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语言晦涩难懂:真如是我,自性是我,一念是我,二念不是我,这几句怎样理解啊,请高德开示!

作者&投稿:止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关于佛教的问题~

不是说佛经都是难懂的语言。佛经里都是佛菩萨的话语,到现在已经是千百年了,这些是古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言文了。所以对于现代的我们一般都不太容易去解剖。你是刚接触佛教的吗?如果是的话,建议你先从简单的看起,什么是简单的呢,就是《认识佛教》。这小本书说是简单,实际上已经跟你全面介绍佛教了。如果你想看经文,先从《地藏菩萨本愿经》看起吧。地藏经是一本孝经,里面所讲的是地藏菩萨累世以来的誓愿,也有几个地藏菩萨发愿的故事。地藏菩萨如何度众生。。关于地藏菩萨的,几乎在里面都能找到答案。而且这本经,字义比较容易看懂。就跟我们看白话文差不多。当然一开始你会觉得很难看懂的。比如说我吧,我刚接触地藏经的时候是跟一些师兄一起读的,他们读我跟着读,虽然我读过那些字,那读过之后便会忘记,而且是不会记住任何一个字那样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直到读很多很多次以后,才慢慢地了解里面的内容。佛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功课,我们要读懂它,需要用我们毕生的心血,或者说,我们学一辈子,也未必能学会其中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住在长江上游,我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这几句出自宋代词人李之仪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应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原文】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白话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词语释义】
(1)思:想念,思念。
(2)休:停止。
(3)已:完结,停止。
(4)定:此处为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扩展资料: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阿弥陀佛,善知识。真如自性,即是众生本具的佛性,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里的我,不是你我的我,而是本我的我,是法身的我,是佛性的我。所谓一念,是无念而念,念而无念,是物我两忘,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法身佛的境界,是大圆满的境界,是一真法界,还是法身的我;二念,就是对立的境界,还有无明烦恼颠倒妄想,是迷的境界,迷时是凡夫,是此岸,是二不是一,而佛法是不二法门,因此不是我;悟时是佛菩萨,是彼岸,是一不是二,是法身的我。阿弥陀佛。

真如就是自性、本来、本性,相对‘假我’取名字相为‘真我’。
一念是我,二念不是我。是说现前的第一念瞬间,仅仅是“镜子(自性)”前显的相,这瞬间还没有出现分别、执着;而随即,分别、执着迅疾出现,也就是第二念了(遍计所执性),这第二念已经落入了‘假我’之中——不是(真)我了。
注:由于无始无明,众生都迷惑在分别、执着之中,不识真我,执于假我。

真如即然是我,自性既然是我,一念自然是我,那真如和自性和一念同出一处,即一。
一即一切,若有二心,即分别心,那当然不是自性,自性即清净平等觉悟,我们本来面目。
《金刚经》上开示的很清楚,不宜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同为自性变现,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事事无常,当下应觉悟,不要执着分别。
个人妄断,不尽之处随缘取舍。阿弥陀佛!

以我们现在的智慧是永远也理解不了的,这就像一个天生的盲人,他想靠自己的思维明白什么是蓝色,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是治好眼睛,亲自看到。
我们现在也是如此,以我们现在对于人我和法我的强烈执著心去思维胜义空性的实相,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唯一的方法是按照佛陀的教导,先培养对轮回的出离心、再培养对一切众生的菩提心,然后行持六度、四摄,再通过中观等大乘法的实修获得无二慧,最终就能见到法界实相。
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修好出离心、菩提心这些基础的法,如果对这一世成佛没把握,那么最好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跟着阿弥陀佛这位大导师长时熏修。

心净就能读懂,心不净小学课本也看不懂。
第一念是真如自性生起的念头,是真正的“我”。
第二念是意识心所生起的念头,是假“我”。
“真我”是由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所生起的念头才具有智慧,“假我”是由意识心所生起的念头已经包含各种贪嗔痴慢疑在其中,不具备智慧。


愿我以平静心 迎浮世千重变 愿我以清净心 了挲婆百种缘 什么意思_百度...
这些话都是那些宗教语言,晦涩难懂!大概意思就是发了个愿,愿我用一颗平静的心态,来面对这浊世大染缸那些千变万化的让人堕落的东西,并且保持自己的心不受污染!愿我用清净的心灵,来和我轮回转世中结下的各种缘分,并且不受干扰的了解它们。其实还是想平平安安的修炼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意愿。

风吹草低见牛羊全诗(风吹草低见牛羊全诗中见读)
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全诗敕勒歌【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译文对照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的诗意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刺勒歌古诗 刺勒歌古诗 《刺勒歌》 作者:汉乐府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奇丽风光的乐府诗,创作于南...

晦涩形容人什么意思
2. 沟通技巧不足:部分人可能因为沟通技巧的不足,导致他们在表达时难以将复杂的思想转化为简单的语言。3. 心理障碍或社会背景:一些人可能因为心理障碍或特定的社会背景影响,使得他们的行为表现得较为晦涩难懂。四、克服方法 面对语言表达或行为上的晦涩,人们可以通过提高沟通技巧、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佛经晦涩难懂,为什么不用更通俗简单的方式让人了解呢?
问:都说佛教以慈悲为怀、度化众生为宗旨,但相对于其他宗教,佛经实在有些晦涩难懂。为什么不用更通俗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容易地学习和了解佛法呢?慈诚罗珠堪布:对,你问的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汉传佛教的《大藏经》,还有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巴利文的我不太了解),都是几...

形容文章充满冷僻字词和晦涩难懂的成语有哪些?
深文奥义、晦涩难懂、艰深晦涩、聱牙诘屈、奇辞奥旨。1、奇辞奥旨 拼音:qí cí ào zhǐ 释义:形容文章语言奇丽,含义深厚。出处:唐·韩愈《读仪礼》:“于是撮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2、艰深晦涩 拼音:jiān shēn huì sè 释义:形容笔调深僻、寓意难以理解的文章。出处:宋·黄伯思...

课堂教学语言有什么特点 有那些使用技巧
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3.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

敕勒歌拼音版带拼音
敕勒歌拼音版带拼音 敕勒歌 作者: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晦涩怎么造句
1、 这篇文章中包含许多专此术语,让学生们晦涩难懂。2、 这篇报告中专业术语太多,晦涩难懂。3、 这样,到处充斥着低劣,糟糕的作品和晦涩难懂而不知所云的批评文章。4、 天空是我见过的最多面的孩子,它时而因为不悦而阴暗晦涩;时而又如刚得了表扬一般笑靥如花。5、 用晦涩的语言解释难懂的问题...

佛经实在是晦涩难懂,为什么不用更通俗简单的方式让人了解呢?
1. 佛教经典深奥,难以为现代人所理解,这是否意味着佛法传播的方式需要更新,以便让更广泛的人士能够接触和理解?2. 佛教经典多采用古代文言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性。是否有可能将佛经内容以现代语言重新诠释,以扩大其影响力?3. 历史上,佛教经典主要由知识阶层传承,这可能导致普通大众对...

永丰县15062708221: 佛教“真如思想”中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怎么讲? -
移宙葆宫: 真如本身就是指自性,尽虚空遍法界本就是一个性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都是来自同一性体,又何分你我,所有一切是一不是二,这便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虚空法界一切的一切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永丰县15062708221: 佛教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
移宙葆宫: 这个对初学者一两句话不好解释.您可以看看楞严经、六祖坛经,还有现代大德元音老人关于自性的专著《略论明心见性》. 以下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

永丰县15062708221: 应身说、报身说、法身说这些的区别和内容是什么? -
移宙葆宫: 法身:人的"真如自性",笼统地说就是除去肉体这具臭皮囊后的本体,人的"本质". 报身:由修行的功德、智慧所积聚而成的业.所谓的"功德圆满"就是报身的一种. 应身:又叫应化身,得度者为了度众而随缘随机应化的形象.一般学...

永丰县15062708221: 佛教的道义精髓有哪些?他的主张是什么? -
移宙葆宫: 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

永丰县15062708221: 自性是什么?自性原是佛教用语.最近我们学的人格心理学要考试了,据老师透露有这个题目,麻烦大虾们帮我解释下这个词,最好能从佛教和心理学两方面结合起来.
移宙葆宫: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几种代表性的说法:有部的自性,是指因缘聚合的有为现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自体,唯识家的自性,是指依他生起的一切现象,各有相对独立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禅家的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真如佛性.个人比较欣赏禅家的

永丰县15062708221: 佛性是什么 -
移宙葆宫: 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盘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 1、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 2、了因佛...

永丰县15062708221: 什么是真如本性 -
移宙葆宫: 真如本性就是佛教常说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

永丰县15062708221: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移宙葆宫: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永丰县15062708221: 佛教名相 : 何谓「海印三昧,五法,三自性」? -
移宙葆宫: 海印三昧:佛所得之三昧名.如于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于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 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众生身及余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为 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众流悉入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