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家的资料

作者&投稿:双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家(庄子)的资料~

庄子生平]
庄 子 者 , 蒙 人 也 , 名 周 . 周 尝 为 蒙 漆 园 吏, 与 梁 惠 王 , 齐 宣 王 同 时 . 其 学 无 所 不 闚 , 然 其要 本 归 於 老 子 之 言 . 故 其 著 书 十 余 万 言 , 大 抵 率 寓 言 也. 作 渔 父 , 盗 跖 , 胠 箧 , 以 诋 訿 孔 子 之 徒, 以 明 老 子 之 术 . 畏 累 虚 , 亢 桑 子 之 属 , 皆 空 语 无 事 实 . 然 善 属 书 离 辞 , 指 事 类 情 , 用 剽剥 儒 , 墨 , 虽 当 世 宿 学 不 能 自 解 免 也 . 其 言 洸 洋自 恣 以 适 己 , 故 自 王 公 大 人 不 能 器 之 .
楚 威 王 闻 庄 周 贤 , 使 使 厚 币 迎 之 , 许 以 为相 . 庄 周 笑 谓 楚 使 者 曰 : 「 千 金 , 重 利 ; 卿 相 , 尊 位 也. 子 独 不 见 郊 祭 之 牺 牛 乎 养 食 之 数 岁 , 衣 以 文 绣 , 以入 大 庙 . 当 是 之 时 , 虽 欲 为 孤 豚 , 岂 可 得 乎 子亟 去 , 无 污 我 . 我 宁 游 戏 污 渎 之 中 自 快 , 无 为 有 国 者 所 羁 , 终 身 不 仕 , 以 快 吾 志 焉 . 」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庄子
庄 子 的 生 平 :庄 子 ( 约 公 元 前 3 6 9 ~ 前 2 8 6 年 ) , 战 国 时 期 道 家 著 名 代 表 人 物 , 名 周 , 宋 国 蒙 ( 今 河 南 商 丘 ) 人 . 早 年 作 过 漆 园 吏 , 后 一 直 隐 居 . 他 学 识 渊 博 , 交 游 很 广 . 他 生 活 贫 困 , 但 淡 泊 名 利 , 以 清 静 修 道 为 务 , 楚 王 闻 其 贤 德 , 曾 派 使 者 赠 以 千 金 并 请 他 作 宰 相 , 被 他 拒 绝 . 遂 终 身 不 复 仕 , 隐 居 於 抱 犊 山 中 . 后 得 仙 而 去 . 所 著 书 五 十 二 篇 名 曰 庄 子 . 唐 玄 宗 时 追 号 南 华 真 人 , 宋 徽 宗 封 微 妙 元 通 真 君 .
道 家 思 想 : 庄 子 精 通 老 子 之 学 , 是 老 子 道 家 思 想 的 继 承 和 发 扬 者 . 在 历 史 上 「 老 庄 」 并 称 . 在 唐 代 , 帝 王 在 尊 崇 老 子 的 同 时 , 也 很 敬 重 庄 子 , 《 庄 子 》 是 当 时 官 方 学 术 之 一 .
庄 子 认 为 : 「 夫 道 有 情 有 信 , 无 为 无 形 , 可 传 而 不 可 受 , 可 得 而 不 可 见 . 自 本 自 根 ,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 以 固 存 . 神 鬼 神 帝 , 生 天 生 地 . 在 太 极 之 先 , 而 不 为 高 ; 在 六 极 之 下 , 而 不 为 深 ; 先 天 地 生 , 而 不 为 久 , 长 於 上 古 , 而 不 为 老 . 」 他 认 为 道 是 「 先 天 地 生 」 的 , 是 产 生 万 物 的 根 源 , 而 无 所 不 存 在 的 .
② 庄 子 认 为 : 「 以 道 观 之 , 物 无 贵 贱 」 , 「 大 道 不 称 , 大 辩 不 言 」 , 应 该 从 道 的 高 度 来 观 察 万 事 万 物 .
③ 庄 子 认 为 , 「 至 人 无 己 , 神 人 无 功 , 圣 人 无 名 」 , 要 想 与 道 合 一 , 必 须 「 无 己 」 . 通 过 「 心 斋 」 , 「 坐 忘 」 , 「 朝 彻 」 , 与 道 合 一 .
④ 庄 子 认 为 至 德 之 世 , 人 们 都 顺 应 大 道 , 无 为 而 治 , 是 理 想 的 社 会 .
《 庄 子 》 之 重 生 : 庄 子 主 张 人 应 当 注 重 保 全 身 命 , 养 生 颐 志 , 而 不 应 为 外 在 事 物 所 驱 动 , 鼓 噪 欲 望 , 终 为 其 所 毁 灭 . 故 而 , 当 楚 国 国 君 派 两 个 大 夫 到 河 边 去 邀 请 庄 子 作 宰 相 时 , 庄 子 头 也 不 回 地 继 续 钓 鱼 , 他 问 那 两 个 大 夫 : 我 听 说 楚 国 国 君 的 大 庙 里 供 奉 著 一 个 大 龟 , 此 龟 死 时 已 三 千 岁 . 请 问 二 位 : 你 们 说 是 做 那 大 龟 被 杀 死 然 后 被 供 奉 在 高 堂 好 呢 , 还 是 曳 著 尾 巴 在 泥 巴 里 面 爬 的 好 两 位 大 夫 立 刻 回 答 说 : 曳 著 尾 巴 在 泥 巴 里 爬 的 好 . 於 是 庄 子 笑 道 : 对 , 我 宁 愿 做 那 曳 尾 於 泥 中 的 龟 .
庄子
阎振益
一,庄子的生平和传说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大解放,学术大发展的时代.在学者如云,群星灿烂当中,有一位大思想家庄周,世称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约死在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约前372-前289),屈原(约前340-前278)大致同时.可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古代文献中记载得很少.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和《庄子》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传闻轶事,我们只知道他是宋国的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地人,曾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大约时间也不长.他家境贫困,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织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家借米救急.
他学问很渊博,对当时各派学术都有研究,而且有他自己的看法,对各家各派进行过分析批判.据说楚威王听说他才学很高,就派使者带上厚礼,请他去做国相.他听了却大笑起来,对使者说:"千金,真是一笔大钱;卿相,又是多么尊贵的地位呀!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他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进祭祀帝王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是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污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里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之主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心中永远自由快乐."
他的朋友惠施在梁国作相,一天,有人来报告说:"庄周到梁国来了,要夺你的相位."惠施听了非常害怕,派人在国中搜查了三天三夜.可庄子却亲自前来见他,一见面就给他讲了个故事,说:"南方有一种鸟叫(宛鸟)雏,它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不遇到梧桐树就不落下来休息,不找到竹米就不吃,不碰到甘泉就不喝.一天,有只鹞鹰正捉到一只死老鼠,看见(宛鸟)雏从它上面飞过,就仰起头来瞪着(宛鸟)雏大叫一声:'喝!'现在你也想拿你的梁国来'喝'我吗 "在庄子看来,梁国的相位不过是只死老鼠,惠施却像那鹞鹰一般死死地守住它,生怕被高洁的(宛鸟)雏抢了去,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怜哪!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去吊唁,却看到庄周岔开两条腿坐在地上,正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歌.惠施说:"你的妻子跟你过了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把他们抚养成人.现在她老死了,你不哭她也就够可以了,还敲着盆子唱,这不太过分了吗 "庄周说:"不是这样.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伤心呢 可我考虑到世上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只没有生命,就连形体也没有;不只没有形体,就连气也没有.后来在浑沌之中,变化而产生出气,气再变化而产生形体,形体再变化才产生生命.现在又由生变到死,这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运行一样自然.人死了,在天地之间,就如同睡在大屋子里一般安稳,可我还要嗷嗷地哭她,我认为这是不懂得天命的自然变化,所以我就止住了哭声."
在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制止他们说:"我拿天地当棺材,日月当宝壁,星辰当珍珠,万物做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不齐备吗 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弟子们说:"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您呀!"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给蝼蚁吃,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呀!"
像这类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举了.以上这些记载不见得都是事实,而其中却体现了庄周的思想,性格和为人.他生活穷困,可是蔑视权贵,对高官厚禄不屑一顾,不进行辛辣的嘲讽.他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因此生不足乐,死不足悲,人死不过是回到自然中间去,而且死比生更为安然舒适.这些正是他愤世以至厌世的思想的反映.
《庄子·逍遥游》
北冥(通"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垂挂/边陲)天之云.是鸟也,海运(转动,"天下可运于掌上")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回旋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以头抢地耳")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飡(同"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二虫又何知!
小知("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通"辨")也.
故夫知效(授予 词义当为献,同"效忠"之"效")一官,行比(合 词义当为和顺,顺从.《诗经·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字幕_道光)
两千五百年前,一位老人骑了头黄牛缓缓西行,来到函谷关。把守边关的尹喜见老人气宇非凡,恳求他留下真传。老人写下五千多字,悄然走了,不知去向。
这老人就是老子。
司马迁说,他不知道老子究竟是谁,是李聃呢,还是老莱子_太子儋_只断定_"老子,隐君子也。"
后人们又考究了老子两千多年,到今天依然众说纷纭_莫衷一是,其姓名_世系_籍贯_仕旅_行踪_享年,没有一样不成问题。就连他留下的五千多字,也是神秘莫测_大有玄机。说它是一部中国古经吧,它竟然只字不提中国的人物_事件_朝代和地域。说它是一门高深的智慧和学问吧,它竟然自称抛弃智慧_拒绝学问。
一句"道可道_非常道",似乎谁都知道,似乎谁都不知道。
其实老子早已料到了这一点,他说_"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天下人却不能明白,不能实行。我的话有根源,我的事有主人,你们不晓得啊。"
这位老子,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文化谜团。
不仅如此,老子还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历史谜团_两千多年来,举凡太平盛世,竟无一不是遵循了老子之说。
这是纯粹偶然的巧合呢_还是内含着某种神圣的必然。
(字幕_道光)
两千五百年间_几位遵老子之说_顺天道治国的皇帝,囊括了仅有的几百年辉煌时代_文景之治_光武中兴_贞观之治_开元之治等等。
(大字幕_大道隐去数百年战乱暴政之后第一次无为顺道_文帝景帝旄文景之治)
春秋战乱_秦朝暴虐_楚汉之争,六百年苦难之后,学士陆贾向刘邦建言_道,莫大于无为_行,莫大于谨敬。然而,直到刘邦之子孝文帝,在酷爱老子的窦皇后和老丞相陈平_曹参扶助下,才专以老子为师,无为顺道,使天下从放肆和躁动复归于敬虔和安息。
惠文帝废除了田地租税,废除了株连和肉刑,废除了秘密监视。
惠文帝听说祝祷官在祭祀的时候只为他祈求,不为百姓祈求,他气愤地说_这不是加重我的罪过吗_昔日先王献祭从来不求自己的福份。今后祭祀上天,不得为我祈福。
民间传说甘肃成纪出现一条黄龙_惠文帝立即颁发诏书_说_怪异神物,不能加害百姓,我要去郊外祭祀上帝。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_园囿_车马和服饰,一点没有增加。修建陵墓,殉葬品不用金_银_铜_锡,只用瓦器_没有高大坟茔,保持山川原貌。文帝的遗诏说_百姓只要服丧三天,不得禁止婚嫁_酒肉_祭祀诸事,宫女全都放回家。
文帝之子景帝,在窦太后督则下,依然持守老子之说。当时人心纯朴,天下丰裕,史称文景之治。
(大字幕_数十年战乱之后第二次无为顺道_光武帝旄光武中兴)
王莽篡权,以繁文褥节托古改制,引起二十年大血战,国人死了三分之二。直到光武帝刘秀建立后汉,再循老子之说,以柔道治国,史称光武中兴。
有人对刘秀说_你小时候柔顺和气,没想到做了皇帝。刘秀笑答_我治理天下,也要用柔道。
有儒生建议刘秀像汉武帝一样封禅泰山_刘秀说_百姓怨气未消,我这样做,是想欺骗上天吗_今日我要大赦天下,减轻赋税,裁减官吏,释放奴婢。将来我的丧礼也要仿照文帝,一切从简。
继任的明帝和章帝大行三纲六纪,好景不长,便引发败局乱象_随之而来的是三百年战乱和暴虐。唐太宗李世民痛定思痛,返朴归真,公元637年,下达了遵循老子_崇尚天道的诏书。
(大字幕_数百年战乱暴政后第三次无为顺道_唐太宗旄贞观之治)
这部《贞观政要》_记下了李世民大治天下的秘诀。
李世民说_治理国家就像栽树一样,不去摇晃,才会生长。君王清静了,百姓怎么会不安乐呢_老子说过,不诱发人欲,民心就不会乱。诱发了人欲,民心就非乱不可了。
李世民又对群臣说_我秉承天命,要至诚至敬地祭祀上天。近代拜五天帝_五人帝,不是神州道统,现在通通除去,只拜昊天上帝。
李世民说_人们以为作了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错了_我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敬畏皇天。皇天虽然高高在上,却聆听卑下者的声音,我怎敢不恭敬呢?
那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史称贞观之治。杜甫有诗曰_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
(大字幕_数十年暴政战乱之后第四次无为顺道_唐玄宗旄开元之治)
武则天篡权,高扬佛法,自以为菩萨现身,却残忍无情,风声鹤唳,引发了九年宫廷残杀。直到李隆基入主皇宫,复归天道,大治天下。
李隆基亲自注解《老子》一书,下令规定士庶之家必备。又设立中央学术机构"崇玄学",在京城和各州招生精读老子。
诗人李白,道风道骨,此时被召入京,供奉翰林院,后来"赐金还山"_欣然唱到: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盲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
这就是开元之治。杜甫有诗为证: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后来,李隆基痴迷杨贵妃_引发安史之乱,盛唐一去不复返。
五代十国打杀了几十年,宋朝先后向契丹辽人和女真金人巨额献贡,苟且偷安。直到蒙古大汗忽必烈的铁骑彻底扫荡了神州。明朝虽然收回了主权,自残自虐更为狠毒。倒是康熙大帝爱新觉罗以原始古朴的人类形态和轻省简约的统治风格入主故宫,颇为靠近老子之说。
(大字幕_近千年战乱暴政之后第五次无为顺道_康熙大帝旄康乾之治)
皇宫的宫女从九千人一下子降至134人,减了98.5%。
宦官从十万人,减至五百人,少了99.5%。
金花银每年97万两,全部减除。
脂粉钱每月40万两,全部减除。
康熙说_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无为顺道则安邦治国,这个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_不是极值得我们深思吗?
中国文化的主流不是天道主义而是人本主义,与此相应_中国历史的主流也不是和平与宽恕,而是动乱与专制。这种文化与历史的孪生现象_又是为什么呢?
历史作出了无情的评判_以人为本的自尊自救到头来变成了自残自虐_失了天道的人道到头来变成了残酷的兵道和霸道。而老子无为顺道之说,虽不得广行神州,只那星星点点,便成就了千古辉煌的奇异景观。
请听老子说:
道是万物之主_是善人的宝贝_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辞固然可以博取尊荣_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_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乾净呢_所以_就是立为天子_身为太师_太傅_太保_财宝无数_荣华加身_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_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_不就是因为在道里面_寻求就能得着_有罪可得赦免吗_所以道是天下最宝贵的啊_(原文字幕)
道啊道,看不见摸不着的道,你为什么如此神奇呢_(字幕_道光)
道,天地之母,万物之根,众妙之源(《老子》)。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道,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是人的光(《圣
经》)。(学者梁燕城访谈)太初有道_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_神的话成为万有的根据_也成为万有的规律。当代的量子力学就非常奇妙地发现_万有事实上是根据很多信息的秩序组成_这主要是由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学大师提出_说万有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_叫"ImplicateOrder"_里面都是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_造成我们看见的秩序_叫作"ExplicateOrder。中文「道」这个字也有信息、语言的意思。老子那个时候非常奇妙地体会到_宇宙背后是有真理的信息存在。《庄子》里面提到"夫道_有情有信"_从前后文里还可以看到_庄子心中的神是有位格的。这个传统一直到一九一一年_就是上帝是没有形像的。天坛里没有偶像_祈年殿里一个偶像都没有_里面只有一个牌子_叫「皇天上帝」。中国祖先本来就相信无形象的上帝_老子庄子事实上是继承这个传统而来。
道,是中西文明真正的_深层的交汇点,是人类共同的_终极的信仰对象。
道,这个祖先们指向宇宙造化主的信仰用语,不肖子孙们竟然把它变成了一个象牙塔里的学术概念,真是反其道而行之。
倒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论证说_老子的道就是上帝_老子所说"视之不见_听之不闻_抟之不得"的"夷希微",就是"耶微"即耶和华的相似音,这个相似音在非洲_希腊_希伯来和中国,都是指上帝(出原文)。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归信耶稣后,也发现老子与耶稣在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发现耶稣的独特品格正在老子的预料期盼之中。
(学者访谈远志明)我在一所美国神学院读书时,发现《老子》与《圣经》有奇妙相通之处。经过好几年潜心研究,终于完成了这部书(著作镜头)。老子的道,是自有永有者,造化养育者,超越者,启示者,生命者,公义者,拯救者,这七点很像上帝的属性。无神论者把道归于自然神,其实老子的道不乏人格特徵,有信实_有恩德_有慈爱_有赏罚_能赦罪_能教化。更神奇的是,惜字如金的老子竟然重笔墨描述一位道的化身圣人,说他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恒_来普救世人。知其荣_守其辱_知其白_守其黑_成为世人认识大道的中介。圣人秉持大道本像_普天下的人都前往归向他_领受平安。他外表粗卑_内怀宝贝,能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最后,老子竟然暗示这位圣人要受辱受难_却作主作王_直到永远。这非常
酷似道成肉身的耶稣。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_神圣的_跨越时空的谜团。
宇宙间令人百思不解的奥秘_本来就多得不可胜数_按着定时_会一一向人类显明。
老子迎候着这一天。
公元零年,他以最柔弱_最卑微_最屈辱的样式,来到中东,来到欧洲,来到美洲,来到中国。
从沉沉昏睡中将神州唤醒的第一声细语,中西文明的第一次拥抱,时隔两千多年后炎黄子孙们再度赞美昊天上帝的第一首诗歌,都是他带来的。
两千五百年来中国第一位具有科学素养的总理徐光启,第一位具有民主素养的总理孙中山,都是他的信徒。
康熙大帝衷心崇敬他,一度跟随他的使者步入世界文明的最前沿。
今天,越来越多的东方人开始意识到一个一直被他们所忽略的事实,这就是_他们所追赶仿效的西方世界,其富强_科学_民主,同以耶稣为基石的基督教文明之间_具有一种不可分割的生命一体性。
噢中国,你想要富强_科学和民主吗_你想长治久安而不再翻来复去_和平相爱而不再自残自虐吗_那么_你就绝不能再照过去的老样子生活下去了_你绝不能依旧只见人道而不见天道_以人为本而亵渎昊天上帝
当孤独苍茫的老子,远远望见他所企盼的大道化身,衣衫褴褛却气势磅礴地走来,脚步像风一样吹拂着人心,他是多么欢喜快乐啊!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敬天_顺道_信上帝的古老道统_在二十一世纪交汇于耶稣的福音,必将是天上人间无与伦比的一件盛事。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名称来源
  道家因为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淡的《论六家要旨》,最初叫道德家。“道”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由道路和人构成,在人的形象中,还专门突出了大脑,表示有人运用智慧在叉路口领路。石鼓文将“止”改成“寸”,即抓住的意思,表示用手牵引或指示方向。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 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学者来源
  道家学者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如司马淡一类的史官,他们带给道家的,是经世致用的传统,所以《汉书·艺文志》认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而《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道家书籍,绝大多数也是讲述历史上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二是如庄子一般的隐士,他们带给道家的,按古人的说法,是隐逸和出世的传统;按西方人的说法,是个人主义和政治不合作的传统。
思想渊源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关键期,它们三者文化各不相同,其中差异最大的商周文化,商人重视鬼神、商业、法治和契约,女性地位比较高,政权形式是大邦殷和外围方国的联合;而周人重男轻女,看重祖先、农业、道德和宗法制度,政权形式是家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子蜂起,其中周文化经孔子发扬光大,演变为儒家思想,而殷商文化成为道家、法家等的渊源,比如《汉书·艺文志》道家书名中提到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等人,均为商代重臣或者商末周初重臣,而老子、蜎子、关尹、庄子、长卢子、田子、老莱子、鹖冠子、曹羽、捷子等,基本上是宋、楚、秦、齐等国人,而这些封国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都与殷商有很深的渊源。《汉书·艺文志》道家书名中还提到了上古时代的黄帝君臣名字,似与黄帝文化有关,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是假托。
基本概念

  道是先秦诸子共同理念。在道家那里,道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也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既有虚静无为的特征,又有复杂多变不容易被人认识的特点。[5]
自然
  道家的自然一般指的不是大自然,而是自然而然,即天然。道家认为,不但万事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就是万物本身也按自然而然的规律变化,如果人为造作,就会破坏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造成严重的后果。[6]
天性
  道家认为物各有性,性各不同,即万物各有其本性,每种事物本性各不相同,所以应尊重万物天性,顺其自然。
自化
  在老子眼里,自化是自为,自作,自成,自富,自朴,自宾等的总称,后来,魏晋学者郭象提出了独化论,认为自化就是自为而相因的关系,即万物都在按自己的天性自为,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秩序。当代有些人也注意到自化与现代自组织化的概念有相似之处。[7]
无为
  无为作为道家最鲜明的特征,历来众所纷纭,歧义百出。总起来看,有消极无为;随波逐流;不干预,冷眼旁观;顺其自然;宽刑简政,休养生息等几种观点。
编辑本段基本观点无为而治
  与无为一样,人们对无为而冶的理解也众所纷纭,歧义百出。通常人们认为,所谓的无为而冶有宽刑简政、休养生息;官无为而民自化;上无为而下有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等几种理解。[6]
  编辑本段哲学思想
  重要哲学家的思想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
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著有《庄子》,被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外篇是学生门人的作品,杂篇则是伪作。亦有不同说法,但《让王》、《说剑》等则被认为必定不是庄子及门人的作品。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王弼,三国时代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动乱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郭象,西晋人,以《庄子注》闻名,主张“独化”理论 是一种从高度抽象思维当中所发展出来的的玄学式概念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生于偶然的“玄冥”境界,因此提倡一种物无大小 各顺其适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观。
  先秦还有其他代表人物以及以后也出现了大量的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之后的杨朱也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朱本人及其思想在历史上多被曲解了。《列子·杨朱》篇有“杨朱曰:“古人之,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吕思勉先生在评价杨朱“不利天下,不取天下”时指出:“夫人人不损一毫,则无尧舜,人人不利天下,则无桀纣;无桀纣,则无当时之乱;无尧舜,则无将来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杨子为我说如此,以哲学论,亦可谓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则浅之乎测杨子矣。”
  有学者认为,道家起源应为远古的隐士传统,当然也有学者说老子是清庙之守,总之,道家的起源绝不是社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型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当先秦的老庄二子总摄整理了道家思想的纲领之后,道家形上思想的深度立刻影响了儒家与法家的形上思想,儒家《易传》之作与韩非子《解老》之作都是在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说。但是在社会政治的实际影响力上,老子之学要到汉初黄老之治的实施后才正式被试验着,因为在迭经春秋、战国、灭秦、楚汉之争之社会战乱终告停止之时,人们终于发现争强斗争的害处以及休养生息的重要,于是老学原理的政治哲学观点遂被重视。等到西汉强盛,君王开始好大喜功,争战的岁月再度启幕,时代的风气再度转变,然后也再度败坏,等到魏晋清谈之风起,道家哲学又开始了它的生命力。何晏、王弼首开其风,王弼更以简洁有力的注经之作,从理论上深入道家之学并予以阐发,而向秀、郭象则发展庄学的注释工作。魏晋之后,道家思想并未有鲜明的创造传统之再现,但是道家思想的理路却转为道教、易学与儒学理论的开创所藉用的重要启示,尤其是源自庄子的气化宇宙观,更被广泛且深度地再开发着。而同一时期的佛学传播,亦曾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以道家“无”的智慧原理来表达的,此即世称“格义佛学”时期。
  道家哲学主要经过了老子原始老家、稷下学宫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秦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新道家等发展时期。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
  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公认的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身世没有确定的说法,大约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楚国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
  2、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3、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老,主张“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汉朝学者刘向语)、“贵虚”、“贵正”。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现存《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 。
  4、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5、文子:老子的弟子,与卜商子夏同时,而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现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被认为是汉以后的伪书,但1973年河北定县40多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所以确证是先秦著作无疑。
  6、田骈:战国时思想家。又称陈骈,齐国宗室。曾在稷下讲学,因能言善辩,人称“天口骈”。主张“贵齐”、“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经佚失。
  7、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早年学黄老之术,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负有盛名,后离齐至韩。主张“因循”、“尚法”和“重势”。《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列法家,现存残本仅7篇。他的名言是:“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者。”
  8、宋钘(约公元前370年至前291年):宋国人,主张“崇俭”、“非斗”、“别宥”。曾有《宋子》十八篇,今亦亡失,仅存辑本。
  9、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齐国人。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认为“道”即是“气”,明确提出了精气说。并对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其他主张与宋钘类似。现存《尹文子》一卷。
  10、司马谈(?-前110) :司马迁父亲,西汉夏阳人,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其代表作是《论六家要旨》,在这部著作中,他首次提出道家的名称。
  11、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12、郭象(约252年~312年):中国西晋时期玄学家。字子玄,河南洛阳人。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主张“独化论”,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世界万物都存在“自为而相因”的关系,只要各顺其适,就可到达理想的“玄冥之境”。[1][6]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1、《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等,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分上下两篇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通行本为王弼本,最近几十年通过考古又发现了马王堆帛书本和郭店竹简本。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编辑本段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编辑本段创始人介绍概述
  老子,据《史记·老子列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为中国周代守藏史,因见周德日衰,退隐西游,不知所终。但是,关于老子其人的传说还有三种:一说老子是老莱子;二说太史儋即老子;三说老子是隐君子。后人对这几种说法有不同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
  秦汉之际,黄老道德家推崇黄帝老子为先王圣哲,与儒家之尧舜周孔相仿。汉初关于老子的传言不一,司马迁作《史记》已不能确指,将几种种传说都记录了下来。此后因黄老道的渲染,老子日渐神化,东汉楚王英、桓帝都曾仿佛教法式祀老子。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文化中心
  道家文化是以华夏文化为根基,立足于河洛,所以道家深受着河洛文化影响,深受商周文化之影响,推崇上古社会秩序。
编辑本段道家修真理论基础介绍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编辑本段道家经典真义
  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9 鱼 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10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11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12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其实道家讲随心自然.穿的舒服就穿.没什么讲究.而道教就是专门的道袍.一般绣太极阴阳鱼.黑白色.而作法的法袍则一般是明黄色的八卦仙衣.图片我手里也没有.可以上百度搜.反正一般人都分不清道教和道家.穿道袍就好了.动画片嘛.呵

道家是不讲服饰的,想怎么穿都可以,老子穿的就是普通老头的衣服,庄子更是不求形象,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只有道教才是规定穿着的。

你可以在百度图片里搜到 只要打相关的的连接词就可以了

道家服饰很多很杂,看你需要的是那方面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在致力于治身治国的同时,也对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给予了高度关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学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著作和思想主张是什么?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道家有那些经典名著
4、《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5、《管子》,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管子》在《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子 (先秦学术著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南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道家思想是什么?
《菜根谭》有云:“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心不死,则欲不绝:故圣人求备于内,而淡然于外;既无物累,也不枯寂。道家的“绝圣弃智”与“绝仁弃义”,所针对的,便是世俗的圣智与...

道家始祖是谁?
道家创始人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存世着作为《老子》,即《道德经》。老子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老子认为,“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在老子的思想中,还包括大量朴素...

道家符的主要介绍资料内容
道教符书能够有连贯的文句表达一定的宗教内容,比起散漫于民间的巫师使用的巫符字多量大,表现出自发的民间巫术向人为的、有系统理论的宗教形态过渡的轨迹。东汉以后,新的道家符问世便越来越多了。 道家符的构成中有文字、有星象、有厌胜物,另外一些符还有神像,但以文字为主体:由于道家符的主干是汉字和汉字的变形,...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学术主张...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子等,代表作品:《四书》、《五经》、《十三经》,学术主张:互敬互信,仁而有序,微言大义,重义轻利,格物致知。2,墨家,代表人物:墨翟、禽滑厘、田鸠、孟胜等,代表作品:《墨子》、《胡非子》等,学术主张:非攻、非命、天志、明鬼。3,道家,...

谁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始人:老子 道家学派,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先秦时期。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该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是伏羲、黄帝、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

道教是由谁创立的
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另外,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不过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区别在于道家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教的六界指什么
道教的六界指的是:1.神界 远古的时候,人们对大自然认识不多,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各有神灵掌管。他们崇拜天,也惧怕天,把那时候的自然现象当成是天上神灵在发怒。他们认为山有山神,土地有土地神,河有河神,等等自然现象都有神,就连人间家家户户做饭的地方炉灶,也有灶神来...

道家有那些经典名著?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之地。《文子》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明朝宋濂称:“子尝考其言,一祖老聃,大概道德经之义疏尔。”元代吴金节也称:“文子者,道德经之传也。”都说明了《文子》的主旨内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

南靖县13654799790: 道家(信奉老庄等道家学说的哲学学派) - 搜狗百科
实凡杞菊: 一、道家的基本情况 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老子和庄子是其主要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道...

南靖县13654799790: 道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派 -
实凡杞菊: 道家学派,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先秦时期.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该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是伏羲、黄帝、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张良、司马徽、诸葛亮、刘伯温、王通等等.道家是道教形成的基础,道教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

南靖县13654799790: 中国道家起源? -
实凡杞菊: 道家思想应该起源于上古,到老子只是将前人所有整理、补充、完善,形成比较系统的道家思想;至于道教那更是东汉末期的事;在此要强调一点,道家与道教是不同的,道家是指一个文化思想流派,道教是一个宗教,它们之间有太多必然的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

南靖县13654799790: 我想知道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实凡杞菊: 道家的思想文化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两大源流之一.道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主张唯道是从,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道家的思想体系虽然是以“道”为核心,但其最基本的精神却在“自然”两字.道家崇尚自然的真正旨意,首先就在于要求人类顺应“自然之道”,返朴归真,以“自然”、“无为”作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

南靖县13654799790: 道家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什么?
实凡杞菊: 道家文化,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南靖县13654799790: 道教的简介 -
实凡杞菊: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

南靖县13654799790: 请问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实凡杞菊: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 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老子》被俄、日、德、英...

南靖县13654799790: 历代道家学说名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
实凡杞菊: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

南靖县13654799790: 道家学派的基本思想 -
实凡杞菊: 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