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地球空间

作者&投稿:才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所了解的宇宙的奥秘~

我所了解的宇宙的奥秘、创造地球万物就是为了人;天书《圣经》诗篇8章3~4节,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 世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
  太阳系中,地球又恰好处于一个适中的位置,太近太远都不相宜。如果地球距太阳近一些,如水星和金星,则太热,任何生物都不能存在;如果地球距太阳远一些,如火星,其表面永远处于冰冻状态,则太冷,人就不能活。
  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长短、转速快慢也正适中;以自转周期而论,如周期太长、自转速太慢则其向阳面长期暴露于日光之下,灼热如火(摄氏400度以上),背阴面则长期不见阳光,酷寒似冰(摄氏负173度)。如自转周期太短、则因转速太快,地面的风速将造成灾难,例如木星的自转周期为10小时,其表面风速即达每小时2000公里以上,则海水将大量向赤道一带集中,低纬度地区将有大片陆地被海水淹没,剩余的陆地也将受到强大的潮汐浪涛冲刷,百物不生。高纬度地区则将有大片海床变为陆地,由于缺水,大片陆地将变为沙漠,令人闻之色变。
  地球之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并不一致,有约23度半的倾角。此倾角如太小,地上将无四季寒暑之分。如果倾角太大,则季节温差将过分剧烈,而且大部分地区将是夏季永昼,冬季永夜,无法适应人类生存。
  地球的周围有相当强的磁场(据控测,并非所有星球都有同样的磁场),可使地面生物免受太阳粒子流的伤害,并在大气层的高空形成一电离层。大气高空的电离层和臭氧层对来自太空的电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否则,过量的电磁波将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大气层虽能屏除绝大部分的电磁波,但却容许可见光通过。须知可见光也是电磁波段,是宽广的电磁波谱中极为狭窄的一个波段。由于人的视觉细胞对这个波段敏感,乃成了可见光。频率高于或低于这一波段的电磁波则一概不能为人的视觉细胞所接受,故不可见,但其为电磁波的本质与可见光并无两样。大气层对一般电磁波有如一堵难以穿越的厚墙,而唯独对可见光却如明净的玻璃,网开一面,畅通无阻。这在地球物理学上称为“可见光窗口”。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因为没有这一奇特的窗口,大气层将对所有电磁波一视同仁,一概隔绝,则地面将成一片黑暗世界,不见天日,一切生命现象将一概化为乌有。
对于频率较紫光略高的紫外线,大气则只将其大部分吸收,却容许少量通过,这一点也有重要意义。过多的紫外线会伤害眼睛和皮肤,并引起癌变,但少量紫外线则人体所必需。否则,人体的固醇类将不能转化为维生素D,因而导致软骨病,而且儿童也不能正常发育。近年来由于过量使用人为的氟烷化合物(冷媒),以致臭氧层受到污染破坏而出现破洞,于是人类健康立即感受威胁。足见地球生态环境平衡状态之精细及不容恣意干扰,是人类智慧所无法设计,更是无法自然凑巧能形成的。
地球表面为一层大气所包围,位于地球外20~25公里的空气上还有臭氧集中的平流层。这层大气既为生命所必需,又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护。如果没有大气,来自太空的陨石将像超级炮弹一样,将地面的一切毁坏净尽。因有大气保护,绝大部分陨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由此所产生的细微粉尘,则恰恰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这一散射对人的视觉非常重要。它不但使天空呈现明亮美丽的蔚蓝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变得柔和均匀,使人获得均衡的视觉。否则,地面景物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明暗对比将过分强烈,难以形成清晰的视像。天上则除眩目的日光和刺眼的星斗之外,整个天空背景无论昼夜都将是一片漆黑,既无苍穹碧落,也无良辰美景,举目所见,唯有黑白分明。
  大气层对地面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温室效应,可使地面温度保持和暖而且稳定。同时,一定强度的大气压力是使地面水在常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必要条件,故大气层的厚度必须适中。如果大气层太稀薄,保护作用不足,地表热量易散布流失,以至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加大。而且气压太低,将使地面水在常温甚至在低温下即持续沸腾不已,直至全部气化而消失,地面所有动植物均将因缺水而死。反之,如果大气太厚重,则过高的气压非人和动物所能耐受,而且过强的温室效应,也将使地面温度持续上升而危及动植物的生存。
  为满足生物对空气的需要,生命所需的地球基本条件表层氧的水平始终保持在非常狭窄的参数内,人类接触的大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组成也必须调配得当。氧气为多数生物所必需,氧太少,生物将窒息;氧太多,亦对生物有害。故必须用其它不活泼的气体将氧气稀释成约21%的水平。地球表层氧若高于25%会自燃;且过强的氧化作用将使地面成为一片火海,甚至金属也会燃烧。若低于15%人类生命会窒息。
  地球大气的五分之四是氮气,它除了能将氧气稀释之外,在逐渐转为固体化合物之后,又是植物最主要的营养来源,也间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如以其它惰性气体代替氮来稀释氧气,则所有动植物均将因不能合成蛋白质而通通灭绝。除氧和氮之外,大气中还必须有适当浓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太少,则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势必枯死,动物因无碳水化合物为食,也不能生存。如二氧化碳太多,也将使动植物不能呼吸。且二氧化碳有很强的温室效应,过量也将使地面温度失控。
  就目前所知,在太阳系中,并无任何其它星球具备与地球类似的大气层。水星和月球一样,因其重力太小,现在已无任何空气存留。金星大气则过于浓重,其气压相当于地球之90倍,这样高的气压,显然非人类所能耐受。且其二氧化碳的含量高达90%,又有浓烈的硫酸雾,其酸度可侵蚀金属,更不必说生物了。火星大气中几乎没有氧和氮,二氧化碳则占94%,完全不适合动植物呼吸。木星和土星大气之表层则90%以上为氢,其余为氦,稍向深层则有甲烷、乙烯和氨等,都是有毒气体。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大气成份尚未完全确定,估计除氢和氦之外,尚有更多的四烷和氨之类。冥王星之大气主要为氖和甲烷构成。总之,所有这些星体的大气一概不能容许人类生物存在。
  地球上的物质都是热胀冷缩,但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低于摄氏4度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若按常规热胀冷缩原理,就该从下至上结冰,那水生物就无法活着。是谁“为了保护活物的生命设计了‘反膨胀’?”稍有思维力的人都不会说:这是“自然选择”,巧合而已!
  质子与电子数目相等的精确误差10的37次方分之一,否则宇宙的电磁力就将克服各种引力,使星体不能形成。
质子与电子的重量比是1:1,836,科学家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此比率,只知道如果差异小,就无法形成必要的分子,就没有化学,没有生命。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永远都在解决的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物质的最微观本质是什么?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轻子-传播子……。其实,正如数学中的小数点后的数字,可以永远写不完一样,“物质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也是永远没有答案的!这是正规的权威科学家的断言,决不是人们随便就能看到的那种、传了150多年的街谈巷议的童话。
  休罗斯(Hugh Ross)写的书,有一段是讨论地球的 33个特性,来估计这些都刚好适合有生命的机率是多少,结果是 10的 -42次方。他也估计宇宙中最多有 10的 22次方个行星。所以在全宇宙有一个适合人类肉体生命的行星的机率是 10的 -20次方。
  物理学家发现,宇宙间的4种基本力有确定的强度:引力、电磁力、强原子核力和弱原子核力,它们中间任何一种力的强度与现在稍有不同,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物质对反物质的略微超过、离心力完全抵消向心力、宇宙中所有星球都在旋转,各自的引力、离心力和转速都不同,却井然有序。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月球、太阳系中,使我们赖以存活的特性,如:地球表面的温度、重力、一天的长度、一年的长度、地轴的倾斜、月球的引力与周期、大气的质量与成份、地球表面的成份、以及陆地和水的分布,这些都不能出差错,我们才可能活在这儿。这一切同时发生的机率非常渺小,要想在宇宙中找到适宜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几乎不可能。这矛盾着却有统一的现像,不论科学发达到多高的程度,人类都是无力设计的,决不可能自然形成的巧合。
  你即使把最好的打字机交给一个不识字的盲人去敲打,不管他多么勤奋不懈,也只能打出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决不可能打出一篇学术论文;同理,你即使把全部必要的数字、符号、字母都交给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去随意拼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拼出一部高等数学。如果所有的素材尽是这类毫无意义的东西,不管你怎么选择也无济无事。所以人们应该醒悟,不要再跟着随大流走入死胡同了。
  如同我们吃的菜,要加多少食盐,少了没味,多了不能吃。现今医学发现,人一天只能吃一啤酒瓶盖盐,多了就会引起血管硬化,这是医学基本知识、涉及人类生命的大事,人人都应该知道并实施的。但是现今年龄稍大的人谁不血管硬化? 我们天天吃菜,天天烧菜,一点盐都配不好,而这么大的地球,给人用的空气及全备的各样条件却调得如此恰当,是否会愚蠢地说:“自然会如此凑巧地形成”呢?
  但是造物主创造这么大、这么多的天地万物,天书《圣经》篇幅只占五分之二,造天造地造地球万物的五天中都只略略一语,而造动物和人占了五分之三;造这么多类动物和只一种人的第六天中,单造人却占四分之三的篇幅,而显得认真,详细,极为重视,可见造物主创造地球上的万物又都是为了人。

四维啊,地球是运动的,有时间,是立体的。即四维空间。

产生四季的变化

地球公转

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

地球公转的特性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和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做地球轨道。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为一个质点的话,那么地球轨道实际上是指地心的公转轨道。

严格地说,地球公转的中位位置不是太阳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阳的公共质量中心,不仅地球在绕该公共质量中心在转动,而且太阳也在绕该点在转动。但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日地的公共质量中心离太阳中心仅450千米。这个距离与约为70万千米的太阳半径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日地1.5亿千米的距离相比,就更小了。所以把地球公转看成是地球绕太阳(中心)的运动,与实际情况是十分接近的。

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椭圆有半长轴、半短轴和半焦距等要素,分别用a、b、c表示,其中a又是短轴两端对于焦点(F1、F2)的距离。

半焦距与半长轴和平短轴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即 c2=a2-b2

半焦距c与半长轴a的比值c/a,是椭圆的偏心率,用e表示,即e=c/a,

偏心率是椭圆形状的一种定量表示,e的数值大于0而小于1。椭圆越接近于圆形,则e的数值就越小,即接近于0;反之,椭圆越扁,e的数值就越大。经过测定,地球轨道的半长轴a为149600000千米,半短轴b为149580000千米。根据这个数据计算出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为:

可见,地球轨道非常接近于圆形。

由于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不断变化。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近的一端,称为近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近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一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47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近日距。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远的一端,称为远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远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的7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52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远日距。近日距和远日距二者的平均值为149600000千米,这就是日地平均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根据椭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L=2πα(1-0.25×e2)

计算出地球轨道的全长是940000000千米。

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从黄北极看,是按逆时针方向公转的,即自西向东。这与太阳系内其它行星及多数卫星的公转方向是一致的(如图3-17)。

2.太阳周年视运动

地球公转是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中发现的。为了说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我们首先用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假如,动点A在绕定点B做圆周运动,方向如图3-18。则在定点B看上去,A点的轨迹是一个圆形,A点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的。这种情况,与从动点A看定点B的运动特征是完全相同的,B点的运动轨迹也是圆形的,运动方向也是逆时针的。但是,A绕B的运动是一种真运动,而B绕A的运动则是一种视运动,它是A绕B运动的一种直观反映。

地球的绕日公转和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见到的太阳视运动的特点与上述情况相同。如图3-19,尽管实际情况是地球绕日公转,但是作为地球上的观测者,只能感到太阳相对于星空的运动,这种运动的轨迹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是重合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都与地球的相同。太阳相对星空的运动,是一种视运动,称为太阳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在天球上的反映。

3.地球轨道面和黄赤交角

如前所述,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地球轨道面在天球上表现为黄道面,同太阳周年视运动路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天球上,自转表现为天轴和天赤道,公转表现为黄轴和黄道。天赤道在一个平面上,黄道在另外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同心的大圆所在的平面构成一个23°26′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如图3-20)。

黄赤交角的存在,实际上意味着,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对地球轨道面是倾斜的。由于地轴与天赤道平面是垂直的,地轴与地球轨道面交角应是90°——23°26′,即66°34′。地球无论公转到什么位置,这个倾角是保持不变的。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没有明显改变的。目前北极指向小熊星座α星,即北极星附近,这

就是天北极的位置。也就是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平行地移动的,所以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是不变的,黄赤交角是不变的。

黄赤交角的存在,也表明黄极与天极的偏离,即黄北极(或黄南极)与天北极(或天南极)在天球上偏离23°26′。

我们所见到的地球仪,自转轴多数呈倾斜状态,它与桌面(代表地球轨道面)呈66°34′的倾斜角度,而地球仪的赤道面与桌面呈23°26′的交角,这就是黄赤交角的直观体现。

4.地球公转周期及岁差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因此,回归年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只表示地球公转了359°59′9〃.71的角度所需要的时间,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周期就是近点年。这种周期单位是以地球轨道的近日点为参考点而得到的。在一个近点年期间,地球中心(或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地球轨道的近日点。由于近日点是一个动点,它在黄道上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或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量为每年11〃,所以,近点年也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一个近点年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11〃,即360°0′11〃,用日的单位来表示,其长度365.2596日,即365日6小时13分53秒。

只有恒星年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在下面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到回归年是地球寒暑变化周期,即四季变化的周期,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极为密切。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每年短20分24秒,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

为什么春分点每年西移50〃.29而造成岁差现象呢?这是地轴进动的结果。

地轴的进动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形状、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轴的进动类似于陀螺的旋转轴环绕铅垂线的摆动。当急转的陀螺倾斜时,旋转轴就绕着与地面垂直的轴线,画圆锥面,陀螺轴发生缓慢的晃动。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有使它倾倒的趋势,而陀螺本身旋转运动的惯性作用,又使它维持不倒,于是便在引力作用下发生缓慢的晃动。这就是陀螺的进动。

地球的自转,就好像是一个不停地旋转着的庞大无比的大“陀螺”,由于惯性作用,地球始终在不停地自转着。地球自身的形状类似于一个椭球体,赤道部分是凸出的,即有一个赤道隆起带。同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的连线,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的。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是不平衡的。另外,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和天赤道面都不重合,与黄道面呈5°9′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连线,也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所以,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也是不平衡的。据万有引力定律,F1>F2。

日月的这种不平衡吸引力,力图使赤道面与地球轨道面相重合,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地球自转的惯性作用,使其维持这种倾斜状态。于是,地球就在月球和太阳的不平衡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摆动,这种摆动表现为地轴以黄轴为轴做周期性的圆锥运动,圆锥的半径为23°26′,即等于黄赤交角。地轴的这种运动, 称为地轴进动。地轴进动方向为自东向西,即同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而陀螺的进动方向与自转方向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陀螺有“倾倒”的趋势,而地轴有“直立”的趋势。

地轴进动的速度非常缓慢,每年进动50〃.29,进动的周期是25800年。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赤道面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发生了改变,引起天赤道相应的变化,致使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黄道上相应地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每年移动的角度为50〃.29。因此,年的长度,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周期单位要比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的周期单位略短,这就是产生岁差的原因。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的南北两极的空间指向发生改变,使天极以25800年为周期绕黄极运动。所以,天北极和天南极在天球上的位置也是在缓慢地移动着。如图3-24,北极星在公元前3000年曾是天龙座α星,目前的北极星在小熊座α星附近,到了公元7000年,移到仙王座α星附近,到公元14000年,织女星将成为北极星。

由于地轴进动造成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移动,以其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天球坐标系也必然相应地变化。对赤道坐标系来说,恒星的赤经和赤纬要发生变化,对黄道坐标系来说,恒星的黄经要发生改变。但是,地轴的进动不改变黄赤交角,即地轴在进动时,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始终是66°34′。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由于地轴进动而造成的天极、春分点的移动角度相对来讲是很微小的,在较长的时间里不会有很大的移动。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说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位置不变,恒星的赤经、赤纬和黄经也可以粗略地认为是不变的,以此为依据而建立的星表、星图仍是可以长期使用的。

5.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7千米,约每秒30千米。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们知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对黄道是等分的,如果地球公转速度是均匀的,则视太阳由春分点运行到秋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与视太阳由秋分点运行到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是等长的,各为全年的一半。但是,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则走过相等距离的时间必然是不等长的。视太阳由春分点经过夏至点到秋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需要186天多,长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南半球的冬半年;视太阳由秋分点经过冬至点到春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需要179天,短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可见,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

我不知

你去看看http://www.kejixiaolunwen.cn吧
给你转载一片:我爱地球
“妈妈,那漂亮的蓝色球是什么?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玩具球!”我眨着稚气的大眼睛看着妈妈问到。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还是个孩子,这不是普通的球,是我们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都住在上面吗?那太好了,我们的生活该有多美好啊。”我年幼时曾为此而对画有球的图片爱不释手。但我从心底最感到高兴的是,我能有幸降临人间,居住在这么美丽的星球,拥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夏天,每到太阳西下,夜幕降临时,我总是坐在窗外,数着天上跟我一样爱眨眼睛的小星星,它们虽然离我很远,但还是那么明亮,排列得那么有规律。我每次望着星空,总觉得它们一直在我的身边,成为我不会说话而又心灵相通的好友。一有心事,我就会向它们倾诉,一遇到困难,我就会和它们谈话,虽无语言的交流,但我们彼此了解。可爱的星星,你们是我天真浪漫的童年的知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负担渐渐加重,我不像以前那样空闲了,自然也不会经常和我的星星们在一起。可是,当我有一天想起和它们再相聚一刻时,却突然发觉它们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以前无忧无虑的“神情”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星空,只有偶尔几颗星星仍在向我招手,可此时此刻,它们是否在向我强装笑颜呢?它们笑容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丝悲哀和苦痛呢?作为它们的伙伴,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们内心的忧愁,它们想对地球上的人类大声呼喊:“不要再伤害我们了!”自从学了地理,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人类为了发展工业,而不惜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短短几年时间,环境污染问题竟恶化到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我不禁为星星的悲惨遭遇而痛心不已。

自从搬到京杭大运河边的新村居住,我对环境污染认识得更透彻。两年以前,刚搬来时,就喜爱上了大运河畔秀丽的风光、蓝天、绿水、树木花草……这一切都好像是在梦中。我也感觉对这绚丽的风景似曾相识,也许正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虚幻无实的桃花源。当历史将要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没有放弃寻找被世人所向往的那块神圣乐土。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向往洁净天空,小桥流水的空间,可是那毕竟是幻想。曾几何时,有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共同期待的环境在几年以前是根本不用去盼望的,那简直是垂手可得呀!两年后的今天,我同样站在运河湖畔,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睛朗的天空略带灰蒙蒙的颜色,河水变成灰黄色,夹带着许多不堪入的杂物和垃圾,周围的空气也不再新鲜。清晨打开窗户,本想抖擞一下精神,继续当天气的学习、生活,可传来一阵阵恶臭,把我一天的好心情都破坏掉了,只好怀着抱怨的不满情绪关上窗户。平时大概查觉不到,可是一到星期日,我就看见从运河边挖开的一些小洞中,源源不断流出白色的废液,不过一会儿,河面已有大部分被白色“阴影”所覆盖,那难闻的气味正在四处散开……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运河,曾经在中国发展史上有过卓越的贡献。清代前期,皇帝下令开凿运河,为水路运输带来极大的方便,推动了当时经济的的发展。后又经过几代皇帝的修筑,才使运河直到几年以前仍流尚着清澈的河水,继续为人类默默无闻地服务着,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作深刻的反省,究竟是为什么会导致今天很难收拾的残局?河对面的一座座化工厂是否已经意识到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良好效益,最终是带来人类文明的衰落。也许人类一直都有“人定胜天”的骄傲信念,陶醉在征服大自然的胜利之中,甚至习惯随心所欲地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可是这带来的后果将是惨重的。地球——这一向在我心目中有神圣地位地行星,它在遭受人为的掠夺和遭蹋之后,不愿继续忍受下去下!它带来了一连串的对人类的惩罚,正以无声的行动让我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报应。绿洲渐渐少下去了,动物也频临灭绝,空气 一天比一天肮脏,我们的地球总有一天会被垃圾所包围,我们的确不应该把上一代遗留下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建立在后代的痛苦之上。

现在世界的环境问题还远不止这点,极为少有的淡水正受到相当严重的污染,森林正以相当快的速度消失,土地正在不断沙漠化,全球因空气污染正在变暖,海面正不断上升,现已危及沿海城市居民的生活……我们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环境带来的无法解决的困难,就像我——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摆在我眼前的事实就有可怜的星星和在眼前滚滚的“黄河”为证。如果再不从现在抓起,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也是后代做再多努力也无法弥补的。全球的人类们,地球本应是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它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地球在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只有这么一个,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和保护吗

h h 不错

产生四季的变化

地球公转

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

地球公转的特性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和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做地球轨道。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为一个质点的话,那么地球轨道实际上是指地心的公转轨道。

严格地说,地球公转的中位位置不是太阳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阳的公共质量中心,不仅地球在绕该公共质量中心在转动,而且太阳也在绕该点在转动。但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日地的公共质量中心离太阳中心仅450千米。这个距离与约为70万千米的太阳半径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日地1.5亿千米的距离相比,就更小了。所以把地球公转看成是地球绕太阳(中心)的运动,与实际情况是十分接近的。

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椭圆有半长轴、半短轴和半焦距等要素,分别用a、b、c表示,其中a又是短轴两端对于焦点(F1、F2)的距离。

半焦距与半长轴和平短轴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即 c2=a2-b2

半焦距c与半长轴a的比值c/a,是椭圆的偏心率,用e表示,即e=c/a,

偏心率是椭圆形状的一种定量表示,e的数值大于0而小于1。椭圆越接近于圆形,则e的数值就越小,即接近于0;反之,椭圆越扁,e的数值就越大。经过测定,地球轨道的半长轴a为149600000千米,半短轴b为149580000千米。根据这个数据计算出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为:

可见,地球轨道非常接近于圆形。

由于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不断变化。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近的一端,称为近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近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一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47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近日距。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远的一端,称为远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远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的7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52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远日距。近日距和远日距二者的平均值为149600000千米,这就是日地平均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根据椭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L=2πα(1-0.25×e2)

计算出地球轨道的全长是940000000千米。

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从黄北极看,是按逆时针方向公转的,即自西向东。这与太阳系内其它行星及多数卫星的公转方向是一致的(如图3-17)。

2.太阳周年视运动

地球公转是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中发现的。为了说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我们首先用一个动点与一个定点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假如,动点A在绕定点B做圆周运动,方向如图3-18。则在定点B看上去,A点的轨迹是一个圆形,A点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的。这种情况,与从动点A看定点B的运动特征是完全相同的,B点的运动轨迹也是圆形的,运动方向也是逆时针的。但是,A绕B的运动是一种真运动,而B绕A的运动则是一种视运动,它是A绕B运动的一种直观反映。

地球的绕日公转和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见到的太阳视运动的特点与上述情况相同。如图3-19,尽管实际情况是地球绕日公转,但是作为地球上的观测者,只能感到太阳相对于星空的运动,这种运动的轨迹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是重合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都与地球的相同。太阳相对星空的运动,是一种视运动,称为太阳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在天球上的反映。

3.地球轨道面和黄赤交角

如前所述,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地球轨道面在天球上表现为黄道面,同太阳周年视运动路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天球上,自转表现为天轴和天赤道,公转表现为黄轴和黄道。天赤道在一个平面上,黄道在另外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同心的大圆所在的平面构成一个23°26′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如图3-20)。

黄赤交角的存在,实际上意味着,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对地球轨道面是倾斜的。由于地轴与天赤道平面是垂直的,地轴与地球轨道面交角应是90°——23°26′,即66°34′。地球无论公转到什么位置,这个倾角是保持不变的。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没有明显改变的。目前北极指向小熊星座α星,即北极星附近,这

就是天北极的位置。也就是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平行地移动的,所以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是不变的,黄赤交角是不变的。

黄赤交角的存在,也表明黄极与天极的偏离,即黄北极(或黄南极)与天北极(或天南极)在天球上偏离23°26′。

我们所见到的地球仪,自转轴多数呈倾斜状态,它与桌面(代表地球轨道面)呈66°34′的倾斜角度,而地球仪的赤道面与桌面呈23°26′的交角,这就是黄赤交角的直观体现。

4.地球公转周期及岁差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因此,回归年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只表示地球公转了359°59′9〃.71的角度所需要的时间,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周期就是近点年。这种周期单位是以地球轨道的近日点为参考点而得到的。在一个近点年期间,地球中心(或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地球轨道的近日点。由于近日点是一个动点,它在黄道上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或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量为每年11〃,所以,近点年也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一个近点年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11〃,即360°0′11〃,用日的单位来表示,其长度365.2596日,即365日6小时13分53秒。

只有恒星年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在下面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到回归年是地球寒暑变化周期,即四季变化的周期,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极为密切。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每年短20分24秒,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

为什么春分点每年西移50〃.29而造成岁差现象呢?这是地轴进动的结果。

地轴的进动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形状、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轴的进动类似于陀螺的旋转轴环绕铅垂线的摆动。当急转的陀螺倾斜时,旋转轴就绕着与地面垂直的轴线,画圆锥面,陀螺轴发生缓慢的晃动。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有使它倾倒的趋势,而陀螺本身旋转运动的惯性作用,又使它维持不倒,于是便在引力作用下发生缓慢的晃动。这就是陀螺的进动。

地球的自转,就好像是一个不停地旋转着的庞大无比的大“陀螺”,由于惯性作用,地球始终在不停地自转着。地球自身的形状类似于一个椭球体,赤道部分是凸出的,即有一个赤道隆起带。同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的连线,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的。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是不平衡的。另外,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和天赤道面都不重合,与黄道面呈5°9′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连线,也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所以,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也是不平衡的。据万有引力定律,F1>F2。

日月的这种不平衡吸引力,力图使赤道面与地球轨道面相重合,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地球自转的惯性作用,使其维持这种倾斜状态。于是,地球就在月球和太阳的不平衡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摆动,这种摆动表现为地轴以黄轴为轴做周期性的圆锥运动,圆锥的半径为23°26′,即等于黄赤交角。地轴的这种运动, 称为地轴进动。地轴进动方向为自东向西,即同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而陀螺的进动方向与自转方向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陀螺有“倾倒”的趋势,而地轴有“直立”的趋势。

地轴进动的速度非常缓慢,每年进动50〃.29,进动的周期是25800年。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赤道面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发生了改变,引起天赤道相应的变化,致使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黄道上相应地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每年移动的角度为50〃.29。因此,年的长度,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周期单位要比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的周期单位略短,这就是产生岁差的原因。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的南北两极的空间指向发生改变,使天极以25800年为周期绕黄极运动。所以,天北极和天南极在天球上的位置也是在缓慢地移动着。如图3-24,北极星在公元前3000年曾是天龙座α星,目前的北极星在小熊座α星附近,到了公元7000年,移到仙王座α星附近,到公元14000年,织女星将成为北极星。

由于地轴进动造成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移动,以其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天球坐标系也必然相应地变化。对赤道坐标系来说,恒星的赤经和赤纬要发生变化,对黄道坐标系来说,恒星的黄经要发生改变。但是,地轴的进动不改变黄赤交角,即地轴在进动时,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始终是66°34′。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由于地轴进动而造成的天极、春分点的移动角度相对来讲是很微小的,在较长的时间里不会有很大的移动。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说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位置不变,恒星的赤经、赤纬和黄经也可以粗略地认为是不变的,以此为依据而建立的星表、星图仍是可以长期使用的。

5.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7千米,约每秒30千米。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们知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对黄道是等分的,如果地球公转速度是均匀的,则视太阳由春分点运行到秋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与视太阳由秋分点运行到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是等长的,各为全年的一半。但是,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则走过相等距离的时间必然是不等长的。视太阳由春分点经过夏至点到秋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需要186天多,长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南半球的冬半年;视太阳由秋分点经过冬至点到春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需要179天,短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可见,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

“妈妈,那漂亮的蓝色球是什么?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玩具球!”我眨着稚气的大眼睛看着妈妈问到。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还是个孩子,这不是普通的球,是我们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都住在上面吗?那太好了,我们的生活该有多美好啊。”我年幼时曾为此而对画有球的图片爱不释手。但我从心底最感到高兴的是,我能有幸降临人间,居住在这么美丽的星球,拥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夏天,每到太阳西下,夜幕降临时,我总是坐在窗外,数着天上跟我一样爱眨眼睛的小星星,它们虽然离我很远,但还是那么明亮,排列得那么有规律。我每次望着星空,总觉得它们一直在我的身边,成为我不会说话而又心灵相通的好友。一有心事,我就会向它们倾诉,一遇到困难,我就会和它们谈话,虽无语言的交流,但我们彼此了解。可爱的星星,你们是我天真浪漫的童年的知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负担渐渐加重,我不像以前那样空闲了,自然也不会经常和我的星星们在一起。可是,当我有一天想起和它们再相聚一刻时,却突然发觉它们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以前无忧无虑的“神情”已不复存在。现在的星空,只有偶尔几颗星星仍在向我招手,可此时此刻,它们是否在向我强装笑颜呢?它们笑容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丝悲哀和苦痛呢?作为它们的伙伴,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们内心的忧愁,它们想对地球上的人类大声呼喊:“不要再伤害我们了!”自从学了地理,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人类为了发展工业,而不惜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短短几年时间,环境污染问题竟恶化到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我不禁为星星的悲惨遭遇而痛心不已。

自从搬到京杭大运河边的新村居住,我对环境污染认识得更透彻。两年以前,刚搬来时,就喜爱上了大运河畔秀丽的风光、蓝天、绿水、树木花草……这一切都好像是在梦中。我也感觉对这绚丽的风景似曾相识,也许正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虚幻无实的桃花源。当历史将要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没有放弃寻找被世人所向往的那块神圣乐土。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向往洁净天空,小桥流水的空间,可是那毕竟是幻想。曾几何时,有没有人想过,现在我们共同期待的环境在几年以前是根本不用去盼望的,那简直是垂手可得呀!两年后的今天,我同样站在运河湖畔,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睛朗的天空略带灰蒙蒙的颜色,河水变成灰黄色,夹带着许多不堪入的杂物和垃圾,周围的空气也不再新鲜。清晨打开窗户,本想抖擞一下精神,继续当天气的学习、生活,可传来一阵阵恶臭,把我一天的好心情都破坏掉了,只好怀着抱怨的不满情绪关上窗户。平时大概查觉不到,可是一到星期日,我就看见从运河边挖开的一些小洞中,源源不断流出白色的废液,不过一会儿,河面已有大部分被白色“阴影”所覆盖,那难闻的气味正在四处散开……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运河,曾经在中国发展史上有过卓越的贡献。清代前期,皇帝下令开凿运河,为水路运输带来极大的方便,推动了当时经济的的发展。后又经过几代皇帝的修筑,才使运河直到几年以前仍流尚着清澈的河水,继续为人类默默无闻地服务着,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作深刻的反省,究竟是为什么会导致今天很难收拾的残局?河对面的一座座化工厂是否已经意识到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良好效益,最终是带来人类文明的衰落。也许人类一直都有“人定胜天”的骄傲信念,陶醉在征服大自然的胜利之中,甚至习惯随心所欲地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可是这带来的后果将是惨重的。地球——这一向在我心目中有神圣地位地行星,它在遭受人为的掠夺和遭蹋之后,不愿继续忍受下去下!它带来了一连串的对人类的惩罚,正以无声的行动让我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报应。绿洲渐渐少下去了,动物也频临灭绝,空气 一天比一天肮脏,我们的地球总有一天会被垃圾所包围,我们的确不应该把上一代遗留下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建立在后代的痛苦之上。

现在世界的环境问题还远不止这点,极为少有的淡水正受到相当严重的污染,森林正以相当快的速度消失,土地正在不断沙漠化,全球因空气污染正在变暖,海面正不断上升,现已危及沿海城市居民的生活……我们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环境带来的无法解决的困难,就像我——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摆在我眼前的事实就有可怜的星星和在眼前滚滚的“黄河”为证。如果再不从现在抓起,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也是后代做再多努力也无法弥补的。全球的人类们,地球本应是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它的结局不应该是这样。地球在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只有这么一个,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和保护吗


宇宙到底有多大,地球在宇宙中又占据了怎样的空间?
关于我们人类现在所生活的地球正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作为承载人类所生活的各种环境,地球的一个地位是非常之高的。而且现在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的提高,我们也向往宇宙更庞大的空间,近些年来美国,中国等一些科技发达国家,探索庞大的宇宙越来越多,了解宇宙的知识也越来越多。那么关于我们的宇宙究竟有多大...

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是什么?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全称:本宇宙-室女座超本星系团-本星系团-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太阳系第三环总体位置。地球(英文名:Earth;拉丁文:Terra)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表面的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背景
随着航天和空间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日地空间的研究和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发现了众多新现象,如地球辐射带、地球弓激波、磁层顶、磁尾和太阳风等。空间探测的重心也从早期的空间发现转向了对地球空间环境复杂物理过程的深入了解。地球空间,包括地球磁层、电离层和高中层大气,是受太阳风影响、由地球...

地球有四维空间吗
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我们生活中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构成了所谓的四维空间。在地球上,由于时间变化缓慢,我们很难察觉到四维空间的存在。然而,一旦置身于宇宙飞船或接近光速的宇宙环境中,当参照系的速度加快时,我们就能观察到时间的变化,从而感受到四维空间的存在。在物理学中,描述物质变化所需的参数称...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怎样的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1)定义: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2)天体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

地球上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是指什么
第一空间点,第二空间线,第三空间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第四空间就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上在加上一条时间轴。详细请参看以上专业回答 网页链接

我们现在生存的地球是几维空间?空间维度差异具体会产生怎样不同?_百 ...
是三维的空间,但应该说是四维世界,因为还有一个维度是时间。一维空间是线,看到的是点。二维空间是面状,看到的是线。以此类推。

地球上存在四维空间吗?
根据爱因斯坦的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时空的关系,是在空间的架构上比普通三维空间的长、宽、高三条轴外又加了一条时间轴,而这条时间的轴是一条虚数值的轴。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说: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构成所谓四维空间。由于在地球上所感觉到的时间很慢,所以不会明显...

简述地球表层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地球表层的结构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结构,空间结构是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空间结构又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水平结构是各组成成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异,如从赤道到极地分为热带、温带、寒带。时间结构是地球表层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

松山区19421304167: 地球空间有多大?
机文一夫: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多项指标去描述.现告诉你一些指标的数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004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40千米; 地球的极地半径为6356.755千米;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8*10(3次方)千克/立方米; 地球的质量为5.974*10(...

松山区19421304167: 地球空间的构成是什么 -
机文一夫: 地球空间是指各种卫星、载人航天器与空间站的飞行区域,也是目前人类开发利用太空资源、从事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的主要活动领域.地球空间在太阳活动的影响下,经常处于剧烈的扰动状态,科学家将这些扰动统称为“地球空间暴”,它们就好比地球上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产生航天器故障、威胁宇航员安全、导致通信中断和影响导航与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由于卫星观测手段的限制,地球空间暴产生规律之谜还没有解开

松山区19421304167: 从宇宙角度看,你对地球有哪些认识 -
机文一夫: 在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渺若尘埃的小小的行星,但是它又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因为它位于一颗大小适当的恒星的适当位置,而且公转轨道很标准,以及其它很多十分有利的因素,这就为其表面创造了一种十分适宜的环境,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生命.

松山区19421304167: 地球有几个空间,分别是? -
机文一夫: 地球的存在是:四维的 2012年 首先:地球本身是三维的,长宽高都具备是一个立体的存在物.其次:地球随时间的流逝,做周期性的运转.维数的确定:要判断一个事物是几维的,依据的初衷是:“影响这个事物因素有多少个”.目前影响地球存在的因素就这四个“三维加一维等于四维”

松山区19421304167: 地球有多大.? -
机文一夫: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看到的是连绵不断的高山,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望不到边的沙漠戈壁,广阔无垠的大海……要是坐上飞机,从空中往下看,更会感到大地真是辽阔无比.地球究竟有多大?科学家曾经计算过,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

松山区19421304167: 谁能给我地球结构的资料 -
机文一夫: 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均随深度增...

松山区19421304167: 地球有几个空间? -
机文一夫: 地球可以是0-4维,但是你问的几个空间,你是说平行空间理论吗?这个还真不知道诶,我看过的文献资料里面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地球存在于4维时空,已经得到证实了.你可以看一下参考资料.

松山区19421304167: 我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地球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我很想了解它!它的直径有多大呢? -
机文一夫:[答案]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

松山区19421304167: 我们地球还有多大的空间还没被人类所发现 -
机文一夫: 大海深处,大地深处,原始森林,人类不过发现了一个平面而已

松山区19421304167: 《我所认识的地球》这篇作文怎么写?急求~~ -
机文一夫: 只有一个地球”这多么贴切呀.当我读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体会到了仅有的一个地球是多么需要人类来保护.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珐怠粹干诔妨达施惮渐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