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新旧党

作者&投稿:闽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新旧党争是怎么回事~

新旧党争是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新党王安石当政,认为它是保守派,旧党司马光得势,又认为他是变法人士。......最后搞得他欲乘风归去。


惨哪!

北宋王朝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政治是最开明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既有不杀大臣的家诏,又有抑武重文的主张,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北宋。在开明政治和文治主义的背景下,一大批杰出文人政治家脱颖而出,赵普、寇准、吕蒙正、吕端、李沆、王旦、文彦博、韩琦、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或鞠躬尽瘁,或刚直不阿,或清介重厚,或勇于改革,在历史上都留下千古英名。但是由于历史局限,再加上每个人地域、出身、个性及政治主张不同,在不同的时期这些人就分为不同的派别。派别之间时常发生争斗,从而也形成了北宋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朋党之争。最早的朋党之争
北宋最早的“朋党”之争发生于宋真宗时期。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个皇帝,他在而立之年,公元997年即位。北宋建国在960年,这位太平皇帝对于安邦治国显然不如他的先辈宋太祖、宋太宗那样卓越,对大臣驾驭能力也要逊色得多。在他执政的25年,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时有发生,特别在他统治后期,派系争斗愈演愈烈,并最终演变成朋党之争。
公元1020年春天,宋真宗患中风卧床不起。眼看他病情日益加重,朝廷内部围绕真宗后时代的权力分配形成两股势力展开争斗。一派以宰相寇准、李迪为主,想将权力交给太子赵祯。另一派是枢密使丁谓、曹利用以及钱惟演、林特等,想将权力交给刘皇后。刘皇后出身贫寒,但机智过人,真宗对她非常信任。当初被册封皇后时曾经遭到李迪的反对,为此刘皇后耿耿于怀。真宗得病以后刘皇宫就开始试探性参与朝政,并很快在其周围形成了相当势力。
面对这样的局面,寇准、李迪忧心忡忡,他们不愿看到真宗驾崩以后,唐代武则天故事重新上演。于是,一天寇准借探病问安之际向皇帝建议说:皇上重病在身,天下人担心,皇太子是天下人所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将帝位传给太子。或者由太子监国然后再选择忠诚正直的大臣辅佐以保大宋江山千秋万代。寇准还进一步讲,丁谓、钱惟演都是妄人,不可重用,更不可以辅佐太子。寇准的建议很有说服力,真宗当时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便同意由太子监国,大臣辅佐。于是寇准当即找到翰林院学士杨意,向他讲明和皇帝商量的意见,并让他马上起草诏书,由太子监国,决断天下事。
寇准此人生性豪迈,喜欢博饮。安排好事情后,心情放松,就找了几个朋友喝酒。酒席间寇准将太子监国之事讲出,不料,很快有人将消息透露给丁谓。丁谓听到后很吃惊,就跑到皇帝那里询问。哪知道这宋真宗精神恍惚,记不起曾经与寇准有过太子监国的口谕。于是丁谓趁机谗言:现在就由太子监国,为时过早,陛下一旦龙体康复,太子如何处置。陛下既然无太子监国旨意,那定是寇准假传圣旨,造谣惑众,以期达到个人目的。此为欺君之罪,不可饶恕。糊涂的宋真宗听信丁谓的话,竟然传旨,罢去寇准宰相职务,随后又贬寇准为道州司马。
寇准罢相后丁谓即当上宰相与李迪一起平章国事。无奈二人志向不和,经常发生争执。李迪鄙视丁谓其为人,因为寇准对丁谓曾有知遇之恩,而丁谓竟恩将仇报,陷害寇准。一日,在真宗面前李迪愤然进言;丁谓罔上弄权,与林特、钱惟演、曹利用、冯丞互为朋党,林特儿子杀人不予治罪而寇准无罪却被远谪。我愿与丁谓一起罢相交给御史劾正。北宋皇帝最讨厌宰相之间争吵,称之为“忿争无礼”。真宗当时非常生气,就将二人一起罢相。谁料第二天,丁谓找到皇上,一番言语后,又官复原职,而李迪却被贬知山东恽州。
后来真宗死后太子即位,刘太后果然垂帘听政,史称“章献垂帘”。丁谓此时独霸朝政,借机将李迪、寇准诬蔑为“朋党”。这也是“朋党”一词首次在朝廷使用。因朋党罪名受到株连的人还有很多,开国名将曹彬的儿子、时任枢密院事曹玮也被列为朋党谪知莱州。这就是北宋历史上第一次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的发展
第二次朋党之争发生在宋仁宗时期。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之一。他于1022年13岁时登基,做了42年皇帝。除去刘太后前期垂帘听政的12年,还单独执政30年。这几十年,只有西夏有阶段性边患,其余可谓天下太平,是北宋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期。这时期君子满朝,名相辈出。吕夷简、文彦博、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富弼、杜衍、包拯等同朝为官,王安石、司马光也崭露头角。因为宋仁宗宽容厚道,喜欢纳谏,所以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异常活跃,党派之争也更加激烈。历史上将这一时期党派之争归类为“新党”与“旧党”之争。
以旧党为代表的是宰相吕夷简,此人出自名门,是太宗时期著名宰相吕蒙正的侄儿。这是一个资深官僚,久居中书,任宰相近20年,深得皇帝信任。新党代表则是大名鼎鼎的改革派人物范仲淹以及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名家。
公元1036年范仲淹权知开封府。看到吕夷简当朝日久,权势太重,官员进用多出其门。范仲淹就制作一幅百官图,将官员资历,政绩尽列图中,并做解释:如此为序迁,如此为破格,如此为公,如此为私。同时还建议皇上对宰相用人权要有所限制,不能任凭宰相任人唯亲。吕夷简知道后非常气愤,便伺机报复。一日,朝廷论建都一事,范仲淹说:洛阳地势险固,开封四战之地,太平时期居汴,有战事必居洛阳,现在要做一些准备,以防不测。宋仁宗问吕夷简有何意见,吕夷简说:不要听信范仲淹的言语,这个人迂阔,喜欢虚名,做事脱离实际。范仲淹闻后不服气,即上书“四论”讽刺和批评时政,还拿出当年“废后”一事,直接攻击宰相坏家法乱朝政。此论一出,彻底激怒了宰相。吕夷简当即状告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范仲淹自然不是老官僚的对手,再一次落败,被贬职到江西饶州任官。
范仲淹被贬后,秘书省官员余靖、尹洙、欧阳修等皆上书为其鸣不平。当时的一批名士王质、蔡襄等也出言相助,一时天下议论纷纷。为迅速平定局势,御史韩缜按照吕夷简的授意,请奏皇帝同意,将范仲淹朋党榜于朝堂,并诏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于是这一阶段朋党之争就告一段落,欧阳修为范仲淹辩论的著名篇章《朋党论》产生于此。
第三次朋党之争
宋神宗时期,发生了第三次大的朋党之争。宋神宗赵顼是宋英宗的儿子,公元1067年春天,赵顼19岁登上皇位。这位意气风发的皇帝面对财政匮乏,国用不足,军队战斗力差,西夏用兵连遭败绩及官僚暮气,不思进取的局面非常不满。他锐意改革,不顾朝廷内部保守派官员反对,于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大胆启用王安石为副宰相进行一系列社会制度改革,史称“熙宁变法”也即王安石变法。于是,围绕这场变法,一场北宋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为激烈的朋党之争发生了。
前期变法1069年主要集中经济领域,依次出台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利害条约》等三部法律。这三部法律虽然体现了抑兼、济民的思想,但同时也侵害了地主和商人阶层利益,因此引来朝野一片反对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官员马上站出来反对变法。宰相富弼称病辞职,知青州的欧阳修抵制“青苗法”执行,三朝元老、河北安抚使韩琦上书朝廷说“青苗法”祸国殃民,翰林学士范镇也指责“青苗法”是“唐衰乱世之所为”。
公元1070年12月,王安石升任宰相,变法也进入高潮,一系列新法相继出台。这些新法涉及军事、教育、科举、经济等领域。新法再一次遭到保守派强烈反对。枢密使文彦博、副宰相冯京、退居洛阳的司马光、在外的旧相富弼,再加上曹太后、高太后外戚力量群起攻之。面对强大攻势,神宗又动摇了。更可怕的是,变法派内部出现了分裂。意志坚强的王安石也在内外交困中被迫辞职,出知江宁。变法陷入低谷,随后王安石虽然又复相一年多,但是新法实施依然四处被阻,举步维艰。王安石对神宗感叹道,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泼一勺水,哪还有熟的时候?1076年10月,心力交瘁的王安石第二次罢相,轰轰烈烈的变法开始走向失败。
1085年宋神宗病逝,10岁儿子赵煦继位,建年号元祐。一贯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垂帘听政,他当即召回王安石的头号政敌,保守党领袖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执政后立即启用吕公著、刘挚、范纯仁、吕大防、苏轼等一批保守派官员,史称“元祐党”。然后基本上贯彻的方针是:凡是王安石颁布的新法一概废除,凡是变法派朝臣一概罢免。在司马光执政一年多内,新法几乎全被废除殆尽。当时朝廷内部许多人也认为对新法不能一概而论,合理的应当保留,就连一贯反对新法的苏东坡也曾与司马光争辩说,“免役法”不宜取消。但是司马光仍然坚定地将废除新法为己任。在废除新法的同时,保守派也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1087年王安石、章惇、吕惠卿、曾布、沈括、张商英等30人被列为“熙宁奸党”,悉数赶出朝廷。
朋党之争的特点和后果
朋党之争有其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朋党之争大都发生在文臣之间。文人尊儒崇礼,比较含蓄,因而斗争手段比较文明。最严重的也就是贬官流放,或刻石立碑称“党人”让其丢面子。
二是朋党之争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尤其第一次、第三次争斗的主角明显可分为南北两派。寇准、李迪、司马光、文彦博都是北方人,而丁谓、钱惟演、王安石、吕惠卿都是南方人。宋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都在北方。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及主要幕僚全是北方人,所以,那个时期的官场中,北方幕僚常以主人自居来对待南方官员。北宋前期,将近50年间,南方幕僚竟无一人官至宰相。可见,狭隘的地域观念左右了官员的政治倾向,成为朋党之争潜在的动因。
朋党之争的后果非常严重。第一,它阻碍了北宋社会的发展。由于朋党相争,官员意气用事,使得朝廷四分五裂,政令不通,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损坏。第二,朋党之争是导致北宋亡国的重要原因。王安石变法以后,朋党之争进入白热化。“熙宁”、“元祐”两党曾交替执政,使得一些重要的法律朝令夕改,闹得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根本无所适从,严重伤害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以至于当金兵大举入侵时,朝廷失去号召力,竟组织不了有效反抗,遭受靖康之耻。难怪有的历史学家把北宋灭亡原因直接归咎于朋党之争。

王安石新党,要求变法.司马光旧党,保守...

是不是围绕熙宁变法,王安石,司马光等等,到百度百科看看,肯定有。还有后来就变了味。


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
面对这种情况,以欧阳修和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站出来反对,他们主张废除新法,主张回归旧有政策。这场改革与保守之间的冲突,被称为北宋的新旧党争。王安石在争斗中显得固执己见,他认为反对派是世俗之流,甚至将其类比为尧舜时期的四凶,认为他们是唱衰政府的阻碍。为了压制反对声音,王安石采取了严厉手段...

北宋新旧党争是怎么回事
新旧党争是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

介绍下北宋的新旧党争与南宋的和战之争,谢谢啦!
北宋的新旧党之争就是,从神宗开始一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及其追随者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及其追随者之间的明争暗斗,历史上有名的苏轼就卷在其中。南宋和战之争主要是从,南宋将领岳飞韩世忠等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宋高宗赵构,秦桧为首的妥协派之间的冲突,结果大家肯定都知道。南宋王朝在往后基本上都是...

北宋新旧党,苏轼被认为
北宋的新旧党派之争将苏轼视为苏轼党派之争。王安石在变法时,苏轼因提出了不同意见,而遭到打击,被贬至黄州(一说是因为诗作之故,即所谓“乌台诗案”)。以致后来人们一般视苏轼为旧党人物。其实,这是对苏轼的误解。苏轼虽对王安石的一些变法措施有看法,但这不同于司马光、文彦博之流,他并非反对...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新旧党争
宋哲宗即位后,实际权力落在宋神宗的母亲高氏手中。高氏本来就不满于新党变法,便立即停止了变法,新旧两党的党争局势发生了急速变化,旧党的核心人物司马光出任了宰相。司马光上任后,马上同文彦博、吕公著一起建立了旧党的统治体系。不满变法或是因反对变法而遭到打击的官僚士大夫们都被重新召回,那些...

1071年苏轼的新党和旧党是谁
开以新政,是为王安石变法。新政虽切中时弊,但实行上颇有问题,遭到朝中保守党大臣极力反对,是为旧党。宋神宗 旧党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 新党王安石唯有晋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予以抗衡。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

两宋两次变法与新旧党争
结果惨败。神宗因此病重,立六子赵佣为太子。神宗颁布的新法短暂被其母高太后废除,但不久后陆续恢复,直至南宋时期。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哲宗赵煦严加钳制。高太后信用旧党,冷落哲宗,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称为元佑党争。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得以持续。

北宋神宗时期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到最后?
王安石变法彻底引起了北宋神宗时期的新旧党争。在北宋时期由于重文轻武使得守旧的士大夫阶级实力越来越大,可以说在北宋时候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在这样的情况了,宋神宗为了遏制旧势力的进一步的增强,就重用王安石这部分新势力进行变法。但是变法在守旧势力的严重阻挠下就失败了,可惜变法的失败不是斗争...

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有何关联?新旧党争背景是什么?
北宋新旧党争是政治上的分歧,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辩论中拉帮结派,文学上逐渐分成新旧两党势力。宋朝第一位君王赵匡胤就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给宋朝留下了很大的祸患。虽然短时间内稳定了国家局势,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了,百年之久的王朝也积累了很多的弊病,宋朝想要继续国家繁...

北宋时期的新旧党争,是否对北宋灭亡负有责任?
三、新旧党之间旷日持久的党争对于北宋的伤害非常大,正是由于这两个党派之间的争斗,才导致北宋之后会灭完。在敌军压境之际,正是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新旧两党之间不仅不顾国家安危,而且还为了自己的利益继续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北宋的灭亡。你对于北宋的历史还有哪些了解?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大连市13917466450: 北宋新党旧党哪个比较好 -
子定养血: 新党的改革触碰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旧的利益集团推出来的官员就是旧档.总的来说是旧党很坏,新党刚开始很君子,并没有激烈的当争.最多只是降职.而旧党不一样,司马光上位,一朝全废新发,令王安石在悲凉中郁郁而终.真真令党争...

大连市13917466450: 介绍下北宋的新旧党争与南宋的和战之争,谢谢啦! -
子定养血: 北宋的新旧党之争就是,从神宗开始一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及其追随者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及其追随者之间的明争暗斗,历史上有名的苏轼就卷在其中. 南宋和战之争主要是从,南宋将领岳飞韩世忠等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宋高宗赵构,秦桧为首的妥协派之间的冲突,结果大家肯定都知道.南宋王朝在往后基本上都是求和派主持朝廷的政权的

大连市13917466450: 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关系是怎样的?
子定养血: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 由于北宋中期的笔记《续湘山野录》记载了“烛影斧声”事件,暗示赵匡胤之死是由...

大连市13917466450: 宋元时期的历史如何概括?
子定养血: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纷争后,960年北宋建立后控制了 中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燕云十六州在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手中(五代中的后晋太祖“儿皇帝”石敬瑭所献), 河西走...

大连市13917466450: 六贼当政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过程是什么样的?
子定养血: 其实六贼当政背景也应该包括宋哲宗时期的新旧党争,北宋整个朝廷中的党派之争非常严重,是中国历史上党派纷争最严重的一个朝代,而这6个奸臣就是借助党内有不同意见的趋势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制造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更可怕的是6个人还相互包庇纵容,结成联盟一起排除异己,诛杀无辜大臣

大连市13917466450: 北宋新旧党争时间的名言和苏轼有何关联 -
子定养血: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记叙的是钱塘观潮的盛况,写的是当时观潮的自然和人文场景采纳哦

大连市13917466450: 柳永<踏莎行>赏析 -
子定养血: 柳永没有写过这个诗吧? 秦观《踏莎行》简析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9月13日)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大连市13917466450: 历史上有哪些一见钟情的故事? -
子定养血: 多少人对权力一见钟情啊!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北宋新旧党争,苏轼问司马,为什么昔日你抨击新党不让人讲话,而今你柄政,一样不许人异议?司马光不答,进而怒道“好个介甫(王安石字)之党!”

大连市13917466450: 解析秦少游的踏莎行 -
子定养血: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关于这首词,古代曾有人认为是作者馈赠长沙义倡的.其实,与南宋洪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