之真实性矣。”这就是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证入无相无不相之真实性”,这就是明心见性。见到的是什么?见到的是“无相无不相”。无相,是见到真的这一面;无不相,是见到变幻的那一面,假的那一面。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相,无不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可是相与无相是一不是二,这个一定要知道。你把相跟无相当作两桩事情就错了,你永远见不到真相;它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如,真妄一如,性相一如,理事一如。不是说这一桩事情一如,另外一桩事情不是一如,没有这个道理。一如是一切皆如、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金刚经》在此地教给我们降伏的方法,到这个地方完全揭露出来了。这就是不降伏而自然降伏,这就是无住而住,住而无住。实在讲,住跟无住是一不是二,降伏跟不降伏是一不是二,证入一如皆是的境界。 “3、此节经文,是明即法相而无法相。即生而无生。此义是明,非但生之念无,并不生之念亦无。正是一念不生写照,为本不生写照。为下文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写照也。如如不动者,生即无生之异名也。” 这一段经文,说明法相跟无法相是一不是二,“即法相而无法相”。这一句话就是前面所说,“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不是法相没有了,你才见到无法相,那个三岁小孩会懂。就在法相上见到空相;怎么见到?不执着就见到了。譬如我们这一栋房子,有个房子的相,我们凡夫见到,“这一栋房子很大,建得很不错!”就看到这个相,着了相。建筑房子的工程师,他在这里看的时候,他没有看到房子,他一看这是什么东西?这里面多少钢筋,多少水泥,多少木料,多少人工,他看的是这个东西,他没有看到房子,可见看法都不一样。如果是个科学家来看,他看到是多少原子、多少电子,看的又不一样了,连那个建筑材料也没有了;就在相上见到空相。土地上本来没有房子,房子是个幻相,不是实相,就在这个相上见到空相。一法如此,法法皆然,无有一法不是,在这里就见到“生而无生”。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大厦建成、落成,好像它生了,生即无生。它是许许多多材料架构拼起来而已。这个材料堆在那一边,你不叫它做房子,架起来叫它做房子,架起来是这么多,摆在那里一堆也是那么多。我们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才晓得佛跟我们讲,生跟不生是一个意思。 这个地方说明,不但“生之念没有”,一切法生、一切法灭,这个生灭的念头没有;“并不生之念亦无”,不生就是灭,也没有。这就是“一念不生”,这就是“本不生”,这个意思深。为什么不从相上讲,而从念头上讲?相是幻相,幻相是念头变现出来的,念头是能生,外面境界相是所生。念头都没有了,相哪有?它深在这一层,你才能真正契入诸法实相。这是《金刚经》后半部比前半部深的道理,前半部经义有深有浅,后半部唯深无浅。后半部是讲性,讲能变,前半部是讲所变的相。所以,的的确确是本不生。 在前面我们多次说明,所有现象的真相,我们用一个很粗显的话来讲,因果;实在讲,因缘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刹那生灭就是不生不灭,相就是不生不灭,因果相续。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十法界这个相是什么?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业因果报有,相没有,相刹那生灭,没有。相从哪里来的?就是业因果报变现出来的。把自己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里什么都没有,在这里面变现这个幻相,变这个东西。因为它本来没有,本无生灭,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也就是说一切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没有。我们讲放在心上,心也没有,三心不可得;换句话说,你想放的地方也没有,哪有地方好放?这才真正干净。但是因为它因果在那里变,因果有,所以叫你而生其心。生其心,你生什么心,它就变什么相。 相从哪里来的?是业因变现出来的果报,就这么回事情。而且它变现的速度太快了,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在那里变。因为它变得太快了,的的确确它是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没有生灭,就不生不灭,这才是事实真相。诸佛菩萨明了,所以诸佛菩萨心清净,这就一念不生。众生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它是真的存在。世间也有一些聪明人晓得它不是真的,不是永恒的存在,但是他也误会了,以为它暂时可以存在:这一切现相摆在面前,像我们人的身体,不能存在一百年,一百年以后没有了,但是现在还有,现在还存在。这是个错误观念,不晓得现在就不存在,哪里要等到百年之后?这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的错觉,产生的误会。所以,本不生。 同时这一段经文,为底下流通分里面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在此地做个伏笔。这一句话是佛教给须菩提尊者,尊者在这个世间,这是我们讲现在学佛的人、出家人,出家人在这个世间为的是什么?如果讲为的是修道,不用出家,在家可以成菩萨,可以成佛,要想修成菩萨、修成佛,用不着出家。出家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这是出家人干的事业,就等于说我们在这个世间选职业、选行业,你选的是这一行,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弘法利生的事业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做?佛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佛教给须菩提,诸位要晓得,这是讲出世法,出世间的事业。出世间事业尚且如此,在世间也要这样,无论你是哪一行,无论你是哪一业,你要能够做到这两句,你就是那个行业里面的菩萨。“如如不动”就是不生不灭,就是“生即无生”的别名,讲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4、此节亦正是结显经初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之义。故科判曰结成。全经义趣,至是而包举无遗,首尾完成矣。(正宗分竟)” “此节亦正是结显经初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之义。”这是世尊在前面简单的反复须菩提尊者,他问:“云何应住?”应如是住。“云何降伏其心?”应如是降伏其心。到这个地方正宗分讲圆满,这个意思才完全透出来。“故科判曰结成。全经义趣,至是而包举无遗,首尾完成矣。”这个意思,把前面一开端前后统统都照顾到了。释迦牟尼佛在前面所讲的,那个意思我们真的是不懂。详细来解释、来说明,这个意思到这里就圆圆满满的透出来了。我们晓得佛教给我们,应该要怎样住,应该要怎样降伏其心,这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经讲到此地,正宗分讲圆满,向下是本经的流通分。流通分经文虽然不长,义趣也非常的浓厚,古人所谓是序正流通三分,“如人舐蜜,中边皆甜”,那个味道很浓。 经文讲到流通分,流通分的经文虽然不长,它的意思也很深。佛经三分的分法,是从东晋道安法师开始。当时虽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把佛经这样的分割是不尊重的。到以后,印度古大德著书移传到中国来之后,看到印度的古大德也是将佛经有这样的分法,于是大家对于道安法师才转加赞叹,这个分科的方法就流传下来了。 “流通”,流是流传后世,通是通达十方。佛说经,他的目的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是鼓励大家去宣扬,不像现代人写的东西,讲的东西,都有著作权。现代所谓是智慧财产的保护权,佛没有,佛决定没有版权所有,决定没有智慧财产权。佛将他所说的、所留下的东西,与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共享。我们从这个地方能看到佛的心量之大,就像大乘经上所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决不是一个小心眼,只利益一方的众生,局部的众生,不是的。佛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普度一切众生,这才符合这一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与境界

说句实在话,佛教就是标准的培训领导干部的一个教, 一般人你做不到,一般人你没有那个意志。

一七九、不生亦无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法相”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 “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生即无生也。此明不生法相之所以然。所谓不生法相者,乃是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本性无故。既本性无,则不生亦亡,生即无生故。乃为真不生义。”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生即无生也。此明不生法相之所以然。”为什么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能够不生法相,这一段是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心里面有疑惑,疑就生了。所以信解不容易,必须断疑才生信,你的信心才生得起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不生法相”,那就是实相。一定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法相是什么?法相是假名而已,“是名法相”。法相有没有?决定没有,“本来即非”;“如来说即非法相”。本来没有,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是没有。我明明看到有,那是你看错了。你要没有看错的话,确实没有。是因为你看错了,你以为有,实实在在没有,所以“生即无生”。生灭同时就是生即无生,你真的契入这个境界,就是证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从广义上来讲,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如果从狭义的来说,严格的来讲,七地、八地、九地这三个位次叫无生法忍菩萨,《仁王经》上这么说的。无生法忍分作上中下三品。七地菩萨证得的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这个地位高了;再往上去就不叫无生忍,叫“寂灭忍”,这是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寂灭忍也分三品,十地菩萨下品,十地菩萨是法云地;等觉菩萨中品,如来果位上叫上品;寂灭忍是最高的,无生法忍是次一等,一切法不生不灭。但是圆教初住菩萨可以说也证得了,他证得的是相似的,如果我们用天台六即的说法来讲,他证得的是相似位。虽然没有证到那么深,但是他确实有这个意思,一切法不生不灭。 “所谓不生法相者,乃是一切法相,本为缘生。”从缘生上来观察。观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本性无故。既本性无,则不生亦亡”,不生这也说不上,“生即无生故”,生跟无生是一不是二,这叫真不生。生跟无生是两个意思,生是生,无生也是生,都不是无生的意思。生与无生都无,这才叫无生。无生无不生,统统无。这个意思,我们也要很细心去体会。 “2、一切发心者,当在一如皆是上,知见信解。此正降伏,此即无住。果能知见信解如是如是。则虽法相炽然,初何尝生,以本性不生故。则不降伏而降伏。无住而住,住而无住。证入无相无不相之真实性矣。” “一切发心者,当在一如皆是上,知见信解。此正降伏,此即无住。”这一段经文,是正宗分最后的一小段,向下是本经的流通分,也就是正宗的意思到这个地方要结束了,这个地方是总结论。“一切发心者”,就是经一开端,须菩提尊者向世尊请教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就是说,这一切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发了菩提心,一定要修菩萨行。菩提心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说,我发心、我立志,我这一生要求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佛弟子。因为佛教给我们就是这一桩事情,我们有这个愿望,佛要帮助我们达到这个愿望,这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应该怎样修学?要在本经后半部所讲的,“万法一如”、“一切皆是”,要从这上面来下手,知见信解;前面讲“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从这里下手,从这个地方入门。 尊者问:“云何降伏其心?”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见得后半部的经文解释前面这几句。怎样降伏?你这么样去做,那就降伏了。佛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诸法一如就是万法平等。诸法皆是,皆是什么?皆是真如,皆是本性,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一如”、“皆是”为我们显示出来,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我们的心,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这就降伏了,这才是真正做到无住。“无住”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这才是真正的无住。 “果能知见信解如是如是”,果然我们能够如是知,我们浅而言之,从相上,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如是见,对于这些事相所以然的道理我们明了,明了是如是见。我们自己现在虽然没有亲证,但是我们从圣言量里面开了一点小智慧。我们冷静的思惟,仔细的观察,这个现相确实如佛所说。所以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我们可以接受,我们用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提起观照的功夫;也就是说,在生活里面,一切时、一切处,拿着佛教给我们的,我们在境界里比照比照,就能够发现事实真相。所以这个经不是念了就完了,那个没有用处。你说我听了就明白了,也没有用处。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用它拿来对照,看看这个事实真相是不是如佛所说的,用这种功夫这叫修行。要把十法界依正庄严事实真相找出来,把它的道理发觉出来,学佛是这个学法。 “则虽法相炽然,初何尝生。”炽然是讲复杂,非常非常复杂。我们一个人,一天到晚打妄想,这个念头复杂的程度,跟大宇宙复杂的程度完全成正比例,相同的。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大宇宙,就是我们复杂的念头变现出来的。你的念头不这么复杂,哪有这么复杂的现相?这一切幻相从心想生,我们自己复杂的念头跟宇宙是一样的复杂,所以“法相炽然”。想是四见,外面境界是四相,四见四相都是假的;不但四相不生,四见也不生。见是什么?“三心不可得”就是讲的见分,“诸法缘生”是讲的相分,见、相两分都不可得。你真的看清楚、看明白,确确实实“初何尝生”。“以本性不生故”,本性确确实实不生。现相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妄想,在本性里面起了一个幻相,是这么回事情。妄想做因缘,本性是本质,从本质里面变出来一个幻相。这个幻相,梦幻泡影,不是事实,没有这回事情,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你彻底观察清楚明白,确实不生不灭。 “则不降伏而降伏。无住而住,住而无住。证入无相无不相之真实性矣。”这就是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证入无相无不相之真实性”,这就是明心见性。见到的是什么?见到的是“无相无不相”。无相,是见到真的这一面;无不相,是见到变幻的那一面,假的那一面。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相,无不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可是相与无相是一不是二,这个一定要知道。你把相跟无相当作两桩事情就错了,你永远见不到真相;它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如,真妄一如,性相一如,理事一如。不是说这一桩事情一如,另外一桩事情不是一如,没有这个道理。一如是一切皆如、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金刚经》在此地教给我们降伏的方法,到这个地方完全揭露出来了。这就是不降伏而自然降伏,这就是无住而住,住而无住。实在讲,住跟无住是一不是二,降伏跟不降伏是一不是二,证入一如皆是的境界。 “3、此节经文,是明即法相而无法相。即生而无生。此义是明,非但生之念无,并不生之念亦无。正是一念不生写照,为本不生写照。为下文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写照也。如如不动者,生即无生之异名也。” 这一段经文,说明法相跟无法相是一不是二,“即法相而无法相”。这一句话就是前面所说,“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不是法相没有了,你才见到无法相,那个三岁小孩会懂。就在法相上见到空相;怎么见到?不执着就见到了。譬如我们这一栋房子,有个房子的相,我们凡夫见到,“这一栋房子很大,建得很不错!”就看到这个相,着了相。建筑房子的工程师,他在这里看的时候,他没有看到房子,他一看这是什么东西?这里面多少钢筋,多少水泥,多少木料,多少人工,他看的是这个东西,他没有看到房子,可见看法都不一样。如果是个科学家来看,他看到是多少原子、多少电子,看的又不一样了,连那个建筑材料也没有了;就在相上见到空相。土地上本来没有房子,房子是个幻相,不是实相,就在这个相上见到空相。一法如此,法法皆然,无有一法不是,在这里就见到“生而无生”。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大厦建成、落成,好像它生了,生即无生。它是许许多多材料架构拼起来而已。这个材料堆在那一边,你不叫它做房子,架起来叫它做房子,架起来是这么多,摆在那里一堆也是那么多。我们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才晓得佛跟我们讲,生跟不生是一个意思。 这个地方说明,不但“生之念没有”,一切法生、一切法灭,这个生灭的念头没有;“并不生之念亦无”,不生就是灭,也没有。这就是“一念不生”,这就是“本不生”,这个意思深。为什么不从相上讲,而从念头上讲?相是幻相,幻相是念头变现出来的,念头是能生,外面境界相是所生。念头都没有了,相哪有?它深在这一层,你才能真正契入诸法实相。这是《金刚经》后半部比前半部深的道理,前半部经义有深有浅,后半部唯深无浅。后半部是讲性,讲能变,前半部是讲所变的相。所以,的的确确是本不生。 在前面我们多次说明,所有现象的真相,我们用一个很粗显的话来讲,因果;实在讲,因缘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刹那生灭就是不生不灭,相就是不生不灭,因果相续。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十法界这个相是什么?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业因果报有,相没有,相刹那生灭,没有。相从哪里来的?就是业因果报变现出来的。把自己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里什么都没有,在这里面变现这个幻相,变这个东西。因为它本来没有,本无生灭,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也就是说一切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没有。我们讲放在心上,心也没有,三心不可得;换句话说,你想放的地方也没有,哪有地方好放?这才真正干净。但是因为它因果在那里变,因果有,所以叫你而生其心。生其心,你生什么心,它就变什么相。 相从哪里来的?是业因变现出来的果报,就这么回事情。而且它变现的速度太快了,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在那里变。因为它变得太快了,的的确确它是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没有生灭,就不生不灭,这才是事实真相。诸佛菩萨明了,所以诸佛菩萨心清净,这就一念不生。众生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它是真的存在。世间也有一些聪明人晓得它不是真的,不是永恒的存在,但是他也误会了,以为它暂时可以存在:这一切现相摆在面前,像我们人的身体,不能存在一百年,一百年以后没有了,但是现在还有,现在还存在。这是个错误观念,不晓得现在就不存在,哪里要等到百年之后?这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的错觉,产生的误会。所以,本不生。 同时这一段经文,为底下流通分里面所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在此地做个伏笔。这一句话是佛教给须菩提尊者,尊者在这个世间,这是我们讲现在学佛的人、出家人,出家人在这个世间为的是什么?如果讲为的是修道,不用出家,在家可以成菩萨,可以成佛,要想修成菩萨、修成佛,用不着出家。出家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这是出家人干的事业,就等于说我们在这个世间选职业、选行业,你选的是这一行,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弘法利生的事业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做?佛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佛教给须菩提,诸位要晓得,这是讲出世法,出世间的事业。出世间事业尚且如此,在世间也要这样,无论你是哪一行,无论你是哪一业,你要能够做到这两句,你就是那个行业里面的菩萨。“如如不动”就是不生不灭,就是“生即无生”的别名,讲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4、此节亦正是结显经初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之义。故科判曰结成。全经义趣,至是而包举无遗,首尾完成矣。(正宗分竟)” “此节亦正是结显经初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之义。”这是世尊在前面简单的反复须菩提尊者,他问:“云何应住?”应如是住。“云何降伏其心?”应如是降伏其心。到这个地方正宗分讲圆满,这个意思才完全透出来。“故科判曰结成。全经义趣,至是而包举无遗,首尾完成矣。”这个意思,把前面一开端前后统统都照顾到了。释迦牟尼佛在前面所讲的,那个意思我们真的是不懂。详细来解释、来说明,这个意思到这里就圆圆满满的透出来了。我们晓得佛教给我们,应该要怎样住,应该要怎样降伏其心,这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经讲到此地,正宗分讲圆满,向下是本经的流通分。流通分经文虽然不长,义趣也非常的浓厚,古人所谓是序正流通三分,“如人舐蜜,中边皆甜”,那个味道很浓。 经文讲到流通分,流通分的经文虽然不长,它的意思也很深。佛经三分的分法,是从东晋道安法师开始。当时虽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把佛经这样的分割是不尊重的。到以后,印度古大德著书移传到中国来之后,看到印度的古大德也是将佛经有这样的分法,于是大家对于道安法师才转加赞叹,这个分科的方法就流传下来了。 “流通”,流是流传后世,通是通达十方。佛说经,他的目的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是鼓励大家去宣扬,不像现代人写的东西,讲的东西,都有著作权。现代所谓是智慧财产的保护权,佛没有,佛决定没有版权所有,决定没有智慧财产权。佛将他所说的、所留下的东西,与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共享。我们从这个地方能看到佛的心量之大,就像大乘经上所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决不是一个小心眼,只利益一方的众生,局部的众生,不是的。佛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普度一切众生,这才符合这一部经里面所讲的理论与境界。

法相和无法相并不是二,而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和角度。所谓法相,是指一切事物的现象和特征,而无法相则是指没有这些现象和特征。在佛教中,法相通常指事物的本质和真实存在。
要见到法相中的空相,需要不执着于事物表面的现象和特征,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存在中去。这需要一个人在修行中逐渐培养出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智慧,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和真实存在。
在佛教中,有许多关于法相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如四圣谛、八正道等。这些教义和修行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存在中去,从而获得智慧和内心的平静。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格局,说简单点是一个人的胸怀、气度和见识。相较于一般人,大格局的人往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透。格局大的人豁达洒脱、有风度,见过好的也见过差的,拿得起放得下,不过分在意周围人的嘲讽、冷眼和否定。二.什么样才算是大格局?1、宽容大肚,有气量格局大的人心胸宽广,能够容忍一些一般人所无法容忍的...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就像两条平行∥线,即使靠的再近也无法相交啥意思?
都说,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根本就走不到一起。人与人之间的位置不同,层次不同,自然很多时候没法相融。就像立场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慢慢地因为自己的坚持而忽略彼此。既然不是一路人,真的没必要强融,毕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很难有人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说,人...

也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也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里面多次出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组概念,初学时,从字面意思入手,似乎不难理解,但要真的把“四相”的概念说得究竟、清楚,又绝非易事。 《金刚经

说两个相爱的人无法在一起的诗句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有没有什么古诗是表达两个人很相爱的诗句啊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翻译】...

两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的句子摘录(40条)
32.我不是不相信命运,我只是不相信命运会准。 33.你不信任我再多的解释也是多余的 34.我喜欢不勉强不束缚不争强不屑一顾,我习惯不信任不主动不追随不堪一击。 35.他终归是不能相信我的,而我已经无法再次忍受他的失望和不信任了。 36.相信我的人不需要要我解释,不信任我的人我也懒得解释。 37.等放假太难...

如何理解“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_百度知...
这些观念、见解、意思其实都是虚妄不真实。都是主观、扭曲的。因为不同因缘下所见同一种相观念或见解都属无常变化。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当有此境界,能于一切相而不染住则不生无常变化的观念或见解、即见自性。凡夫的表现:凡所有相、眼见为实。明心见性的表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相非相,...

佳能700D 相机打不开 相机上写的是 由于出错而无法拍摄关闭相机并重新...
sorry,很抱歉,想我求助的这个问题,可能打不出准确答案,佳能相机我不太熟悉,我是尼康和索尼用户 但按平常相机一般这几点原因:1,储存卡金手指(铜片)氧化了,导致相机不能识别卡而报错,这样相机无法拍摄,2,相机固件出了问题,跟手机一样刷机,这个一般在官网下载对应的固件,链接电脑刷可解决 3...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朋友圈语录收藏五十条
17.当两个人无法沟通和无法被理解的时候是否走到了婚姻的尽头,这样的生活除了累就只剩下累了,累到皮包骨肚子饿得咕咕叫都没食欲感,真心可伶我自己!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朋友圈语录(篇二) 18.巴拉巴拉巴拉一堆不想说,最后默默的说句:不是一路人吧。 19.何时才能找见一个志同道合的...

夫妻相是上天注定的,是不是有夫妻相注定在一起对吧?
这样会看起来更顺眼,婚姻也会更幸福。或许,在另一个层面来讲,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以上就是与是不是有夫妻相注定在一起对吧?相关内容,是关于是不是有夫妻相注定在一起对吧?的分享。看完夫妻相是上天注定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长相跟性格有怎样的关系?性格会影响到长相吗?
当然,对于长相一直好有时候也会因为这种赞美而使得性格有点倔,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因为无法接受失败。性格影响着长相 性格其实也会影响这长相的,例如同卵双胞胎本来都是同意的相貌,不同的性格影响会使得两者慢慢不同的长相。同卵双胞胎里面,若其中一个属于性格开朗的而其中一个属于性格内向的,会在...

南雄市17333603705: 众生相,皆无相.是什么意思? -
烛龙洛菲: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

南雄市17333603705: 金刚经内容 -
烛龙洛菲: 金刚经 --------------------------------------------------------------------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

南雄市17333603705: 佛中“着相”是什么意思? -
烛龙洛菲: 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相”指某一事物在我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或称概念.它可分为有形的(可见的)和无形的(也就是意识).着相就是当真.谁当真谁痛苦.佛为了让众生离苦,所以...

南雄市17333603705: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是不可执指忘月.不能执着法而忘却涅槃.也不能否认这个法指引的作用.这么理解对吗? -
烛龙洛菲: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是指远离是非,入于不二法门,远离是非憎爱,所谓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如心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南雄市17333603705: 金刚经简文 -
烛龙洛菲: 金刚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

南雄市17333603705: 佛系发朋友圈什么意思 -
烛龙洛菲: 所谓“佛系”,就是指有也行,没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对很多事儿的看开、看淡、不在意了. 佛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与其说是无欲无求,不如说是吃不到葡萄我也不说葡萄酸我不吃就是了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呢说得高深点叫佛系,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就叫做丧、懒!是年轻人的一种面对压力焦虑的一种常见的自我消解的方式.

南雄市17333603705: 空 何解??? -
烛龙洛菲: 【空】 梵语s/u^nya.与'有'相对.音译为舜若.意译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此一思想即称空.亦即谓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自佛陀时代开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为...

南雄市17333603705: 法不着相 是什么意思 -
烛龙洛菲: 法本有相,为芸芸万相.修行者是要脱本相而升华,相及一法,脱此法,及脱此相.法相本是一体,升华之后也是法,也同是相.但实已大不同. 法不着相,也可以理解为不执著我相.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看法.

南雄市17333603705: 无相无无相是什么意思? -
烛龙洛菲: 无相,就是说不要着相.着相则是可以追求的那种心态或行为. 而若是一心追求无相的境界,本身也是一种着相. 所以,高一层的境界是无所谓着相或者无相.对无相都不再刻意,对其他的更不再刻意,此时的境界就是

南雄市17333603705: 人的一生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 -
烛龙洛菲: 无`世界万物皆是缘生 万物本空的智慧 佛法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缘生则生,缘灭则灭”.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而生存,条件不具备,就不可能产生而生存. 而一切万有之根源叫做“真如”,即指遍布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