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佛学的佛油子是在用意识心修真么?还没离相离念

作者&投稿:陶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离相离念~

比如一潭清澈的湖水,水中倒映着垂柳,夕阳和白云,尽管湖水能映照万物,但它却不会想:“我能映照万物”或“万物为我所映照”,它也不会想“这是美丽的”或“那是丑陋的”,更不会想“美丽的我应欢喜”或“丑陋的我应厌恶”,湖水不因染而悲,也不会因净而喜,人也应该像湖水一样从对立的变易的事物中解脱,会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关于佛家的句子有很多,以下为摘自《金刚经》、《六祖坛经》以及《心经》的部分经文。
如下: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大意: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大意: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大意: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大意: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大意: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大意: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大意: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8、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大意: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大意: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大意: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大意: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大意: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大意: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
大意: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大意: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大意: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7、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大意: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大意: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
大意: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大意: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大意: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大意: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大意: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大意: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大意: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大意: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2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大意: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2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大意: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29、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大意: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大意: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大意: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大意: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3、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大意: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4、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大意: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5、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大意: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3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大意: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大意: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8、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大意:佛家主张,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佛性本自具足。
39、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大意: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4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大意: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
41、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大意:不修证,非佛法。
4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大意: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4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大意: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44、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大意: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45、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大意: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4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大意:禅定正义。
47、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大意:意在言外,得意忘言。
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大意: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49、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大意: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0、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大意: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一般初级修行者都是用意识心修炼,是还没离相离念。就像婴儿还没学会走,怎么学会跑?

还有真修行者与佛油子的区别——自省与共勉 很多佛法初学者在没有足够闻思修基础的情况下,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困惑的事情,听学佛时间比较久的道友讲佛法,有些自己就很受用,有些却会有种说不明白的感觉,因为对方明明说的是佛法,可是自己却听着不舒服。到底差别在哪里呢?观察一番,会得出下面几点不同:

1、发心不同
修行人讲法是基于大乘菩提心的基础上,为了利益众生、引导众生而宣讲佛法,讲法的同时内心是关注着众生而善巧宣讲。而佛油子讲佛法的时候,不是基于菩提心,即便有些刚开口的时候是想要帮助众生,但无奈自己的习气很快就起了主导作用,以傲慢心、嫉妒心、虚荣心来讲法,不关注众生的根基意乐,只在乎自己一吐为快,满足于别人仰慕的眼光,或者说目的也就是为了得到别人认同。

2、过程不同
修行人因为有稳定的菩提心,所以对众生的观察很仔细,知道如何循循善诱,将众生引导到修行的路上来,这个过程中,看不到修行人炫耀自己的功德,因为修行人没有强烈的我执,不在意自己得到什么,只关注众生得到什么,这个过程是温和、默契的,修行人会在众生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让众生感觉到轻安自在,让众生慢慢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像慈爱的母亲温柔的托起稚嫩的婴儿一样。佛油子因为没有稳定的菩提心为基础,是以强烈的我执为基础,所以在讲的过程中不关注众生的心态变化,一味讲自己的感受,炫耀自己所谓的理解,不在乎众生得到什么,众生被迫扮演听众的角色,自然会难以相应。

3、应对方式不同
修行人在讲法的过程中,如果有人质疑或者反驳,修行人会很平和地来讲解,会很睿智地来剖析,因为质疑的人也是众生,在修行人眼里没有不同,把解答疑惑当做分内之事,最后是化解掉所有的疑惑,让质疑的人对佛法更加生起信心。佛油子则不同,非常敏感,因为我执是始作俑者,所以,一旦有人质疑,就会生起猛烈的嗔恨心,用激进的言语来反驳,一旦佛油子听到比自己有修为的人跟自己讲佛法,则会生起猛烈的嫉妒心,会伶牙俐齿地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虽然用词都好像是佛法的词汇,但是目的就是攻击对方,以证明自己的出色。

4、对待自己态度不同
修行人随时欢迎别人来指点、提醒自己不足之处,会视对方为善知识,一旦知道自己的不足,会努力忏悔和改进。佛油子喜欢被众人吹捧,喜欢被肯定,如果听到有人说自己不足,佛油子会很不高兴,因为他一直构筑的虚荣楼阁有可能坍塌,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进行保护,尽力回避自己的不足。

5、是否懂得了佛法
修行人随时将所学之法用于生活实践,在生活中感悟,最后所学之法融入了自己的心相续,讲法的时候,是在讲自己的话,自己的领悟。佛油子所学之法都用来说了,没有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的实践,没有去改变自己,所以,讲法的时候只是靠记忆来重复所学内容,而不是源自自己的心。

6、修行人是水,佛油子是光滑的石头。
修行人随时可以吸收来自各方的善法引导,用于自己的修行。佛油子有小聪明,很善于在各种场合展现自己,也会经常被一群愚痴的追随者赞美,但其内心却如石头般对善法不能吸收。

7、结果不同
修行人不断改过自新,离自性越来越近,最终迅速证得佛果。佛油子保护我执的盔甲越来越厚,离正法越来越远,最后空会在傲慢、嫉妒、虚荣、嗔恨等控制下,堕落恶趣。

初学者们,擦亮眼睛,依止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是你是否能够脱离轮回的关键。

在圆顿大法里面,一心三藏面前,意识心当下是真如心,尘相,六根,当下就是真如心的表现。
说离相,在圆顿大法中,以我所解,是指见相观性:
比喻我们看到百合花,见到百合花长得很美丽,嗅到百合花的很香,谁会说“这是百合花独独为我一人展现的”这样的傻话?我们大家用智慧一照,就立刻知道这是百合花的性质,这种性质如同太阳一样,没有目的性的展现,付出,这就是无缘大慈。这就是见相离相,会相归性称为见性。

当我们觉得百合花如此好,想和别人分享,想到见到人就要向他们介绍百合花的好处,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这么好的事情,并且都知道我是一个懂得分享好事的人。有这样的心思,应该以智慧观照自己先有这样的分享,付出的自性,才生这样的心思。这就是在性见相。

在圆顿大法当中,是讲如何用好相,如何用好心,以成就自性。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曰:众生入地狱,佛性入否?
师曰:如今正作恶时,更有善否?
曰:无。
师曰: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如是。
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
师曰: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印广法师讲解的十个如来通号中,佛已经开示了佛性是什么了。
应供:像百合花展现其美丽和香气一样,像太阳普照大地一样,自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付出。“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世尊:就是尊世,普法界世间而尊重,因为一心三藏中的不空如来藏指法界万物万事万法,是一体无差别离对立。

能转烦恼即菩提,一切相皆是工具,皆是从如而现,从如而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会相归性就是见性;在性见相就是明心。用意识心是在明白应供,尊世的自性下,如何运用当身,当代的文化,展现自性。这是智慧的运用,称依性起修。一切相皆是心相,所以性相一如。应供性现应供诸相,就是在性见相;诸相观照其性应供,就是会相归性,脱离烦恼众念,杂念即脱离众生心,修证众生性。

《六祖坛经》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

  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谤信永无迷,

  莫学驶求者,终日说菩提。”’

以人眼观之,有修有不修,有真修有假修。以佛眼观之,有情都在修行。佛曰:诸法缘起,缘起无自性。有情众生的日常和无情世界的运转都属于“诸法”的范围,法无自性,是因缘聚散的结果,此中并没有哪个“意志”在做主宰。包括你我的心识运作,也是缘起,每一个有情的日常都作为“缘”的形式成为将来的因,你修不修都是一种缘,诸缘的结合决定了世界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本体起用才有了你我和世界,但你我和世界都无“做主”的人,之所以有情感觉是“我”在做主,是因为迷,迷什么呢?把“我”认作了自己。其实你心中看到的“我”和我心中的看到的“我”是一个,都是“本体”的直接影子,就是唯识所说的“阿赖耶识”,你把“我”作为“相”来看到,就明白三界根本就没有能做主的“我”,这样举手投足扬眉瞬目就不是“我”在动了,都是如来之用,所有的相就回归了它的本位-----如来家事,你我莫管。此理甚深,难思难解,有缘人会顿悟佛法,从此无事而修。无缘的人还是执着“有我”,“管我”,“修我”,将“佛”认作了“自己”,其实都是屠刀,日日杀佛而不自知。

佛法学习点我名字,再点空间,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总是有种男人爱花女人钱,借男人的钱也不还有时还不承认,是他真的没...
拜拜佛菩萨、烧烧香、诵诵经文,这就是学佛吗?有便宜可占一样起贪心,被人骂了一样起嗔心,对于了义经文一样还是没有解悟,对于不理解的经文一样疑惑重重,学佛的时间长了就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了,这些都是佛油子,并非真正学佛人。学佛应当努力转化自己的凡夫心性、入佛知见。学佛应当从了知自己...

关于佛教的思索:佛陀便无所执着了吗?
而满足了一切种智的修证,才是到达究竟佛地,而菩萨纵然开始修学一切种智的内涵,只要还有一分遗漏,就只能称为道种智,因为一切种智的修证还不究竟故。既然了解此道理后,便知菩萨为何不究竟。接著菩萨的执著:菩萨到了初地时,其实早就可以如阿罗汉灭除最后一分我执,而将自我全数灭尽(此灭尽非...

修行禅果——五眼六通菩提子
在佛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神奇的菩提子,它的名字源于佛教中的五眼六通,这颗独特的南酸枣,又名“四眼果”、“五眼果”等,源自印度与中国南部的古老树种。它独特的果实形状——圆锥花序,椭圆形的外壳上,顶端分布着五个大小相等的发芽孔,熟透时呈现黄色,酸甜交织,正是超市里那款被誉为湖南特产的...

佛教现代念佛感应故事
宗教带给他一股力量,这在他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一九七五年下半年,是他生命的一个转捩点,何以故?以宿世慧根及大悲愿心故。当他一切绝望之时,就想到宇宙之间到底有没有佛菩萨呢?然而世间上的人类都对这不可测的虚空遥拜,这虚空不就如同吾人心灵上的心性吗?这诸等问题,油然而生。他对面前的景象,...

佛家戒律有哪些?
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其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者必须要...

谁能告诉我,舍利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实在是太神奇了! 真的是佛感应的吗...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

佛教现代念佛感应故事
西医束手,改求中医吧,就请教孙利锐中医师,孙医师除行医外,旁究佛学,凡有看病的人,每多劝人信佛解厄。孙中医看过他的脉後,除了开些养肝调气的药外...当他一切绝望之时,就想到宇宙之间到底有没有佛菩萨呢?然而世间上的人类都对这不可测的虚空遥拜,这虚空不就如同吾人心灵上的心性吗?这诸等问题,油然而...

美溪区17114708360: 研究佛学的佛油子是在用意识心修真么?还没离相离念 -
归贸咳喘: 一般初级修行者都是用意识心修炼,是还没离相离念.就像婴儿还没学会走,怎么学会跑?还有真修行者与佛油子的区别——自省与共勉 很多佛法初学者在没有足够闻思修基础的情况下,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困惑的事情,听学佛时间比较久...

美溪区17114708360: 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成了佛油子? -
归贸咳喘: 我们修学佛法,就要在实际中去做.否则,只在口头上说,没有任何意义.就好比一个患者不吃药、不扎针,只看药方,疾病能痊愈吗? 现在有好多修行人对佛法越来越没有信心,越学越糊涂,问题就出在这里.佛法是光明大道,应该是越学越...

美溪区17114708360: 什么是真正的佛弟子? -
归贸咳喘: 什么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不是佛教书籍法物的收藏家,不是各大寺庙名胜古迹的旅行家,不是执着积德行善的世俗慈善家,不是佛教史、经论、造像的研究者,不是诗琴书画的迷恋者,不是建寺造像的建筑家,不是素食小资主义者...

美溪区17114708360: 佛教“意识”与“知觉”的区别 -
归贸咳喘: 佛教的知觉是指比较有智慧的一种脑力活动.在知道真相以后有点觉悟起来那种,知后能觉.当然,这里面的脑力活动就有八识不同程度的参予.所以,它是讲综合效果的,不象讲八识的时候分别来讲八识. 只要正确理解,就不会搞混意识和知觉了.

美溪区17114708360: 请问,佛教禅宗心法的要旨是什么 -
归贸咳喘: 佛教禅宗心法的要旨是:明心见性.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外加学问修证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古来尊宿亦遗有语录,成为后世禅徒习禅悟道之重要参考资料

美溪区17114708360: 青年人研究佛法有什么利益 -
归贸咳喘: 首先就整一个问题,佛法不提倡个人利益,而利益众生估计没太多的人懂得.在研究佛法时,可以把个人因素抛开,以世界的本质来看待问题,这能使自己更趋于客观对待一切.其二,看到自己的局限,这是佛教最大的特点,或是人的局限,在实际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后就是认识人的境界,佛教以无我来对待世界,而无我那将拥有无限,也就是随时打破自己的局限,在个人意识中,人们往往是以个人主观的世界来对待世界.把自己所用的固定化,因此导致人的唯心做法.当把这个应用在社会,或是科研上,那么人的思维就会变的更广阔,但是现在没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因此在现实中很难体现,但只要人去做了,能看到其中的那么一点点,也会受用.这个的在实际中体会才知道.

美溪区17114708360: 为什么季羡林不信佛? -
归贸咳喘: 许多大学的哲学或者宗教学的教授,他们是在搞"佛学",而并非"学佛",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就像银行的职员,虽然每天经手成千上万的金钱,数起钱来速度或者手法都非常娴熟,但他们能得到一分钱的真实受用么?入宝山而空回,无比...

美溪区17114708360: 现在国内的佛教所修行的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 -
归贸咳喘: 答:现在国内佛教修行的是大乘佛法,汉地主要修行显宗,藏地以密宗为主. 佛教真正修行的人,既追求自我解脱,也追求普度众生.自我解脱是自觉,是修智慧;普度众生是觉他,是修福德.当自觉觉他圆满,智慧福德具足之时,就成佛了.自度是出离心;度他是慈悲心.一入世,一出事,相辅相成,圆融无碍.合此二种心为菩提心,菩提心者,成佛之心也. 南传佛教也并非小乘,南传亦有菩萨道,只是先以自觉为基础,然后再觉他.譬如有人落水,若不会游泳以及就生术,何以救落水者.而大乘佛法是自渡渡他事业同时进行,显宗教门主张“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已成佛,禅宗密宗讲求即身成佛.

美溪区17114708360: 为什么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对佛深信不疑? -
归贸咳喘: 有两个极端,有些知识分子打死都不信佛认为佛教是迷信,还有一些知识分子越研究越觉得佛法是正确的,慢慢相信佛法 我只是强调一点,佛法不是骗人的,佛法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

美溪区17114708360: 我们为何研究佛学——寻求真理的需要?
归贸咳喘: 佛学仅仅是佛法的名相,而佛法才是永恒的真理! 而没有佛教信仰,不懂修定参禅,仅仅是研究名 相,是永远得不到真理的.因为佛法的实相,是 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是无相无不相,不即空 有二边,而也不离空有二边.但若获得佛法,也 不能缺少正知见.所以研究佛学经典,可以说是 寻求真理的需要,也是学佛人必修的功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