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

作者&投稿:淳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嫦娥一号"的资料~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概况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计划准备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卫星发射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公里,最远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8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14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一号”发射倒计时

  36小时:部分系统进行最后“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90秒: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60秒: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40秒:01号指挥员开始报告倒计时。

  30秒:牵动。是过去发射系统的专有命令,尽管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有关系统,但这一程序沿用至今。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日志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602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帆板打开

  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10月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将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开创了我国最远航天测控的新纪录。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北京时间10月29日18时01分39秒,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第三次变轨成功!

  10月31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北京时间17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接到指令,发动机工作784秒后,正常关机。北京飞控中心对各项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明,卫星变轨成功!由绕地飞行轨道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1月2日上午10时33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首次轨道中途修正。10时25分,嫦娥一号卫星按照指令要求,星上装载的两个小推力发动机点火成功,对卫星飞行航向实施修正。10时33分,发动机关机,卫星首次轨道修正完成。(后取消)

  11月5日11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第一次近月制动开始,嫦娥近月制动将持续22分钟。11时37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关机,第一次近月制动结束。到达距离月球420公里,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200公里,远月点1700公里,周期为3.5小时的轨道,运行3圈。

  11月7日8时24分,第三次近月制动开始,这次近月制动将持续10分钟。8时34分成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进入周期为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开始工作,向地面传回30首歌曲。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幅月面图像位于月表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


  变轨
  重要性
  24日18时29分,星箭成功分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这个轨道上“奔跑”一圈半后,预计于25日下午进行第一次变轨。变轨后,卫星轨道近地点将抬高到离地球约600公里的地方。卫星和运载火箭分离后,需要4次变轨,才能逐步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每次近地点加速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向卫星发出指令,而卫星发动机必须精确响应,否则卫星就有可能飞向别的方向。

  地点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为什么首次变轨选择在远地点进行?

  北京跟踪通信与技术研究所的张波是探月工程测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曾参与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测控通信方案的总体设计任务。他说,在对卫星的运行轨道实施变轨控制时,一般选择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完成,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卫星上所携带的燃料。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

  “只有在远地点变轨才能抬高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张波说,“同样的道理,要改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实施变轨。第一次变轨我们把卫星近地点的高度抬高后,就会增加布置在近地点附近测量船的跟踪测控时间,有利于监视变轨过程。因为,卫星离地面越高,测控站、船跟踪测控的时间就会越长,这就为以后要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波介绍说,按照测控方案安排,10月26日将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变轨后,卫星将进入远地点为71400千米、周期为24小时的运行轨道。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将进入远地点为121700千米、周期为48小时的绕地运行轨道。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时,卫星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长达5天的奔月征途。

  根据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的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在以太阳S为极点、近日点方向SP为极轴的极坐标中,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运动轨迹为椭圆PP1P2P'1P',PSP'=2a表示椭圆的长径。这个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系统。既然是椭圆轨道,当然就有离的最近的和离的最远的地方啦,所以,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行物,在椭圆的轨道上(离地球)最远的就是远地点,最近的就是近地点。

  脱离地球
  “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射升空后要先围绕地球用5天的时间转5圈,第一个阶段是绕3圈,每圈16小时,第二阶段是用24小时绕一圈,第3个阶段是用48小时绕一圈。

  火箭把卫星送入轨道约一天后,地面注入指令,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约600公里,让卫星经过测控站上方时速度相对减少,便于后续控制。第二、三、四次点火实施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这3次变轨目的都是加速,每变轨一次,卫星的速度就增加一点,通过3次累积,卫星加速到10.916公里/秒以上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最低速度,向月球飞去。


  十大关节点
  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这个被称为“月亮女儿的故乡”的地方,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嫦娥”就这样开始了奔月之旅。

  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月球的漫长旅途中,需要进行一系列高度复杂又充满风险的动作。

  “如果从卫星发射到最后数据分析过程的10个关键环节都能顺利完成,那么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就圆满成功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那么,这10个关节点所指的是什么呢?

  关节点一:发射

  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被誉为“金牌火箭”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综观人类探月史,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的探月活动,因运载火箭故障造成的探测失利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是确保探月成功的必要前提。

  这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5次发射,迄今这一型号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为100%。此前,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与应用广泛的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曾多次“联姻”,每次都取得圆满成功,用这样一个“大力士”来托举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上研制而成的嫦娥一号卫星,再合适不过了。

  在我国现有的3个航天发射场中,只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发射长征三号甲等大推力火箭的能力,而且这里纬度低、海拔高、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是发射各类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理想场所。

  关节点二:入轨

  卫星能否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是判断发射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时,通过第一、二级和第三级的第一次点火,先将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并在近地轨道滑行飞行一段时间。

  在火箭起飞的第1249秒,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第1373秒,三级火箭二次点火发动机关机。第1473秒,星箭分离成功,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51000千米、运行时间为16小时的大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绕地球飞行的卫星。

  关节点三:变轨

  当嫦娥一号卫星在16小时轨道飞行一圈半后,10月25日下午,地面注入指令,卫星上推力为50牛顿的调姿发动机开始点火,约4分钟后,推力为490牛顿的主发动机点火实施变轨,将卫星轨道近地点抬高到离地球约600公里的地方。

  10月26日下午,当卫星再次到达近地点时,卫星主发动机再次打开,巨大的推力使卫星上升到24小时轨道。

  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卫星上的主发动机第三次点火,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一时刻大约发生在10月29日。

  这几次变轨都是通过卫星上的发动机使卫星加速。从理论上讲一次变轨就可以实现,但为了充分利用燃料,同时也为了方便地面控制,科学家把变轨逐步分解。

  关节点四:奔月

  在3条大椭圆轨道上经过7天“热身”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正式奔月。

  10月31日,当卫星再一次抵达近地点时,主发动机打开,卫星的速度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提高到10.916千米/秒以上,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

  嫦娥一号卫星选择这样的奔月方式,有着3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确保重力损耗控制在5%以下;二是将几次近地点机动安排在同一地区,有利于地面监测;三是安排了24小时轨道,可以比较方便地解决发射日期延后的问题。

  关节点五:修正

  在地月转移轨道,也就是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的这段距离,嫦娥一号卫星需要飞行约114个小时。

  在人类探月活动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未能实现月球的捕获而丢失在星际间的事故,这大多是由于飞行过程中卫星姿态和速度控制不精确造成的。如果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有1米/秒的速度误差或1千米的高度误差,飞到月球附近时都将产生几千千米的位置误差。

  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必须在地面的指令下进行中途轨道修正。一般来讲,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修正,第一次是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一天之内,第二次是在到达月球的前一天内。这些指令,都是由设在北京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的。

  关节点六:制动

  11月5日前后,当嫦娥一号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需要进行减速制动,也就是“刹车”。只有这样,才能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飞行的卫星。

  这是实现绕月飞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刹车”晚了,卫星就要撞到月球上去;而“刹车”早了,则会飘向太空。“刹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卫星当时的位置和速度矢量是否正确。经过多次复核、复算,我国科学家已经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

  关节点七:绕月

  嫦娥一号卫星的第一次近月制动,将发生在11月5日11时25分,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从这一刻起,嫦娥一号卫星成为真正的绕月卫星。

  11月6日前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速度进一步降低,卫星进入3.5小时轨道,并在这个轨道上运行7圈。

  11月7日前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月球极月轨道。这是卫星绕月飞行的工作轨道。这个轨道为圆形,离月球表面200千米。

  这时的嫦娥一号卫星,将向地面传回经过公众投票选出的30首歌曲。

  关节点八:探测

  建立月球工作轨道后,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8种武器”将开始大显身手,为完成4大科学目标展开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如果不出意外,卫星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在11月下旬就可以传回第一张月球照片,这是绕月成功的重要标志。

  干涉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将共同完成第一个科学目标,即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将携手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进行辨析。

  首次被应用到月球探测中的微波探测仪,将对月壤厚度和氦-3资源量展开探测;而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组成的空间环境探测系统,将通过不间断地捕捉质子、电子和离子,对4万到40万千米范围的“地—月”空间环境展开探测。

  关节点九:传输

  按照科学家的通俗说法,这次为“嫦娥”买的是“单程票”。那么,一去不复返的嫦娥一号卫星,如何从38万千米外将探测数据传回地球?

  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传输天线有两部:一部是定向天线,方向始终对着地球上的接收天线;一部是全向天线,也就是没有固定方向的天线。

  巨大的空间衰减、时间延迟,使得地面接收月球探测数据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地面应用系统为此专门建造了两座被称为射电望远镜的大口径天线:一座在北京密云,天线口径达50米;一座在云南昆明,口径达40米。

  两座大口径天线像一双巨大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嫦娥一号卫星的一举一动,把卫星传输来的信息全部收集起来。

  关节点十:研究

  嫦娥一号卫星历经千难万险获得的数据十分珍贵。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将决定着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传到地面的数据将被送到设在北京的地面应用系统总部,进行预处理。完成预处理的数据,将由地面应用系统组织更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处理,得出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科学发现。

  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号卫星获得的许多数据将完全公开,供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分享。土生土长的中国“嫦娥”,将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各界反响
  虽然比世界上第一颗探月卫星——前苏联的“月球1号”晚了48年9个月又22天,但揭开了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时代新篇章的绕月探测工程,仍然广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后,外媒立即就此发表评论。

  美联社:中国迈出了登月第一步

  美联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星箭成功分离之后,立即发出《中国成功发射探月卫星》的报道:“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探月卫星,迈出了雄心勃勃为期十年的将登陆车送上月球并且返回地球计划的第一步。中国国家电视台播出了火箭腾空而起的画面……”

  路透社:“嫦娥”为登月计划作准备

  英国路透社24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伴随着对太空的梦想、科技的进步和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文章说,“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是中国实施的第一次太空探测活动,这项工程是为2010年的月球车及之后的登月计划作准备。

  法新社:标志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

  法新社24日发表文章说,中国首次发射探月卫星,这一创举标志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欧洲航天局发言人雷内·奥斯特林克称,探月竞赛正在逐步展开,美国也正准备复兴探月计划,目标建造永久月球基地,以便开展火星探险。

  越南通讯社:中国太空探索史的里程碑

  越南通讯社24日发表文章说:“中国迈出了三阶段探月计划的第一步,是中国太空探索史的新里程碑……”

  韩国《朝鲜日报》:实现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韩国《朝鲜日报》首席评论员吴泰镇24日以《嫦娥一号实现中国人千年梦想》为题写道:“中国发射探月卫星,实现‘千年梦想’,全国都为此沸腾。而我们只能在旁边静静观看了。”

  印军研究中国探月

  10月23日至28日,印度陆军和海军分头在新德里召开联合司令官会议。会议期间恰值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因此,中国探月工程和航天整体实力成了这些高级将领热议的话题,并进一步刺激了印度三军筹建“天军”的热情。

  据《印度时报》10月23日披露,继印度空军去年宣布筹建航天司令部之后,印度陆军和海军也借本年度司令官会议推出了各自的“天军”考虑,并且分别在各自的司令部中成立了“太空小组”。

  印度陆军的一名高级军官透露,眼下,印度陆海空三军都在积极探讨太空的战术、战法和战略应用问题,因为印度三军决策层均认为,未来的战争如果离开了“太空资源”就不用打了,因为“现代化的军事对太空的各项技术、各种系统有着严重的依赖”。

  让印度三军感到十分迫切的是,中国今年1月进行的太空试验对于印度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加上探月工程又走在印度的前面,相形之下,印度甚至还没有长远的太空具体打算,因此,三军司令官们都觉得有“迫切感”。

  印度国防部日前抛出了《2020国防太空展望》。这份战略性的指导文件强调,在2012年之前,印度军方将致力于发展太空情报、侦察、侦测、通讯与导航领域。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得完成1000余项相关科研项目,发射升空多颗军用间谍卫星。即便完成上述目标,印度离实现军方的适时军事通讯、侦察情报传输、导弹早期预警、精确炸弹的卫星信号制导,以及干扰敌方的网络等目标也非常遥远。


  中国探月计划
  三大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扩展资料
卫星结构: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一号卫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 专题

嫦娥奔月更加让人怀疑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
/O$b/X7n;C,_ bbs.guoxue.com5F(u6p6I:^:`%}3w
1970年4月24日,笔者所在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当时在安徽省白湖接受军管,是夜看到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从星空中掠过。不久,上面传达了一个奇怪的消息,说是美国的一个飞船可能出了故障,宇航员有可能迫降在中国,一旦发现情况要立即汇报。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的事情,才知道美国人已经上了月球,当时的感觉是有一点不可思议:难道差距就这么大了? F0H'C9b-N3a3A$f:H
国学论坛8C"d(x%X4r+K
2007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一个月后发回了在月球上空200公里高度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从嫦娥一号的飞行控制过程可知,登月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现在的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保温技术、材料技术,比起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时已经先进了许多,尚且困难重重,那么美国人怎么就一举成功了呢?
'f9U:}*r1B#A&z N
/L8]/o3O1F8n!t 据报道,1969年7月16日上午,功率强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三名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下来,阿姆斯特朗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走下登月舱的情形,他们两个人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两人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二人装起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两人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然后乘登月舱返回由迈克尔·科林斯驾驶的绕月飞行的指令舱。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l$t;L4Y!@3C!h3~

5G2Y6N:o%`9v){'\ 阿波罗登月之举让美国傲视全球,对此苏联人心急如焚,不得不加快宇宙飞船的研究步伐,然而这种技术冒进不可避免遭到惨败。事过许多年后,人们开始怀疑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或者认为阿波罗升空飞行是真的,但是登月舱却是假的。笔者在网上检索“阿波罗登月、骗局”,归纳出如下疑点。%s.K+j:t2q/u&I*~%I a

9~'R.j2v!e4L"N 疑点1、如果阿波罗登月舱飞船真的停落在月球表面,巨大的冲击力应该使登月舱落地时,撞击出一个大坑洞,而登月照片中的登月舱好像是被轻轻地放在地面上的,很可能是被吊车放在美国宇航局训练中心的某个拍摄场地。0a2_&?&o(W2S

!s9_$a1}0T2h!w 疑点2、月球上没有空气,不可能有风,可影像资料中航天员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迎风飘扬,放手后国旗仍摆动多时,这表示现场有风有空气,说明照片是在地球上拍摄的。
%Q"H"O$s"Q6Z4Z国学论坛 !^%O&W3B&{
疑点3、月球没有大气层,因而也就没有空气折射的问题,应该能够清晰地看到月空中群星闪耀的图景,可是登月照片上却看不到一颗星星。
/k;z%@9V"B3Q/r%k国学论坛
-f n;~+A2m 疑点4、登月舱降落月面时,必然会吹起巨大的灰尘,那么照片上阿姆斯特朗的第一个脚印又如何来得那么清晰?而且,阿姆斯特朗始终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30多年来他选择了沉默,这又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惑。bbs.guoxue.com P3k2{#B6s)t)]
"m7M0}4B1^"h;o:L!g!a
疑点5、阿波罗登月用的土星五火箭的功率强大,远超过现代的任何火箭和现代航天飞机,为什么现在弃而不用了?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怎么连基本图纸都没有保留下来?:d+m#H3{-H1V"`+O3m+X"I4n
bbs.guoxue.com5i A'^8T2N)W
疑点6、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指出,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戈尔多夫和哈姆雷特(美国物理学家)经过对阿波罗登月录像认真分析,发现录像带中的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在地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基本相同;而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应该轻易地比地球上跳得高六倍,远六倍。:O8r&?5N8Q+P1q0r%\:S
8a&~,f-`,a
疑点7、在月球上太阳是唯一的光源,登月照片中所有物体的影子应是平行的,但不少照片内的影子方向不一,显示现场有最少两个光源,很可能另外一个光源来自拍景用的射灯,因此证明登月照片是伪造的。
*O;J8q#g,B(n)?国学论坛 #Z1s0}9v9f"u.q
疑点8、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算得知,现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1/200。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国学论坛#I9Z _'_/q,T1]

9k$e+h&J'@4o'p)l国学论坛 疑点9、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下,气温可高达华氏250至280度(约摄氏121至138度),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i)g9G/P/x4^*~

#[8b#E6T*p2|1z%a-`7X%^ 疑点10、阿波罗登月计划进展速度可疑,美国直到1967年1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1月27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N2s!v(v0b8|5i/f
bbs.guoxue.com&K$N3m#o#Z7{7[5Q4q8G/D
疑点11、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l3T'j4E.S#w3z1{ 5R${9t*~0u:i$j*|8E
疑点12、从1969年的登月直到2007年的今天,美国再也没有登月了,这才是最令人奇怪的。实际上是登月的次数越多,登月的成本也就会越低,而且科学技术也是越来越先进,为什么美国人就不再登月了呢?
$G0|4[6~/B [ 6N0{2Q-B0i*}+I
笔者认为,尽管上述疑点未必都能成立,但是还有另外两个疑点却挥之不去:9U(@*X.K4]5@"f)N:R
bbs.guoxue.com-C+^9R0{-H(Q3_'w
疑点13、阿波罗登月照片展示的宇航员所在月球表面,几乎没有环形地貌,而月球表面应该是到处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地貌。
9e:N7r(Y!C6Ubbs.guoxue.com
(\+[-i4] \ 疑点14、登月舱如果兼任返回舱,那么它就必须携带足够多的燃料,这些燃料的体积应该比登月舱大出许多倍,但是照片上的登月舱没有显示出携带着大量燃料。/J*m1}!f2N%a-r.m
国学论坛6@(M8H9{5Z-M
笔者愿意指出的是,对于西方人的诚信水平,不能估计过高;对于美国人的爱国情结,也不能估计过低。前几年,美国军队“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里讲诚信了吗?美国人为了维护其利益,通过谎言和骗局来爱国,并非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大量事实表明,西方人为了维护西方人高高在上的地位和由此而形成的利益,故意说一些谎言错话,或者故意默认一些谎言错说,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的事情。#|/`8h0^3K,c,I

9`:i1X6f:u4\2x 举例来说,西方人之所以鼓吹“知识产权”,实际上是在获取“知识暴利”;西方人之所以关注一些国家的人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国家。
;x+c9h6w!M&?
&r#P"u5k/S#a 又如,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前提是假设“存在着无数多的过渡物种”,如今快一百五十年了,西方科学家始终没有找到“无数多”过渡物种化石;而且我们今天仍然处于生物进化过程中,按照达尔文的说法,我们身边就应该有大量活着的过渡物种,以及许许多多长着半成品器官的生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就充分表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存在着严重的基本错误。然而西方主流科学界,尽管对此心知肚明,却仍然维护着达氏进化论的崇高地位。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笔者《揭开生命的最高秘密:智因设计进化论》一书(网络版)。9O6`"a%f7Q)a-w

/P:b2[$T2h!P-^4K国学论坛 近日,我国广大网民对陕西省镇坪县“华南虎照片”真伪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如果能够把这种质疑精神扩展到更重要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官员学历真伪、政绩真伪、西方政客言论真伪、阿波罗登月真伪等等,那么就更有价值和意义了。9?5T8w n9L#@6M5W%X
't+N-a"J3G#m.m"}8E T

,o5y E4I6[8Z5?&@
(m+^#T$v*?0?)G 重构(王红旗)电话51843850 信箱jdtdshj@163.com
3W/z9r#l(U2M%i 'Z+~/Q0o-U,v
北京山海文化企划苑·重构文集071127B-3600bbs.guoxue.com1u)a6F+?'X-l&A"H8@
.K;?"m:O'F,S*h1k
博客地址(帝禹山河图个人主页):http://blog.scol.com.cn/dysht
:]7[,b'q3j!f6? y8A
8o6|3a+C9Q;]bbs.guoxue.com 国学论坛6o#_+x"O+N

你想知道什麽丫~我昏厥~


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叫什么? ( )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叫嫦娥一号。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

我国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将使用什么火箭发射
嫦裤竖凯娥一号是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它在2007年10月24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搭载嫦裤竖凯娥一号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甲(CZ-3A)。长征三号甲是一种三级液体推进剂火箭,它是我国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任务的主要运载火箭,同时也能适应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的任务需求。长征...

请教一些和“长娥一号”有关的知识。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命名,主要用于月球三维影像获取、月球物质元素分布分析、月壤厚度探测和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在初样研制阶段,电性星和结构星承担了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基于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

首颗绕月卫星叫什么名字
嫦娥一号来自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波扬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北布给裂甲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轴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嫦德商额封须区歌转娥一号卫星平台由来自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

长娥一号什么时候到达月球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1月5日成功进入预定月球轨道,标志着它正式到达月球。具体而言,第一次近月制动在当天11:15开始,大约22分钟后,即11:37,卫星完成了这次制动,进入了一个距离月面420公里的12小时月球轨道。随后,在2007年11月6日,嫦娥一号进行了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了3.5小时的轨道。到了...

嫦娥一号在哪发射的,它属于什么地形区
嫦茄派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在距月球表面约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拥有天然发射场的优势条件:1. 地理位置优越:发射中心位于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具有理想的发射倾角。靠近赤道的低纬度位置...

嫦娥一号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嫦娥这个流传已广的名字,可以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形象。借用神话传说,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更能让海内外华人团结起来,意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的工程,具有很好的号召力。嫦娥号意义: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

嫦娥一号卫星详细资料大全
作为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攻克了很多近地卫星不曾遇到的难题,开辟了中国航天的新领域,为中国执行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娥一号卫星开展的在轨试验,充分利用卫星的延寿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试验数据,为嫦娥二号、三号卫星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开展和...

嫦娥一号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1. 将登月飞船命名为嫦娥,不仅体现了其奔月的使命,而且融入了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元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2. 嫦娥,亦称“姮娥”,是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她从人间飞升至月亮。《淮南子》中有所记载:“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描述了嫦娥偷食不...

嫦娥一号发射的重大意义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政治领域来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

卧龙区13013347999: 嫦娥一号卫星(2007年中国发射的绕月人造卫星) - 搜狗百科
当涂依英路: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将于2006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吨多,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卧龙区13013347999: 关于嫦娥1号的资料 -
当涂依英路: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

卧龙区13013347999: 嫦娥一号发射的时间,地点,意义! -
当涂依英路:[答案] 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

卧龙区13013347999: 嫦娥一号是不是航天科技成果? -
当涂依英路:[答案] 当然是.“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

卧龙区13013347999: 嫦娥1号飞天的意义是什么,150字左右! -
当涂依英路:[答案]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

卧龙区13013347999: 帮偶写嫦娥一号卫星的资料 -
当涂依英路: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于2005年年底完成了卫星初样产品的研制和相关试验,2006年10月前完成探月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测试和各项试验,2007年8月已完成了产品研制,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 嫦娥...

卧龙区13013347999: 嫦娥1号的资料 -
当涂依英路: 嫦娥1号”奔月之旅较原定计划推迟了近一个月,预计在下月正式启动.“嫦娥一号”早在一个多月前已进入发射中心技术场地,为“嫦娥一号”新修的发射平台也已进入待命状态,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不日将进入发射中心.

卧龙区13013347999: 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多少? -
当涂依英路: 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 19时09分,卫星准确入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随后宣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卧龙区13013347999: 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有什么不同? -
当涂依英路: 相对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1)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2...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