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兴义地名的来历,急!!!

作者&投稿:乐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谁知道兴义的来历~

1.战国时期为夜郎辖地,秦代开始置吏,蜀汉设汉兴县,唐设附唐县(黄草街道办)。宋属宋杞国,元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明~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属贵州,几经变革到1798年置兴义,1988年3月撤县建市,兴义延用至今。2.从历史角度,与下列有关:少数民族地名/汉族地区名/传说地名。

  武汉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 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兴义地名的由来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取的名称,探究这些熟知地名的由来,有助于我们解读兴义历史文化。1.2万年以前,古人类“兴义人”在兴义生息繁衍,战国时兴义为夜郎辖地,秦代开始置吏,蜀汉设汉兴县,东晋南北朝设南兴县,唐设附唐县,治所在今黄草街道办。宋属宋杞国,元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明代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始隶贵州,政区沿革几经变更,到1798年置兴义,1988年3月撤县建市,兴义地名沿用至今。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兴义地名来源大致可以分三大类。

  一、少数民族地区地名

  兴义的地名命名情况非常复杂,但从现有地名资料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地名,以彝族、苗族和布依族语命名者居多。
  (一)彝语地名
  兴义的彝族,主要分布在鲁布格、七舍、乌沙等地。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从音节上看,彝语地名以双音节为主,其次是三音节,没有单音节地名。彝语地名与汉族地名有些类似,因汉译名和书写名的关系,在公布的地名中有三个字或四个字的。如鲁毗,彝语“鲁匹克”(以鲁布格发音相近),意为狩猎之地;卧嘎:彝语“模嘎”变译音(一说是苗族的译音,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下面表述),意为有山有水的地方;长冲:彝语,意为“岩石冲子”;阿依:意为大爷等等。彝语地名特点:

  一、彝族人民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支为单位,他们在自己的地方生产,命名方式多以家支名称相称;二、在兴义长期受彝族土司统辖,他们拥有强大的地方势力,与中央王朝是宗属关系,接受中央册封,改土归流后,才结束了这种局面。各土司土目在当地长期居住,人们都以土目家族冠以当地名称,这些地名有乌沙,因明代以前此地属东爨乌蛮的辖地,有一沙姓居住于此,势力较大而得名;三、自然物命名相当普遍。如:黄泥河,意带龙角的渡口,因大量开垦农地水土流失,而形成水沟,弯弯曲曲而得名;威舍,意指开满金黄色花朵的地方,因该地生长花草而得名。佳克,意为一堵乌花色的岩下面,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当地有典型自然物,而得名。通过彝族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彝族的迁徙史。

  (二)布依语地名

  比较肯定的是,以“纳、坝、板、巴、秧、染、艾、洛、省”或与之偕音的字冠首的地名,与布依族关系密切。这一类名称在兴义历史上特别多,现在也还不少。如“纳录、纳灰、纳省、板江、巴结、歪染”等。原来,在壮侗语(布依语属壮侗语系)中,“纳”是水田,“板”是村,“波”是河,“秧”是水,“染”是家,“巴”是口,“艾”是酒糟,“洛”指山间洼地,“万”是大叶榕,“洛万”,意为地处洼地,左右环河且生长大叶榕的寨子;“坝达”意为河流汇合口;“坝佑”,指生产雄黄矿物的大山垭口;“省”:哄小孩的意思。布依语的构词方法是通名前置,这一点与汉语相反。布依族是“水稻民族”,喜居水边,他们聚居的地方以这些字作地名自然很常见。实际上,这类地名分布很广,从广西往西,北至云贵南部,南一直到泰国境内,都很容易找到。广西的百色,当地音读作bose,贵州可能会读成“波色”。
  (三)苗语地名

  苗族是兴义主体少数民族之一,因受到异族攻打便迁往高山地方,苗族迁入后,便与彝族相遇,以土司为保护伞,但却成为土司奴隶主的财产。苗族既然成了彝族土司的财产,奴隶主则可以任意处置以至生杀予夺,“布诺”奴隶主嫁女时,肯定有奴隶陪嫁,苗族的青年男女成了陪嫁的财产,和彝族奴隶主达成协议成为其奴隶。因此,在兴义少数民族地名中以苗语命名的地名相对较少。

  “嘎”字,是市境地名中常碰见的字,过去往往写作“戛”。“戛”读音为jia,显然有误。“嘎”的意思,有人说是山间平地,有人说是垭口,有人说是大寨子,本人也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是来自汉语。究竟来自何民族,其准确意义是什么,还有待专家研究。“箐”字多见于苗族居住地名中,其意指原始森林,苗族传说言其祖先迁来之初就居住在箐口。“箐”,大约与苗族先民的历史遭遇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在,苗族同胞居住地名中,大多数是以汉语命名,这有其历史渊源。我们知道,自秦汉以来汉族人便陆续迁入贵州。西汉时,为弥补巴蜀二郡租贼之不足,朝廷“乃募豪民田南夷”,这批豪民应是落籍贵州最早的汉人。两汉时期的汉族移民,主要是以屯军的方式进入贵州,以“部族”关系相结合,驻扎在重要军事据点,以后逐渐演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姓。西晋时,部分汉民因避乱迁入贵州,南北朝时期,中原纷乱,汉族人口不断南迁,其中一部分辗转来到贵州,形成一些地方性的移民集团。从秦汉至两宋移入贵州的汉人,在“夷多汉少”的情况下,大都“变服易俗”,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以致被视为“蛮夷”的一部份,因此,数代居住在兴义,现在仍称自己的祖籍为“湖广”、“江西”、“南京”等,不一定准确。

  二、汉族地区地名

  众所周知,兴义汉族大量迁入时期是元明清三代,汉民族的迁入方式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因此,当汉人进入贵州以后,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卫所,派兵驻守,控制城市、重镇及其附近的地区。原来在此生活的彝族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则被迫放弃城市、重镇和交通要道。彝族先民虽然失去原有的优势地位,土司的权力遭到了削弱,但这个时期还是土司统治时期。彝族在其民众中仍然具有号召力。直至清朝时期,改土归流后,彝族首领真正失去统治权力,由外来官员对该地区进行统治,许多地名才采用汉语命名。

  我们现简要看一下汉语地名的来源。如黄草坝:因生产金钗石斛(黄草)得名;毛栗寨:因境内盛产毛栗而得名等等。在如带“屯”字的地名,现在沿用的下五屯、科佐屯、景家屯、郑屯和万屯等等,在兴义有“十八屯”。为什么有这么多带“屯”字的地名,与古时的军队屯垦有关。朱元璋为扫除西南地区的元蒙残余势力和不愿臣服的土司政权,分别于洪武十四年(1381)、洪武二十一年(1388)两次调集湖广、河南、江西、浙江等地共30万大军征南,史称“调北征南”。同时在这些地区设置以军制为主的营(黄坪营、布雄营和捧乍营)、卫(安南卫)、所政权,并令留守军队就地屯垦,七分屯种三分武备,亦农亦军。其后又将屯田之兵的父母妻子儿女共20万人迁至戍地,史称“调北填南”。又令军士无妻者就地完娶。以这种方式加强西南地区的武备力量,巩固大明政权。兴义当属“征南”范围,故在这一时期建立了数处千户所、百户所政权机构,并划拨大量土地用于军队屯垦。因军屯的目的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做到粮食自给,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划拨的屯田区域自然条件较好,土地比较平坦肥沃,故成了首选之地,因此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与当时屯垦有关的众多“屯”字地名。另外,兴义与明代军队屯田有关的地名有堡、如“黄泥堡、三堡”等,更能证明600多年前,明代军队曾在兴义驻军屯田这一历史史实,并由此产生了与屯田有关的地名。以上可以看出,汉语命名特点是以当地的比较显著的自然物、军事等命名的。有以下特点:

  地形性:兴义一般海拔在1000~1400米之间。最高点在七舍白龙山,海拔2207.2米,最低点为马别河汇入南盘江处的岔口河,海拔630米,居住在该地的各族人民,根据该地形状建村落寨,修路架桥,拦水筑坝,并命之以相应的名称。兴义山峰、河流较多,给人们构成了无限的遐想。因此,兴义的山峰、河流、地貌、地形等成了当地很多地名的来源。对地名内容的丰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历史性:兴义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并且中央王朝对此地开发较早,早在秦国时期开始设吏,蜀汉时期,设汉兴县,不同时期分属不同的郡县管辖。现在兴义仍然沿用历史名称,直到清嘉庆三年建置兴义县,兴义的名称才算固定下来了,并沿用到现在。因此,兴义地名具有历史性特征。
  地域性:兴义的地名有明显地域性特点,比如在交通要道及沿线以十二生肖命名的现象较为常见,在一些人口稠密的村落,一般以姓氏命名,如猪场坪、猪场村和袁家坝、景家屯、易家湾等。可以看出兴义民族迁徙史。

  三、传说地名

  兴义还有许多地名源于传说。如顶效的查白、巴结的梅家湾、南龙古寨、平安九寨等,都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这在黔西南州政协和兴义市政协编撰的《兴义民间传奇》中早有记载,此不赘述。其实,除了该书记载的外,象这样的传说,民间还多,爱好者如常到民间多找耆老攀谈,一定大有收获。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兴义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名的研究,探索出其地名命名的特点,对揭示各民族的迁入时间,民族分布区域、演变情况等,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贵州地名,你知多少?
根据驻军地规模、级别或性质,分为旗、屯、堡、盘、,营、铺、哨,由此留下“九屯十八堡”等的地名,如大屯、小屯、余官屯、张官屯、马堡、老坛堡、张哨堡、玉官堡,另外如宋旗、白旗、红旗、云盘、号营、十二营,再如头铺、幺铺、二铺、大山哨等等。 第四种,地名与当地主要特征或标志物有关。如普定的三叉...

古代地名
西平州:①唐置,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北。明以后废;②唐武德四年置,治所在附唐县(今贵州兴义市)。八年改名盘州;③北宋元佑二年西南磻石以定等自称西平州武圣军,治所在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后废。西平县:①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甘露元年改为侯国,后复为县。王莽时改名新亭县。东...

贵州兴义特产:兴义黄草坝石斛
兴义黄草坝石斛呈圆柱状长条,节上有明显铁锈环,质硬易折断,气味清香,叶鞘灰白色,表面红紫色或黄绿色,味淡或微甜,嚼之有黏稠。兴义黄草坝石斛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据《明史》和清朝《兴义府志》记载,兴义坝子因盛产金黄色茎干的金钗石斛(当地名黄草)而远近闻名,故兴义过去也叫黄草坝,直到...

兴义镇乡镇活动
2008年9月26日,兴义镇党委和政府集结了约500人的队伍,包括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村社干部、部分中学学生以及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了一场大规模的植树活动,他们种下了超过1000株桉树苗。此次植树行动是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森林工程号召,兴义镇的党政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首先召开了专题会议,...

贵州黔西南的详况
定销发展兴义市顶效镇的区域位置委托兴义市,顶效开发区工委管委员会托管顶效镇。*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在2004年年底的人口。历史编辑本段于1950年成立的兴仁,兴仁机构的司法管辖区兴仁, (关索岭)青龙(莲花镇),关岭,贞丰,望谟(复兴镇),专辑中恒...

兴义镇人口辖村
在年龄结构上,0-14岁的儿童共有73,650人,其中男孩37,250人,女孩36,401人。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为24,410人,其中男性12,957人,女性11,453人。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355人,其中男性1,553人,女性1,802人。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口(34,499人)都是本地户籍且居住在本地。兴义镇...

兴义镇计生工作
在政策执行层面,兴义镇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度,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维护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他们注重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强调以人为本,倡导男女平等,积极推行关爱女孩行动。为了提高计生工作的专业素质,兴义镇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每个季度都有明确的培训内容和重点,...

宜兴为什么叫宜兴?
荆溪两县又合并为一县。曾属于苏、常道及江苏省江南分署等管辖。抗战时,宜兴属于第三战区。1949年解放后,宜兴县曾分别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署武进分政区、常州专区、镇江专区等。1983年至今,宜兴隶属于无锡市。上面不仅讲了宜兴这一地名的来历,还大致列出了宜兴的行政变迁。仅供楼主参考。

黔西南兴义 看守所在什么位置
在老城街上面(北门本来就是一个地名),你到兴义只要找抄本地口音的都知道北门在哪,你打个的士就能到,离车站很近的,用问的也能找到。

贵州黔西南有哪些旅游景点
5、二十四道拐:需要注意二十四道拐是一个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它是抗战公路,也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

恩施市17242451852: 贵州还有兴义县吗?兴义市和兴义县是一个地方吗 -
穰炊银芩: 兴义建置较早,但名称第一次出现是在嘉庆三年,即公元1789年所置的兴义县.1913年置捧分县,1935年捧分县入兴义,1996年改为兴义市.

恩施市17242451852: 关于地名的故事 -
穰炊银芩: 1、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是中国新疆的一个城市,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市名源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于2002年,其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

恩施市17242451852: 地名的来历字越少越好 -
穰炊银芩: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另一说是四川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称江为川,由此得名四川 自己归纳一下

恩施市17242451852: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的由来 -
穰炊银芩: 望谟县位于贵州南部,东与罗甸接壤,南与广西乐业县隔红水河相望,西隔北盘江与贞丰、册亨毗邻、北与紫云、镇宁衔接.总面积3005.5平方公里,人口25万,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6%. 望谟县始建于一九四零年三月一日,属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宣布和平解放,隶属兴义专区.一九五六年撤兴义专区,划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九六五年恢复兴义专区,划回.一九六六年二月一日成立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九八二年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改为望谟县. 现辖16个乡镇、310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

恩施市17242451852: 贵州之名的来由 -
穰炊银芩: 贵阳市地处东经106度27~107度03分,北纬26度11分~25度54分,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支流的南明河上游,是贵州省的省会,简称"筑".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矩州,是以州南水形状似方矩得名.唐末宋初为"黑羊箐",似以地形地...

恩施市17242451852: 盘县地名是怎么来的? -
穰炊银芩: 据《兴义府志》:“(古盘州)因(盘)江以命名也.”.1914年改县,现称盘县特区.

恩施市17242451852: 兴义小吃的来历 -
穰炊银芩: 香酥鸭是兴义的小吃.花椒特别多,吃起来很香久了就会感觉有小虫在嘴里跳的感觉.在贵阳不用说最好吃的香酥鸭是但记的.来到摊子前,我们要了半只鸭子.只见那小厮,斩刀飞快半只鸭子在刀下就成了一块一块的.下了油锅就听见兹拉一声,鸭子就在油中翻滚了.一会鸭子好了,只见他刷了好多的花椒.我们的香酥鸭就好了,拿一块吃.哇~~~够香,够酥脆,也够麻的呀 不过味道还是真不错啊

恩施市17242451852: 浙江一带地名,山名,水名的传说 -
穰炊银芩: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美丽的五泄,有一片干净的土地、牛羊成群、庄稼丰富、老百姓过着好日子. 有一年夏天、太阳像蜘蛛一样高挂在天空,把一只只火箭飞快地射向大地,草也枯黄了、庄稼也枯着低下头来,可老天连续三个月没下过一滴水...

恩施市17242451852: 上联:兴义兴仁人人仁义,求下联 -
穰炊银芩: 小兴 大兴 高高兴兴

恩施市17242451852: 荆州民间传说荆州的民间传说应该很多吧大家帮帮忙谢谢哒快点啊急急急
穰炊银芩: 民间传说是关羽文化在大众文化领域最普遍、最活跃的反映.特别是《三国演义》问... 至今,一些地名的背后都藏有关羽故事的传说.如城东百里长湖南岸的关咀口,本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