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城墙

作者&投稿:闫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同城墙的介绍~

大同有古城墙啊,还有好多呢,不过都是一节一节的,不太完整。比如操场城街,那儿就有一节古城墙。

【城墙概况】
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拔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1.5公里和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每个门又各有瓮城。今只有永泰、清远两个名字被两座正好在该位置附近的建筑使用,至于这么多的城门,早已经是连个痕迹都找不到了。
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墙四角建角楼,西北角有“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周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马面凸凹相间,排列有序。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4个,计52个。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宽16.6米,纵约15米,与角墩间距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四门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门的门洞进深约30米,上建箭楼或匾楼。城墙外侧修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俗称护城河,曾经波光涟漪,上设吊桥。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称四牌楼。如今这些建筑多毁于现代,只有鼓楼硕果独存,至今仍然耸立在街心,“四牌楼”则只成了一个名字,其附近地区是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资料中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型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这样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今大同地图多只描绘大同城与操场城的故址,而从未见有用同样标志线标注东小城与南小城,实际上,这两个关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踪迹,只是,这些小城的修筑都在明朝中后期,并非徐达所为。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大同是以军事重镇而扬名四海。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所谓“屏全晋而拱神京”。再加之其布防之严密,设施之坚固,建筑之高大,在我国古代城防建设史上也属少见。囚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和“北方锁钥”之誉。
此时的大同镇城略呈正方形,东西边长约1.5公里,南北边长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约2.63平方公里。大同城墙修建得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各种城防设施齐备,自成一个防御体系。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石柱等为基,墙体用“三合土”逐段逐层夯成,外围砌以青砖。青砖分大、中、小三种,根据部位不同分别选用。据实地考察,中等型号的城砖一般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重约18公斤,相当于现代常用砖重的七倍。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建城工程的艰巨。大同的城墙高约14米,最宽处约有16.6米左右。其中大墙的正墙高约12米,垛墙(亦称女墙)高约2米。垛墙之上又砌以砖垛,高约0.8米、厚约0.5米、长约5米。垛间距离约为0.5米,垛与垛之间称为垛口,这是守御将士的了望孔和射击口,借此可以较好地隐蔽自己、打击对方。据传,四面城墙共建有五百八十多对垛子,代表着当时大同所辖的村庄数目。在平坦如砥的城墙之上,共有六十二座雄伟的门楼、角楼、望楼,间隔而立。门楼亦称城楼,共有四座,位于四面城墙的中心,平面均呈“凸”字形,城楼均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屋顶。外有廊柱围绕,下临马道。其中南门城楼最为宽敞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与西门城楼同为明初北方典型的木结构建筑。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俊秀精巧的角楼,它们战时既能观察敌情和打击敌人,平时又可以供游人欣赏塞外的雄伟气象和秀丽景色,两者得以巧妙的结合。其中,以西北角楼尤为高大瑰丽。此楼因其位于八卦十二方位之首——“乾”位上,所以称为“乾楼”;又因它是城内最高的楼阁,作为“镇城之物”,所以又称为“镇楼”;还由于它呈八角形,也称为“八角楼”。因为平时游人常常于此登高览胜,所以又有“镇楼秋爽”的盛誉。明、请两代许多著名文人学士登临此楼时,写下了不少咏怀之作。
此外,还有五十四座望楼伫立在城墙的四面,并建有九十六座窝铺,颇为壮观。其中,“乾楼”之东的望楼——洪字楼,结构和造型颇为精美,为望楼之最。望楼的建造,这是我国其他一些著名古城的城墙建设中所少有的,是研究城垣建筑的珍贵实物。
诸多矗立于城墙上的楼台建筑物在战争中起到了观察、隐蔽、机动、射击、接应、制高和前线指挥所等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是一组极为珍贵的明代建筑艺术群体。
大同城墙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外轮廓并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象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有序。凸出的部分为城墙墩子。每一边计有十二个,外加角墩四个,共五十二个。墩距一般为113米。每个墙墩作梯形结构,底边长约23米,顶边长约20米,顶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四个角墩的外围,还各建有控军台(或称望军台)一座,宽约16.6米,纵约15米,与角墩的间距约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这在各地城墙中也是不多见的。这些墩台的设置,主要是从战争上需要考虑的,它可以很好地发挥侧射、策应和了望作用,防止“死角”部位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敌情变化,迅速采取应变措施,以增强城防的稳固和应变能力。
另一个特点是,在南城墙的东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称了望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也是仅见的。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高度约17米,为八角七级砖构宝塔。其形制端庄稳重、秀丽玲珑,底部每面石碣上还镌刻着全城历朝举子姓名及其功名,以激励后人奋进。塔内设踏垛砖梯,可攀登至顶层了望城郊原野,也是战时重要的观察点。
好漂亮的在建中的大同东城墙楼阁! 大同城墙很高,所以站在城墙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俯瞰全城。东、南、西、北四条主街成“十”字形,将城区划分为四片,每片又由次十字街将其分为四块,每块再由两层十字街分为若干小块。因此,以四条大街为主干的规整十字路,是大同城街道格局的主要特色。俗云:“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就是指这种格局而言。四大街的中段各建有一楼,诸如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等等。在城中心四条大街的交点,树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称作“四牌楼”,是木结构建筑,颇为精美。据说是大将军徐达在“增筑”大同城墙竣工之后,为玄耀其功德而树立的。每条大街都通至城门。东门名和阳、南门名永泰、西门名清远、北门名武定,四条大街都按城门名定名。四门之外是瓮城。每个瓮城的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与城墙成“凸”字形。瓮城旁辟有偏门,门洞一般进深约30米。瓮城之外,又修有一道弧形城墙,将瓮城圈在内,称作“月城”。月城又辟有城门。这样,出城或入城必须经过三道门卡。在各门之上还建有“箭楼”或二层“匾楼”。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御,还在城墙外侧修有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即护城河。每当夏、秋之际,护城河象一条彩带似的围绕着大同城,波光潋艳,荡漾着城墙的倒影。它的壮美气势和秀丽景色,足以使人忘却军事重镇的战争硝烟,而作长日的观赏留连。
大同城内除设有府、县两衙负责地方行政、司法、财务以及治安外,主要守御任务由“行都指挥使司”承担,最高军事长官为总兵,兼挂征西前将军印,职衔可达正二品,姓高级武职。总镇署设于城内西北隅,今之帅府街北端,统八卫、七所、额军十三万五千,驻军总数达到全国兵力的十二分之一。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十月,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大同一线的防卫力量,同时监督大同镇、府的军、政、财务,将其第十三子豫王朱桂改封为代正坐镇大同。代王实际上是大同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和指挥者。他上马管军、下马管臣,代皇帝行使职权。富丽堂煌的代王府巍峨屹立在城内东北隅。
代王府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为十五万平方米至二十万平方米左右,共辟有四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南曰端礼门。端礼门为王府的正门。现今皇城街、东华门、西华门、后宰门四条街皆缘此而得名。王府四周围有土夯砖砌的高大围墙,使它成为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大地,当时老四姓称之为“皇城”。现在还残留有一段皇城的北墙垣。皇城的平面轮廓基本是正方形,城内主要建筑沿三条轴线铺开,分为左、中、右三组。其中,中组的建筑规模最为宏大,从南向北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殿和北门。左边一组依次为广瞻仓、长春宫、望亲楼、清署殿、宗庙、燕居之殿。右边一组戟门之内东西两侧屹立着社稷坛和风云雷坛,其后为大成之殿、谨德殿等。今之主殿街便是当年的“银安殿”(古时王府的主殿,俗称银安殿)的遗址。王府前有金碧辉煌的照壁——九龙壁,极为威严显赫。
综观大同城内的军事布局和守备设置,无疑是一座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布防周严、协调得当的坚城固垒,在我国历代军事重镇的规划建设中,可以说是最杰出的典范之一。这些众多的城防设施浑然一体,好象一盘棋局,井井有条,是我国历史上罕有的“巍然天镇”。
以上是我为您收集到得城墙所有资料,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1.5公里和1.75公里,周长6.5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
东城墙南段(北望)
每个门又各有瓮城。今只有永泰、清远两个名字被两座正好在该位置附近的建筑

使用,至于这么多的城门,早已经是连个痕迹都找不到了。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墙四角建角楼,西北角有“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城墙四周伫立着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外马面凸凹相间,排列有序。突出部分为城墙垛子,每边计12个,外加角墩4个,计52个。墩距113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宽16.6米,纵约15米,与角墩间距6.6米,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四门之外是瓮城,瓮城城门的门洞进深约30米,上建箭楼或匾楼。城墙外侧修壕堑,深约5米,宽约10米,俗称护城河,曾经波光涟漪,上设吊桥。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称四牌楼。如今这些建筑多毁于现代,只有鼓楼硕果独存,至今仍然耸立在街心,“四牌楼”则只成了一个名字,其附近地区是大同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东门内景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资料中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型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这样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三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需要过4到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今大同地图多只描绘大同城与操场城的故址,而从未见有用同样标志线标注东小城与南小城,实际上,这两个关城如今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踪迹,只是,这些小城的修筑都在明朝
东城墙望楼
中后期,并非徐达所为。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大同是以军事重镇而扬名四海。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所谓“屏全晋而拱神京”。再加之其布防之严密,设施之坚固,建筑之高大,在我国古代城防建设史上也属少见。囚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和“北方锁钥”之誉。


有哪些去大同古城墙赏夜景的攻略?
选择合适的时间:大同古城墙夜景最佳的观赏时间通常是傍晚到晚上,这时候天色渐暗,城墙上的灯光逐渐亮起,可以拍摄到不同光线下的城墙美景。夏季和冬季可能有不同的开放时间,建议提前查询当地的开放时间。穿着舒适的鞋子:由于大同古城墙面积较大,如果想要完整游览,需要步行较长的距离。因此,建议穿着舒...

城墙的相同点有哪些
城墙的相同点是都有凹凸形状。每当我们到这些古城墙上游览时,会发现古代城墙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城墙上有一排凹凸形状的矮墙。它有一个名称,又被称为“女儿墙或女垣”,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写的一组南京怀古诗就有这么一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城墙是人类从部落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

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和同时期的中国城墙比起来哪个防御力更优秀?_百度知 ...
因此,虽然君士坦丁堡城墙的长度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在战略上的灵活性和对兵力的高效利用,使它在防御力上展现出与大规模中国城墙截然不同的优势。这种独特性,使得君士坦丁堡城墙在历史的较量中显得尤为独特和强大。

古代城墙的高度一般是多高啊?
不过有例外,就是边关要塞,如雁门关有10米高,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边关为了防御敌人城墙一般是非常坚固的。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一样,城的高矮也不同如十六国的夏国统万城墙高10仞,大约是8米就比那时中原的一些城墙要高了。

古代城墙一般是现在的多高?
内壁面则成15度—25度之缓坡,推测是为了增加墙体后推力的缘故。因此城墙基部宽度常在10—30米左右,墙高约为8—10米。实例可见湖北荆门市马家埦古城及湖南沣县城头山古城。修筑在台地上的古城,常利用台地周边陡峻的壁体作为城墙的一部分,仅需自城内地面筑起高2~3米的夯土台作为城墙的顶部,有时...

城墙的发展历史
表现在城市的具体建设方面,就是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城市面积、城墙、城门与角楼的高度均有区别。 如《五经异义》载:“天子之城高七雉,隅高九雉。 ”而《周礼·考工记》又称:“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文中之“隅”,乃是角楼...

南京城墙与西安城墙的区别??
一,从级别看区别 南京城墙是首都级别,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安城墙是省会级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从高度看区别 南京城墙最高的地方是26米。西安明城墙最高的地方是12米。三,从长度看区别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墙,现完整...

有一段历代9种不同的砖砌成的城墙,是哪个粤语的发源地?
慢慢走、慢慢看,仔细的话,其实可以发现城墙体上有宋、元、明、清、民国历代的青砖,甚至还保留了整段宋砖筑砌的城墙。这些砖有9种不同的规格,有些是小的青砖、有些是大的石块,这就是历史上多次修葺的见证。肇庆古城墙,堪称“砖的博物馆”。三层高的披云楼,格外瞩目。虽然叫做披云楼,但其实...

中国已知的最高的城墙有多高?
14-21米。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完整保存25.1公里。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

中国古代最高城墙有多高?
古代的城墙根据建设时间的不同,高度会有不同。同时,不同城池,城墙的高度也是不同的,但绝不可能有几十米那么高,这是受限于古代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早期的城墙都是人工夯土建造的,这种城墙最多只能达到十米,再高的话,材料硬度不够,就会倒塌。到了后来开始使用石料修建城墙,虽然硬度跟得上,但...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城墙 - 搜狗百科
澄彼科林:[答案] 大同城墙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古城墙的现状 -
澄彼科林: 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极大的毁损,现存城墙极少保存较好,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了,其现状为: 1、城门、瓮城及月城全无. 2、角楼、城楼、望楼、箭楼、匾楼、窝铺、控军台、吊...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复建后的城墙有多高、多宽? -
澄彼科林: 大同的城墙高约14米,最宽处约有16.6米左右.其中大墙的正墙高约12米,垛墙(亦称女墙)高约2米.如还想详细了解,可以搜索“大同城墙”即可.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城墙是不是山西第一城墙 -
澄彼科林: 从现在看大同的城墙,不论是长度,还是高度,都是全省最宏大的城墙. 如果那个著名的耿拆拆,到太原还是耿指倒,也就是指那里倒那里,把太原的旧城墙也恢复了,那就变成了太原是山西的第一城墙了.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的城墙是古代的还是新建的? -
澄彼科林: 旧的基本看不着了,你所看见的全是新建的.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有哪些旅游景点大全 -
澄彼科林: 从晋中平原一路北行,走宁武,过朔州,雁门关北已是“塞外”.这里天旷气清,山峦隐现,边塞风光一览无余.大同便坐落在这重重山岭与无涯的草原之间,由此过境,便是辽阔无垠的蒙古草原.所以当你在大同街头看到骡马信步,草驴吁叫...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东城墙... -
澄彼科林: 高14米.修复后总长7270米.东城墙部分长1800米,宽6米

索县15270994575: 大同东城墙怎么样
澄彼科林: 应该是纯新建的仿古建筑.不是翻修的那种.以前根本没有的.围着老城区建了一圈.不过建的还是很不错的.有气势,城墙宽大,城楼、箭楼、瓮城什么的一应具全,真实再现了古代城墙.城墙外围很多地方还在施工、修路.里面也在大兴土...

索县15270994575: 关于明长城的资料 -
澄彼科林: 明长城为古长城大同段遗址.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