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谋臣生平简介

作者&投稿:白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五大谋臣生平简介~

1.荀彧(音同玉)
2.程昱(音同玉)
3.荀攸
4.郭嘉
5.贾诩

分别介绍
1.荀彧

荀彧(163—212),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未年曹操手下谋士,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於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於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顒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永汉元年(189),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家。对父老说:「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但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初平二年(191),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任荀彧为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於荀彧,荀彧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颖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於战乱。

初平三年(192),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吕布到后,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敦。而兖州诸城皆为吕布所占。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敦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敦等人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彧说:「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出城劝说,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便说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挥师濮阳击败了吕布。

兴平二年(195年)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蒋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蒋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或劝阻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裏。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

不久,曹操少胜多,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建安元年(196年),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昌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逼、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则对曹操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於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善於举谏人才,起初举谏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谏了郭嘉。此外,还举谏了陈腢、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叛乱,先后败亡。

自曹操迎天子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憍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话虽然对曹操赞扬得过份了些,但总约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他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能抓住事物刘本质来作分析,这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闻后大悦,荀彧还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曹操说:「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建安三年(198年)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於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以实现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目的。

围绕著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则反驳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斩淳於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於仓亭(今山东阳谷境)。建安六年(201年)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攸认为:「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克?、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纳其计,遂於四月挥军北进,扬兵於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九月,曹操班师返许(今河南许昌东)。次年五月,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因此,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著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在今河南新郑县内)侯的封爵。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领冀州牧。荀彧对曹操说:「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又说:「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若一旦生变,虽有(善守)(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从之。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并贵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建安十年(205年),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谏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位16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还要授以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王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於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於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第二年,曹操进封魏王。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其辅佐、举人、建计、密谋之功无人能比,为曹操统一北方作以了重大贡献。后人也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后汉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於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簄,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韂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於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并称赞荀彧:公业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逼,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夡疑心一。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如下: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於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於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於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2.程昱,曹操部将,原名程立,为曹操军中少有的智将,身高八尺三吋。长有一把又长又美的胡子,黄巾作乱时,曾设计使东阿城得以保存。 曹操为兖州牧时辟程昱为寿张令。操征徐州时, 程昱和荀彧等留守兖州,陈宫张邈吕布等谋夺取徐州, 程昱与荀彧等死保东阿、鄄城、范县三城、等待曹操的援军回来。曹操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县。曹操与吕布战不利,袁绍派人劝曹操把家人迁到邺城,欲与之联合。曹操有意答应,程昱劝而止之。后来曹操在兖州安定后,时献帝回到洛阳,程昱和荀彧等劝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操任命程昱为尚书,令其统管兖州军事。刘备来投靠曹操时,程昱劝曹操杀之,而操没有采纳。后操派刘备出兵截击袁术,程昱与郭嘉等说 曹操追刘备回来,因刘备必定会叛变。曹操于是派人去追,但没有追到。刘备到徐州就斩徐州刺吏车胄背叛。 不久操任命程昱为振威将军,袁绍南侵时,程昱只领七百士兵守邺城,曹操欲给他增兵二千,程昱不接受,说若果不增兵,袁绍必轻视而不会攻打。反而增兵会引绍攻打,必定等攻下,袁绍果然没有攻打,曹操于是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官渡之战后,程昱收编了山泽中的亡兵之徒,得到几千精兵,助曹操攻打袁谭、袁尚。 平定北方。赤壁之战,随曹操出阵。黄盖的诈降粮船前来时,程昱从来船的速度叛断黄盖的并非粮船,从而识破其诈降。曹操于是派人阻止来船,但不成功,结果曹操的战船被火烧着。大败而逃。程昱个性刚烈,常与人意见相佐。有人告其谋反,但曹操反而待其更为优厚,曹操任魏王时,任程昱为卫尉,曹丕时再晋封为安乡侯,不久去世,追赠为车骑将军。演义中程昱曾献计「十面埋伏」,大败袁绍于仓亭。后来徐庶任刘备军师时,程昱便用计赚徐庶母亲入许,再骗得其笔迹,伪写家书一封骗徐庶转投曹操。结果徐母因羞见其子而自杀,徐庶于是发誓不为曹操设任何计策。

3.贾诩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将军何进谋诛阉宦不成反为所害,而何进所召的并州牧董卓(还兼有前将军、斄乡侯的官职和封号)已经在进军洛阳的途中,同时董卓受何进密令又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诛宦官,但董卓未至而何进已死。当时洛阳大乱,袁术、袁绍兄弟率军攻击皇宫,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董卓遂率其众迎帝于北芒,还宫。

后来董卓当权暴虐不仁,又为吕布、王允等人设计诛杀,王允为人刚直,当时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就是没有马上赦免董卓大批手握兵权的部下,他部下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拥兵屯于陕,一段时间后没有听到赦免的消息,又接着有谣传说洛阳中人要诛灭所有凉州的董卓所部官吏,于是大家惶恐不安,当时众人都纷纷准备解甲逃亡,这个时候,贾诩粉墨登场了。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少时并不出名,唯有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阎忠此人也是一代名士,而且可以说颇有政治远见。他明白东汉皇朝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曾经劝说名将车骑将军皇甫嵩起兵推翻东汉皇朝,皇甫嵩不从,忠乃亡去。后《英雄记》有曰:凉州贼王国等起兵,共劫忠为主,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忠感慨发病而死)。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疾病辞官,西还至汧,道上遇见氐人(游牧民族),和同行的数十人皆为他们所抓,贾诩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当时的太尉段颎,因为久为镇边大将,所以威震西土,因此他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其馀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这个“权”字,用得颇为妥帖,因为贾诩的确是这样一个人。

就在董卓所部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打算散伙的时候,贾诩阻止了他们。他的理由是:“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他这么做,因为他也是董卓所部的官吏,记载说“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所以他此举也是为自己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打算,因为李、郭等人本就是马贼及军人出身,未必是一个亭长可以捉拿的。

此举的直接后果,是李、郭等人“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诛杀卓者,尸王允于市……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汉献帝北李、郭等所挟,而关东豪杰乘动乱之机自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攻城掠地行为,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在此以前,各地诸侯还不敢很明目张胆地进行此类举动,正是贾诩的这个建议,使东汉天下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状态。此后,关中又因为李、郭等人的争权夺利,伤亡巨大,极大地破坏了当时黄河中游地区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三国志》云:“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指李、郭入洛阳前),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又有云:“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荼毒之烈,究其本源,实出于贾诩这一言之谋,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有评曰:“臣松之以为传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看当时的情况,王允为人正直有干才,朝中尚有皇甫嵩、朱俊等名将,关中精兵数万,而宦官已除,即使不能复振汉朝,一时安定还是可以的,所以裴松之有“元恶既枭,天地始开”一说。所以就这样的情形而言,说贾诩导致“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所以“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也正是因为这次动乱,中央政府开始政令不行天下,以至于“乘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诸将或遣婢诣省合,或自赍酒啖,过天子饮,侍中不通,喧呼骂詈,遂不能止。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求其礼遗。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至此,汉中央政府的威信丧失殆尽,甚至献帝在回洛阳的时候,“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各地诸侯已经根本不再把皇帝和中央政府当回事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雄才大略的曹操采纳曹魏重臣荀彧的建议,抢先下手,把献帝迎会许昌,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二十余年候,曹操的儿子曹丕以魏代汉,结束了东汉皇朝,开始了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从贾诩设计让李、郭进军洛阳开始到三国归晋,期间的战乱长达九十余年,民力物力,消耗殆尽。尤其糟糕的,由于分裂的时间长达九十年,人事推移,新陈代谢,一些在汉末分裂之初,饱经忧患,深知民间疾苦,又具有非凡才能的政略家、战略家全数死光,政权却落到一些靠袭祖上馀荫的纨绔子弟手里,以至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无经国之远谟,无防患之预备,一味埋头陶醉于腐化享乐之中。终于弄到骨肉相残,萧墙祸起。在阶级矛盾及种族矛盾的激化下,不到二十年,又使中原地区陷于血泊之中,导致五胡乱华三百年,南北陷入分裂之局面,这一切,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引起的。

4.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刘备,刘备

郭嘉 - 简明历史传记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 - 简明演义传记 演义中的郭嘉,基本继承了其历史形象,对大的战局观分析透彻,对时事人物评判敏锐而准确。十胜十败说,言中霸王薨,虎狼喻玄德,遗计定辽东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轶事。 郭嘉智慧渊深,通达事理,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道,“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这等地步! 荀彧[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荀彧 - 简明历史传记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 - 简明演义传记 荀彧初为袁绍手下,因见其难成大事,遂携其侄荀攸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荀攸[字:公达] 生卒:157-214(58岁)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荀攸 - 简明历史传记 荀攸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荀攸 - 简明演义传记 荀攸,荀彧之侄,曾在何进手下任职,后弃官还乡。曹操在兖州时,荀攸同其叔荀彧一同来投,为曹操重用,定都许昌后,被拜为军师。荀攸在征讨吕布,平定北方,以及官渡、赤壁之战时屡出奇谋,立下大功,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成为魏政权第一个中书令。曹操称魏王之际,荀攸表示反对,触怒了曹操,荀攸忧愤成疾,不久病死。 贾诩[字:文和] 生卒:147-223(77岁) 籍贯[凉州]武威姑臧 [今甘肃武威] 贾诩 - 简明历史传记 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贾诩 - 简明演义传记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原为李傕手下,为求自保,建议李傕等人袭取长安,造成大乱。在李傕、郭汜二人争斗之际,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献帝,因与李傕争执而逃回家乡。贾诩后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而当张绣起心造反时,又设计协助,成功偷袭了曹军,此后又多次设计抵挡了曹操的进攻,表现出职业谋士的风范。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从此归附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不久病逝。 程昱[字:仲德] 生卒:141-220(80岁) 籍贯 [兖州]东郡东阿 [今山东阳谷] 程昱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程昱 - 简明演义传记 三国时魏国名臣。于演义第十回中,经荀彧推荐而受聘于曹操,成为曹军重要谋士之一。曾于于徐州用计迫降关羽;曹操鏖战河北时,程昱保举关羽以敌颜良,又于仓亭献「十面埋伏」之计,俱显其谋略过人。其后与刘备战,昱献策「挟亲赚徐庶」,使刘备失其羽翼。赤壁战时,程昱保持冷静,多番谏议曹操拒防火攻,又揭破黄盖粮船之伪,方免大寨遭受重创,操亦因此逃逸得及。后又于濡须一役劝曹操班师,始终所见高明。其子程武复破蜀将赵云于凤鸣山,亦不失乃父之名。

郭嘉 - 简明历史传记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 - 简明演义传记 演义中的郭嘉,基本继承了其历史形象,对大的战局观分析透彻,对时事人物评判敏锐而准确。十胜十败说,言中霸王薨,虎狼喻玄德,遗计定辽东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轶事。 郭嘉智慧渊深,通达事理,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道,“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这等地步! 荀彧[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荀彧 - 简明历史传记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 - 简明演义传记 荀彧初为袁绍手下,因见其难成大事,遂携其侄荀攸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荀攸[字:公达] 生卒:157-214(58岁)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 [今河南许昌] 荀攸 - 简明历史传记 荀攸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荀攸 - 简明演义传记 荀攸,荀彧之侄,曾在何进手下任职,后弃官还乡。曹操在兖州时,荀攸同其叔荀彧一同来投,为曹操重用,定都许昌后,被拜为军师。荀攸在征讨吕布,平定北方,以及官渡、赤壁之战时屡出奇谋,立下大功,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成为魏政权第一个中书令。曹操称魏王之际,荀攸表示反对,触怒了曹操,荀攸忧愤成疾,不久病死。 贾诩[字:文和] 生卒:147-223(77岁) 籍贯[凉州]武威姑臧 [今甘肃武威] 贾诩 - 简明历史传记 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贾诩 - 简明演义传记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原为李傕手下,为求自保,建议李傕等人袭取长安,造成大乱。在李傕、郭汜二人争斗之际,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献帝,因与李傕争执而逃回家乡。贾诩后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而当张绣起心造反时,又设计协助,成功偷袭了曹军,此后又多次设计抵挡了曹操的进攻,表现出职业谋士的风范。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从此归附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不久病逝。 程昱[字:仲德] 生卒:141-220(80岁) 籍贯 [兖州]东郡东阿 [今山东阳谷] 程昱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程昱 - 简明演义传记 三国时魏国名臣。于演义第十回中,经荀彧推荐而受聘于曹操,成为曹军重要谋士之一。曾于于徐州用计迫降关羽;曹操鏖战河北时,程昱保举关羽以敌颜良,又于仓亭献「十面埋伏」之计,俱显其谋略过人。其后与刘备战,昱献策「挟亲赚徐庶」,使刘备失其羽翼。赤壁战时,程昱保持冷静,多番谏议曹操拒防火攻,又揭破黄盖粮船之伪,方免大寨遭受重创,操亦因此逃逸得及。后又于濡须一役劝曹操班师,始终所见高明。其子程武复破蜀将赵云于凤鸣山,亦不失乃父之名。


郭嘉的生平事迹
[196年]曹操的筹画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彧,后者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大喜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欣然:“是我真正值得辅佐的人。”,遂出仕。 [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与信羞辱。操就北方之势问计郭嘉。初来乍到的郭嘉详细立体的分析了曹操与...

三国孙乾的生平简介 孙乾是怎么死的?
孙乾是三国刘备手下的谋臣,早期的时候刘备手下少,虽然有着关羽张飞两个猛将,但是却没有智谋出众目光长远的谋士,所以面对着天下诸侯很吃亏,孙乾作为最早跟随刘备的一批谋士之一,他跟着刘备过了很多颠沛流离的生活,好不容易刘备占据了益州又了一席之地,孙乾又很快就死了。三国孙乾的生平简介 孙乾是东汉...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主讲人简介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则揭示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他还参与了多卷本通史的编纂,如《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和《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以及《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这些作品均为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费诗是什么人?三国神秘谋臣
说到三国,其中的众多名将、谋士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看点。其中大家熟悉的谋臣就有诸葛亮、郭嘉等,武将就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关羽、张飞等。名将、谋臣虽多,但是也有很多大家不太熟悉的角色,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三国才富八斗的谋士费诗。费诗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却是这个名字不管是历史记载...

三国蜀汉谋臣秦宓简介 秦宓妙答张温的故事
秦宓人物生平简介 秦宓字子敕,今四川德阳人,是三国时期的蜀汉谋臣。善舌辩。早年是刘璋的部下,后来归降于刘备。历史上著名的秦宓妙答张温中的秦宓指的就是他。这也是秦宓人生中很是突出的一个典故。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刘璋任益州牧时,与秦宓同郡的王商为益州治中从事,他写信给秦宓说:“贫贱...

刘文静简介,李渊太原起兵元功谋臣刘文静生平
刘文静(568-619)唐初大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字肇仁。世居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令,与晋阳宫监裴寂结交。李渊时为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他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出兵反隋,并奉渊命出使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

东汉谋士陈宫生平简介
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谋士与大将。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陈宫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陈宫的生平简介 陈宫是东汉末年吕布手下的谋士,字公台。陈宫少年时就喜爱结交名士,性格刚正,足智多谋。公元192年,刘岱战死,陈宫本力主曹操接任衮州牧,得到鲍薪的支持后,...

帮帮忙(曹操简介).
建安 元年(三国历史人物简介96年)为曹操定策迎献帝都许。不久任尚书令,参与筹划军国政事。曾于官渡之战为曹操分析形势, 劝其坚守待变。功成封万岁亭侯,后任冀州牧。末年反对曹操称魏公,为操所忌,以忧死。或说为曹操所杀。荀攸(三国历史人物简介57—2三国历史人物简介4)曹操谋士。字公达,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

揭秘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周培公的生平简介
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早年经历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

张良的生平详细资料
张良生平简介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介绍一下曹操的著名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满宠、董昭陈群、等
阮程泰亚: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 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曹操的几大谋士都是谁啊?都是什么时候归顺的啊
阮程泰亚: 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曹操手下谋士有哪些? -
阮程泰亚: 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另外还有司马懿,刘晔等.最厉害的应该是郭嘉,他在曹操彻底打败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割据,成为北方霸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他的大局战略思想很出色,在战役中也往往出奇制胜,是难得的天下奇才!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三国曹操的五大谋士是哪几位? -
阮程泰亚: 前期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 半路郭嘉死了,就让司马懿顶替了吧 其实在郭嘉前,有个谋士叫做戏志才的,很得曹操重用,不过死得太早了,然后荀彧推荐了郭嘉. 贾诩归降曹操之后,一直低调行事,在曹操征讨马超时,献过离间计,是为数不多的善终的谋臣. 荀彧和荀攸两人都是后期与曹操政见不和而不得善终. 而后期的司马懿其实在曹操当政期间并未得到重用,知道曹丕即位后才一下子成为军政的主要掌权者.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曹操早期五大谋士的顺序是什么? -
阮程泰亚: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在战术方面也有诸多建树.政治方...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曹操心腹谋士? -
阮程泰亚: 曹操手下的谋士很多,比较重要的是早期的5个:郭嘉、荀彧、贾诩、许攸、程昱,另外还有的司马懿、戏志才、毛阶等,他比较心腹的应该是郭嘉、荀彧吧.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三国—曹操身边的谋士与大将 -
阮程泰亚: 五大谋士为: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 五大良将为: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曹操有几个主要的谋士?
阮程泰亚: 荀彧(163—212),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未年曹操手下谋士,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贾诩(147—224年),宇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

察哈尔右翼后旗15334739169: 曹操前期和后期的几位谋士 -
阮程泰亚: 五大谋士 郭嘉 荀彧 荀攸 贾诩 程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