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脏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用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心理特点如下:
1、认识能力低下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2、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3、易怒和恐惧
中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
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中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5、睡眠障碍
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中老年人的“心理更年期”
从医学上说,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一个“生理更年期”。男女皆然。它标志着一个人由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在“更年期”中,有些人由于不适应生理上的变化,情绪上往往表现为:焦虑、忧郁、烦躁、情绪易波动、多疑。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从工作、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思想、观念、感情、心理到日常生活模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心理上适应不了这个大变化,也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也可以称之为“心理更年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异常表现为:
一是失落感。以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把工作视为生命,认为不工作就失去生存的意义,从而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这样年复一年,早已形成了固定的、习惯了的生活模式。一旦离退休了,一切发生了根本变化,感到有些茫然,心情不舒畅,坐卧不宁,无所适从。
二是人生价值贬值感。不少老年人当初工作时都负有一定责任,掌管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工作。那时自我感觉是在一定范围内是“举足轻重”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上受领导重视,下受部属(群众)尊敬,说话有人听,一呼百诺。一旦退休后,就感到身价一落千丈,失去了工作,成天无所事事,说话也没人听了,办事也不那么灵了。感到有一种无声压抑。
由于心理上的不适应,情绪易波动,思想沉闷,敏感多疑,察言观色,总感到处处不顺心,在家里往往发无名火,自我价值观、理想、事业心几于崩溃,一旦有了疾病,便有一种末日感。
中医认为,“暴怒伤肝,气郁化火”。人的生理上的疾病,往往起因于心理上的气火。伍子胥过昭关,一夜须发皆白,这有些夸张,但郁闷气火,确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离退休的同志在这个“心理更年期”中,如不能尽快适应,往往会导致伤身致病。所以,在这个阶段,应慎重对待之。
学点中老年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家为了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衰老与消亡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原因,把心理学按人的年龄阶段划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中老年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中老年人因机体老化以及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疾病,并研究如何维护这些心理活动的卫生与健康。
我国对中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论著。如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孔子家语)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腧距”的论述,指出成年期随着人的成熟发展而发生的适应环境能力的变化。老庄在《道德经》和《庄子》中也明确提出无欲、无知、无为的“归真返朴”思想。
《内经》中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在古代的人就懂得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掌握各种健身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妄事操劳,所以形体和精神都很健旺,活到了他们应该享受的自然寿限。明代龚应园在《万寿丹书》中载:“如虚子日: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
“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物无味。寝处不安……”,其中生动地论述了人在衰老过程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性格、情绪状态等的一系列变化。而近代老年心理学则在我国起步较晚。对老年心理学较系统的研究(主要在记忆的年老化研究方面)是80年代才开始的,并日益受到我国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的发展。
年代、生理、社会与心理年龄
科学家们认为,在人的生命进程中,同一个年代,人们可具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年龄:
年代年龄
指人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如一个小孩降生后成长了一年,他的年代年龄就是一岁,活了80年,他的年代年龄就是80岁。目前我们使用的都是年代年龄。
生理年龄
是指根据个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生理功能以及反映这些状态和功能的各种生理活动指标来确定个体年龄。目前生理年龄一般分四个时期:从出生到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也就是说,60岁以上的人就是老年人。但这里的“岁”,同年代年龄的“岁”不同,年代年龄60岁的人,生理年龄可能是55、60或70岁。要注意的是,生理年龄可以由突然患病、受伤而发生变化。总之,生理年龄和年代年龄不完全是同步的。
社会年龄
根据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年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它也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17岁是未成熟期,18~59岁是成熟期,60岁以上是衰退期,社会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这里的“岁”与其他年龄中的“岁”含义也不相同,特别是与年代年龄的“岁”相差很大。有的人游手好闲,终日无所事事,在与他人交往中无足轻重,其年代年龄虽进入壮年期,但社会年龄仍处于未成熟期,并将直接进入衰退期。
心理年龄
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程度确定的年龄。它以意识和个性为主要测量内容。心理年龄一般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是成熟期,60岁以上是衰退期。一般认为心理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心理年龄的“岁”与年代年龄、生理年龄的“岁”含义不相同,往往也不是同步的。
采用心理年龄来确定老年人的优点是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心理年龄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寿命。如国外有人指出,老年人的智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的衰退似乎与年龄本身无关,而与接近死亡的期限有关。
确定一个人是不是老年人,不仅是以年代年龄为标准,还要看他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年代年龄的增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却是可以通过增进身心健康而延缓增龄的。所以老年人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防止早衰,使自己的寿命达到自然赋予的正常年限。
中老年人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又分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现代科学又扩展了人类感觉种类的概念,增加了本体感觉、磁觉等。知觉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人的感觉一经发生便转化为知觉。如一看到桔色,或尝到橘子的甜,或闻到橘子的清香等,便知道这是橘子。有时橘子放在包里,只要把手伸进包里一摸,便知道是橘子,并不需要取出来看、闻、尝,就是这个道理。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又高一级的心理活动。知觉与感觉是同时产生的,统称为“感知”。
人的感觉能力各有不同,老年人的感觉能力可因机体老化或病理原因而有所降低。
视觉
老年人视觉的衰退很明显。1.2以上的视力,39岁以下的占80%,而40~50岁减到60%,50~60岁减到50%。在60岁以前,远距离视力,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60岁之后便急剧衰退。而近距离视力(指在一般阅读距离上能辨认多大的字)变化却很大,这是老年人的视力特征,即出现看近不清楚,看远清楚的现象。俗话说:“四十四,眼生刺”。也就是说,40岁以后,焦点调节功能急剧衰退,老视现象(俗称老花眼)就逐渐出现了。一般平均在47岁左右就要使用老花眼镜。人到老年,眼的晶状体变成黄褐色,因此把物体看成是偏黄色的(犹如戴上黄色的滤色镜)。老年人对蓝色、绿色辨认最困难,而黄、红色则降低很少。另外在辨别同一物体时,成年人与老年人所需要的照明度也是不同的。到老年期,失明人致也急剧增加。
视力下降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由于视觉器官的退化,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动脉硬化症、视网膜变性症、视神经萎缩等各种眼病,都会造成老年人视力下降。
听觉
在各种感觉中,受老化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听力以20岁为顶点,以后缓慢下降。一般50岁以后,听力就显著下降。因年龄变化,有的人听不见手表秒针的声响;有的人在人声嘈杂的环境中,听不清对方的讲话。据调查,美国65~74岁的老年人中,13%听觉迟钝,我国是48.7%。男性老人听力减退比女性明显。另外,老年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断下降。对语言的理解在20~50岁时是相对稳定的,到80岁则下降25%,或更多,特别是对较复杂和速度快的语言的理解男性比女性减退得更明显。许多老年人不知道自己的听觉已在下降,总认为别人说话不清楚。因此,同老年人谈话最好是面对面,这样可以观察对方的口形。
味觉和嗅觉
味觉器就是分布在舌面上的味蕾。味蕾的数量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数从舌前部开始向舌后部逐渐减少,这一减少过程相当缓慢,一直要持续到老年期。另外也有从舌中心向四周减少的。到了老年期,舌前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几乎不存在味蕾了,只有舌后部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和咽部还有少数味蕾。因此,味觉的敏感程度也就随着年老而减低。味觉的基本要素分为甜、酸、苦、咸。一般50岁之后反应明显迟钝,特别是对甜和咸两种。嗅觉一般与味觉同步老化。60岁后衰弱现象更加显著。这就是老年人往往感到食物淡而无味的原因。
触觉和本体感觉
触觉在、50~55岁之间几乎不受年龄增长的影响,而到55岁之后就会骤然变得迟钝。本体感觉包括对疼痛、振动、温度、压力、倾斜、加速度等的感觉。痛觉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迟钝,一般从45岁开始下降。
同时,老年人的平衡觉、运动觉也相应下降,所以老年人往往走路不稳,失去平衡而跌倒。摔跤是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人因感觉能力衰减,知觉能力也就相应衰减。但知觉有既往经验参考,所以比感觉衰退得晚和轻。一般来说,老年人比年轻人观察事物迟钝一些,但只要仔细地观察,其效果与青年人往往差别不大。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反应慢,青年人可以边观察边动作,老年人必须观察清楚再动作,所以老年人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上骑车、走路要格外小心。
老年人的性心理特征
有关老年期的性问题,社会上普遍持消极和否定的态度。这里有一个心理因素,就是一般人往往狭隘地认为性仅是性器官的结合,这是不正确的。性本身并不仅意味着性交,观看异性的容姿、裸体、握手、抚摸、接吻、手淫、阅读色情小说、只同异性交谈等等,都属于性行为。
性功能随着年老而有衰退的倾向,但不会完全消失。老年人对性的欲望与兴趣能维持到相当高的年龄,是老年期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人认为性激素的枯竭等于性功能的终结,这是一种误解。即使摘除了成人的睾丸、卵巢后(即不再分泌性激素),仍完全能够进行性活动。有些青年人,激素分泌旺盛,也会出现阳萎。也就是说,性激素确实是左右人的性活动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唯一的因素。对于人的性活动来说,大脑(精神刺激)更为重要。最新科学发现,性激素的枯竭,会导致女性闭经、男性精液分泌量和精于产生量的减少,但不会便性活动完全停止下来。
另外,伴随着衰老而产生的性器官的形态变化会给性生活带来某种影响,但不会构成性活动停止。
老年人的性行为,除了受增龄的影响外,还强烈地受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凡夫妻感情和美、家庭生活安逸、子女孝顺、心理健康的,性生活能维持到70~80岁,乃至90岁。老年人只要身体健康,一个月可过一次性生活。近来有人报告,60~94岁的老年人中,有15%的人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年之久的性活动增强阶段。
许多老年学家认为,正是老年人才最需要给于和接受性生活的能力。因为很多人的老年期是忧郁的,特别是老年鳏夫的忧郁症发病率特别高。他们失去了工作、朋友、健康,失去了“性魅力”,这时候特别需要证实自己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有价值的、重要的人物。当然,也有的老年人丧失性能力后感到轻松宽慰,把精力寄托于社会、家庭和亲友。
心病要用心药治
老年人了解心理学,目的在于使自己能主动地去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使之长期地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从而健康地、有所作为地度过晚年。
只有身心都健康的老年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健康的。如果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健康而身体不健康,都称不上是真正健康的老年人。在生活中,有的老年人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这是不科学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健身首先要健心。早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有“神形相即”、“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等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晋朝有个人叫乐广。有一天,他的一个好朋友去看望他。乐广拿出酒来招待他,两人边喝边谈。可客人好像有什么心事,酒喝得很少,话也谈得不多,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这个朋友回到家里,顿时生起病来,请医服药也不见效。乐广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去他家探视,询问病因。病人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到你家喝酒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酒杯里有条小蛇在游动,心里很不自在。喝了那酒,回来就病倒了。”乐广想了想,便热情地邀他再去他家饮几杯,并保证能治好他的病。此次,俩人仍坐原位,酒杯也放在原处。主人给客人斟上酒,笑问道:“今天杯里有无小蛇?”客人看着酒杯,叫道:“有!好像还有。”乐广转身取下挂在墒上的一张弓,再问道:“现在,蛇影还有吗?”原来酒杯里并没有什么小蛇,而是弓影!病人恍然大恬,疑惧尽消,病也就全好了。
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据有关资料报导:曾对200多人进行将近40年的情况调查,其中心情舒畅的59人中,仅有两个得慢性病或死亡,精神压力大的48人中,有18人得重病或死亡。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肺结核、哮喘等发病,确与情绪有关。
对已患病的老人来说,在对待疾病和治疗方面,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心病要用心药医”,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医生密切配合,可使重病减轻,使绝症得到缓解。因此,必须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心脏,是生命之泵。无论是身强力壮的小伙,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只要心脏出现问题,将直接威胁生命的安全。一般正常人的心脏重量为300克左右,心脏容积为750毫升,心跳每分钟为7280次,心脏每次收缩喷射到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0毫升,也就是说,心脏每分钟喷送血液量约为5000毫升。那么,老年人的心脏有什么特点呢?1、心跳过缓老年心脏的主要变化是心搏次数减少,医学上称之为心动过缓。一般认为,窦性心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窦房结对自主神经反应性降低,这是病态的表现。窦房结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主要改变是:P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其窦房结内的弹力纤维、胶元纤维、网状组织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变粗,有脂肪组织浸润,大约从37岁开始增加并与年龄成正比,这是心跳变慢的根本原因。所以,60岁以上老人的心率每分钟55次以上,只要节律规整,即属正常。如果每分钟50次以下,并伴有心律不齐,经过运动或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心率仍不增加或增加很少,则属病理性变化。2、心搏量减少
随年龄增加,血管壁逐渐硬化,外周阻力加大而使心脏负荷增加,时间久了,左心室变得肥厚和肥大。同时,心肌的收缩力也随之降低,使心排血量减少,容易使心、脑、肾各器官的相对供血不足,出现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眼花、视物不清、经常疲劳等症状,这说明有脑缺血的情况存在,应及时诊治。3、心律不齐老年人心脏的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心律紊乱,而病人又常无自觉症状,只有在体检时才能发现。然而,严重的心律紊乱可在数分钟内造成死亡,较多见的是房性早搏及心房纤维颤动。这是由于人到老年后,窦房结、结间束、心房肌退化性变化的原因,另外,也与老年人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关。轻度心律紊乱不需要治疗,而重度心律紊乱易造成心力衰竭,需及时而妥善地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危害。4、收缩压增高
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定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幅度,当情绪紧张、焦虑、运动量过大时,可使血压升高。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是动脉硬化的标志。此外,收缩压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而舒张压却保持相对稳定。于是有人认为,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无关紧要。其实并非如此,收缩压过高也会影响心、脑、肾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加重动脉硬化等。60岁以上老人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属正常,超过此值,可采用药物治疗,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因此,人到老年后,应注意对心脏的保养,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老年人都有哪些变化
以上都是机体衰老的变化,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患病,需要定期检查。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有体表外形改变和器官功能下降等;心理变化有认知功能下降、情绪和人格特点变化等。1.生理变化:(1)体表外形改变:胡须头发变白、稀疏脱落;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皮肤组织弹性下降、萎缩;汗腺分泌减少;肌肉萎缩...

年轻人出现心脏衰竭,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年轻人若是出现心脏衰竭,多数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器质病变或是先天不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80后、90后、00后,我自己感觉就是太疯狂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全身上下除了脸蛋是自己的,每天敷面膜,定期做保养,身体就好像是别人的,从来不定期检查保养,一点儿也不爱惜。一...

年轻人心脏疼痛是什么原因
年轻人心脏疼痛多指的是心前区的疼痛,不一定就是心脏病变。首先要排除的是心脏病变,比如心肌炎,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情况并且长时间未愈。肋间神经痛也可以表现为心前区不适,部位延肋间神经走向,有刺痛感,咳嗽,呼吸时均会加重。还有就是胸膜炎,如果左侧的胸膜炎症,疼痛一般是心脏这一侧,表现...

老年人心脏病有哪些
心脏是人类一个很重要的器官,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的器官都逐渐的老化,衰退,心脏器官也会这样子,老年人心脏要保护好,保护不好的话,很容易患有心脏病,那么老年人心脏病有哪些 呢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风湿性心脏病 也称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变...

老年人心脏肥大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心脏肥大,即心肌肥大,可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在心脏肥大早期,可能会引起心脏的舒张功能不全,此时可表现为活动后的胸闷、气短;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脏肥大可转变为心脏扩大,导致肥厚的部位变薄,进而引起明显的心力衰竭。心脏肥大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和瓣膜病。若血压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人的心脏结构是什么样的?
心脏是中胚层衍生的器官,位于两个肺之间的胸腔中,向左稍微倾斜。它的大小像握紧拳头一样。它由包裹心包液的双层壁膜袋心包膜保护。我们的心脏有四个腔室,两个相对较小的上腔室称为心房,两个较大的下腔室称为心室。称为房间隔的薄肌壁将左右心房分隔开,而将心室间隔的厚壁肌壁分隔左右心室。

老年人心脏经常怦怦跳是因为什么?
如果心一直怦怦跳,还有呼吸困难或胸闷症状,考虑是疾病原因造成。比如房性心律失常或者频发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容易出现上述不适现象。平时可以服用益安宁丸,益安宁丸始创于香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胸闷...

老人临终之前是啥症状?
老人咽气前会等人。自然老去的老人一般临去世前其实都很清醒,心里也明白自己快要归西了,这时再想见一见自己想要见的亲人,还有放不下牵挂和执念,只有等见到了才会安心的离开。很多老人在离世前,都会交代一些很少平时很少提及的事情或是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还有的人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老人临终净肠...

年轻人心跳过快是怎么回事?
此种心跳不规则称之为 “ 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有种种不同的类型和原因。一般人常会有心跳过快或偶尔会有 “漏了一、两下 ” 心跳的情形,然而对大部份人而言,它并不是心脏构造异常的主要徵象。找出心脏乱跳的方法 许多人在心悸发作时赶去医院求救,等挂了号,见到医生,心跳又正常了。想要...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猝死率这么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难以逃避这一问题?且看《2018中国睡眠指数》披露的数据:大约四分之三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约三分之一的90后,是在凌晨1点才睡觉。根据这一报告,我国人的睡眠时间也严重不足,从2013年平均8.8小时的睡眠,降低到2018年的6.5小时。正常人的睡眠标准,应该是每天8...

邯山区18160272907: 咳嗽,一运动就头晕,气短,浑身冷汗. - 感冒 - 复禾健康
休唯复方: 年老的心脏可以萎缩、保持不变、中度和重度肥大.心脏萎缩表现在各种消耗性疾病或作为非正常老化的一个过程.在血压正常的人群中,左心室壁随年龄增长而略为增厚是正常的,过度的增厚则为高血压所致.大于70岁的老人,约50%在心血管系统中可见淀粉样变性,此现象是否属于年龄增长的必然结果尚存争论,因为在百岁以上的老人中并不是必然存在.

邯山区18160272907: 肺心病都会有什么症状呢?
休唯复方: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及尘肺等反复发作,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以至发展成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因为此病发展缓慢,常常要数年或数十年才发展成为肺心病,所以,多见于老年人,是心肺...

邯山区18160272907: 老年人心衰有什么症状 -
休唯复方: 1、老年人左心衰竭的症状: (1)一般特征:活动后呼吸困难,重症出现发绀、黄疸、颧部潮红、脉压减少、动脉收缩压下降、脉快.外周血管收缩,表现为四肢末梢苍白、发冷及指趾皮肤发皱、窦性心东过速、心律失常等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邯山区18160272907: 老龄对心脏有哪些影响?
休唯复方: 老龄过程中心脏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与增龄伴随出现的心脏病三联征——左心室肥厚、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发生率增髙关系密切.无明显心血管病的健康年人随年龄增加(50至90岁),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下降,高龄老年人(90岁)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可能是发生 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由于随年龄增加心肌舒张和顺应性下降,左心室充盈受损,左心室压 力容量关系改变,心室容量轻度增加可导致舒张压明显增加,心室充盈异常,左心房、肺静脉、 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因此老年人易发肺充血和心力衰竭.60岁以下舒张性心力衰竭(das tolcheart aure)的发生率低于10% ,75岁后可超过50%.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