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点把脉的知识,把脉真的能诊断病情么?

作者&投稿:山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70岁老中医把脉就诊断出我的病情,有这么厉害吗?~

中医博大精深,这个我完全相信

你好,慢性咽炎的症状主要有干咳、咽喉部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的感觉。你好,慢性咽炎建议你平时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作息规律,口服慢咽舒柠颗粒。

把脉就是中医的切脉,当然能诊断病情。下面仅供参考,你的问题,包含了5000年来的经验总结,包含了许多人一生的努力修炼,如撑握也不是简单的事。
切脉在中医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独特之处。在某些时候,它甚至成了中医的代名词,不是常听人们这样说中医:“三根手指头、一个小枕头”。
切脉既然如此重要,它是怎样在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中渐渐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呢?
据考证,我国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开始广泛应用脉诊来诊察疾病,由于年代久远,其始创者已不可考。
《史记》中认为脉诊是由扁鹊倡导的,记载了扁鹊救虢太子,以三部九候法诊断病情。在对太仓公淳于意的记载中,谈到了仓公治病必诊其脉。
《内经》已有了脉象理论和切脉方法的论述,而《难经》首次提出了“脉诊独取寸口”的方法。东汉·张仲景创造性的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临床经验,确立了平脉辩证的原则。西晋·王叔和的《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确定了二十四脉象,首开脉象鉴别的先河。对后世及世界医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明·张景岳著《景岳全书》对脉神、脉的常变、脉之从舍、顺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明·李时珍著《频湖脉学》,载二十七脉,简明易懂,十分受欢迎。
以后的一些著作,如李士林《诊家正眼》、李延罡《脉诀汇编》、张澄《诊宗三昧》、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等,将脉理辨析与临床经验互相印证,也极为实用。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随着医疗经验的丰富,脉诊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中医脉诊也应该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更加方便、准确的服务于广大群众。

诊脉传心诀
诊家之要四般脉,浮沉迟数为之则。浮沉轻重指端详①,迟数息中分缓急②。浮而无力即为虚③,浮而有力便为洪。脉沉而无力是弱④,微沉有力是为实。迟而有力滑脉居⑤,迟而无力缓与涩⑥。数而有力为紧弦⑦,数而无力为芤脉⑧。浮迟即是表间虚,沉迟即是里冷极。浮数原来表热真,沉数原来里热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

按:脉学讲的越繁琐,初学的人越难掌握。前人曾说:“切脉之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本诀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再从四脉的有力无力分出虚、实、洪、弱等十种脉象。这种以纲带目,从简到繁,先易后难的诊脉方法,使初学的人容易掌握。作者对诸脉脉象形容不够全面,间或有与历代脉学说法不尽符合处,但因作者已经申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故未修改。读者可参阅其它脉学,结合实践,互相印证。
-----------------------------------------
① 轻手按于皮肤之上即见者,谓之浮脉。 重手按至肌肉之间始见者,谓之沉脉。
②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脉来三至谓之迟脉。一息脉来六至谓之数脉。(数:读朔,当快讲。)
③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④ 极耎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者.谓之弱脉。
⑤ 崔嘉彦《脉决》谓滑脉:“迟而有力,滑而流利” 又谓:“滑脉如珠,往来旋转”。
⑥ 缓脉:一息四至,应指和缓.往来自匀。涩脉: 细而迟,往来难。
⑦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数如切绳。 弦脉:端直以长如张弓弦。
⑧ 《脉经》谓: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如捻葱状。

诸 脉 主 病
浮为风虚芤失血,滑为吐逆实为热,弦为拘急紧为疼,若是洪来多发热。沉寒积痛微①冷结,缓主风虚涩少血,迟病冷顽伏积攻,濡弱气血少分别②。长为壮热短为食,虚脉心中多恍惚,促③缘积聚热相攻,结④为阴寒有所积,动⑤为惊悸血崩淋,牢⑥为寒痛木乘牌,代⑦为正气已飘离,细⑧是精枯形瘦极。
-----------------------------------------
① 微脉:极细而耎,若有若无,按之若欲绝,至数不明。
② 濡脉:虚耎无力,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却去,主血虚,又主湿。弱脉主气虚。
③促脉:古人有两种解释,数时一止叫促脉(脉经);脉博急促也叫促脉(脉学辑要)。
④结脉:往来缓慢,时一止复来。
⑤动脉: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谓“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濒湖脉学》)。一谓“数而跳突名动”(《脉学辑耍》何梦瑶)。
⑥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⑦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且止有常数, 必依数而止。
⑧细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特点是脉窄,且波动小。
诊 脉 总 要
脉中义理极微玄,一诊传心即了然。左寸心脉浮大散,左关肝胆脉长弦,右寸肺脉浮涩短,右关脾胃缓大兼,两尺属肾宜沉软,此为无病体安然。
春脉弦兮夏脉钩,秋脉毛兮冬脉石①,顺时为吉逆为凶,指下须详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右手气口脉一盛,便是内伤饮食症。内伤劳倦脉浮洪,饮食伤脾脉洪盛。又有七情气所缠,喜散怒弦忧涩认,悲紧思结恐为沉,惊则脉来动不定,平其胃气保安全,实实虚虚能损命。
左关脉实肝有余;右关脉涩脾土虚。左关涩兮血不足;右关滑兮食积居。左尺浮芤小便血,右尺浮洪大便结,左尺迟兮阳事衰,右尺数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脉无上下阴阳绝,脉无来去本元枯,动止频频不久矣,直须决绝莫含糊。大凡诊脉要数息,五十不止身无疾,指下欣欣生意多,虽然有病将安逸。
-----------------------------------------
①钩:脉来疾去迟曰钩,亦即今之洪脉。毛:即今之浮脉。李士材谓系浮涩,亦通。石:脉沉溺而滑也。
②人迎:关部分做上、中、下三等分,靠近寸部的上三分之一, 左手叫人迎,右手叫气口。
诊 脉 六 法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 (心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微涩原来阴血少。数为着怒缓为尫(wang1音汪。瘦弱的意思)。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 (肝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肾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邪气上冲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弦紧必然咽燥破。数时胸府热难安。浮而有力风外感。沉主生痈滑生痰。(肺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伤食。洪大原来胃火炽,弦紧定遭北□(疪的比下面加白)疟疾。虚汗泄泻腹膨膨。嗳气吞酸是数热。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 (脾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浮洪呕血梦遗精。滑数昏花耳聋症。迟缓多缘下部寒。女子旺时应有孕。(命门脉)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一、把脉是什么原理 1、所谓的把脉就是切脉,脉诊常用寸口诊法,是医生用手指接触病人的动脉查脉象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方式。手腕部的寸口,此处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能在这里有所反应,...

怎么把脉,给我一点常识。
这个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而且病症单靠把脉是不能完全确诊的,中医讲求“望、闻、问、切”就说明了这四个元素缺一不可。需要说明的是,把脉的位置是固定的,即把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简单说就是大拇指对应下来手腕的下方,那里可以摸到脉搏跳动,中医一般把的就是那里的脉。少数人桡动脉走向...

中医把脉能看出什么病
把脉可以看出一个人五脏六腑的运行情况。要知道,很多疾病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依靠医院里的现代仪器只能测量出是否正常。也就是说,在你积累疾病的那么多时间里,现代仪器的测量数据多半是正常的。所以,把脉可以看出身体里微妙的变化。从而治“未病”。当然,有个前提,把脉的技术要求太高了,还是先...

中医把脉能看出什么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

诊脉的方法有哪些
诊脉的方法有哪些?其诊脉方法有遍诊法,三部脉诊法,寸口诊法等方式。下面就和小编详细了解一下吧。诊脉的方法有哪些1、把脉的部位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

把脉能知道多少病情?
很简单的啊就是由于根据脉象不同就可以判别的 你可以看看: 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

“把脉”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能探测出病来呢?请医生们透露一些吧!非常...
二十八脉象全面反映了经络六气的阴阳五行性能及其来源,因此根据六部脉象就可以看病和处方配药,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病在哪里、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用什么药等等结果。中医脉诊技术提供了测量经络六气信息(二十八脉象)的方法,是现有中医和西医诸诊术中功能最全面的诊术,可以诊知所有的...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的详细介绍
中医把脉口诀。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

中医里把脉的脉象怎么看。
01首先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在前面的经验中我已经介绍,不再累述,下面就开始介绍一些简单的脉象。02在把脉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正常的脉象平脉:也就是正常的脉象,一息四至(一次呼吸跳四下),力度适中,无特殊感觉。大家可以平时多找找正常人把脉,在熟悉了正常的标准下再去尝试病人的脉象,不同处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中医如何把脉
所以,把脉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把脉的部位 1、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

覃塘区17727038611: 把脉是真的吗,那个古代电视里的太医把一下就知道,神医啊 -
阮汪七子: 绝对是真的!!!我乡下不远还有这种把脉直判病情的中医.中医专属:望闻问切然后把脉,若够经验,赛过CT,X光,B超等等的仪器!!!但现在医院的医生先别说懂不懂、把对脉否…只是握着病人的手在想着怎样才能吓到病人…想着怎样才能在当左手有点问题时,从右脚趾照CT,X光,B超等等的一路检查然后住院观察……

覃塘区17727038611: 把脉真的可以看出一个人得病吗? -
阮汪七子: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我个人觉得光凭把脉就说你这不好那不好的是在糊弄人,但是有经验的医生把脉以后根据他的观察患者的表现可以推测一些疾病,然后有针对的问诊 不过话说回来最主要的还是问诊,要考病人自己说

覃塘区17727038611: 中医真的能靠把脉就能看出什么病吗? -
阮汪七子: 中医几千年的文化不是只靠把脉就能把病证搞清楚的,把脉只是辩证论治,四诊合参的一部分,想把病证搞清楚必须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共同参考.还有点就是中医所诊断的疾病病名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西医病名.

覃塘区17727038611: 中医把脉真的那么准吗? -
阮汪七子: 看前面有人答,为什么老中医就准,年轻的中医就不能准吗?因为我们可以马上去学中医就是年轻中医,一下就明白了年轻中医意味着把脉就是“瞎猜”.老中医就准为什么还有庸医呢?也就是说老中医也有准也有不准,再换句话说也许老中医们也在瞎猜,说一套阴阳五行的理论,让人摸不着北?最后的结果还是疾病(比如需要开刀,或者动手术)不能看,所谓的养生也并没有让中国的人均寿命名列前茅,得了绝症的还是照样死了.这很像中华武术,只能看,不能用.不管什么门派上拳台只有被打得命.

覃塘区17727038611: 中医中“号脉”真的可以得到身体的某些信息吗?
阮汪七子: 中医诊断疾病讲求望闻问切,通过外部表现判断人体内部的疾病.号脉是其中的一种诊断方法,当然可以获得人体的很多信息了.

覃塘区17727038611: 中医号脉真的能知道什么病吗 -
阮汪七子: 在中国没有引进西医西药之前,生病就医都是找中医,那时候除了巫术也只有中医了,中医中药有几千年文明史,中医号脉也有上千年的历史.应该说中医号脉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论和实际经验的中药师通过号脉就能知道是什么证从而判断是什么病.但是也不排除有部分浑水摸鱼的假中医,鱼目混珠骗取患者的信任和钱财.

覃塘区17727038611: 中医“号脉”真能号出病因吗
阮汪七子: 可以,号脉中医的诊断手段之一,是根据测验人体心跳的快慢频率等等条件来判断人体内部的病变的,相应的手段有望,闻,问,切.号脉就是所谓的切.是以古人几千年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判断的,一般的中医都不具备这个资格或者说都不能准确的判断病因,从而导致人们对中医的误解.

覃塘区17727038611: 怎么把脉?有关把脉的一些知识
阮汪七子: 你好~!我也是个业余中医爱好者,把脉你首先要知道寸,关,尺,左手的寸关尺反应的是人的:“心肝肾”而右手的寸关尺反应的是人身体的:“肺脾肾”!而且脉象也分好多种,有洪脉,涩脉,细脉,数脉,迟脉,紧脉,等等~~~!根据脉象的不同反应身体各个状况不同.但一般数和洪都是热症的表现,而细和迟都是寒症的表现!给你介绍一本书叫:“濒湖脉学”很不错!

覃塘区17727038611: 把脉真的什么病的能看吗? -
阮汪七子: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中医学名词.手指感到的脉动征象.有浮、沉、迟、数(shuò)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