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和道的区别

作者&投稿:尤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禅与道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更主要的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在印度佛教思想中则以自我为主体,更多的是宣传自我如何解脱,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现,任何思想和行为的错误都由个人的因缘和欲望而来。在佛教中有“大过须弥,小过芥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话,用来告诉人,以自我的心来观察,思维有极大的自由性,极大的变化、伸缩和无限。所以认识到禅与道在这一点的区别才可以认识什么是禅,关键在于怎样摆正自己的地位,是旁观过程还是观察者本身。在宗教对比中,道家的人心,是旁观时间和宇宙的旁观者,由佛学而来的禅是造作者观察者自己。

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更主要的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在印度佛教思想中则以自我为主体,更多的是宣传自我如何解脱,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现,任何思想和行为的错误都由个人的因缘和欲望而来。在佛教中有“大过须弥,小过芥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话,用来告诉人,以自我的心来观察,思维有极大的自由性,极大的变化、伸缩和无限。所以认识到禅与道在这一点的区别才可以认识什么是禅,关键在于怎样摆正自己的地位,是旁观过程还是观察者本身。在宗教对比中,道家的人心,是旁观时间和宇宙的旁观者,由佛学而来的禅是造作者观察者自己。

道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要用心体会,正如<<老子>>第一章所说:"道可道,非常道".
一般人认为道指的是一切事物的规律,其实说的很片面,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勉强可以这样理解.你如果仔细言读了
<<道德经>>之后估计会有更深的体会,
凡是对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题目严格说来是有问题的,因为禅是不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为了把禅的境界介绍给大家,不得已,仍然要藉言语来说明。

现在的社会到处烦乱,物质生活奢侈浮华;但是,有不少人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所以,这个能解决生命问题,提高生命境界的禅学,乃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识份子和社会人士的重视。

「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能,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禅合乎真善美的条件;虽然不容易谈,可是要知道什么是禅,那我们就不能不尽力弄清楚。现在我分成三个部分来叙述,这三部分是禅的历史、禅的内容与禅的修法。

一.禅的历史 A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是,这些无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印度禅师代代相传,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到中国来,时值南朝梁武帝在位。梁武帝笃信佛法,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众,造桥建庙,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无量。当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问他说:『我所做的这些佛教事业有无功德?』

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被泼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劳,怎么会毫无功德?所以,他对达摩祖师的回答,并不满意。

其实,从深一层面来说,梁武帝所得的只是人天果报,应属福德,并非功德。在禅的立场看,达摩祖师所说,正是直心之言,但是却不得梁武帝的欣赏,因此,达摩乃转往嵩山少林寺面壁。

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禅的高妙,确实不能以一般的见解去论断的。像梁武帝的这种用心,只求为善得福,并不是禅宗的究竟目标,即使有所得,也是人天福报而已,在禅师的眼里,是与开悟的道无关。

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学,壮年在龙门香山出家,后入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不准许,神光遂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腰。达摩见他确实真诚求法,允许入内。并问他:『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达摩喝道:『将心拿来,吾为汝安!』

神光愕然地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这时居然说道:『吾与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豁然大悟。烦恼本空,罪业无体,识心寂灭,无妄想动念处,是即正觉,就是佛道。若能会心,佛性当下开显。

神秀博通三藏,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当时的人,莫不以其为五祖的传人。这时却从南方来了一个惠能,根性甚利,虽处南蛮犹獦獠之地,求法热忱,并不落人之后。

当他见到五祖时,五祖曾试探他说:『南方人没有佛性。』

当时惠能答道:『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五祖经他这一反驳,知道这人是顿根种姓,非常人所及。为了考验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暂避众人耳目。

后来,五祖令众人各举一偈,以为传法的依据,若是见性,即得衣钵,成为五祖传人。这时大众都以为衣钵非神秀莫属,所以没有人敢与他竞争。

当时,神秀日夜思量,终于提出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一偈子,五祖认为虽然不错,但却仍未能见性。所以衣钵没有传给他。

惠能在柴房里得悉此事,心想我也来呈一偈如何?遂央人替他把偈语题在墙上。这偈语是这样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知道惠能已经见性。为恐其招忌,乃着人将偈拭去。然后到柴房敲门。问道:『米熟了没有?』

惠能答曰:『早就熟了,只等着筛耳。』

五祖遂又在门上敲了三下,惠能会意,乃在半夜三更,到五祖座下,请他开示。

五祖传授他《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然大悟。五祖遂将衣钵传他,并命他南行,以待时机。五祖送到江边说:『我操船送你。』

惠能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遂自行到南方弘化,终成为震烁古今的六祖。

从这些历史记载,可知禅的风格确是相当独特的,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实是得其真机。但是由于禅门宗旨,并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受人曲解。然而禅的机锋教化,都是明心见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而予以揭露。他的原则是建立在「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所以进一步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这一层的意义?梁武帝的希求人天福报,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吗?至于今天谁才能直探禅门本源?这就要靠众生求法的宏愿和实践了!

楼主,第一个句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禅,这个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
王国维这里所提到的禅,不是印度的那种禅定,而是中国禅宗南宗慧能大师之后所传的禅。
就像上面的朋友所说的,禅是不可以用语言言说的。参禅的人往往对禅会有一些不正确的思维,禅宗教师为了帮助人开悟,就要使用一些手段,比如机锋,棒喝等及时制止参禅的人的邪想,用一些很奇怪的回答把参禅的人逼进思维的绝境,然后开悟。
比如,有人问赵州禅师:如何是祖师东来意?赵州回答:庭前柏树子。前面别人问的是达摩祖师来中国所传的禅宗心要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要靠佛教的修炼等获得的宗教经验,是不能用语言回答的。如果你对这个有所言说,那就是不正确的。因此赵州回答的答非所问,就是让你明白,这个问题是不能用语言回答的。佛教用指月的方法来作比喻,禅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为了帮助参禅的人看到月亮,禅师会用手指头指出月亮的位置。但是参禅的人一定要明白,手指不是月亮本身,不能执着于手指。也就是说不能执着于具体的文字,具体的回答。甚至有的发问者一旦问了,禅师就用棒打,就大声喝止等。目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把人的思维逼迫到绝境,然后达到开悟。
回到这句诗里,“行到水穷处”大概就是指的这种人的思维被逼迫到绝境的境界。而"坐看云起时"则是开悟后的境界。

至于后面的,我对道家道教不是太了解,所以不能随便回答。希望上面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启发。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站内消息和我再联系,我们继续交流。

禅是个人的领悟,包括领悟的方法等;
道是指自然的规律;

可以从字面上浅显的理解
禅是智慧
道是道理

道是无为,禅是无有。


佛,道和禅各自是怎么定义的?三者之间的区别怎样?
1、三者的所存在的教派不同:(1)、佛存在于佛教。(2)、道存在于道教。(3)、而禅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2、三者代表的含义不同:(1)、佛代表的含义: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

佛,道和禅各自是怎么定义的?三者之间的区别怎样?
后为佛教所吸收,为“三无漏学”与“六度”之一,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如来禅、清净禅)的区别。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禅那与禅定可视为同义词,但是两者的分别在于,禅那的范围窄而定的范围宽。禅那专指色界以上的四禅境界,而欲界诸定因智慧...

佛与道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道与佛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宇宙认识上的方法不同---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并非我们口头上所说的那个样子,更不是“道教”所幻想的所谓神仙。老子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宇宙的客观存在,其存在的形式就是阴阳之间的对立,互补,互相转化。由于阴阳始终是互动的,所以庄子归纳老...

道是什么?
道是最初,道是永恒,道是虚无,道是空间,道是方向,道是有规则的力,道是自然规律及社会规则,道是理,万事存理,理成万事。理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自然规律社会规则是一种理,理就是道就是神,理在万物先,中国的天理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是理产生空间、时间、信息、能量物质。悟道就是明理,理是相合,理是顺...

佛与禅的真正区别?
1、本义不同。“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2、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佛中包含了禅,而禅学只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宋人的文学,似乎比较偏向于禅,无论诗词与散文,大体都有这个情况。元代的戏曲、小说等等,佛学成分多于道家,明、清以来,才慢慢走上融混的路道。为了讲这样一个严肃的课题,最后要使大家轻松一些,我们不妨举出唐人诗中一些有关道家与道教的材料,使人读后多少可以沾些仙人气息的意境。唐代的名士才子中,例如李商隐有名...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3.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

禅石的定义?石是观赏石,禅是佛教禅学。
“石尤近于禅”,其实是一种禅学思想。在古代,先人们对石中有禅,玩石悟禅,已有深刻的见识。认为玩石是文化认知的一种过程,悟道启灵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儒家十分注重石的素淡、沉静、稳重,在探赜索隐中感悟世道。而道家却崇尚石的和谐、宁静、自然,在大象无形中陶冶心灵。俗话说,精美的石头会...

佛教的有漏禅与无漏禅的差别是什么???
心调停后,再深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对治众生依于五蕴身心所起之四种颠倒,但‘四念处’仅观苦谛,故尚须进观集谛、灭谛、道谛,加修四正勤等一切道品,以伏断烦恼,了分段生死。以上都是观禅。 2.炼禅 九次第定 即九次第定。从离欲离恶、有觉有观入初禅开始...

禅茶一味的佛理创造了饮茶意境
茶道与禅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通常被称为“茶禅一味”。这一理念并非认为茶的哲理等同于禅的教义,而是强调两者在精神层面的相通之处。禅宗强调“自心是佛”,认为心识是唯一的实在,禅宗的有无观与庄子的相对论相似,主张通过内在领悟而非外在形式来达到精神净化。茶在禅宗中的角色是辅助修行,它能...

颍泉区18697532692: 禅与道的异同之处? -
天巧惠博: 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更主要的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

颍泉区18697532692: 禅家 道家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天巧惠博:[答案] 禅是一种心态 道是一种方式 修禅与修道有共同点,都必须心静如水,但是禅讲求心灵的彻悟,道家讲求修行的方式.

颍泉区18697532692: 佛教的禅与道家的道有什么关系 -
天巧惠博: 佛教的禅与道家的道都是形而上的东西.禅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证悟到“无相心体”而称“明心见性”;道是亦是指宇宙万有的本体.名称虽然不同,境界却是一般.所以,皆属不可说的范畴.因此,禅宗说“言语道断”,道家语“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心证体悟才是.

颍泉区18697532692: 禅家 道家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天巧惠博: 禅是一种心态 道是一种方式 修禅与修道有共同点,都必须心静如水,但是禅讲求心灵的彻悟,道家讲求修行的方式.

颍泉区18697532692: 什么是"道"?什么是"禅"?
天巧惠博: “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一切道经无不宣称以“道”为根本信仰,“道”的概念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提出.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体.《道德经》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颍泉区18697532692: 佛与道的区别 -
天巧惠博:[答案] 请问在哲学范畴内佛与道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道与佛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宇宙认识上的方法不同---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道”---并非我们口头上所说的那个样子,更不是“道教”所幻想的所谓神仙.老子所说的道,实际上就是宇宙的...

颍泉区18697532692: 何为禅,何为道?
天巧惠博: 禅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 用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本性、证入本性.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的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指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道是宇宙本源的普遍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说禅是靠自我感悟来解决问题的话,而道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靠知识来解决问题,把一切归于自然的规律,归于所谓的“道”.

颍泉区18697532692: 佛家所说的“禅”和道家所说的“道”是什么意思 -
天巧惠博: 其实禅和道所说的就是生活,他们讲的是一个道理.佛参禅就是去感悟生活,体会生命,道家的悟道也是同样的意思.就像没给国家的语言不同,但是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颍泉区18697532692: 如来禅与道家禅有何区别 -
天巧惠博: 二者有本质区别,道家厌恶死亡所以他所做的一切事是为了长生!而佛教的终极目的是明心见性,开悟解脱,禅修也是为了明心见性,道家禅是为了修长生!

颍泉区18697532692: 何谓禅?何谓道?
天巧惠博: 佛陀正法心传第二十八代达摩祖师《血脉论》有云: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性,即非禅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