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孔子拜师觉得老子具有怎样的品行值得敬重

作者&投稿:丁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拜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为什么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因为他们好学,有品行,有文化.值得人们学习.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以柔克刚
上善若水

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学习,于是便带着颜回、子路等几个弟子到了洛阳。他们等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了老子。一早,老子便把孔子师徒几人引入大堂,待入座之后,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来意:我久慕先生威名,这次带愚徒几人特来拜谒。请问先生近来修道进展如何?
孔子几人正准备洗耳恭听,不想老子却张嘴大笑道:“你们看我这些牙齿如何?”孔子师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齿——七零八落,早已参差不全了。于是,他们摇了摇头,谁也不明白老子的意图。这时候,老子伸出自己的舌头问:“那么,我这舌头呢?”孔子师徒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这时孔子眼前灵光乍现,微笑着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
老子这时说:“想必先生已经清楚我修道几成了吧?”孔子会心地点了点头说:“如醍醐灌顶,方才大悟呀!”
午后,师徒几人便辞别老子,起身返回鲁国。途中,孔子如获至宝,面若桃花。弟子子路却疑云重重,不得释然。颜回问其何故,子路说:“我们大老远跑到洛阳,原本想求学于老子,没想到他什么也不肯教给我们,只让看了看他的嘴巴,这也太无礼了吧?”
孔子听后拂须大笑不止。颜回答道:“我们这次来不枉此行,老子先生传授了我们别处学不来的大智慧。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
子路听后恍然大悟。
颜回继续道:“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虽然柔软,但面对当道的山石,它却能穿山破石,最终把山石都抛在身后;穿行的风虽然虚无,但它发起脾气来,也能撼倒大树,把它连根拔起……”
孔子听后大赞:“颜回果然窥一斑而知全豹,闻一言而通万里呀!”

因为他们德才兼备。思想家的思想,首先是要通过自己体现的。
孔子提倡“爱人”,推行“仁”的思想,人包含一切美德。
老子能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也可以从关于他们的书籍:《论语》《道德经》里了解。

尊敬他人的品行

老子真是“有教无类”啊,不同理念的人都能教。


孔子拜师的三百字故事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拜师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孔子那种不耻下问的品行感动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远近文明的老师了,但他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就离开了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孔子不怕路途遥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来到了洛阳。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

孔子拜师这一课人们尊重孔子和老子什么品行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7岁孩童为师的故事,其谦逊、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后人肃然起敬,也说明了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是一句空话,他说到做到。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我们也...

孔子拜师这一课中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老子有机油什么样的品质呢_百...
孔子敏于好学,在学问上具有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的品质,老子则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在教学上乐于提携后进不耻下教.

孔子拜师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

孔子拜师的故事,老子是道家之祖,为什么孔子拜老子为师呢?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孔子拜师课文里的老子是什么意思
老子就是孔子的老师

壶嘴为什么不能对着人
1、旧时,人们要远行分离时,会以敬酒(茶)的方式辞别,这时壶嘴就是对着离人的杯子。故壶嘴对人有寓意想要此人离开的意思。2、壶嘴不冲人是中国比较特殊的民俗,如果冲着人,就意味着不吉祥和不礼貌,是对人的不尊重。这种说法源于“孔子拜师”。孔子拜师老子,给老子敬茶行拜师礼,老子接茶后,...

孔子拜师第8句话中的等候和迎候可不可以换位置?为什么?
老子用“迎候“说明老子博学多才、谦和大度、诲人不倦,有很高的德行。而孔子用“多谢谢老师等候”表现出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 如果将两个词语对换,表现的意思正好相反。所以不能换。行不?希望能帮你 本...

孔子拜师文言文
2. 三年级《孔子拜师》全文,有谁知道 啊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

迁安市17384968632: 《孔子拜师》中老子的品行? -
鱼苇泰宾: 《孔子拜师》中老子则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在教学上乐于提携后进,不耻下教. 《孔子拜师》的道理是圣人无常师.这是韩愈师说里面很经典的一句话.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

迁安市17384968632: 孔子拜师这一课中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老子有机油什么样的品质呢 -
鱼苇泰宾: 孔子敏于好学,在学问上具有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的品质,老子则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在教学上乐于提携后进不耻下教.

迁安市17384968632: 孔子拜师赞扬了老子什么样的品?孔子拜师赞扬了老子什么样的品质
鱼苇泰宾: 老子 主张“无为”.认为不要和自然做相反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人要学会,顺其自然.

迁安市17384968632: 孔子拜师这一课中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老子有机油什么样的品质呢 -
鱼苇泰宾:[答案] 孔子敏于好学,在学问上具有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的品质,老子则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在教学上乐于提携后进不耻下教.

迁安市17384968632: 孔子说老子什么、老子说孔子什么?从这里看出老子具有什么品行,孔子具有什么品行 -
鱼苇泰宾: 读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感觉孔子求学具有学而不倦的品行,老子教育后进具有诲人不倦的品行,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迁安市17384968632: 孔子拜师;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
鱼苇泰宾: 因为他们好学,有品行,有文化.值得人们学习.

迁安市17384968632: 读了孔子拜师,孔子、老子各给我留下的印象 -
鱼苇泰宾:[答案] 孔子谦逊\好学 老子知识渊博

迁安市17384968632: 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体现了老子什么的品行 -
鱼苇泰宾: 体现了老子大公无私,有教无类 学习是无止境的.孔子向老子拜师的路上,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到了洛阳,孔子见到老子后,很有礼貌地上前行礼.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我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迁安市17384968632: 老子的品行是什么 -
鱼苇泰宾: 做人做事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刻意.不刻意自我表现,也不刻意淡泊名利;不刻意迎合,也不刻意狂狷;不刻意追逐流行,也不刻意卓尔不群.如是,则不心累,不纠结,不失望.

迁安市17384968632: 老子是具有什么品行的人的最正确的答案 -
鱼苇泰宾: 孔子尽人事,遵天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讲仁义礼智信,主张学而优则仕.为学的宗旨是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果 平天下 老子主张清净自正,无为自化.他的思想是要人们抛弃知识,返朴归真绝不刻意尚行.抛弃圣,智,仁,义等概念.老子认为只要人们的知识少了,思想也就单纯,思想单纯了民风就纯朴,民风纯朴了天下自然太平.所以他在道德经第三章写到“不尚贤和不贵难得之货” 老子认为孔子提倡仁义乃是社会的退步而不是进步,如果社会真正和谐太平的时候就无需仁义孝慈这些字眼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