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断学习、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当今企业的体现案例

作者&投稿:城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的精神主要体现什么样的精神~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和礼,儒家精神最重要的是自强不息,当仁不让,厚德载物,要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导万民,辅佐君王,匡扶正义,消灭邪佞。讲究傲骨,崇尚气节
 儒家把仁与礼紧密结合,儒家德治实质是礼治,仁学实质是礼学。
  儒家的忠恕,把个人与他人与国家社会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蕴含的爱国主义、整体主义思想;儒家的中庸哲学,蕴含的追求真善美结合的理想人生社会境界;儒家重义伦理价值观,注重道德对人生、社会发展的作用,所有这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均有明显积极意义。
  近年来,西方的许多社会病,如犯罪、吸毒、家庭破裂等也在东亚滋生和蔓延。许多有识之士提出重建精神价值。韩国的新民运动,新加坡的礼貌运动,敬老运动,推广华语运动和台湾的读经教育等相继出现。这些运动的中心内容就是把儒家伦理重新找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一个国家要达到良好的治理,除了依托国家强力外,还得依托精神力量。而道德确实是一种有利于治国的重要的精神力量。而社会主义国家要得良好的治理,更必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不仅要依法治国,而且要以德治国,正是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识了“为政以德”这一治国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把它运用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上。作为治国主体的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制度中,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国家,管理自己,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战略规划,正是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机结合。
  一直以来,在如何调节社会关系,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各层关系之间的问题上,在如何培养人们服从权威,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等问题上,东亚与北美、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有明显不同。后者主要依靠行政、法律手段,依靠物质的奖励惩罚,而在有儒学文化背景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就强调了儒家伦理的作用。
  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布吉尼认为,儒家伦理与美国现代经济民主主义的巧妙结合,是日本经济成功的秘密所在。这种经济形式叫做“儒学资本主义”。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说:“《论语》加算盘,是企业成功的法宝。”确实,在日本,职工一进入企业就要接受忠于企业及其领导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企业领导人则以长辈身份给下属以慈爱和礼遇,实行各种形式的感情投资,使职工感到企业像家庭,感戴“家长”,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企业如此,日本经济怎能不繁荣?
  此外,将儒学研究与现代文明困境结合起来讨论,也是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新主题,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十分重视儒家人文精神,并提出了从儒家人文精神出发来反思近代启蒙以来的文化问题。他认为,从人的尊严来看,西方的人权理论仅仅提出了一个“最低要求”,然而“在儒家的传统里有关伦理学的课题,确有很丰富的资源。”他说:“儒家人文主义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繁荣的灵感之根源。”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认为:西方的现代化实际上面临严重的危机,解救西方现代化危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重提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夏威夷大学的安哲乐也在《儒家学说与社会进步》一文中指出:“求助于正确理解的儒家资源,可以为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新型的美国民主指出一个可能的方向。”由此可见,儒家与现代化并不冲突,儒家也不只是消极地去“适应”“凑合”现代化,它更在此中积极地尽它的责任,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十一世纪将是智慧的世纪。无论是人工智慧的科技产品,还是人脑智慧的开发,都将极为兴盛。但是对人类来讲,是福是祸还难以断言,因为人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拥有尖端科技和人脑智慧,也只会将犯罪升级。因此,未雨绸缪之计:正视看似不起眼的儒家思想,并使之回到生活之中。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中最值得珍惜的传统。它并非仅存在于吾人心灵之外的典籍,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观念和价值。这珍贵的传统从未与时代脱节,且处处预示了每个时代的时代性。因此,我们应当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开创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儒学社会主义道路,使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脉络中,获得张举,进而成为现代文化中的活力,永续它的光辉传统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体制动摇和利益调整等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开放搞活也无法避免良莠不齐的思潮混杂涌入,这些必然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产生强烈冲击,企业员工容易产生价值失落和道德困惑。市场经济的土壤中也容易滋生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筛选修补,成为祖国传统思想的瑰宝。儒家精神重视修身养性,内炼立德,对于价值失落、人性沉沦和道德迷惑,具有匡扶补正和拨云见日之功效。儒家思想提出了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体系,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这些在现代职业道德建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要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精粹,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重塑企业职业道德精神,凝炼成“企业魂”。下文就此略陈管见。

  一、仁义为精髓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孔子所谓的“仁”包括了忠、恕、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它几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能行五者于天下,可谓仁矣”。孔子对“仁”的权威定义是<span>‘爱人’(《论语·颜渊》)。仁的核心是仁爱,也即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仁是德行的根本,体现于万事万物中而使天下人相亲相爱(《原善》下)。“仁”是爱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义”、“礼”、“智”是“仁”的推广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现。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儒家所谓的“孝悌忠于职守信”、“恭宽信敏惠”等,皆发端于“仁爱”,着意在“和谐”。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融洽的关系,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

  儒家思想贵和,主张人际之间和谐、安定,团结,协作,即“人和”。和谐是一种对真善美追求的动态平衡,是企业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儒家思想祟尚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得到了L.Miller(美)的认同。人际亲密强调个人以彻底和信任的方式把自己投入于群体之中。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亲密无间,情同手足,保持着相互感应的关系。当今企业职业道德追求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敬如宾,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与儒家的“人和”思想一脉相承。发扬儒家仁爱精神,就要以仁爱向善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引导企业员工向善,使企业内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在企业职业道德建设中,将儒家的仁爱思想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相结合,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的氛围,有利于创立一个以爱换取被爱、以奉献换取感恩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从而使全体员工不断增强无私奉献精神、知恩报德精神、热心服务,真诚奉献。仁爱思想要求管理考坚持仁爱、仁义、善待下属。要求企业员工之间精诚合作、相互爱护、乐行善事。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组织的活力。

  在商业交往中,也必须坚持仁义之德。儒商注重“和气生财”,“和”则“旺”。对于同行业伙伴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要坚持以正当手段竞争,不能搞小动作或诋毁竞争对手,摈弃不道德的竞争行为。

  儒家提倡尊重一切生命价值,把尊重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善协调发展作为最高的道德旨意。在今天提倡生态道德,保护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过程中,儒家思想的“和谐论”、“天人合一”于平淡朴素中有着奇迹般的深刻。

  企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寻求祟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归宿。首先,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剥夺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其次,企业要为国分忧,勇于承担社会重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再者,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将仁慈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博施济众,兼善天下。

  企业是盈利性的单位,而“义”,“利”根本上是统一的。义与利相辅相成,各司其职。企业要义利兼重,寻求士商精神的贯通。以义利合一作为企业追求的总目标。

  在义和利发生相互冲突,不可兼得时,儒家强调义重于利,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重视道德境界的追求,重视人格尊严和气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要先义而后取,利己先利人,利己不损人。“不义之财不可得”,更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谨尊仁义之德,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先利顾客,后自己获利。

  企业职业道德具有主观上的“利他”性和客观上的“利己”性,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利他”是“利已”的前提基础,“利己”是“利他”必然结果。涩泽荣一(日)也认为只有依据仁义道德和正确的道理而去致富,其富才能持续下去(《论语与算盘》)。“义”是“利”的手段和途径。企业员工在职业实践中视顾客为上帝,对用户负责,必须会赢得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儒家思想塑造“企业魂”,就要把企业成员过分注重功利的道德心态引导到祟德尚义、见利思义的道德价值轨道上来,把主体性意识引导到自觉的道德精神上来,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引导到以企业集体利益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上来。

  二、诚信为本

  儒家主张“信”,其本义是“诚实不欺”。孔于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可也。” “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说的是守信用则别人愿为你服务为你办事。儒家认为诚信乃人性之本、天道之源。

  企业商德的核心是诚信,诚实不欺、重约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是企业立身之法本。诚实守信是企业的良心之所在,是企业对顾客、合作者忠实守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日本企业奉行的”终身雇佣制“就蕴含着管理者与雇员之间内在的、深厚的信任和忠诚关系。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重约守信、言而有信,诚信为本,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公平有序竞争的基本条件。企业要盈利,首先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获利,怎样获利的问题。企业赚钱要讲良心,获取的应该是“阳光下的利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牢固地树立契约意识和忠实履约的道德精神,信誉至上,注重商业道德。反对随意毁约、商业欺诈和言而无信。

  企业成员要诚实、忠实、老实、要坦诚相待,信守承诺。要诚心待客,货真价实。要恪守信用,严格履约。企业成员要通过自律、自省、自觉,从思想上消除“机会主义动机”,减少“道德风险”。不弄虚作假,不瞒上欺下,不歪曲事实,不偏听偏信。只有诚信不欺、重约守信,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才能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欺诈、哄骗,言而无信,昧着良心赚钱,就会使企业失去信用,最终也会失去市场,失去自下而上的根本依托。

  三、敬业乐群

  敬业爱岗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理性积淀。孔子赞子产“共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论语·公治长》)。先秦强调立德立功,德行高洁,建功立业。“君子进德修业”(《乾九三》)。孟子强调“君子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创业需先敬业,先有对功业崇高而执着的精神追求。“敬业乐群”(《礼记·学记》)对于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也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岗位和职业,是个人为社会服务和作贡献的基本手段和场所,也是个人实现自己抱负和价值的基本方式。敬业爱岗包含着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包含着对“仁”的至上追求。“敬”源于“爱”,敬业先需爱岗,敬业爱岗是爱国爱民和自尊自爱的统一,是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的统一。

  作为价值追求的敬业精神是人对现实理性选择的结果,它以职业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为开拓创造的原动力,并以道德客体(岗位职业)为优化目标。敬业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追求,理当成为现代人确证自身价值和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伦理规范。敬业精神内涵着对职业长期选择后的认可和精神信念的无限投入。所以“敬业”是道德主体主动的选择和自觉的价值追求,而摈弃了原发式被动的接受,抛却了盲目而迷茫的行为和原始的惰性。现代生产的规模化、劳动的复杂性和高新尖技术趋势,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员工敬业重道,乐业爱岗,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劳动本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儒家传统的“敬业重道”,无疑也是新时期企业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员工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要求员工爱岗敬业、勤业精业,勤业是精业的基础,精业是勤业的的升华,是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四、自强自律

  儒家认为人应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易传》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人应该效法天地,刚健不息,积极有为。儒家主张积极人世、用世、有为,奋发图强,积极有为,苦干实干。这种积极的人世哲学和参与精神与现代企业强调全员的开拓精神和参与意识是一致的。儒家思想文化素来倡导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这正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弘扬儒家思想,重塑企业职业道德,就要培养和造就自立、自强的企业精神,埋头苦干的主人翁精神和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他们勤奋工作、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科哉!”(《论语·颜渊》)道德选择的主动权在于自己,修养仁爱之德完全是自己的事。荀子强调以德为本,修身养性。儒家自律原则重视精神境界的提高,主张内在超越和理性选择。儒家的自律原则是建立在人的自我约束基础上的。人不能超越时空,但可以在精神上超脱。程颢所谓的“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王阳明的“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其要义是在内在的超越,是理性的结果。通过道德价值的追求不断内化,借助外在的价值范式和道德信念使人格得到升华,使客体主体化。

  道德上的先觉者要对旁人进行道德教化,言传身教,将外在的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化为主体内在的自律准则。企业员工也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修身养性。儒家提出的慎独自省、改过等修炼途径,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还须指出的是,对待儒家思想文化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儒家思想的同时,也必须摈弃儒家思想中消极因素和道德弱点。如散漫、因循、事故,平均主义,封闭保守。尤其是宗法等级观念,官本位特权意识等。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创新意识、民主意识等,则是儒家传统思想中欠缺的。汲取儒家思想之精华,兼容现代文明道德意识,就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职业道德体系。

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后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人们以为孔子孟子都是提倡这种愚忠愚孝的。其实不然。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关系。虽然说"君为臣纲",但并不是绝对服从的关系。儒家有的说"君不正臣投别国",有的说无道之君,要诛之,或者换掉。关于孝的问题,孔子也不是主张愚孝。在《韩诗外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这是"不逃"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不管当时鲁国人怎么夸奖曾参,孔子还是严肃地对待此事,以便给后人留下正确的意见。很显然,上述父叫子死的说法,孔子是不同意的。不该死的,就不能轻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

战国后期的大儒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当鲁哀公问孔子:"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孔子没有回答,出来告诉他的学生子贡说:"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同上)子从父,怎么能说是孝子呢?臣从君,怎么能说是贞臣呢?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从命,才可以说是孝、是贞(忠)。可见,听话、盲从的,孔子不认为就是忠孝的臣子。

二· 义 利 之 辨

孟子讲"何必曰利",荀子说"羞利",董仲舒主张重义轻利,"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于是,后世就根据这些说法,认为儒家不要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要利,不讲利,怎么行呢?这也是严重的误解。

《论语·雍也》记载:"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原思就是孔子的学生原宪。他很穷,当了官,觉得"九百"薪水太多,不要。孔子批评他,认为不要是不对的,朱熹的解释:"言常禄不当辞"。如果自己消费有剩余,那也可以用于周济周围邻居贫乏者。不接受正常的薪水,也是不义。并不是"辞"钱财就是对的。孔子的学生子贡是很会预测市场的,他从事商业活动,赚了很多钱。鲁国规定谁能花钱把在外国当奴婢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到政府那里领取一些钱,作为赔偿金。子贡赎了一些人回来,因为他自己钱多,就不去政府那里领取赔偿金。受到孔子的批评,孔子说,不能因为你有钱,就不去领取赔偿金。做事情,要考虑如何合适,才能作为别人的榜样。你这么做,今后鲁国人在外国当奴隶,再没有人去赎了。在这里,不拿钱是不义,拿钱才是义。王充认为子贡"让而止善"。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用一头牛来表示感谢之情,子路接受了。孔子说:"鲁国人今后一定很热心于拯救落水的人。"当时,一头牛是价值十分昂贵的酬谢品。王充说"子路受而观德"(《论衡·定贤篇》)。

三· 大 德 小 惠

过去常有人说儒家用小恩小惠来拉拢百姓。实际上,儒家虽然讲过对人民要施以恩惠,但并不是讲小恩小惠。例如,《论语·雍也》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就是圣人。这里讲的是"民""众"。对于民众能够博施,就是大德,不是小惠。孔子讲的"德治",孟子讲的"仁政",都是属于大德的范围。

《孟子·离娄下》载:"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子产任郑国相时,溱、洧是两条河。由于没有桥梁,人民不能过河。子产用自己的马车放在河中,让百姓过河。可谓方便群众。孟子认为这种做法只能叫做"惠",即给一些人民带来好处,还不能叫做善于"为政"。为什么呢?朱熹注这句话时说:"惠,谓私恩小利。政,则有公平正大之体,纲纪法度之施焉。"(《四书集注·孟子·离娄下》)为政需要法度,对于全体人民都能带来好处。他的马车有限,需要渡河的地方很多,不能根本解决群众的普遍问题。周历比夏历早两个月,周历十二月即夏历十月。周朝规定每岁十一月修筑小桥,十二月修大桥。这是农忙以后的时间,让农民修筑桥梁,解决群众的过河问题。这也是为政的一项工作。这件事情做好了,就不必用自己的马车放在河里当桥用。孟子又说,如果政治做好了,出门的时候让百姓避开也是可以的。怎么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方便?所以说如果当政者要使每个人都方便的话,你的时间就不够用了。对于这一句话,朱熹是这么注的:"言每人皆欲致私恩以悦其意,则人多日少,亦不足于用矣。诸葛武侯尝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得孟子之意矣。"(同上)为政如果没有法度,规则,谁来要求什么,就答应什么,对这个人有了私恩,他高兴了,原则丧失了。这样做,老实人吃亏,爱哭的小孩多吃奶,爱吵的人占便宜。不能出以公心,不能主持公道,不能"平其政",不能公平地处理与群众有关的所有事情,就不能树立当政者的威信。总之,儒家主张行大德,忌行小惠。这是君子之道。行小惠者,是小人之道。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常有这样的人,凡是群众提出看法,他都表示同意,凡是有人提出要求,他都表示同情、支持。群众感觉他是一个好人。而在会上讨论的结论,他也表示同意,没有意见。就是不愿意向群众作出解释。领导讨论谁的事,他就向当事者透露,以此讨好别人。时间长了,他的威信也就下降了。这是小聪明,口头施小惠,终究成不了大事。

四、孔子观水

孔子闲步至河边,俯首观水东流。子贡问曰:君子遇水观察,为什么呢?

孔子答曰:

困他常流不息,且能普及一切生物,所以水好像有德;

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

浩大无尽,好像有道;

流几百丈山溪间而不惧,好像有勇;

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

量见多少,不用刮削,好像正直;

无孔不入,好像明察;

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

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细察他个种相像的意义,可以明了君子立身处世的大道,作用是大极了,安可以不看呢?又安可与看山一例观呢?

这种精神儒家有,却未必为其独有!!感觉属于一种共性的东西,扯到儒家上有点牵强附会!


自强不息的意思是什么
自强不息的意思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挫折或者失败时,不停地努力奋斗,不断地自我激励,不停地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的精神状态。在句子中,通常作为谓语、宾语或状语来使用。自强不息是一个成语,出自《周易·乾卦·象传》,意思是...

适合教育孩子的家训家规金句
适合教育孩子的家训家规金句【篇一】 2.刻苦拼搏,自强不息,信誉至上,质量第一。 3.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4.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5.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 6.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能含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 7.宜未雨而...

要勤学奋进,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成为名人需要勤学,普通人完成事业也要勤学。农民种田要勤才有收获,商人做生意要勤才有利润。学生学习要勤才有成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唯有勤学至老才能立足于社会。亲爱的同学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癫沛流离,也不屈...

自强不息 读书不怠
发现学生虽能从正面理解“自强不息”之意,然对其深厚的意蕴却是不甚了了的;至于“厚德载物”,绝大多数人更是字面意思亦不能了然,对此我觉得非常遗憾。 我曾对人说,我国学校校训之最佳者,当推清华大学的校训,因为它表述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粹。“自强不息”,出于《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上的...

勤奋刻苦或自强不息的名人事例100字左右?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2.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

自强不息励志演讲稿
自强不息励志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易中天曾说:“何为男儿?男儿就是项项在前,项项是强项!”从古到今,自强男儿层出不穷。男儿当自强,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流传的一句话。怎样才能自强?发奋学习是自强,立志为国是自强、克服自身的弱点也是自强。 男儿为什么要自强?在这竞争力极强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只...

勤奋学习的名言
学习上哪怕不聪明,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锐利刃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挨过寒冷冬季的...

有关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
由于家境困难,他经常在寒冷的冬夜里用雪水取暖,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他甚至会用木板将窗户挡住,以避免雪水被风吹散。这个典故寓意着不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头悬梁锥刺股: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讲的是苏秦的故事。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和政治家,他为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有哪些不足
2.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我们要不断学习,自强不息,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心灵。书中没金,也没有玉,但书中有国家富强的真理,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我们中国人民追求梦想的过程。只有刻苦学习,自强不息,我国才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新的机遇。3.积极实践...

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自强不息的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易中天曾说:“什么是男人?男人是第一项,第二项是强项!”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男人层出不穷。男人要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来的一句话。如何自力更生?努力学习就是自力更生,立志为国就是自力更生,克服自己的弱点也是自力更生。 男人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在...

昭通市17791585714: 无可否认的是儒家一贯以之是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陈乐曲安: 这么说不太确切,只是刻意突出了儒家思想的一个方面.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主张是"入世",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便是这一主张的很好诠释;而道家则主张"出世",提倡脱俗淡泊的人生态度.但是,并不能以此说儒家就把当官作为目标,毕竟"仁爱"才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孟子也有"民贵君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理论.如此说来,认为出人头地和当官是主要人生目标就显得片面了.

昭通市17791585714: 什么充分体现了儒家学以致用、积极进取、为济世经邦而学习、奋斗,奉献才智、性命的精神主张? -
陈乐曲安: ①《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②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昭通市17791585714: 大学生如何弘扬儒家文?大学生如何弘扬儒家文化
陈乐曲安: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孟子曰:“吾善... 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

昭通市17791585714: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 -
陈乐曲安:[答案]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儒家和儒学的理论归纳,另一方面体现在以仁人志士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精神状态.刚健的内涵:刚是指有进取精神,不屈服于外力;健是指具有持久力. 1、儒家和儒学的理论归...

昭通市17791585714: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
陈乐曲安: 一、春秋 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

昭通市17791585714: 为什么三十学儒,四十学道 ··· -
陈乐曲安: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精髓,三家智慧各有侧重,而这种不同侧重,恰恰可以对应人生的三大阶段——年轻时、中年时、年老时. 中国文化因儒释道的融合而趋向圆满,人生三阶段如果能贴合这三家的根本精神,同样可以趋向圆满. 这是人...

昭通市17791585714: 孔子有关学习的言论还有哪些请你至少列出三 -
陈乐曲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希望能帮到你!

昭通市17791585714: 儒家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
陈乐曲安: 仁 “仁者爱人” 就是广泛的“大爱”. 投身社会,“出世”. 这道题目属于基础知识,作为中国大教之一的儒家常识. 也是中国人立命的观念.

昭通市17791585714: 孔子教我们如何做人? -
陈乐曲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